Workflow
废水零排放
icon
搜索文档
新疆八钢奏响“绿色交响曲”
中国青年报· 2025-09-15 12:37
公司环保转型成果 - 厂区绿化率超过51% 实现工业生产与生态景观共存[1] - 投资近2亿元建成"西域源"污水处理项目 日处理污水量达6万立方米[2] - 率先实现废水零排放 采用预处理+深度处理+回用闭环系统[2] - 每年冬季通过中水回用管道消纳生活区中水60万立方米[2] - 全面推进废气超低排和固废厂内消化[2] - 所有钢材产品获得低碳排放钢认证[2] 工业旅游与品牌建设 - 建成国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 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3] - 厂区内设天鹅湖景观 使用再生水维持生态系统[1][2] - 污水处理厂产出饮用水级别净化水[2] 发展战略与行业地位 - 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家地方钢铁厂[1] - 从高能耗模式转型为零排放低碳化发展[3] - 将生态优先和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3] - 致力打造中国西北和中亚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绿色钢铁企业[3] - 成为全国钢铁企业中绿色发展典范[2]
地下废水变生态活水神东灌溉出548平方公里绿洲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8:32
水资源处理与循环利用 - 公司通过三级处理系统将矿井水转化为生态活水 每日处理量达3.2万立方米 水质优于地表Ⅲ类标准[1][3] - 处理工艺包含V型滤池初级过滤 一级超滤与反渗透脱盐净化 产水氟化物含量降至0.8mg/L[3] - 采用膜浓缩系统与专利树脂除氟装置 多级纳滤技术实现浓盐水分级提纯[3] - 蒸发结晶系统产出氯化钠纯度达煤化工一级干盐标准 硫酸钠品质达A类一等品[3] 生态修复成效 - 矿井水通过113公里灌溉主管道滋养沉陷区 形成548平方公里绿洲[1] - 哈拉沟煤矿将300亩采煤塌陷洼地改造为阶梯式生态湿地[3] - 年回用500余万立方米矿井水满足生态灌溉需求 植被覆盖率提升至64% 成活率由90%提高至95%[3] - 智慧水务系统通过67个计量终端实时监测水位水质 精确调控每日1万余立方米用水流程[1] 管理体系与技术创新 - 制定全生命周期水资源管理办法 涵盖规划配置、取用水管理、节约用水及保护四个维度[4] - 创新性实施月度用水指标考核机制 与绩效直接挂钩 形成计划-监测-考核闭环[4] - 集成管式膜除硅、纳滤分盐等12项核心技术 实现废水零排放治理闭环[3] - 构建取水合规管理、用水智能调控、排水分级处理、再生水生态反哺的四维体系[5] 行业示范价值 - 项目为黄河流域工矿型城市提供绿色转型解决方案[5] - 原煤水耗指标优于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4] - 通过水平沟自流灌溉系统与智能喷灌技术实现生态修复与生产活动协同[3][7]
神木煤化工反渗透浓水降垢项目投运
中国化工报· 2025-08-13 03:20
项目技术核心 - 采用预处理加双级反渗透闭环处理工艺 包括调节池均质水质 高效沉淀池化学除硬 无阀过滤器截留悬浮物 超滤膜除菌 双级反渗透脱盐[1] - 双级反渗透系统包含原水反渗透与浓水反渗透 回收率分别为75%和60%[1] - 产出水水质达到总溶解固体≤100mg/L 电导率≤300μS/cm 硬度近乎为零[1] 资源处理能力 - 每日处理900吨浓水并转化为合格回用水[1] - 年减少废水外排27万吨[1] - 改造后浓水排放量下降60%[2] 成本节约效益 - 日节约水费1800元[1] - 年综合节约成本达146万元[2] - 通过利旧加升级模式降低60%设备采购成本[1] 设施与运营优化 - 利用原有矿井水处理厂房 3组预沉调节池及部分水泵设备[1] - 新增超滤系统和双级反渗透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1] - 配合DCS自控系统实现全自动运行 智能调控压缩隐性成本[1] 应用场景与系统影响 - 回用水直供四台机组辅机循环冷却水及二期空冷岛喷淋[2] - 完全满足循环冷却 脱硫等工业用水需求[1] - 有效控制矿井水1清水池液位 消除高水位安全环保风险[2]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华昱公司:连续四年的水效“领跑者”
中国化工报· 2025-05-07 02:17
行业荣誉 - 公司连续四年被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推荐为煤制甲醇行业水效"领跑者"[1] - 单位产品取水量达6.98立方米/吨 水重复利用率为98%以上[1] - 被工信部评为水效"领跑者"[4] 技术装备 - 采用航天粉煤加压气化 安淳等温变换 鲁奇低温甲醇洗 卡萨利甲醇合成 托普索WSA制硫酸等先进技术和装备[2] - 建立蒸汽冷凝水管网和处理系统 实现冷凝液重复利用[2] - 采用高效能空冷器 高效能换热器降低冷却水量[2] - 采用分质利用 清污分流的排水系统[2] - 建成4套回用水装置包括中水回用 污水回用 除浊除硬以及污水零排放装置[2] 管理制度 - 建立《能源管理办法》《水资源管理制度》等节水管理制度[3] - 成立以企业"一把手"为组长的节水管理机构[3] - 制定公司用水计划 细化节水措施 强化用水管控[3] - 采用完善的水计量器具 水务管理 监测控制系统[3] - 1389个生产及生活用水器具全部为节水器具 普及率100%[3] 节水成效 - 2024年单位产品排水量仅1.04立方米/吨[4] - 废水零排放项目投资1.34亿元 设计废水处理能力为每小时120立方米[4] - 废水排放量同比减排43.9% COD同比减排63.4% 氨氮同比减排49.2%[4] - 年用水量近900万立方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