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师徒制
icon
搜索文档
“吃海底捞发现门店挂着狮子和海蛇族徽”,「传销式家族制」才是这个火锅帝国最大的商业机密?
36氪· 2025-09-24 08:03
海底捞家族制管理结构 - 海底捞内部设立由5至18家门店组成的"家族"单元 每个家族拥有专属动物图腾徽章 如海蛇、狮子、老虎等 目前已公开的家族数量超过17个 [3][5][7] - 家族命名以动物为核心要素 涵盖陆地、海洋及神话生物 例如琨鲸、玄武等 命名权由家族长自主决定 [5][7][8] - 家族制度建立在师徒制基础上 店长培养徒弟开设新门店 徒弟规模达标后可申请成立家族 大部分家族长具有15-20年司龄 [10][21] - 家族长拥有拓店选址、店经理考评等决策权 家族规模随海外扩张延伸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市场 [8][10] 师徒制运作机制 - 店长通过内部系统正式收徒 举行拜师仪式并签署承诺书 培训周期为6个月 未通过考核者降回基础岗位 [13][15] - 师傅需传授全流程管理细节 包括客户服务标准(如番茄汤配料方式)及突发事件处理(如客诉应对) [17] - 店长晋升需通过多轮岗位培训(大堂/后堂/值班经理) 获取45个合格证书 并经历"三进二"淘汰制培训 最终完成4个月实习店长考核 [17][18] - 2019年店长固定月薪为35,000元 但通过师徒提成机制 部分店长月薪可达12万元 年薪最高达600万元 [23][27] 利益分配与激励体系 - 店长薪酬采用二级提成模式:选项A为自身餐厅利润的2.8% 选项B为自身餐厅利润0.4% + 徒弟餐厅数量×徒弟餐厅利润3.1% + 徒孙餐厅数量×徒孙餐厅利润1.5% [23] - 提成机制仅延伸至第三级下线 徒孙的徒弟不再产生提成 被内部称为"传销式师徒激励制度" [25] - 师傅需对徒弟业绩承担连带责任 违规或评级C级将面临处罚 例如某店长虚增桌数导致师傅被罚5万元管理责任金 [27] - 该制度实现"连住利益 锁住管理" 有效降低人员流失率并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27][29] 扩张策略与挑战 - 2019年海底捞签约600家新店 但疫情导致2021年关闭近300家门店(占总数1/5) 北京4.4公里范围内曾出现6家门店的过度密集布局 [30] - 扩张决策权由家族长主导 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专职拓店团队 2023年曾试行大区经理制但因缺乏师徒纽带又回归家族制 [30][32] - 疫情期间推行绩效改革 店长需自负盈亏 赚钱门店才可获得薪酬 亏损门店可能倒扣薪资 [20] 组织文化演变 - 早期强调"家文化"情感联结 有员工跪地清洁下水道称"不想让家被诋毁" 离职率较低 [32] - 2023年公司转向理性管理 执行董事公开表示"员工应有自己的家" 淡化家族情感绑定 [33] - 创始人张勇家族通过新加坡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 2019年其以138亿美元(约1,000亿人民币)登顶新加坡富豪榜 [35]
米村拌饭刮骨疗伤
虎嗅· 2025-04-26 23:04
公司发展现状 - 2024年以平均每天2.3家的速度新开837家门店,员工总数突破29210人,覆盖170个城市并进军新加坡市场[3] - 2024年门店总数和销售额均创历史新高,总部从沈阳迁至上海,成为拌饭品类门店规模第一品牌[3][5] - 历史门店平均经营年限仅1.9年,经营3-5年门店占比12.71%,5年以上门店仅占6.63%,闭店率不足1%但歇业门店平均经营年限2.4年[25][26][27] - 85%门店位于城市核心商圈,单店面积90-150平方米,人均客单价27元,利用商场价格洼地效应形成竞争力[30] 管理机制变革 - 2024年9月因私刷好评事件一次性开除27名店长,随后启动全面管理改革[1][2][5] - 取消实行6年的赛马制考核体系,包括ABC门店评级制度,改为总部直接帮扶模式[8][10][18] - 启动亏损门店股权回收计划,承诺补足合伙人及店长亏损并允许盈利后赎回股权[10] - 2025年定位"扎根年",计划新开店180-540家,单店装修成本下降6%,同步调整店长培养目标[13][17] 核心运营模式 - 采用独特合伙制:单店100万元投资中外部合伙人承担85%,内部团队出资2%-5%,总部以品牌和管理入股[7] - 师徒制驱动人才裂变:老店长带徒弟满一年可获得新店5%分红,形成多层级利益绑定[7] - 2023年疫情后逆势扩张,门店突破1000家,培养445名店长合伙人,全员达17000+,扩张速度远超老乡鸡(18年)和乡村基(24年)[20] 市场竞争态势 - 中式快餐赛道竞争加剧,面临朴大叔(门店800+)、海底捞子品牌苗师兄拌饭等对手南北夹击[30] - 南方市场遭遇口味适应难题,朝鲜族重酱风格与南方清淡需求冲突,需进行菜品改良[29] - 竞品采用社区档口+外卖轻资产模式,客单价低至15-18元,在三四线城市快速铺开[30] 业绩目标规划 - 2025年单店日均来客数目标390-420人,预计单店单月营业额增长13200-33000元,全年新增营业额或达8000万元[16] - 计划培养新店长1000人、小区经理20人、大区经理5人,增加年收入20万+/50万+/100万+员工数量[17] - 大区总冠军考核指标为堂食复购率、日均来客数和人员流失率,优胜者可轮值2026年营运COO[18] 内部管理挑战 - 快速扩张导致管理链条拉长,总部难获一线真实反馈,出现80多家门店亏损情况[3][9] - 严苛考核制度引发店长超负荷工作(日均16小时)、人力压缩、应付考核等问题[8][9] - 草根出身管理者能力不足暴露,需提升食安管控、服务体验和跨区域管理能力[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