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兴疆

搜索文档
习言道|习近平为何感慨“不辞长作新疆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7:45
中新网9月24日电题:习近平为何感慨"不辞长作新疆人" 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乘专机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 对新疆这片166万多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 2014年4月,在新疆考察期间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投身兵团的故事。 他说:"我当时插队在陕北,很向往这里。苏东坡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新疆有烤馕、抓饭、羊肉串、哈密瓜、葡萄等等,咱们有充 足的理由说'不辞长作新疆人'。" "不辞长作新疆人"这句称赞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片土地始终如一的重视与寄望。 对新疆,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熟悉。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到过新疆,后来又数次来到这里,在天山南北都留下了足迹。 对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他鲜明指出,"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几次新疆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常常深入乡村、企业、社区,实地了解新疆的发展变化;在发展的关键时刻,总书记一次次举旗定向,为新疆发展领航。 新疆资源丰沛、物产富饶。在2014年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 ...
瞭望 | 共绘新时代新疆美好画卷
新华社· 2025-09-23 13:01
在新疆深入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中,当地各级各部门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与各族群众同吃 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帮助解决就医、就业、就学等实际困难,书写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佳话 目前,新疆已建成150家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18个文化馆、111个公共图书馆、1126个乡镇(街道)综合 文化设施 新疆具有"向西开放桥头堡、亚欧黄金通道"的独特区位优势,新时代,向西开放门户枢纽正加速崛起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 70年前,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六分之一的边陲大地,开启了从落后向进步、从贫穷向富裕、从封闭向开放的伟大 历程。 今日的天山南北,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呈现一派安 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新疆边境线长达5700公里,是我国西北重要的战略屏障。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 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扭住社 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不懈把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之富民兴疆篇
新华社· 2025-09-17 12:40
新华社记者刘兵、关俏俏、郝玉 村村水泥路、户户安居房、家门口就业、看病有保障……如今,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包括新疆 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富民兴疆,加快经济高质量发 展,从产业布局、政策制定到资源分配,都紧紧围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美起来贯彻实施, 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提质增效 高质量发展劲头足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6日电 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 党的治疆方略之富民兴疆篇 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拉动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2024年,新疆就业人数达1391 万人,比2012年增加14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 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幸福满满 发展红利惠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围绕铁路、公路、航空、水利、电力等"十张网"系统布局,建成一批打基础、利 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 "疆电外送"电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之富民兴疆篇
新华网· 2025-09-17 01:23
经济发展 - 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20534.08亿元 同比增长6.1% [6] - 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带动新增就业人数超2万人 [2] - 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成为重要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 预计每年带动地区工业产值30多亿元 [3] 就业与收入 - 就业人数达1391万人 比2012年增加145万人 [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 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3] - 纺织企业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 员工月均工资3500元 [3] 基础设施建设 - 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等"十张网"系统布局 和田至若羌铁路通车缩短出疆路程1000多公里 [4] - 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 总长4197公里 [6] - 累计建成农村安居工程273万户 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79.72万套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888个 [4] 能源与产业 - 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 形成煤制气、煤制甲醇、可降解材料等产业链 [2] - 加快油气生产加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矿业及粮食食品加工等产业建设 [2] - 全面完成煤改电工程163.03万户 [4] 对外开放 - 喀什自贸片区81%改革试点任务落地 新增注册企业1168家 备案境外投资企业9家 [6] - 喀什经济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 [6] - 喀什综保区进出口贸易额连续3年保持全疆第一 [6] 民生保障 - 每年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4] -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4] - 天山北坡城市群优良天数比例达90% 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9.7%和14.9% [5] 区域发展 - 乌鲁木齐城市圈、天山北坡城市群和喀什城市圈加速成型 [6] - 南疆通过"五环"基础设施补齐短板 南北疆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6] - 环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助力南疆发展 [6]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之富民兴疆篇
新华社· 2025-09-16 13:57
经济发展与产业建设 -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带动新增就业超2万人[3] - 新疆重点发展油气生产加工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绿色矿业及加工 粮食和食品加工等产业[3] - 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成为重要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 和田纺织企业预计年带动地区工业产值30多亿元[4] - 2024年新疆就业人数达1391万人 较2012年增加145万人[4] - 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20534.08亿元 同比增长6.1%[7] 基础设施建设 - 建成和田至若羌铁路全长825公里 使当地出疆路程缩短1000多公里[5] - 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 总长4197公里[7] - 全面完成煤改电工程163.03万户[5] - 累计建成农村安居工程273万户 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79.72万套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888个[5] 居民收入与民生改善 - 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 增速位居全国前列[4] - 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5] -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5] 区域协调发展 - 喀什自贸试验区81%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 新增注册企业1168家[7] - 喀什经济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7] - 喀什综保区进出口贸易额连续3年保持全疆第一[7] - 乌鲁木齐城市圈 天山北坡城市群 喀什城市圈 环塔里木盆地城镇带加速成型[7] 环境治理成效 - 2024年天山北坡城市群优良天数比例达90%[6] - PM2.5平均浓度下降19.7% PM10平均浓度下降14.9%[6]
小袜子织就大幸福 唐锦织密富民兴疆新图景
央广网· 2025-08-27 02:02
公司业务模式 - 创新"总部+家庭工坊+农户"运营模式 将翻袜、缝头等简单工序下沉至团场连队[2] - 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村镇及喀什、克州部分县乡建立900余户家庭工坊 带动3000人就业[2] - 为家庭工坊免费提供缝纫机和小型定型机 负责原材料和成品运输[2] 产能与规模 - 2020年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创产值3000余万元 出口创汇460万美元[1] - 建成占地1500亩产业园 配备6500台织袜机 日产能达200多万双[1] - 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南疆优质棉花资源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区位优势[1] 社会效益 - 家庭工坊户均年增收3万元至5万元[2] - 创办六家唐锦书院 300多名孩子接受书法、音乐和舞蹈等传统文化艺术培训[3] - 各民族员工亲如手足 互相学习、互邀做客的场景已成常态[4] 激励机制 - 推出涵盖生产、出勤、学习的多维奖励 包括洗衣机、电动三轮车、北京旅游等[3] - 优秀员工代表可到北京观看升旗仪式 公司报销全部费用[3] 发展战略 - 计划建设中国西部(国际)袜业中心 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南疆[5] - 从单一出口转向内外销并举 从传统制造升级为"智慧袜业"布局[5] - 目标让全球都穿上新疆棉袜 实现"富民兴疆"战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