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业救国
icon
搜索文档
见证一段胡厥文“蓄髯抗敌”的往事
新浪财经· 2025-09-16 09:59
今年是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实业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卓越领导人胡厥文先生诞辰130周年。智通财经获悉,位于上海嘉定区法华塔院的胡厥文 生平陈列馆近日已完成全面升级改陈工作,将于9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通过展厅内的照片墨迹、实物史料,一桩桩往事,重温胡厥文实业救 国、"蓄髯抗敌"往事以及他心系家乡的拳拳古疁情。 胡厥文 胡厥文(1895—1989),原名保祥,字厥文,上海嘉定人,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实业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建人和 卓越的领导人,曾先后担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中国民主建国 会中央主席等职。 胡厥文生平陈列馆 胡厥文生平陈列馆 胡厥文生平陈列馆 据馆方介绍,本次改陈提升后的展览,通过丰富的史料、实物及场景复原等,系统梳理并生动展现了胡厥文先生从实业救国到投身革命、再到参 与建设新中国的传奇人生历程,全方位、多角度地彰显其作为中国民主建国会卓越领导人的历史贡献和崇高风范。馆内陈列胡厥文家属捐赠的各 类遗物、文书、照片等213件(套),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胡厥文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一生。 胡 ...
(活力中国调研行)昔日张澜救国厂 “丝绸源点”绣新章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2:32
历史背景与文化遗产 - 六合丝厂为亚洲最大缫丝企业 拥有逾百年历史 现为六合丝绸博览园 园区历史建筑约3万平方米[1] - 张澜与留日实业家盛克勤于20世纪20年代创办丝厂 建六合院作为办公场所 现改造为历史文化馆[1] - 南充2005年获中国丝绸协会授"中国绸都"称号 2016年高坪获"丝绸源点"称号[4] - 三星堆遗址2021年考古发现丝绸痕迹 青铜器表面附着丝绸 四号坑灰烬检测出丝蛋白信号[4] - 六合丝厂2015年开启产业转型 2021年被中国工信部列为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6][7] 文旅融合与经营数据 - 博览园将旧厂房改为展示区 车队库房改造咖啡馆 邀请非遗传承人展示扎染刺绣工艺 开设青少年研学项目[7] - 2024年园区接待游客120.3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达13.6亿元人民币 其中六合集团旅游收入0.7亿元 带动5万余人次研学实践[7] 产业贡献与技术传承 - 20世纪70-90年代 六合丝厂选用最佳工人织机和锦丝生产D-520尼龙绸 用于制造伞兵-4型降落伞[4][6] - 张澜倡导实业救国与教育兴国 提出南充需从蚕丝业入手发展 建厂时亲手种植百年古桑树[3][4]
淬冰砺骨照丹青 薪火续燃写赤诚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54
公司历史沿革 - 公司前身永利碱厂由范旭东等实业家于1914年创建久大精盐厂、1917年创建永利碱厂发展而成 与1922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并称"永久黄"团体[2] - 1926年6月成功产出纯碱 成为亚洲首家采用索尔维法制碱企业 产品商标定为"红三角"[2] - 1937年拒绝与日寇合作 拆除天津南京两厂关键设备 组织千余名技术人员西迁四川[2] - 1938年在四川自贡建设久大模范盐厂 在乐山五通桥建设永利川厂 恢复黄海化学研究社生产科研工作[3] - 2005年从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搬迁至临港经济区 2010年底产出纯碱等产品进入快速发展期[5] 技术创新突破 - 1941年发明"侯氏碱法"(联合制碱法) 经过500多次循环试验分析2000多个样本 实现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7] - 开发液相水合法低盐分重质纯碱技术 建设首套大型国产灰熔聚循环硫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工业示范装置[8] - 突破丁辛醇生产技术中羰基合成催化剂 醛加氢催化剂制备等技术垄断 研发铑膦催化剂再生等专利技术[8] - 在国内率先实现制碱设备大型化 高效化 自动化 推动工艺装备步入先进行列[8][12] 生产能力与行业地位 - 当前拥有年产30万吨合成氨 50万吨甲醇 50万吨丁辛醇 40万吨醋酸 80万吨联碱和4万吨聚甲醛的生产能力[12] - 建有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加氢母站 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项目[12][17] - 2024年位居石油和化工企业销售收入500强第58位[12] - 完成国际碱厂援建及国内多地碱厂技术人才援助任务 见证中国纯碱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历程[12] 精神传承与发展 - 秉持"相信科学 发展实业 顾全团体 服务社会"四大信条宗旨 弘扬"责任所在 拼命为之"创业精神[5][14] - 中国共产党于1943年通过合办重庆建业银行解决资金困难 注入红色基因[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 产品产量逐年攀升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2] - 现已成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红色教育基地 完整保留四川乐山五通桥工业遗址[3][13]
重走抗战路,一定要去一趟宝鸡!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07:59
历史背景与工业遗产 - 宝鸡是周秦文明发祥地和青铜器之乡 拥有"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等历史文物[2] - 抗战期间15户民族工业企业内迁至宝鸡 建成200多户企业的"秦宝十里铺工业区" 占当时全国工业企业20.56%[11] - 建成总长1.75公里地下窑洞车间 安装1.2万枚纱锭和70%设备 抵御日军26次轰炸[11][13] 抗战工业贡献 - 窑洞工厂生产43.2万匹棉布和6.4万吨棉纱支援前线[20] - 工业合作协会组织生产180万条军毯和30万件军大衣[20] - 福新面粉厂53%产量供应前线[20] 工业传承与发展 - 1951年申新纱厂输出200多名厂长经理和2000多名技术工人支援西北工业建设[24] - 宝鸡现形成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2024年产值达600亿元[35] - 钛产业聚集600余户企业 产业规模全球首位 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37][38] 现代产业布局 - 成为全国中高端数控机床重要生产基地 拥有2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8] - 汽车产业以吉利 陕汽为龙头 涵盖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35] - 钛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 航海 新能源等领域[38] 区域经济特色 - 各县区形成特色产业 千阳矮砧苹果全国畅销 眉县猕猴桃走向全球[40] - 催生生态旅游 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促进乡村振兴[40] - 法门寺 太白山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40]
光绪朝最后十三位状元,都去哪了?
虎嗅· 2025-05-26 23:08
清末状元群体转型与实业发展 - 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标志着延续1300年的选官体系终结 十三位状元成为最后一批传统士大夫精英[3][4][5] - 状元群体在近代化转型中呈现分化 部分坚守传统儒臣角色 部分积极投身实业救国与新政改革 反映传统知识精英在时代变革中的多元选择[5][41] 能源行业开拓 - 陕西巡抚曹鸿勋1905年主导开采陕北延长油田 1907年建成中国第一口工业化油井"延一井" 日产原油1-1.5吨 开创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先河[9][13][14] - 延长油田在汉代已有记载 但近代前年利用量仅数百斤 曹鸿勋面对列强觊觎采取自主开发策略 获得清政府支持[12][13] 交通运输业发展 - 状元黄思永1895年奏请商办津镇铁路 试图打破外资垄断 虽因列强干涉失败 但开创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先例[16] - 黄思永提出由商人集股修筑铁路 奔走南北筹集资金 体现早期民族资本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尝试[16] 金融创新尝试 - 为应对《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赔款压力 黄思永1898年首创发行"昭信股票"方案 拟募资1亿两 年息5% 分20年偿还 是中国最早国债实践[16][17] - 股票以田赋盐税担保 后因强行摊派引发民愤中止 但开创了国家信用融资新模式[17] 纺织工业建设 - 状元张謇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 采用"官招商办"创新模式 官方以设备入股 商人募集资金自主经营 形成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19][20] - 经过四年艰难筹备 1899年正式投产 最初商股募集困难 曾靠卖字维持运营 最终成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里程碑[20][25] 工商业制度构建 - 1903年清政府设商部 黄思永与张謇被聘为头等顾问 共同起草《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简明章程》 构建中国最早工商业制度框架[18][23] - 推动官商合力模式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给予税收优惠 1904-1908年全国新设工矿企业400余家 迎来民族资本首个发展高潮[24] 法律教育革新 - 状元夏同龢1904年自费赴日留学 归国后参与创办京师法政学堂 民国时期参与构建近代司法体系 开创"以新知改造旧学"模式[33][34] - 刘春霖官派日本学习法政 归国后编纂《直隶法政学堂讲义》 系统介绍现代法律知识 参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工作[33][34] 教育领域变革 - 王寿彭任湖北提学使期间创办两湖优级师范学堂 首创办学经费专款专用制度 引进西学课程[36] - 1926年王寿彭合并六所专门学校组建山东大学 增设文科 但推行读经教育 要求向孔子行跪拜礼 体现保守教育理念[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