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称不守恒

搜索文档
世纪杨振宁:弦断有谁听
钛媒体APP· 2025-09-22 09:45
文 | 摩登中产 夏天,103岁的杨振宁为49岁的翁帆过生日,在自家客厅演《牡丹亭》。 翁帆挽发丝,换青袍,昆曲咿呀,杨振宁坐在沙发上安静听着,沙发边放着黑色拐杖。 研究大半生的物理法则仿佛失效,老人身边的时间粘稠如粥。赞誉、争议、绯闻、好奇,恍如低语,如 烟如尘。 一年前,拍他的纪录片在中关村首映,片中,美国物理泰斗如是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 后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 首映礼上,清华大学教授朗诵了那首《天真的预言》,杨振宁最爱的小诗: "从一粒细沙中窥探世界,在一朵野花里寻觅天堂。掌中握无限,霎那成永恒"。 蝴蝶从野花飞出,越过时间的沧海。 他出生在一个世纪前的长夜,幼年最深记忆,是全家跑到医院躲避军阀混战,回家在角落看到弹孔。 诺奖在当年就颁给了两人,这是颁发最快的一次,记录迄今未被打破。 他和搭档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直接统一了除引力外的三种基本力,丁肇中称这是20世纪物理里程 碑,堪比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中学时,16岁的杨振宁随家人逃难,从清华园去合肥,再经汉口、香港、越南,在硝烟中到达昆明。 在昆明,杨家租住小屋被日军炸成废墟,杨振宁用铁锹,挖出几本能用的英文书。 他受过屈辱,也得 ...
李政道:物理学之外,天才的责任
晚点LatePost· 2024-08-06 02:00
李政道一生受益于机遇,也为其他人 "开门"。 文丨 曾梦龙 编辑 丨 钱杨 当地时间 2024 年 8 月 4 日凌晨,李政道在美国旧金山家中逝世,享年 98 岁。 他出生在上海富商家庭,但遭遇战争,过上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没有一张文凭,但靠着天赋,被芝加哥 大学破格录取为研究生。1957 年,31 岁的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 "宇称不守恒" 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 奖。他也随之成为首位来自中国、史上第四年轻的诺奖得主。 李政道不仅充分施展了其天赋,也热心让更多中国人的天赋有机会施展。因为忧虑中国教育和科学人才匮 乏难题,他建议设立 "少年班"、"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博士后制度、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等,这些项目、机制培养了无数科学、技术和商业等人才。 他还帮助中国更快进入互联网时代。《天语物道:李政道评传》一书称,1990 年代初,北京正负电子对撞 机实验迫切需要与世界各高能物理实验室通过互联网合作研究。万事开头难,李政道努力协调中美双方政 府上层和科技人员,于 1993 年 3 月创建了中国第一条使用互联网通信协议的国际互联网服务系统。主持 这一项目的高能物理所许榕生研究员著文说,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