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妖股炒作
icon
搜索文档
一场10万过亿的虚拟冒险
虎嗅· 2025-09-28 23:23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以5万元初始资金模拟A股投资游戏 展示从新手到终极玩家的三个阶段投资策略 通过抓强势股实现理论上的快速资金增长 反映A股市场生态和底层运行逻辑 [1][2][3][44] 市场阶段与策略 - 新手村阶段(924普涨期):牛市初期资金涌入 9月24日市场资金从5000多亿暴涨76.29%至近万亿 10月8日达超3万亿 策略选择散户认知度高的指数股如天风证券 5万本金9月24日买入10月10日卖出可翻倍至10.35万 [4][5][6][10][11] - 进阶阶段(妖股大世界):市场进入混沌期 资金规模缩减至1.5万亿左右 策略聚焦小市值妖股 通过故事驱动+情绪博弈+资金聚焦实现快速增值 10月14日买入双成药业10月22日卖出本金翻倍至21.05万 11月4日买入日出东方11月29日卖出资金涨至103.02万 12月2日买入中百集团持有一个月卖出资金达358.08万 1月买入美邦股份资金涨至937.39万 1月20日买入冀东装备7天后卖出资金滚动至1651.47万 春节后买入光线传媒10个交易日内资金破五千万 [14][15][17][19][21][22] - 终极王者阶段(结构行情期):市场进入结构性行情 增量资金主要来自险资和国家队 国家队持仓A股市值超3.7万亿元 险资等持仓市值突破2万亿元 北向资金持股市值达2.29万亿元 两融余额达2.43万亿元 策略抱腿大资金跟随科技赛道 如买入胜宏科技持有至今有近500%收益 其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5.3%净利同比增长72%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6%净利同比大增366.89% [26][27][28][29][30][34] 资金动向与市场特征 - 资金主要来源:场内玩家追加和场外新增散户资金 国家队通过ETF入市爱买沪深300等宽基指数ETF 险资还买港股科技和互联网ETF、银行ETF 北向资金加大投入 两融带来波动率 [6][27][28][29][30][31] - 市场风格变化:指数慢牛加结构性行情 8月12日三大指数创年内新高但下跌个股近3000家 科技权重股如寒武纪、胜宏科技、工业富联创新高 成交量前20均为权重股 资金量稳定在2万亿以上推动科技大票行情 [31][32][34] - 妖股炒作范式:故事驱动+情绪博弈+资金聚焦 如双成药业凭借23天21板暴涨7倍 但最终并购失败沦为ST双成 日出东方蹭华为和液冷超充热点 中百集团具国企改革、消费复苏等热点概念 [15][17][19][22][23] 行业与公司表现 - 科技赛道:寒武纪股价超越茅台 光通信三巨头新易盛、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表现强劲 胜宏科技为英伟达AI算力核心供应商 业绩大幅增长 [34] - 消费赛道:贵州茅台2025年上半年净利454.03亿元但股价跌跌不休 与科技赛道形成鲜明对比 [34] - 中美股市对比:美股市值前20以科技、消费、医药为主 美股科技七姐妹英伟达、苹果、特斯拉等撑起高利润 A股市值前20以银行、保险、石油等垄断型企业为主 增长天花板明显 [35][36] 投资者结构变化 - 量化资金:百亿私募平均收益达24.99% 头部量化大赚特赚 今年赚钱效应80%被少数机构拿走 在妖股行情中频繁现身龙虎榜 在结构性行情中让局部行情更为极端 [39][40][41] - 游资转型:顶级游资章盟主38亿重仓寒武纪半年狂赚30亿 大体量游资转而投资趋势股 精明的他们更懂顺势而为 [43]
“15倍妖股”上纬新材股价“高台跳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6:49
股价暴跌 - 公司股价在8月6日以92元低开16.73%后尾盘跌停至88.38元,全天成交额23.48亿元,换手率6.35% [2] - 股价暴跌主因是交易所暂停异常交易账户权限及公司预计2025半年报净利润下滑32.91% [1][2] - 此前公司股价因智元机器人控制权变更消息在7月9日至8月5日累计上涨1320.05%,成为A股最快"15倍股" [2] 估值与业绩 - 公司最新市盈率502.51倍,滚动市盈率480.27倍,显著高于化学制品行业平均24.91倍 [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7.84亿元(同比+12.5%),但净利润2990万元(同比-32.91%),扣非净利润降37.02% [3] - 公司主营业务为环保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材料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3] 交易数据 - 8月6日买入前五营业部合计买入1.15亿元,其中国泰海通上海江苏路营业部买入4252万元最多 [4] - 卖出前五营业部合计卖出1.5亿元,其中国盛证券杭州江锦路营业部卖出6299万元最多 [4] - 近一个月公司29次登上龙虎榜,东方财富拉萨东环路第一营业部上榜次数最多 [5] 市场评价 - 券商分析认为短期暴涨已透支未来成长,基本面疲弱与政策降温导致泡沫破裂 [5] - 公司提示若股价继续上涨可能申请停牌核查,收购方未来12个月无重组计划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