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

搜索文档
为人类和平发展铸就新的历史丰碑
新华社· 2025-09-02 09:51
历史意义与贡献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持续14年 付出3500多万伤亡的巨大代价 [3] - 中国战场牵制并消灭日军大部分主力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仍有百万以上日军深陷中国战场 [3] - 中国持久抗战为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战略提供窗口期 为太平洋战场战略反攻创造条件 [4] 经济发展成就 - 中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3679亿元增长到2024年突破130万亿元 增长300多倍 [9] - 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其他经济体产出水平平均提高0.3个百分点 [9] - 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 [9] 产业转型与创新 - 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10] - 实现从"世界工厂"向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型经济转型 [10] - 高铁 核电 5G 新能源汽车等成为"中国名片" 深度重塑全球产业布局 [10] 减贫与全球发展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8亿 占同期全球减贫人数近75% [11] - 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11]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筑通向繁荣的"幸福路" 覆盖亚洲 非洲 拉美及太平洋地区 [12] 全球治理与合作 - 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12] - 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惠民项目落地 [12]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及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 [14] 国际合作项目 - 中老铁路帮助老挝实现从"陆锁国"到"陆联国"转变 [14] - 卡鲁玛水电站为乌干达提供清洁能源 [14] - 雅万高铁助力印尼迈入高铁时代 [14]
何以中国|“津”彩跃动,彰显“何以中国”深厚底气
环球网· 2025-08-10 02:39
文化传承与创新 - 杨柳青年画传承人苏丽妍通过"哪吒"系列文创和数字藏品为四百年艺术注入青春血脉 [1] - 非遗音乐家褚琪桂梓创作《九河谣》展现津腔津韵的深沉律动 [1] - 天津大学霍元甲玄孙霍静虹通过武术彰显文化自信 [1] - 《镇馆之宝》节目通过可视化叙事串联大运河文明、近代开埠风云、津门民俗精华与平津战役红色精神 [1] 科技创新驱动 - 飞腾公司首席科学家窦强团队致力于国产CPU原始创新,为国家信息产业安全筑基 [2] -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首席科学家孟祥飞利用"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并赋能千行百业 [2] - 天津大学刘秀云院长团队推动前沿脑机接口技术在医学重症领域的应用 [2] 文明交流与国际化 - 南开大学俄籍学子巴丽娜以汉字为桥传播中国故事 [3] - 土耳其青年欧阳岚在南开园中领悟东方智慧 [3] - 马达加斯加青年唐磊通过快板和相声让中华曲艺焕发青春光彩 [3] - 《京津冀240小时》《美美与共》等节目记录各国青年在津求学、生活、筑梦的温馨画面 [3] - 天津作为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办城市,以其文化底蕴与时代魅力吸引世界目光 [3]
倾听尼山|金光亿:只有实现文化上的包容,才能化解文明间冲突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0:52
文明交流与全球化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 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设置多个分议题包括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 [3][4] - 1990年东亚社会研究学术会议上 费孝通提出"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 强调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明理解 [7][8] - 全球化加速人口 资本 技术流动 但缺乏文化包容能力导致冲突加剧 需通过比较研究他者文化实现"美美与共" [19][21][22] 儒学现代价值 - 儒学传统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体现开放学习态度 《中庸》"知仁勇"理论可转化为文化多样性认知与包容能力 [26][27] - 建议重构儒学视角 从自我修养转向关注自我与他者的联结关系 开发"仁"学说的文化包容力 [25][26] - 中华文明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开放性与包容性是其核心动力 [1][28] 文化全球化路径 - 文化全球化应区别于经济全球化 目标是建立尊重多样性的共同体 而非单一体制 [23][24] - 通过持续的文化交流实践培养文化自觉与共享能力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24][28] - 当前需建立跨文明对话平台 以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危机 确保人类尊严与安全 [23][28]
倾听尼山|金光亿:只有实现文化上的包容,才能化解文明间冲突
经济观察报· 2025-07-01 11:14
东亚文化研究会议背景 - 1990年12月在日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参与者包括中韩日英美等国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 [1] - 会议背景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变 全球化活跃 东亚作用日益重要 由费孝通、中根千枝、乔健牵头组织 [1] - 会议规模20-30人 虽称"国际"但集中研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学者 [4] 费孝通十六字箴言内涵 - "各美其美"指承认并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反对文化唯一论和等级化 [1][5] - "美人之美"是通过理解他者文化来发现自我文化的研究方法 [1][5][6] - "美美与共"是不同文化互相承认、共存统合的状态 实现互相尊敬和平等交流 [2][7] - "天下大同"是人类追求的理想 建立文化多样性共同体 实现"和而不同" [2][7] 文化全球化理念 - 现行全球化以西方文明为主导 但应转向包容文化多样性的全球化 [9][12] - 文化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 通过文化交流解决全球性问题 [13] - 与经济全球化不同 文化全球化培养文化自觉和共享能力 而非物质利益 [14] 儒学在现代文化中的作用 - 儒学传统强调包容性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体现跨文化学习 [3][15] - 现代儒学应关注自我与他者的联结关系 而非传统的内向修养 [15] - 《中庸》"知仁勇"三达德可应用于文化多样性认知和包容实践 [16] - 中华文明的核心动力在于其开放性与包容性 吸收外来文化创新发展 [16] 当前文明冲突原因 - 二战后各国过度强调经济发展 忽视文化建设 [2][8] - 全球化加速文化流动 冲击原有封闭文化单位 缺乏应对能力 [2][8] - 国家中心主义导致文化排斥 削弱国际连带感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