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代销行业变革

搜索文档
10万亿基金代销江湖,银行系且战且退
36氪· 2025-09-17 23:20
市场总体规模与增长 - 全市场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2万亿元,环比增长6.95% [1] - 权益类基金规模攀升至5.14万亿元,环比增长5.89% [1] - 股票指数基金规模激增14.57%,逼近2万亿元 [1] 头部机构竞争格局 - 蚂蚁基金在权益、非货、指数三类基金规模中均稳居第一,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达8229亿元,较第二名高出67.29% [1] - 蚂蚁基金与招商银行非货基金规模合计占全市场25%以上 [1] - 中小代销机构在规模与盈利间艰难平衡,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 [2] 渠道格局变化 - 银行、券商、独立销售机构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2] - 银行权益基金保有量占比超40%,但环比下滑0.14个百分点 [3] - 券商权益类基金市占率提升至27.41%,增加0.15个百分点 [4] - 三方平台稳住28.54%的市场份额 [4] 产品结构分化 - 股票指数基金成为最大增长亮点,券商以55%的保有量占据主导地位 [4][5] - 银行代销指数基金规模同比增长99.2%,环比增长38.7% [5] - 农业银行指数基金销售实现近1.7倍增长,多家大行增量超200亿元 [5] - 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疲软,投资者偏好转向透明、低费率产品 [2] 差异化发展路径 - 以机构客户为主的第三方销售平台(如基煜基金、汇成基金)通过To B业务实现排名提升 [2] - 基煜基金上半年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增加607亿元 [2] - 未来代销市场将倾向两类机构:拥有庞大C端客群的平台型公司、专注B端或细分产品的特色机构 [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公募基金第三阶段费率改革将冲击代销机构收入结构和产品策略 [7] - 证监会将权益类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纳入券商分类评价体系,作为加分项 [7] - 机构投资者直销平台推出可能冲击以To B业务为主的三方销售模式 [7] 渠道特性分析 - 银行客户风险偏好偏低,市场回暖后"回本赎回"行为抑制规模增长 [3] - 券商客户对市场波动更敏感,交易频繁,与指数产品特性高度契合 [5] - 银行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产品创新在指数基金领域迎头赶上 [6]
谁在掌控你的基金选择丨蚂蚁基金的流量盛宴后
经济观察报· 2025-05-15 11:42
行业背景 - 公募基金行业规模达32万亿 代销渠道(银行 券商 第三方平台)成为投资者接触基金的第一道筛选器和规模推手 在销售激励与客户信任间寻求平衡[3] - 蚂蚁基金凭借支付宝超级流量超越招商银行 成为首家非货基保有量破万亿的代销巨头[3] 发展历程 - 2013年余额宝上线 1年内用户突破1亿 规模达5742亿元 超越华夏基金16年积累的3000亿规模[6][7][8] - 2015年推出蚂蚁聚宝App 1年半累计用户1.8亿 但3500万理财用户远低于支付宝4.5亿用户规模[9][10] - 2017年升级为蚂蚁财富 推出财富号平台 采用赛马机制激励基金公司运营 截至2024年代销1.8万只基金 覆盖市场82%产品[10][11] 商业模式 - 2020年推出蚂蚁金选标签 初期聚焦医药 白酒等赛道型基金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C份额从2020年39亿份激增至2021年143亿份[13][14] - 2021年后市场风格切换 金选基金大面积亏损 中欧医疗健康C份额缩水42亿份 2023年从金选下架[14] - 商业模式被质疑存在利益冲突 收入依赖基金公司销售返佣 可能影响投资者立场[15] 产品升级 - 2022年升级为"一配二选三持有"模式 从1万只基金中筛选747只金选产品(偏债30只 偏股140只 指数577只)[17][18] - 偏股基金业绩分化显著 宝盈龙头优选股票A三年收益率46.33% 富国价值优势回合A同期亏损18.46% 首尾差64个百分点[18] - 偏债基金表现稳定 鹏华丰禄债券年收益4.39% 创金合信鑫日享短债C收益1.61%[18] 风控措施 - 权益类基金准入要求:成立1年+规模超2亿 基金经理2年经验+管理产品1年[20] - 赛道产品需满足:3年内任意1年超额收益概率>90% 12周超额概率>70% 最大回撤<15%[20] - 限制基金经理规模:季度增长<100亿 当前规模<200亿 保障策略稳定性[20] - 运用AI模型建立风险评估框架 设定差异化风险阈值 极端行情启动流动性应急预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