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复苏

搜索文档
品牌回归,溢价升温:哈尔滨7月土地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新浪财经· 2025-08-16 03:17
土地市场成交概况 - 7月哈尔滨土地市场成交7宗住宅用地 总成交金额达24.84亿元 覆盖南岗 松北 道里和香坊四大区域[1] - 整体成交额显著回升 反映房企对区域市场信心增强 从底价成交保守策略转向积极布局态势[1] - 南岗区为成交主力 香坊区凭借城市更新项目成为新兴焦点 市场对成熟板块和城市更新潜力区域均衡看好[1] 成交地块明细 - 南岗区清华大街地块占地面积33565.3平方米 容积率≤2.58 成交楼面价4334元/平方米 竞得企业黑龙江明邦置业[2] - 松北区地块占地面积43001.2平方米 容积率≤1.6 成交楼面价2340元/平方米 竞得企业万科[2] - 道里区地块占地面积28494平方米 容积率≤2.2 成交楼面价5057元/平方米 竞得企业金迈投资[2] - 南岗区哈西大街地块占地面积38239.3平方米 容积率≤2.39 成交楼面价5414元/平方米 竞得企业汇龙地产[2] - 香坊区前平路地块占地面积40887.72平方米 容积率≤1.9 成交楼面价2414元/平方米 竞得企业黑龙江万载地产[2] - 香坊区宁安路地块占地面积15061.7平方米 容积率≤2.7 成交楼面价3809元/平方米 竞得企业黑龙江图南地产[2] - 香坊区化轴路地块占地面积39648.8平方米 容积率≤2.0 成交楼面价3940元/平方米 竞得企业汇龙地产[2] 市场结构性变化 - 全国性品牌房企回归 万科时隔五年重返哈尔滨 以1.61亿元竞得松北区低密地块 释放重新评估看好哈尔滨长期价值的信号[3] - 土地溢价成交打破市场常态 道里区核心地块经过34轮竞价以3.17亿元成交 溢价率17.4% 香坊区两宗地块溢价率分别达16.5%和19.5%[3] - 头部企业回归与溢价率普遍上升 共同指向房企对核心区域中长期价值的认可[3] 房企竞争格局 - 本土房企表现活跃 汇龙地产月内连摘两宗地块 金迈投资 图南地产和万载地产均有斩获[3][4] - 全国性房企深度参与加剧市场竞争 万科 中海等企业与本土房企同台竞技[3] - 房企焦点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升级 汇龙地产成为7月最大赢家 年内累计摘地四宗 延续深耕战略[4] 产品定位与区域分化 - 改善型需求主导市场 六宗地块明确指向改善客群 松北区地块容积率1.6 预计开发洋房和小高产品 香坊区前进村地块容积率1.9 聚焦刚需和改善群体[7] - 南岗哈西地块起拍楼面价达5414元/平方米 周边商业教育配套成熟 道里地块靠近王府井购物中心 配套稀缺性推高溢价[7] - 松北区依托低密生态吸引高品质住宅布局 香坊区通过城改地块和老城更新盘活存量土地 结合公园和地铁资源提升居住价值[7] 市场展望 - 下半年土地市场预计延续集中供地趋势 哈西 群力东和群力西等核心区域将成为争夺重点[7] - 改善型住房需求上升驱动房企策略 低密度 高质产品更受青睐[7] - 全国性房企回归或带动更多同行入市 土地市场溢价成交考验房企成本管控能力[8] - 7月土地成交传递市场复苏信号 房企信心回暖与产品升级协同推动行业更具韧性[8]
香港调研反馈+25H1土地市场复苏的三个视角
2025-07-07 16: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香港零售市场、中国土地市场、房地产行业 - **公司**:保利、绿城、中海、中国金贸、建发房产、越秀、滨江等房地产企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香港零售市场 - **市场复苏**:2025年上半年香港零售市场有积极变化,5月零售额313亿港元,同比增2.4%,自2024年2月以来首次正增长,相关商业地产公司股价反弹;非必需品消费结束16个月负增长,同比增3.5%,增速比必需品消费高2.6个百分点,药物和化妆品类增8.7%,非必需百货类增6.9%,最高端奢侈品类降幅收窄[1][2] - **租金情况**:截至6月末,商铺租金中原经纪人指数为42,环比修复3.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荣枯线;海外基金在港租赁活动增加,核心区写字楼可能接近见底[1][2] - **本地消费韧性**:港人北上消费未对香港本地消费行为产生永久性影响,本地必需品消费市场具较强韧性,多数消费者不会频繁北上购物[1][4] 中国土地市场 - **整体回升**:2025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成交金额在连续三年下降后回升,同比增20%以上,主要因核心城市推优质地块和房企补货拿地;全国土地均价创2014年以来新高,同比增33%,溢价率达10%,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流拍率下降,市场供需关系好转[1][5] - **结构性特点**:一二线城市地块质量好,流拍率显著下降,三线城市市场弱,流拍率维持在20%以上;地块面积变小,容积率下降,地方政府推小型化地块减轻房企资金压力[3][6] - **城市分化**:城市间销售和拿地格局分化明显且在2025年延续,高能级城市吸引投资,低能级城市受高库存限制;成交金额超一定门槛的城市数量同比增加,市场U型结构更明显,成交金额前五名城市占全国40%,同比提升6%[7] - **核心热点城市吸引力**:核心热点城市因推出优质地块吸引力大增,如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核心区域供地增加,引发房企竞争加剧[8] - **二线及非热点城市表现**:厦门、武汉、天津、南京等二线及非热点城市成交金额显著增长,浙江温州、嘉兴等地区溢价率与成交量较高,市场热度提升[9] 房企拿地情况 - **拿地主力**:百强房企拿地主力回升至近几年高位,央国企仍为主力,占百强企业拿地主导份额83%,TOP10房企发力明显,同比增长119%[3][10][11] - **拿地策略**:房企为维持项目滚动与组织运转适度投资,以攻代守;大部分房企集中布局核心一二线城市,但部分房企也在非热点城市寻找结构性机会[10][13] 未来趋势和投资策略 - **市场状态**:土地市场处于结构性复苏状态,供给端推地质量提升且节奏前置,需求端房企投资集中度上升但竞争加剧,呈现强者恒强特征,全面修复未完全到来,但核心城市存在结构性机会[14] - **投资策略**:看好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复苏节奏,以及在这些城市有储备或新获地块的房地产企业估值修复,推荐具良好信用、优质项目和产品逻辑的地产股[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6月香港零售额自2月以来首次正增长,同比增长4.5%,非必需品消费增长3.5%,高于必需品消费2.6个百分点[1] - 一线城市单宗地块面积从2020年的13万平方米下降到2025年的7万平方米,全国土地容积率从2015年的2.5逐步下降到2025年的2.0[6] - 成交金额前五名的城市占全国40%,同比提升6%;前十名和前三十名的成交金额分别占全国53%和74%,杭州以接近1200亿位居榜首,相当于去年全年水平[7] - 杭州楼面价最高的10宗中有8宗是在今年上半年产生,北京和上海各有4宗楼面价最高的地产王也是在今年上半年产生[8] - 前十房企拿下168宗中60%已开工,最晚开工的是5月30日成交的一宗,仅一个月内即开工[10] - 滨江、金茂、越秀等企业权益拿地楼面价均在3万元以上,绿城、建发和滨江溢价率均超20%,主要因杭州市场火热[12] - 杭州市场总量1200亿,其中75%被前十房企拿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