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化战略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比音勒芬增收不增利,二代接棒后能否撕掉中年商务风标签?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06: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03亿元,同比增长8.63% [1][2] - 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下降13.56% [1][2] - 扣非归母净利润3.90亿元,同比下降14.96%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6亿元,同比下降36.90% [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99%,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 [2] 成本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8.71亿元,同比增长15.51% [5][6] - 职工薪酬2.84亿元,同比增长19.67% [6] - 门店运营费2.62亿元,同比增长12.45% [6] - 电商运营费0.44亿元,同比增长44.53% [6] - 财务费用同比激增96.10%,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 [5] 渠道销售表现 - 直营渠道收入14.12亿元,同比增长10.56%,毛利率77.9% [7][8] - 加盟渠道收入4.63亿元,同比下降10.34%,毛利率69.5% [7][8] - 线上渠道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71.82%,毛利率77.87% [8] - 终端门店总数1328家,其中直营店672家、加盟店656家 [7] 战略转型举措 - 2023年收购国际品牌CERRUTI 1881(重奢定位)和KENT&CURWEN(轻奢定位) [3][12] - 2024年启动年轻化战略:更换Logo、签约年轻代言人、推出国潮系列 [14] - 投资不超过23亿元建设湾区时尚产业总部基地,建设周期8-10年 [14] - 提出"十年十倍增长"目标,目标营收从30亿增至300亿 [12] 历史业绩对比 - 2024年全年营收40.04亿元,同比增长13.24% [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7.81亿元,同比下降14.28%,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下滑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86亿元,同比增长1.41%,净利润3.31亿元,同比下降8.47% [4]
稳健医疗上半年营收增长31.3%,全棉时代线下门店迎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8:4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3亿元,同比增长31.3% [2] - 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28.1%;扣非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长40.9% [2] - 中期拟派发现金红利2.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53.26% [9] 业务板块表现 医疗板块 - 营收25.2亿元,同比增长46.4%;剔除并购GRI贡献后营收19.5亿元,同比增长13.2% [4] - 产品涵盖医用敷料、口罩及手术室耗材 [3] - 通过收购美国公司GRI(75.2%股权,对价1.2亿美元)布局海外产能与销售网络 [4][5] 消费板块(全棉时代) - 营收27.5亿元,同比增长20.3% [7] - 主要产品表现:棉柔巾收入8.1亿元(+19.5%)、卫生巾收入5.3亿元(+67.6%)、成人服饰收入5.2亿元(+19.4%) [7] - 卫生巾毛利率达68.3%,拉动整体毛利率提升1.7个百分点至58.6% [7] 战略与运营动态 医疗板块策略 - 推动高端敷料国产替代与自动化升级 [4] - 看好行业增长动力:国内一次性耗材渗透率仅20%-30%(对比国外90%+),预计2024-2030年医用耗材复合增长率约6% [4] 消费板块策略 - 广告宣传费5.01亿元,同比增加47.59% [8] - 线上渠道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23.6%;兴趣电商平台实现突破性增长 [8] - 线下门店调整:关闭19家(合同到期/战略调整),新开16家;截至期末共380家直营店+104家加盟店 [8] - 未来将聚焦潜力商业体开店,加码兴趣电商与即时零售 [9] 海外运营与挑战 - GRI受中美贸易关税冲击,4-6月对美出口暂停导致Q2亏损 [5] - 供应链已于7月全面恢复,8月订单势头旺盛 [6]
京东收购Ceconomy,从撤退到反攻,一场"基因改造"正在上演
36氪· 2025-07-31 09:00
京东收购Ceconomy战略分析 交易概况 - 京东计划以每股4.6欧元的价格收购德国零售巨头Ceconomy,交易总估值约22亿欧元(约合25.1亿美元)[1] - 交易完成后,京东将获得Ceconomy近30%的股份,Kellerhals家族保留25.35%股份,四大股东Haniel、Beisheim、BCEquities和Freenet计划出售合计27.9%股份[8] - 交易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Ceconomy首席执行官认为这是"恰当的时机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8] 战略转型背景 - 京东国际化战略从跨境模式转向本地运营,此前在东南亚、美国市场因物流成本高和本土化不足而受挫[4] - 面对Temu、SHEIN等"出海四小龙"的柔性供应链竞争,京东自营品牌模式在欧洲面临SKU有限、价格竞争力不足等问题[4] - 欧洲物流成本高昂,仓储网络稀疏且依赖第三方配送,导致"小时达"服务难以落地[5] 收购标的资源 - 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电子零售品牌,覆盖12个欧洲国家,运营超1000家门店,员工约5万人[6] - 成熟本地供应商体系可解决京东海外业务货源不足问题,品牌认可度有助于建立消费者信任[6][7] - 千家门店可改造为前置仓网络,结合京东"小时达"经验,配送时效有望从2-3天缩短至小时级[6][7] 协同效应与行业影响 - 收购直接解决京东海外扩张的货源短缺与运力不足两大核心难题[7] - 重资产本地化模式与京东中国战略一脉相承,虽进展慢但基础设施已布局三年[6][7] - 惠誉评级认为京东1600亿美元年收入和多元业务将增强Ceconomy信用状况[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电商出海呈现分化:Temu、SHEIN等主打低价跨境,京东转向本地实体网络[1][4] - 收购标志着与亚马逊等巨头的欧洲本土化对决开启,涉及供应链能力输出与监管挑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