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法西斯战争
icon
搜索文档
共同抗击侵略 坚定捍卫和平(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中国在二战中的国际军事合作贡献 - 中国飞行员唐铎在苏联空军服役期间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空战100余次 在解放明斯克战役中率强击机团击落8架德军歼击机并歼敌坦克数十辆 个人击毁10多辆坦克 [7][8] - 唐铎在苏联获得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等多类军事荣誉 1953年回国后参与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并培养大批空军技术骨干 [8][9] 中美军民合作救援行动 - 1942年杜立特行动中75名美军飞行员跳伞至中国东南沿海 中国军民通过多地协同救援成功营救64名飞行员 救援过程持续数周 [10][11][12] - 日军因飞行员获救发动报复行动导致25万中国平民丧生 获救飞行员后代多次访华表达敬意 如奥祖克的女儿苏珊称"每次来到中国如同回家一般" [12] 中国海军学员参与欧洲战场作战 - 1944年20名中国海军学员被编入英国皇家海军现役军舰 参与诺曼底登陆战役 学员被配置在战列舰、重巡洋舰、驱逐舰与航空母舰上执行作战任务 [12][13] - 学员郭成森在"肯特"号重巡洋舰指挥发射数千发炮弹摧毁德军岸防工事 并击沉1艘德军大型救生船和4艘运输船 [13] - 学员黄廷鑫于2006年获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勋位骑士勋章" 以表彰其在诺曼底及普罗旺斯登陆中的贡献 [14]
塞尔维亚举行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新华社· 2025-09-10 13:15
"塞尔维亚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不只是为了回忆,而且是提醒。"拉古什 说,"我们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纪念活动期间,嘉宾们还共同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图片展,共同向战争中 牺牲的烈士们致敬。(记者张璇) 该活动由塞尔维亚劳动、就业、退伍军人和社会事务部,人民解放战争老兵协会及新贝尔格莱德区政府 举办。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明,塞尔维亚国民议会副议长拉古什,塞尔维亚社会主义者运动党主席、 内务部长武林,贝尔格莱德平等世界论坛主席日瓦丁·约万诺维奇等百余位嘉宾出席。 李明在致辞中表示,二战期间,中国和塞尔维亚分别为反法西斯战争亚洲和欧洲战场付出了巨大的民族 牺牲,用鲜血凝成了战斗友谊。中方愿同塞方"肩并肩,手拉手",赓续钢铁友谊,共同维护国际公平和 正义。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9月10日电 当地时间9日,在一首由塞尔维亚女童清唱的中国民歌《茉莉花》悠扬的 旋律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拉开帷 幕。 ...
多国人士称赞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传递和平 意义重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7 07:4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吸引了各国人士的关注。收看了纪念活动的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发表的讲话非常重要,纪 念活动很有意义。 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前校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古里亚莫斯:这是一场伟大的、了不起的阅兵式。我认为这场阅兵式传递了和平、团结和正义的信息。 塞尔维亚居民 斯米莉卡:阅兵仪式看起来真的很精彩,非常有气势,也很丰富,我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简而言之,很精彩。阅兵仪式展现出了中国 人民的爱国情怀和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让我印象深刻。 塞尔维亚居民 乌鲁斯:我觉得欧洲人有时会以欧洲为中心来看待二战,对中国贡献认识不足。但我认为,在历史文化层面上,了解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的贡献能带来很多启示 。 乌兰巴托市民 钦巴特尔:习主席说的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阅兵仪式上展示的科技实力,尤其是导弹防御系统和航空装备体 系,彰显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水平。 德国记者 弗里茨·舒 曼:我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非常重要。因为不汲取历史教训就意味着重蹈覆辙,每个国家都应以史为鉴,努力实现和谐共处。 德国居民 伊万内·阿斯兰:中国国家主席强调了这场反法西斯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胜利的歌声 正义的回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新华社· 2025-09-05 00:14
晚会基本情况 -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约6000名中外人士观看文艺晚会《正义必胜》[1] - 晚会通过音诗画《山河铭记》拉开序幕 重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等重要历史节点[1] 抗日战争历史回顾 -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造成民众流离失所[2] -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抗战号召并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4] - 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等共产党人用鲜血与生命奏响英雄壮歌[5] - 南京大屠杀造成巨大民族牺牲 舞蹈《殇》再现惨绝人寰的历史场景[6] - 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窑洞写作《论持久战》 凝聚亿万民众成为抗战中流砥柱[8][9] 文艺表现形式 - 综合运用情境歌舞 舞蹈 诗朗诵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6] - 《怒吼吧 黄河》传递顽强不屈的精神信念[6] - 《游击队歌》《地道战》等耳熟能详歌曲引发观众共鸣[10]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展现新四军82名勇士全部牺牲的英勇事迹[11] - 男子群舞《血战到底》展现中华儿女血性气概[11]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 情境演唱《不朽的旋律》唱响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歌曲[13] - 展现反法西斯同盟国并肩作战的特殊情谊[13] 当代传承与发展 - 新时代"刘老庄连"第6679名战士回应历史传承[13] - 北斗组网 高铁飞驰 战机翱翔展现新时代中国壮阔画卷[14] - 尾声歌舞《命运与共》体现呼吸与共 同舟破浪乘风的精神[14]
阅兵为何放在9月3日这一天?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03 01:3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为何放在9月3日这一天?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 投降书原件包含履行《波茨坦公告》条款等内容,规定日本停止敌对行为、释放战俘及缴械等义务。 此次投降仪式是日本接受《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法律确认,为东京审判提供依据。 1945 年 9 月 3 日:也就是次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公告,宣告"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此后,这一天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因此,中国选择 9 月 3 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并在重大年份举行阅兵,目的就是凸显中国在二战东方战场的胜利地位和历史记忆。 2015 年 9 月 3 日 ,中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兵,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非国庆日举行的盛大阅兵。 这次阅兵是为了强调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贡献,同时向国内外传递和平与反法西斯的立场。 参考资料: 新华社,人民网 http://www.81.cn/js_208592/9895157.html 新华社发 根据官方公开信息,上午9时,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 ...
赓续光荣传统 谱写友谊新篇(大使随笔·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人民日报· 2025-09-03 00:48
历史合作与贡献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时间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于1931年9月18日打响第一枪[1] -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塞尔维亚人民在东欧多瑙河平原和崇山峻岭中进行艰苦卓绝斗争[1] - 中塞两国分别为反法西斯战争亚洲和欧洲战场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付出巨大牺牲[1] 国际秩序与多边合作 - 中塞两国共同参与建立联合国并制定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 奠定现代国际秩序基石[2] - 双方强调遵守基于联合国宪章的国际秩序 尊重各国独立平等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3] - 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合作 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3] 双边关系发展 - 中国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1月2日建交 开启跨越70年的友好交往[2] - 1999年两国人民共同坚定捍卫主权尊严和国际公平正义 铸就钢铁友谊[2] - 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时隔8年再次访塞 宣布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3] 纪念活动与历史传承 - 中国将9月3日设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塞尔维亚将5月9日设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3] - 2024年5月塞尔维亚各地举办活动隆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3] - 中国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 弘扬正确二战史观[3] 未来合作方向 - 中方愿同塞方携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4] - 坚决反对任何否认歪曲篡改二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4] -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新的强大动能[4]
新华社政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新华社· 2025-08-28 23:54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捍卫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和人类和平事业 铸就战争史上的奇观和中华民族的壮举[1] - 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开启古老中国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的新征程[1] -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签署投降书 签字完成时刻为九点十八分 与1931年沈阳事件发生时间形成历史呼应[2] 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胜利的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关键 全民族抗战是重要法宝[4] - 反法西斯盟国提供宝贵人力物力支持 形成精神根基 领导核心 力量源泉和国际协同的完整体系[4] -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推动国内团结 促成联合抗战 维护团结抗战大局[13]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作用 - 提出《论持久战》战略 成为"拯救中国的计划" 预判战争三个阶段 最终胜利属于中国[2][3] - 领导人民军队从约5.6万人增长到约132万人 党员从4万多人增加到120余万人 建立19块近1亿人口抗日根据地[22] - 八路军 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歼灭日军52.7万余人 东北抗日联军歼灭日伪军20余万人[22] 全民族抗战的壮举 - 各阶层民众同心协力 工人阶级冲锋在前 农民阶级倾力支撑 青年学生投笔从戎 海外华侨跨越山海支援[14] - 敌后战场抗击约60%侵华日军和95%伪军 到战略反攻阶段成为全面反攻的前沿阵地和战略基地[21] - 人民群众创造伏击战 破袭战 地雷战 地道战 麻雀战等战术战法 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20] 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 持续时间最长 付出牺牲最大 牵制日本绝大部分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力量[24] - 担负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后方基地重任 为亚洲其他国家驱逐日本侵略者提供宝贵支持[24] - 1942年1月由中美英苏4国领衔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26] 抗战精神与文化传承 - 形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32] - 故宫博物院1.3万余箱珍贵文物在抗日烽火中南迁 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和文化基因[32] -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32]
外交部严正回应日方负面言行!
证券时报· 2025-08-28 04:38
外交部长助理记者会表态 - 日本国内存在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歪曲篡改历史甚至为战争罪犯翻案的势力 [2] - 日本相关行为是对战后国际秩序、人类良知及所有爱好和平人民的挑战 [2] - 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历史、深刻反省侵略罪责、与军国主义彻底划清界限并坚持和平发展与睦邻友好道路 [2] 新闻背景与来源 - 表态发生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记者招待会 [1] - 信息来源为新华网文字实录及人民网微信 [3]
“将先辈用生命结下的情谊传承下去”——访苏联援华航空队指挥官布拉戈维申斯基之侄诺索夫
人民日报· 2025-08-26 03:32
历史背景与人物事迹 - 1937年11月至1941年初苏联援华航空队在中国南京、武汉、重庆等地参与抗日战争[2] - 苏联空军中将阿列克谢·布拉戈维申斯基担任歼击机大队长 1937年12月至1938年8月期间单独击落敌机7架 与队友共同击落敌机16架[2] - 布拉戈维申斯基因战功获授"苏联英雄"称号及列宁勋章 1985年曾回访武汉与中国战友重逢[2] 历史传承与纪念活动 - 诺索夫家族保存大量服役档案 在武汉联合发起成立中国首家"苏联空军志愿队陈列馆"[3] - 2015年9月诺索夫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注意到中国多地苏军烈士纪念场所维护良好[3] - 诺索夫与其他老战士后代活跃于俄中友好一线 与中方共同举行纪念活动以传承历史情谊[3] 中俄关系与国际合作 - 习近平主席2023年5月访俄期间发表《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署名文章 强调两国英雄血脉与高度互信[4] - 中俄两国为坚持二战正确史观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作出表率 共同在国际舞台维护公平正义[4] -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
通讯|定格共同的胜利——在白俄罗斯重温跨越时空的二战记忆
新华社· 2025-08-16 14:07
展览背景与核心内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在明斯克开幕 主题为"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1] - 展览精选近70张照片 展示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及中苏并肩作战情谊 [1] - 由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 新华社明斯克分社 新华社江苏分社 中国图片社联合主办 白俄罗斯国立伟大卫国战争历史博物馆协办 [1] 历史事实与数据 - 中国在战争中付出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 [1] - 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南站致200余名妇孺死亡 伤者不计其数 [2] - 南京大屠杀档案于2018年曾在白俄罗斯展出 本次系再次展出 [2] -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 [2] 国际反响与评价 - 白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副主席强调中国捍卫主权的壮举对全人类命运至关重要 [1] - 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指出日本军国主义自20世纪30年代起侵略中国的事实 [1] - 白俄罗斯第二国家电视台董事长表示白俄罗斯人民对中国苦难感同身受 [2] - "今日白俄罗斯"出版社社长称中国人民的贡献是无价的 [1] 展览意义与使命 - 白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指出在历史亲历者逝去的当下 展览对铭记真相反对歪曲历史尤为重要 [2] - 白俄罗斯共产党代表强调使命是保存历史记忆 防止谎言篡改历史 [3]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表示档案是历史见证和记忆载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