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主义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讲好她“用一生爱中国”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9-24 23:22
以"短平快"著称的传统曲艺,如何进行宏大叙事?大型曲艺音诗画《伊莎白》(剧照见图)的创作,是 曲艺界同仁的一次重要尝试。 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出生在成都,104岁获习近平主席颁发"友谊勋章"。作为潜心西南彝藏地区社会研 究的人类学家,作为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主义战士,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重要创建者,她的 一生都选择了中国。这位世纪老人108年的人生,见证了中国社会从战争到和平、从苦难到解放的历 史,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历程。用她自己的话说——参与了"世界上最大 的人类群体的史诗般的社会实验"。 对于曲艺人来说,这是一个过于复杂、过于陌生的题材。这部"曲艺剧"的初心,就是通过伊莎白的世纪 人生,探讨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反法西斯战争的人道价值,礼赞国际主义精神及其背后的同情、奉献 和爱。 我们选取了伊莎白出生、工作、生活过的12个区域的地方曲种,包括四川清音、京韵大鼓、陕北说书、 四川评书、长子鼓书、苏州弹词等。这不是晚会式的曲艺连缀,而是高度结构化的主题形式。这些地方 曲种与伊莎白的人生线索、命运抉择和情感基调精准匹配,串联起主人公从人类学家到共产主义战士再 到新中国教育工作者 ...
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国际主义精神(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33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为了共同的事业——从西班 牙战场到中国抗日战场"专题展览。 燕 翔摄(影像中国) 1937年,延安挂起西班牙语横幅标语:向英勇的西班牙人 民致敬。 资料图片 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赠予国际纵队中国支队的锦旗。 资料图片 国际纵队中外志愿者在法国戈尔斯营地合影。 资料图片 中国志愿者刘景田在西班牙战场抢救伤员。 资料图片 巴黎《救国时报》赠予西班牙前线参战全体中国同志的锦 旗上写道: 东战场,西战场,相隔几万里,关系文化的兴亡。咱们所 图为巴黎《救国时报》赠予西班牙前线参战全体中国同志 的锦旗。 资料图片 拼命的,是对侵略的抵抗。咱们要贯彻的,是民主的主 张。你们为西班牙伟大民族而受伤。你们流的血是自由神 下凡的红光。你们的英勇消息,充满了我们的心腔,好比 是冬天的太阳。你们打胜仗,便是我们打胜仗。请你们放 心,祖国的责任有我们担当。向前创造吧!直等到法西斯 消灭,民为王,有四万万同胞,欢迎你们回故乡。啊,何 必回故乡?看,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 人类是兄弟姊妹,全世界是咱们的家乡。 "中西人民联合起来!打倒人类公敌——法西斯蒂!"锦旗上的题词铿锵有力,锦旗前的战士目光坚毅 ...
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未来而战(国际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04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前沿,是国际反法西斯事业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志愿者的伟 大壮举超越了民族与国界,他们不仅是为西班牙人民而战,更是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未来而战。在他们身 上,国际主义精神得到了最深刻、最生动的诠释。时至今日,他们用鲜血浇灌的国际主义之花,依然盛 开在人类文明的花园中,持续焕发跨越时空的光芒。 历史深刻昭示,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面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中国始终 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国志愿者"万里赴戎 机"的国际主义精神,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 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壮丽史诗中,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 不可磨灭的贡献。面对法西斯主义威胁,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抗战,还积极支持、组织和 协调华侨华人、留学生和进步力量奔赴多国战场,声援和支持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中国志愿者远渡重洋,参加由50多个 ...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在白求恩故乡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活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8 02:45
活动背景与参与方 -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在加拿大格雷文赫斯特市白求恩纪念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 主题为"跨越山海 正义永存" [1] - 近百名参与者包括白求恩家族成员 当地政府代表 领区友好人士 侨团 学者 媒体及留学生代表 [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与会嘉宾观看专题片《勿忘》和《白求恩大夫》 重温白求恩医生在中国抗日战场救死扶伤事迹及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并肩作战历程 [1] - 活动期间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图片展 并向白求恩雕像敬献花束 [2] -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罗伟东代表总领馆向白求恩纪念馆赠送一幅题为《咏梅》的中国画作 [2] 致辞与发言要点 -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罗伟东表示白求恩医生是国际主义精神杰出代表 用生命诠释"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高尚品格 成为中加友谊永恒象征 [1] - 白求恩纪念馆馆长斯科特·戴维森介绍白求恩从出生 成长到投身医学与国际主义事业的生平历程 该馆即将迎来开馆50周年 将继续致力于传承白求恩精神 [1] - 格雷文赫斯特市议员皮特·约翰斯顿称共同历史胜利是加中两国人民宝贵财富 [2] - 加中友好协会会长沃伦·白求恩指出中国在科技 脱贫及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呼吁两国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2] - 白求恩侄外孙史蒂芬·林德利代表家族感谢活动支持 称中国人民对白求恩的深切纪念令家族倍感自豪 [2] - 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顾问大卫·克鲁克强调铭记战争悲剧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2] - 多伦多山西同乡会会长韩加良和加拿大河北商会会长何俊分享白求恩在山西 河北等地留下的感人故事 [2] 活动共识与未来方向 - 与会嘉宾一致表示将继续传承白求恩精神 推动中加民间友好与文明互鉴 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2]
共同抗击侵略 坚定捍卫和平(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中国在二战中的国际军事合作贡献 - 中国飞行员唐铎在苏联空军服役期间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空战100余次 在解放明斯克战役中率强击机团击落8架德军歼击机并歼敌坦克数十辆 个人击毁10多辆坦克 [7][8] - 唐铎在苏联获得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等多类军事荣誉 1953年回国后参与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并培养大批空军技术骨干 [8][9] 中美军民合作救援行动 - 1942年杜立特行动中75名美军飞行员跳伞至中国东南沿海 中国军民通过多地协同救援成功营救64名飞行员 救援过程持续数周 [10][11][12] - 日军因飞行员获救发动报复行动导致25万中国平民丧生 获救飞行员后代多次访华表达敬意 如奥祖克的女儿苏珊称"每次来到中国如同回家一般" [12] 中国海军学员参与欧洲战场作战 - 1944年20名中国海军学员被编入英国皇家海军现役军舰 参与诺曼底登陆战役 学员被配置在战列舰、重巡洋舰、驱逐舰与航空母舰上执行作战任务 [12][13] - 学员郭成森在"肯特"号重巡洋舰指挥发射数千发炮弹摧毁德军岸防工事 并击沉1艘德军大型救生船和4艘运输船 [13] - 学员黄廷鑫于2006年获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勋位骑士勋章" 以表彰其在诺曼底及普罗旺斯登陆中的贡献 [14]
通讯|“我们有一个英雄,在这里,也在中国”——记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纪念雕像故乡落成
新华社· 2025-09-11 14:53
国际关系与历史纪念 - 中国驻乌克兰使馆捐助库里申科纪念雕像在乌克兰切列平村落成 雕像作者为季罗娃[1] - 雕像落成仪式于切列平村举行 中国驻乌大使马升琨、切尔卡瑟州副州长图尔切尼亚克等出席剪彩并献花[1] - 纪念碑镌刻中文、乌克兰文、英文三种文字 称号包括"中国人民的挚友""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模范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著名抗日英烈"[1] 英雄事迹与历史背景 - 格里戈里·库里申科1903年出生于切列平 1934年毕业于苏联军事航空学校 1939年率轰炸机大队赴中国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1] - 1939年10月14日库里申科在执行对汉口日军突袭任务后 于重庆万州区空域因战机失控在长江江面迫降 为保护平民和挽救战机而伤重牺牲[1]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马升琨表示胜利凝结着国际主义战士的宝贵贡献[2] 教育传承与社会影响 - 切列平初级学校2019年更名为库里申科学校 现有近百名师生 落成仪式上全校师生身着盛装见证[1][2] - 学校前校长尤利娅·彼得连科称更名是对英雄的最好纪念 2009年中国学生参观时曾取走库里申科故居土壤在中国植树并献花[2] - 新任校长奥克萨娜·拉德琴科组织学生观看中国电影《相伴库里申科》 学生深受感动并自豪于英雄事迹[3] 家族情感与国际认可 - 库里申科侄女玛利亚·伊戈舍娃(68岁)对其在中国获得高评价表示骄傲 称其"为和平而战" 中国人民长期守护其墓园[2] - 雕像作者季罗娃表示雕像将激励年轻一代铭记英雄是"我们共同的英雄 永远的记忆"[3] - 切尔卡瑟州副州长图尔切尼亚克称库里申科为中国人民独立自由事业作出贡献 精神永续并赢得世代敬仰[2]
英中了解协会副主席:铭记历史才能构建共同的未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5 08:29
历史背景与贡献 - 亚瑟·克莱格于1937年在英国成立"英国援助中国运动委员会",号召社会各界支援中国抗战及战后重建 [2] - 亚瑟·克莱格花费数年时间提高英国对日军在华暴行的认识,并筹集资金支持中国人民抗战 [2] - 筹集资金通过香港"保卫中国同盟"的宋庆龄分配给白求恩在解放区建立的国际和平医院及路易·艾黎等人的工业合作社 [2] 中国抗战历史地位 - 中国从1931年起率先投入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初期几乎得不到任何国家帮助 [4] - 中国人民持续奋战且缺乏其他国家政府支持,直至日本偷袭珍珠港和攻占新加坡香港后英美才被迫卷入远东战争 [6] - 中国军民将日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阻止其开辟对苏第二战线、控制缅甸、攻占印度及与德国法西斯会师 [6] 当代国际关系 - 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伙伴关系,近期举行上合组织天津峰会 [6] - 中国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转型,建立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取代基于强权暴力的旧秩序 [6] - 必须加强国际团结弘扬国际主义精神,构建互利共赢国际关系以终结暴力冲突并重建更强大联合国 [8] 当前国际形势挑战 - 当今世界面临军工复合体贪婪、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等阻挠和平的因素 [8] - 乌克兰战火持续且加沙地带发生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惨剧 [8] - 必须铭记全世界团结战胜法西斯的历史,基于此构建共同未来 [9]
国际友人:受邀观礼无比自豪 铭记先辈共同抗战的历史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4 12:06
国际友人历史贡献 - 苏联元帅瓦·伊·崔可夫之孙强调应学习历史并尊重先辈贡献 [3] - 英国记者乔治·何克在抗战期间揭露日军暴行并创办培黎学校培养技术人才 [5] - 印度医生柯棣华在河北省挽救800多人生命并曾连续工作72小时 [11] 国际主义精神传承 - 乔治·何克家族代表指出何克将余生奉献中国且中国军民贡献在英国鲜为人知 [7] - 柯棣华侄孙称其放弃家庭事业赴华展现国际主义精神并致敬战争中献身的烈士 [13] - 英国经济学家林迈可为八路军改进无线电设备并培养技术人才 [15] 历史认知与当代意义 - 林迈可之子指出其父1937年认定共产党部队能有效抗日且深得百姓信任 [17] - 当前年轻一代需认识和平需捍卫因国际矛盾暗流涌动 [19] - 纪念活动帮助全球反思历史经验以推动世界进步 [7][19]
外国友人驰援中国抗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3 00:15
国际援华医疗队 - 1939年来自波兰、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苏联等国的医疗队在贵阳图云关组建,被编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12] - 援华医生通过自制医疗设备(如竹制手术台/药品架)和创新疗法(如石灰硫黄涂剂治疥疮)救治数万中国战士,并开展卫生培训及抗击日军细菌战[13] - 多名医生因公殉职:英国医生高田宜1942年因防疫针不良反应牺牲,罗马尼亚医生柯让道1943年死于回归热,罗马尼亚护士柯芝兰因伤寒殉职,奥地利医生王道积劳成疾在重庆牺牲[13] 美军观察组与谢伟思 - 1944年美军观察组成为美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首次官方接触,成员谢伟思童年居华且任美驻华外交官,被誉"中国通"[15] - 谢伟思团队6天内完成延安报告,记录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状况,评价"存在生机勃勃的气象和力量",并与毛泽东/周恩来多次会谈[16] - 1945年谢伟思再度访华后结论:中共领导集体"精力充沛/讲求实效/具杰出才干",1971年访华时称中国为"第二故乡"[17]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 1937年南京沦陷后由美/德等国外籍人士组建安全区,德国人拉贝任主席,累计收容难民达数十万人[18] - 美国人魏特琳管理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原计划接纳2000人,实际庇护超1万名妇女儿童,并阻止日军进入校园[17][18] - 委员会成员通过日记/照片/报告(如贝德士书信、马吉照片、魏特琳日记)揭露日军暴行,成为关键历史证据[19] 外国记者与中国抗战 - 英国记者贝特兰1936年见证西安事变,1937年出版《中国的危机》客观呈现中共推动抗日统一战线过程[21] - 1937年贝特兰访延安并考察山西前线,证实八路军以排为单位游击作战(单点部队不超1000人),打破日军"歼灭7000人"虚假宣传[22] - 记录八路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纪律及军民合作模式,向国际传递中共抗日主张[22] 苏联航空援华行动 - 1937-1941年苏联派遣数千名飞行员/机械师/工程师来华,在兰州/南昌/武汉设训练基地[24] - 1938年2月28架苏军轰炸机突袭台北松山机场,炸毁多架日机及基础设施,成为中国首次远征战略目标作战[23] - 期间200余名苏联飞行员牺牲,例如库里申科为保护战机与民众选择江上迫降而殉职,中国军民为其举行守灵及追悼会[24]
来华观礼国际友人:铭记二战历史传承国际主义精神愈发重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2 13:38
纪念活动意义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 多位国际友人参与活动 [1] - 活动在当今世界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的背景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有助于重温国际团结与全球合力争取和平的精神 [1] - 活动强调铭记历史和国际主义精神 需重点关注年轻人并加强二战历史叙事中中国贡献的传播 [5] 国际友人参与 - 英中了解协会副主席珍妮·克莱格作为"英国援助中国运动委员会"创始人亚瑟·克莱格之女出席活动 [1] - 美国飞虎队创始人陈纳德将军外孙女嘉兰惠自2023年以来十几次访问中国 推动中美航空合作与人才培养 [1] - 加中友好协会多伦多分会主席沃伦·白求恩作为诺尔曼·白求恩家族后人出席活动 [3] -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苏珊·科尔受邀观看阅兵 表示对纪念活动的期待与荣幸 [6] 历史传承与延续 - 嘉兰惠曾参加2005年60周年和2015年70周年纪念活动 强调历史记忆的延续性 [3] - 当前真正经历过二战且健在者已很少 需通过研究成果分享和公众传播保持历史传承 [5] - 阅兵活动受到国际友人高度重视 认为纪念前人的牺牲与贡献至关重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