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义必胜》
icon
搜索文档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添彩人民美好生活——“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斐然
新华网· 2025-09-30 00:13
文艺创作繁荣 -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和音乐舞蹈史诗剧《正义必胜》等重大演出精彩呈现 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风气盛行 [4] -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行动计划 国家美术发展和收藏工程 推动文艺作品从优秀文化和实践中汲取养分 [4] - 持续举办中国艺术节 中国诗歌节 中国京剧艺术节等20余项全国性展演活动 为优秀作品搭建展示平台 [4] - 通过戏曲进乡村和文化进万家等活动 支持优秀文艺作品赴城乡基层演出 加强艺术普及 [4]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 -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建设持续推进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 [8] - 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成效显著 [8] - 全国新增58家5A级旅游景区 A级景区总数达1.65万家 县域覆盖率提升至97% [8] - 旅游景区在产品业态和服务品质方面加快焕新升级 [8] 非遗保护与传承 - 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 带动相关产业120万余人就业增收 [10] - 推动非遗进景区 街区和社区 非遗之光点亮群众文化生活 [10] - 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 找准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11]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37.7% [12] - 规上文化企业达7.8万家 较2020年增加1.3万家 [12] - 2024年各地举办惠民活动21万场次 发放消费券等惠民补贴23亿元 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 [12] - 旅游业快速恢复发展 产品供给和服务质量持续优化 市场乱象得到整治 [12] - 文旅融合深入推进 文化遗产游 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等持续升温 [12] 国际交流合作 -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机构增至73家 与150多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 [13] - 打造欢乐春节 茶和天下和中秋诗会等系列文化活动 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13] - 2024年入境游客1.32亿人次 同比增长60%以上 内地居民出境旅游1.23亿人次 同比增长40%以上 [13] - 推动入境旅游便利化 优化免签支付和退税等政策 [13]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胜利的歌声 正义的回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新华社· 2025-09-05 12:47
晚会核心内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约6000名中外人士共同观看[1] 历史回顾与民族抗争 -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发出不屈怒吼[2] -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抗战号召并率先高擎武装抗日旗帜[4] - 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等共产党人用鲜血与生命奏响英雄壮歌[5] - 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 中国人民不屈抗争迸发熊熊烈火[6] - 抗日战争最艰难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点燃信念 凝聚亿万民众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9] 艺术表现形式 - 音诗画《山河铭记》通过当代人物角色手捧鲜花从观众席走向舞台的方式拉开晚会序幕[1] - 情境歌舞《血染的白桦林》再现东北抗联英雄的牺牲奉献[5] - 舞蹈《殇》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6] - 情境诗朗诵《这束光》展现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及有志青年奔赴延安的场景[8]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演绎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勇士在江苏淮阴刘老庄全部牺牲的事迹[11] - 男子群舞《血战到底》展现中华儿女血性气概[11] - 情境演唱《不朽的旋律》唱响《小路》《红河谷》《啊朋友再见》等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歌曲[13] 精神传承与时代呼应 - 当代人物与历史英雄跨时空对话 展现"今日中国如你所愿"的强国景象[13] - 北斗组网 高铁飞驰 战机翱翔等新时代中国成就通过仪式仪仗表演呈现[14] - 尾声歌舞《命运与共》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演绎"呼吸与共同舟破浪乘风"的主题[14]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胜利的歌声 正义的回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新华社· 2025-09-05 00:14
晚会基本情况 -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约6000名中外人士观看文艺晚会《正义必胜》[1] - 晚会通过音诗画《山河铭记》拉开序幕 重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等重要历史节点[1] 抗日战争历史回顾 -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造成民众流离失所[2] -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抗战号召并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4] - 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等共产党人用鲜血与生命奏响英雄壮歌[5] - 南京大屠杀造成巨大民族牺牲 舞蹈《殇》再现惨绝人寰的历史场景[6] - 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窑洞写作《论持久战》 凝聚亿万民众成为抗战中流砥柱[8][9] 文艺表现形式 - 综合运用情境歌舞 舞蹈 诗朗诵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6] - 《怒吼吧 黄河》传递顽强不屈的精神信念[6] - 《游击队歌》《地道战》等耳熟能详歌曲引发观众共鸣[10]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展现新四军82名勇士全部牺牲的英勇事迹[11] - 男子群舞《血战到底》展现中华儿女血性气概[11]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 情境演唱《不朽的旋律》唱响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歌曲[13] - 展现反法西斯同盟国并肩作战的特殊情谊[13] 当代传承与发展 - 新时代"刘老庄连"第6679名战士回应历史传承[13] - 北斗组网 高铁飞驰 战机翱翔展现新时代中国壮阔画卷[14] - 尾声歌舞《命运与共》体现呼吸与共 同舟破浪乘风的精神[14]
胜利的歌声 正义的回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新华社· 2025-09-05 00:06
文艺晚会内容与形式 - 晚会主题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通过文艺表演形式呈现历史叙事和情感表达 [1] - 演出包含音诗画《山河铭记》情境歌舞《血染的白桦林》舞蹈《殇》情境诗朗诵《这束光》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男子群舞《血战到底》情境演唱《不朽的旋律》等多元化艺术形式 [1][5][6][8][10][13] - 参演人员包括抗战老战士代表 少先队员 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员刘昊然 表演艺术家宋春丽等 观众规模约6000名中外人士 [1][9][14] 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 - 呈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 南京大屠杀 平型关战斗 百团大战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等重大历史节点 [1][6][10] - 歌颂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等东北抗联英雄 以及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勇士(刘老庄连)的牺牲精神 [5][10] - 展现中国共产党发表《论持久战》 领导军民大生产 创办抗日军政大学等历史贡献 [8] 艺术表达与情感传递 - 运用倒计时影像 当代人物与历史人物对话 跨国反法西斯歌曲联唱等手法实现时空交融 [1][13] - 通过《怒吼吧 黄河》《游击队歌》《地道战》《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经典旋律引发观众共鸣 [6][9] - 总导演周莉亚强调以"剧"元素贯穿历史叙事 突出情感逻辑和真实性 [6] 时代精神与传承 - 通过北斗组网 高铁飞驰 战机翱翔等现代元素展现新时代中国成就 [14] - 采用"今日中国 如你所愿"的对话形式呼应先烈遗愿 强调国家主权与发展成果 [13] - 尾声《命运与共》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掌声持续不断 [15][16]
多种舞台艺术汇聚史诗气质
北京晚报· 2025-09-04 07:09
晚会核心特点 - 突出剧的特点 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呈现史诗气质 [1] - 以倒计时开篇 包含5个篇章:怒吼吧黄河 红星照耀中国 不可战胜的力量 共同的黎明 正义永恒 [1] - 总时长约90分钟 [1] - 起用80后90后为主的主创团队 00后演员占比超过50% [1] 音乐创作特色 - 经典与新作比例约为7:3 [3] - 包含《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东方红》《高楼万丈平地起》等经典曲目 [3] - 包含《八路军军歌》《琼崖独立队之歌》《游击队歌》《地道战》等抗战歌曲 [3] - 以新作《势不可挡》《命运与共》作为落幕曲目 [3] - 音乐表达多元层次丰富 糅合对白台词动效等元素 [3] 文学创作特点 - 聚焦人物群像和普通人塑造 [5]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讲述刘老庄连82人全部牺牲的事迹 [5] - 采用高度提炼的母亲形象展开叙事 [5] - 现场600名战士参与演出 营造强烈情感冲击 [5] 视觉特效设计 - 使用6条可移动冰屏 4个左右移动轨道平台 4个360度旋转自由移动小平台 [6] - 舞台呈阶梯状向观众铺展 形成视觉纵深感 [6] - 通过投影技术呈现干涸大地和炮火撕裂效果 [6] - 利用移动平台创造南京大屠杀万人坑场景 [6] 表演艺术特色 - 舞蹈《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 讲述战火中失散少年兄妹故事 [7] - 创作团队观看大量南京大屠杀影视资料 追求情感真实表达 [7] - 采用与历史对话的讲述方式 舞台技术作为叙事手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