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成本上升

搜索文档
股价跌跌不休,“瓜子大王”一季度净利跌超六成,公司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09:40
年度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71.31亿元 同比增长4.79% 净利润8.49亿元 同比增长5.82%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5.71亿元 同比下降13.76% 净利润7724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67.88% [2] 季度业绩波动原因 - 春节假期提前导致订单发货集中至2024年12月 造成2025年一季度同比基数差异 [2] - 内蒙古葵花籽主产区2024年8月遭遇罕见暴雨洪涝灾害 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 [2][3] 原材料供应影响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向日葵种植面积超420万亩 总产量93.85万吨 占全国总量43.5% [3] - 2024年汛期出现6次区域性暴雨 为历史同期最多 其中巴彦淖尔市单日降水量达91毫米 突破历史极值 [3] 资本市场表现 - 股价年内跌幅超16% 4月24日收盘价23.99元 单日下跌7.37% [3] - 公司采取中期分红和回购计划稳定股价 2024年分红加回购金额占净利润比例超过90% [3]
子公司计提近4000万元商誉,山河药辅去年净利润下滑
贝壳财经· 2025-04-24 00:4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8.83亿元同比增长5.16% 但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滑26.07% [1] - 净利润下滑主因控股子公司曲阜天利计提商誉减值3912.69万元 扣除该影响后扣非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2% [2] - 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28%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3% 持续增收不增利 [1] 业务板块表现 - 纤维素及衍生物类产品营收4.74亿元同比增长22.19% 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3] - 淀粉及衍生物类/无机盐类/其他产品/场地出租收入分别下滑9.24%/7.47%/10.57%/5.6% [3] - 外贸出口业绩首次突破2亿元 同比增长40.16% 内贸业务仅增长0.39% [2] 成本与竞争压力 - 主要原材料为农林产品木浆/溶解浆/淀粉等 资源性农林产品价格预计维持高位 [3] - 原材料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 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经营压力 [3] - 药用辅料行业存在进口替代竞争 国外企业占据高端市场 进口辅料价格下降提升竞争强度 [6] 战略举措 -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增强定价能力 采取比价议价/择优采购策略控制成本 [4] - 通过工艺革新/新材料替代/产品档次提升转移原材料涨价风险 [4] - 全面推进进口替代工作 对标进口辅料质量一致性 2025年计划开展进口替代专项营销与技术交流 [6]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4095.26万元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1233.38万元 [7] - 重点研发复合辅料多规格开发/水溶性包衣材料等技术 2025年计划完成3-4个新产品登记 [7] - 通过建立国家级科研平台/引进高端人才/产学研合作推动高端药用辅料产业化 [7] 长期业绩趋势 - 近十年营收从2014年2.4亿元增长至2024年8.83亿元 但2024年5.16%增速为十年最低 [5] - 除2021年及2024年外 归母净利润多数年份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4年26.07%下滑幅度为历史最大 [6]
铜价上升周期再现 电芯成本持续承压
高工锂电· 2025-03-24 11:18
文章核心观点 铜价上涨抬升电芯成本,对三元电池影响更大,材料企业盈利能力或受挤压 [1][3][4][5] 铜价走势 - 3月20日LME铜价盘中突破10000美元/吨创近十年新高,沪铜主力合约单日暴涨1020元/吨收于81670元/吨刷新历史纪录 [2] - 3月24日沪铜期货2505最新价为81840元/吨,较前一日上涨710元/吨,涨幅0.88% [2] - 2024上半年铜价整体上涨约25%,下半年趋于平缓,2025年初逐步攀升,一季度纽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最高涨幅约20%,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在76000 - 80000元高位区间波动 [2] - 本轮铜价上涨受供应端库存减弱、美国计划对进口铜加征25%关税预期引发抢铜风波影响 [2] 对电芯成本影响 - 铜箔在电芯生产中重要,以往铜箔成本占电芯成本10 - 15%,随铜价攀升占比提升至15 - 20%甚至更高 [3] 对电池行业影响 - 铜、钴、镍等价格上涨给电池价格带来压力,对三元电池影响更大,因近期涨价原材料主要用于三元电池且其用铜量多于磷酸铁锂电池 [4] - 磷酸铁锂主要原材料价格回落,今年三元电池终端装机占比下滑至2成,纯电车型增速放缓影响三元电池需求增速 [4] 对材料企业影响 - 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材料企业影响明显,材料企业对下游客户提价难度大,若不能传导成本,盈利能力或进一步压缩 [5] - 材料企业和下游电池客户多采用“原材料市价 + 加工费”供货模式,市场波动影响企业库存和采购策略,三元电芯企业优先管控库存减缓成本压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