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协同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实验室是湾区AI生态“黏合剂”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23:09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对于当前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在您 看来是怎样的? 陈俊龙:当前大湾区在生成式AI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活跃。大湾区凭借其区位优势与创新氛围,吸引 了大量人才与资金投入,催生了一系列前沿技术成果,在模型的安全可信、量化评级方向取得了显著进 展。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联合实验室专家陈俊龙 "大湾区生成式AI安全领域技术创新活跃!"在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 士、联合实验室专家陈俊龙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联合实验室(简称"联合实验 室")承担着大湾区AI产业生态黏合剂、试验田的双重角色,"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大湾区各行业实现更 深层次、更广范围的赋能"。 谈优势 大湾区生成式AI安全技术创新活跃 南都:我们知道,AI安全发展涉及政产学研用等多个方面,如何协调各方资源协同治理呢? 陈俊龙:在AI治理中,需立足各自定位、聚焦安全核心需求构建协同体系。 比如,政府可依托深圳前海与河套的制度创新优势,通过明确AI安全底线要求与风险分级标准、开放 监管科技接口并开展沙箱试点。同时,设立负面清单制 ...
《湖北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为何被称为“目前最全”,有哪些创新?
中国环境报· 2025-09-15 01:04
《湖北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目前最全"的地 方船舶污染条例,《条例》有哪些要点?又有哪些创新?记者日前专访了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副院长、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朝霞。 中国环境报:您早在多年前就曾呼吁加快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湖北省近日出台《条例》是否契合您 此前呼吁的内容? 杨朝霞:此前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时,我曾提出要重视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长 江湖北段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饮用水水源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同时也是"黄金水道"的重要 航段,船舶来往频繁、总量日益增长,船舶污染防治立法专门化已成为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 如今《条例》的出台为船舶污染防治专门化立法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也为生态环境法典"污染防治 编"的编纂提供了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尤其是《条例》对船舶噪声污染问题进行了 专门规定,既考虑到噪声污染对人类的影响,也考虑到对生物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立法的"人类中心主 义"桎梏。例如,由于噪声污染会对长江江豚的声纳系统造成影响,《条例》要求船舶排放噪声须符合 标准,并在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 ...
法治为基,激活基层治理生机
苏州日报· 2025-07-23 00:26
规范行政执法 - 吴江区联合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发布9则长三角示范区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推动区域执法协作标准化并入选全国推广项目[2] - 出台《苏州市吴江区"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工作规范》,梳理2399项行政执法事项,公示66家行政检查主体,8981家企业接受联合检查后检查频次压降50.26%[3] -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免罚轻罚"制度为企业减轻负担超1872万元[3] - 完成2702名行政执法人员20学时培训,组织10期"全科式"执法培训累计1311人次[3] - 开展案卷自查1000余卷,抽取168卷重点评查[4] 基层治理创新 - 157名村(社区)法律顾问参与调解方案制定,建成69个个人品牌调解室[5] - 构建"1个区级15人专家库+N个镇街巡回小组"调解矩阵,实现矛盾纠纷"早预防、早知晓、早化解"[5][6] - 设立11个远程公证点,为行动不便群体提供上门公证服务[6] - 发展"红黄黑榜"评议、"百姓说事"等"援法议事"平台激发居民自治[6] 普法宣传成效 - "普法三宝"推出80余条作品,观看点赞量超50万人次,《守江河生态护法治威严》等成为经典作品[8] - 上线"垂虹法治直播间",在"DAYUN元宇宙"嵌入法治元素[8] - 打造"一轴两翼三级"法治文化阵地格局,建设"15分钟法治文化服务圈"[8] - 村民通过抖音号咨询土地管理问题后依法解决停车需求,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刑案[7]
上合组织国家共商城市合作交流新机遇
新华社· 2025-07-08 11:25
上合组织城市合作 - 活动聚焦上合组织国家间城市合作 涵盖互联互通 经贸投资 绿色发展 人文交流四大领域 [1] - 城市独特文明风貌和文化兼容性被视为推动友好合作的核心动力 被上合组织官员重点强调 [1] - 吉尔吉斯斯坦代表指出活动对建立城市间开放 诚实 建设性互动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1] 中国经验输出 - 塔吉克斯坦在20+个智慧城市项目中直接借鉴天津等中国城市经验 [1] - 哈萨克斯坦专家认为中哈文化渊源为人文往来和协同治理奠定信任基础 [1] - 多国代表在活动中集中探讨中国城市治理经验 包括绿色 智慧 韧性城市建设路径 [2] 合作领域拓展 -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明确城市合作将推动生态环保 数字化转型 交通互联 文化旅游 城市规划五大领域发展 [2] - 天津官方表态愿以开放姿态参与国际合作 重点提及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2] - 活动期间举办区域协同治理主题对话会 覆盖区域一体化等深度议题 [2] 活动成果 - 除开幕式外 配套举行市长主题对话会 "我和上合共成长"作品征集等多元活动 [2] - 吸引多国市长 驻华使节 智库专家等多元主体参与 形成跨国界交流平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