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兴趣
icon
搜索文档
小红书不想只做一个「有用」的社区
搜狐财经· 2025-07-10 15:36
品牌定位升级 - 小红书Slogan从「你的生活指南」改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核心定位从功利性「有用」转向更宽泛的「兴趣」驱动[2] - 新定位强调内容消费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兴趣建立用户间强联系,推动社区生态从「刚性需求」向「柔性共鸣」延伸[2][5] - 此次调整是2018年转型社区后的自然延伸,2018年前定位为跨境电商(Slogan「找到国外的好东西」),2018年后转向UGC生活社区(Slogan「标记我的生活」)[5] 用户增长与内容生态 - 小红书MAU已达3亿,行业认为生活方式类社区的用户规模接近天花板,公司选择「兴趣」而非下沉市场作为新增长抓手[6] - 二次元内容过去一年跃居站内第三大垂类(仅次于美食、时尚),两年前该垂类尚未进入主流,反映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6] - 兴趣内容打破圈层壁垒,例如非专业Coser和「痛包」文化在小红书获得包容性互动,体现社区对多样性的接纳[6][8] 社区运营模式 - UGC兴趣社区具备跨阶层、地域的平等性,例如骑行话题中不同消费水平用户可基于兴趣产生共鸣[8] - 群聊日活同比上涨70%,强联系指标(如快手关注的私信互动)验证兴趣驱动的粘性提升[16] - 案例:贵州赤水县城漫展通过QQ空间传播吸引上千参与者,包括偏远地区用户,印证兴趣的天然传播力[11][12] 行业对比与竞争格局 - 小红书一级市场估值已超过Reddit(市值270亿美元),后者依赖BBS结构和数据销售,缺乏生态创新[12] - 中文互联网社区常见两类失败:被基本盘绑架无法吸收新用户,或盲目扩张破坏原有氛围[12] - 快手转型成功案例显示强联系指标的价值,小红书虽独特但路径可参考[16][17] 战略方向与历史沿革 - 2013年小红书诞生与中国出境游热潮同步,2019年MAU达8500万时已确立「陪伴用户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景[18] - 公司回避「下沉市场」概念,认为生活方式差异复杂,兴趣更能跨越现实鸿沟连接用户[18] - 未来增长逻辑类似文艺复兴的个性解放,兴趣内容井喷反映人类本性需求[18]
如果赚钱的人认知高,为啥被骗的普遍还挺有钱?
虎嗅· 2025-06-25 02:46
社会分层与赚钱模式 - 社会分为三层结构:最底层仅出售时间(如快递分拣)[2] 中间层出售时间+手艺(如程序员、医生)[3] 最上层承担风险+手艺+时间(如企业家)[4][5] - 层级间存在套圈关系,越往上风险收益比越高,基层失误仅影响收入,高层失误可能导致破产[6] - 现实中多数人处于中间层,依赖手艺和时间变现[7] 认知与赚钱的关系 - 提升认知对赚钱的直接影响有限,核心在于手艺精进[8] 只有当认知能反哺手艺(如优化方法论)时才产生价值[9] - 财富本质是对"销售能力"的奖励而非认知水平,例如高中毕业房产销售年成交3亿、大专柜姐月入10万+[14][15] - 认知类知识易沦为"消费型知识"(如时政分析),实际作用类似娱乐,除非本身从事相关行业[9] 成功要素排序 - 运气是首要因素,多数成功案例存在偶然性(如2010年入行计算机的毕业生)[24][22] - 手艺是关键支撑,持续深耕单一领域比广泛涉猎更易成功(刺猬型专家优于狐狸型通才)[24][25] - 认知的作用在于建立常识感(识别周期、规避风险)和选择赛道,但无法替代技能[19][20][31] 行业机会与风险特征 - 高风险领域存在超额收益机会(如当前出海业务),但需承担冒险成本[15][16] - 行业上升期红利显著(如移动互联网早期),但需匹配相应技能,否则仍会被淘汰[22][23] - 重复实践可提升成功概率(3%概率事件重复100次成功率可达95%),适用于手艺打磨和机会捕捉[30] 典型人群特征分析 - 高净值人群易陷入路径依赖,因过往成功经验过度冒险(如金融诈骗受害者)[26][27] - 低认知高收入群体常见于垂直领域(如小城海鲜商贩),依赖单一技能变现[12] - 认知-收入错配群体增多,因过度消费知识产品却缺乏实践转化[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