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兴趣社区

搜索文档
小红书,你跟赵露思过去吧
虎嗅· 2025-08-14 10:27
核心观点 - 小红书平台因持续使用全站弹窗推送机制向用户强制推广赵露思内容 引发重度用户强烈不满 被批评为粗暴打扰用户且背离社区初心 [1][5][7] - 平台运营策略存在重大偏差 未能精准识别用户兴趣偏好 甚至对明确选择"不感兴趣"的用户仍持续推送相同内容 [2][3][4] - 商业化操作被指过于激进 存在为承接明星流量而牺牲用户体验的倾向 可能涉及运营团队与明星方的利益关联 [8][9][10] 平台运营机制问题 - 连续三天向用户弹窗推送赵露思相关内容 且推送机制无视用户此前点击"不感兴趣"的行为记录 [2][3][5] - 采用全站push方式强制推广明星内容 被用户评价为"移动互联网以来最悍然、最粗暴、最占用公共资源"的打扰行为 [5][7][15] - 平台新口号"你的生活兴趣社区"与实际推送操作存在明显矛盾 用户生活兴趣数据未被有效应用 [7] 商业化战略冲突 - 平台表现出承接赵露思从微博出走流量的强烈渴望 试图通过明星入驻提升流量和直播业务商业化水平 [9][10] - 此举与小红书起家时依靠素人用户创造内容的初心相悖 被批评为"跪舔明星"的运营策略转向 [12][13] - 平台早期依靠"再小的兴趣也能找到同好"的理念出圈 而今强制推送明星内容被认为背离核心社区价值观 [12][14] 用户关系影响 - 重度用户明确表示将因持续推送问题卸载应用 显示平台用户留存面临直接风险 [1][16] - 用户质疑运营团队可能存在赵露思极端粉丝 导致推送策略出现非理性偏向 [8] - 平台被指责存在"渣"式行为 即利用普通用户构建社区基础后转而优先服务明星利益 [13][14]
小红书不想只做一个「有用」的社区
搜狐财经· 2025-07-10 15:36
品牌定位升级 - 小红书Slogan从「你的生活指南」改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核心定位从功利性「有用」转向更宽泛的「兴趣」驱动[2] - 新定位强调内容消费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兴趣建立用户间强联系,推动社区生态从「刚性需求」向「柔性共鸣」延伸[2][5] - 此次调整是2018年转型社区后的自然延伸,2018年前定位为跨境电商(Slogan「找到国外的好东西」),2018年后转向UGC生活社区(Slogan「标记我的生活」)[5] 用户增长与内容生态 - 小红书MAU已达3亿,行业认为生活方式类社区的用户规模接近天花板,公司选择「兴趣」而非下沉市场作为新增长抓手[6] - 二次元内容过去一年跃居站内第三大垂类(仅次于美食、时尚),两年前该垂类尚未进入主流,反映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6] - 兴趣内容打破圈层壁垒,例如非专业Coser和「痛包」文化在小红书获得包容性互动,体现社区对多样性的接纳[6][8] 社区运营模式 - UGC兴趣社区具备跨阶层、地域的平等性,例如骑行话题中不同消费水平用户可基于兴趣产生共鸣[8] - 群聊日活同比上涨70%,强联系指标(如快手关注的私信互动)验证兴趣驱动的粘性提升[16] - 案例:贵州赤水县城漫展通过QQ空间传播吸引上千参与者,包括偏远地区用户,印证兴趣的天然传播力[11][12] 行业对比与竞争格局 - 小红书一级市场估值已超过Reddit(市值270亿美元),后者依赖BBS结构和数据销售,缺乏生态创新[12] - 中文互联网社区常见两类失败:被基本盘绑架无法吸收新用户,或盲目扩张破坏原有氛围[12] - 快手转型成功案例显示强联系指标的价值,小红书虽独特但路径可参考[16][17] 战略方向与历史沿革 - 2013年小红书诞生与中国出境游热潮同步,2019年MAU达8500万时已确立「陪伴用户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景[18] - 公司回避「下沉市场」概念,认为生活方式差异复杂,兴趣更能跨越现实鸿沟连接用户[18] - 未来增长逻辑类似文艺复兴的个性解放,兴趣内容井喷反映人类本性需求[18]
养牙膏、超市“赶海”、“痛”式毕业,打卡“没用”兴趣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10:01
平台转型与兴趣社区发展 - 公司正从"生活指南"转型为"生活兴趣社区",兴趣标签已超2500个[1] - 首个《太好了!是没用的兴趣展》设置6大展区,陈列超30种兴趣类型及50件用户作品[1] 二次元文化衍生经济 - "痛包文化"盛行,涵盖打工人的"止痛药痛包"、学生群体的"五三痛包"等跨界形态[2] - "爆改学士服"风潮兴起,相关关键词搜索量同比激增30倍,话题曝光量超7000万[2] - 单个创作者展示的"痛学士服"整合63个二次元IP谷子,重量达三四斤[2] - 米雕艺术与非遗传核雕结合,使用0.05毫米刀具在小麦粒/糯米上创作二次元形象[2][3] 解压型兴趣现象 - "万物皆可养"趋势凸显,包括养芒果核"芒狗"、牙膏饲养日记等创意行为[3] - 办公室桌养宠、超市"赶海"等无厘头行为获广泛关注,反映年轻人情感表达需求[3] 自然观察与收藏文化 - 平台记录超102100朵云彩,单张椅子内容平均获5040次围观[4] - 观鸟搜索量暴涨19倍,用户年龄主力从35岁降至25岁,手机观鸟量达前十年总和3.5倍[4] - 诗歌漫游计划话题浏览量突破1500万,自然与诗歌结合成新趋势[4] - 果实收藏形成社群经济,头部博主通过互换积累2.6万粉丝及"果友"网络[4][5] 传统文化创新传承 - 603位用户创造原创文字系统,包括象形文字/拼音变体甚至自编词典[5] - 钩针内容达600万篇,总阅读量91亿,博主复刻四羊方尊等文物获关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