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科技共舞
icon
搜索文档
机构论后市丨坚持“科技为先”;继续聚焦消费电子等结构性机会
第一财经· 2025-09-07 09:48
市场风格展望 - 预计9月市场风格在成长及均衡风格间轮动 [1][5] - 创业板指本周累计上涨2.35% 显著优于沪指跌1.18%和深成指跌0.83% [1] - 市场博弈加剧导致短期波动 估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5] 流动性特征 - ETF资金流向分化:宽基减仓而行业/主题增仓 A股减仓而港股增仓 [1] - 主动型公募产品进入2021年以来最后一轮密集申赎换手阶段 [1] - 欧美高债务资金利率环境下被迫步入降息周期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 [2] 配置策略与结构性机会 - 聚焦消费电子、资源、创新药、化工和游戏等领域 [1][2] - 关注有色金属(铜/铝/黄金)、资本品(锂电/风电设备/工程机械/重卡/光伏)及原材料(基础化工/玻纤/造纸/钢铁) [3] - 内需修复领域机会包括食品饮料、生猪养殖、旅游及景区 [3] - 科技成长板块推荐游戏、传媒、互联网、华为产业链(消费电子) [4] - 行业配置关注电力设备、通信、计算机、电子、汽车、传媒 [5] 基本面趋势 - 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压力减缓 份额优势转向定价权及利润率长期回升 [2] - 欧美货币扩张配合财政扩张将在9月明确 国内反内卷与消费路径清晰化 [3] - 证券化率视角显示估值仍有上行空间 双轮驱动包括科技成长与PPI修复扩散行情 [4]
投资策略周报:坚守自我,科技为先-20250803
开源证券· 2025-08-03 03:11
市场整体观点 - 市场在连续五周上涨后进入调整阶段,新增资金边际赚钱效应趋弱,但市场中枢仍在抬升,不应在牛市中过度恐慌 [2][12] - 7月市场呈现双轮驱动格局:一是"反内卷"政策下的PPI修复扩散行情,二是全球科技共舞带来的成长股弹性 [2][12] - 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增速放缓,融资买入额占全A成交比从高点回落至7%-10%的中性区间,部分AI细分领域有所回暖 [12][13] PPI修复逻辑 - 尽管PPI仍处低位,但M1同比持续回升(2024年下半年以来)为价格修复提供领先信号,信用端传导显示边际改善可能 [14][16] - CRB指数与PPI走势出现结构性背离(铜等工业金属领涨 vs 国内黑色系疲软),但螺纹钢价格从7月开始向铜价收敛,补涨逻辑正在形成 [17][20] - "反内卷"政策经历三轮演变(2024年7月至今),通过规范价格秩序引导产业回归正常盈利轨道,化工ETF和钢铁ETF已突破20月均线+2倍标准差 [21][23][27][28] - 顺周期品种(保险、有色、建材、白酒、地产、化工)因估值低位和PPI预期改善具备修复空间,部分权重股仍低于三年半移动平均线 [30][31][32][33][35] 科技成长主线 - TMT板块(尤其是通信)展现强资金承接能力,2025年Q2主动偏股基金在电信和信息技术持仓同比分别增长43.4%和262.3% [37][38][41] - 半导体周期或进入上行阶段,AI算力需求(GPU/HBM)叠加消费电子复苏,景气斜率有望超越上轮周期 [44][48][49][50] - 科技细分领域估值分化:光通信板块估值修复,消费电子和半导体设备板块仍处低位区间 [54][55][56] 配置建议 - 行业配置采用"4+1"框架: 1) 科技成长+自主可控+军工(AI+/机器人/半导体/信创/军工)[58] 2) PPI修复扩散方向(保险/有色/建材/白酒/地产/化工)[58] 3) 反内卷广谱方向(光伏/锂电/工程机械/医疗/恒生互联网)[58] 4) 出海机会(汽车/风电/零食等)[58] 5) 底仓配置(稳定型红利/黄金/高股息)[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