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生态修复

搜索文档
红河开远: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新华社· 2025-09-26 02:27
在那依光伏电站主控室内,技术人员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运行状态,确保电力输出稳定高效。 "运行期内年平均上网电量为10386万千瓦时,可以节约标准煤3.0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18万 吨。"那依光伏电站项目站长刘云鑫介绍。 "在设计初期及施工阶段为倡导能源土地合理开发及利用,复合型光伏高度为2.5米,后续可进行养殖及 种植双重发展。"小石岩光伏电站项目站长周挺介绍。 截至目前,小石岩光伏项目平均日发电量为29.33万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5.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5.3万吨。 另一座那依光伏电站坐落于崇山峻岭之中,当地地势起伏显著,坡度平均达到45度左右,且部分区域坡 度陡峭,施工难度大,为设备运输与安装带来巨大挑战。对此,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依 地形而建、错落分布的施工方法,较陡的地方全过程使用无人机进行吊装。 近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那依64兆瓦、小石岩55兆瓦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作为云 南省"十四五"规划新能源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座电站将为当地清洁能源发展注入新动能。 小石岩光伏电站安装容量峰值可达68.2兆瓦,额定容量55兆瓦,站内124400块单晶硅双 ...
临高:“阳光存折”兑现绿水青山
海南日报· 2025-09-14 01:20
项目概况 - 临高县博厚镇采用"光伏+生态修复"模式将114亩废弃矿坑塘改造为水面光伏电站 项目由海南汇渝新能源有限公司运营 共安装10070块光伏板[3] - 项目于2025年5月并网投运 总装机容量5.8兆瓦 总投资2000万元 预计5-6年可回收成本[4] - 项目年发电量达966.03万度 年总收入405万元[3][6] 技术特点 - 采用先进自动化控制系统 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并根据光照强度 温度等环境因素自动调整发电功率[6] - 水面光伏板可减少水体蒸发 抑制藻类生长 促进水下生态恢复[4] - 利用矿坑水体作为天然冷却池 提升发电效率[4] 经济效益 - 相比彻底回填矿坑所需的1000万元治理费用 项目通过"光伏治污"实现生态效益替代[3][4] - 项目节省治理费用同时通过绿电销售获得收益 形成双赢局面[7] 生态效益 - 年节约标准煤2946.4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937吨 二氧化硫排放24吨[6] - 显著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 矿区从"生态伤疤"转变为"绿色资产"[3][4][6] 社会效益 - 项目带动当地就业 运营维护需要专业人员参与[5][6] - 安装防护围栏既保障设备安全 也为未来发展休闲旅游创造可能性[6]
决胜“十四五”·绿色发展丨光伏产业“园区化”:沙海即“蓝海” 黄沙产“绿电”
新华网· 2025-08-18 08:33
达拉特旗《光伏产业"园区化"管理实施方案》,通过"五统一"的模式,打造新能源产业标准,让新能源项目修复沙漠生态环境,形成了"光伏+生 态修复"生态治理新模式。 作者:达日罕、李慧龙、王星雅 提起库布其沙漠,很多人脑海中的印象还是"风吹沙跑无人无路"的荒芜。但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俯瞰这片土地,曾经的不毛之地已蜕变为孕育 希望的"蓝海"。 中节能太阳能达拉特旗50万千瓦防沙治沙光伏一体化项目6月底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实现全容量并网。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 ...
临汾公司:业扩提速40% 绿电落地荒山
中国能源网· 2025-06-06 09:09
项目概况 - 山西华能晋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对临汾供电公司在华能曲沃县紫金山100兆瓦光伏电站并网项目中的专业服务表示高度认可 [1] - 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采用"光伏+生态修复"模式,年均发电量1.4亿千瓦时,惠及7.8万户家庭 [3] - 项目全生命周期25年内预计贡献绿电35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0万吨,生态效益相当于植树造林1550万棵 [3] 环保与经济价值 - 项目每年节约标准煤4.1万吨,同步推进边坡治理与植被恢复,实现"板上发电、板下修复"的绿色循环 [3] - 项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出贡献,成为山西省新能源领域的标志性工程 [3] 项目执行与创新 - 国网临汾供电公司抽调11个专业团队组成业扩专班,攻克复杂地质条件,建设工期缩短30% [3] - 2025年前五个月高压业扩平均接电时长同比压降40%,展现高效服务能力 [4] - 创新业扩专班机制,专职客户经理全程跟踪进度,优化备案流程和物资调配通道 [4]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深化政企合作,推动新能源项目发展,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 [4] - 公司致力于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与各界伙伴共绘绿色发展新篇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