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市场对外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史带财险变身纯外资 第五家“合”转“外”保险公司   
北京商报· 2025-08-11 01:56
公司股权变更 - 史带财险成为国内第三家合资转外资独资财险公司 且是第五家合资转外资独资保险公司 [1] - 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持股比例达80% 通过受让上海锦江国际0.78%股权实现全资控股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财产保险 责任保险 信用保险等人民币及外币业务 并办理再保险和法定保险业务 [1] 行业转型案例 - 安盛天平财险2019年被法国安盛集团全资收购 成为外资全资财险公司 [2] - 中德安联人寿2021年成为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2] -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市场份额从2013年4%提升至目前9% [2] 市场开放背景 - 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开放 包括放开外资控股限制 [3] - 部分中资股东因"退金令"等政策退出市场 [3] - 年均约一家合资险企转外资 反映外资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3] 行业竞争格局 - 外资独资形式可能形成鲶鱼效应 推动产品多元化和服务创新 [3] - 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领域具有经验优势 [2][3] - 差异化竞争格局将逐步形成 促进行业特色化发展 [3][4] 潜在影响 - 外资可能带来新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模式 推动行业创新 [4] - 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策略将更聚焦优势领域 管理模式向外资标准靠拢 [4] - 国际经验和资源有助于在特定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 [4]
史带财险变身纯外资
北京商报· 2025-08-10 16:34
股权变更 - 史带财险正式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 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0.78%股权后 持股比例达80% 公司成为国内第三家合资转外资的财险公司 也是第五家合资转外资的保险公司 [1] - 股权变更后 史带财险由外资全部持股 原中资股东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退出 另外两家外资股东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与史带保险与再保险有限公司同属史带国际有限公司 [1] 行业趋势 - 合资险企转外资案例增多 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于2019年转为外资全资财险公司 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于2021年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2] -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普惠金融领域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专长 [2] 市场背景 - 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开放 如放开外资控股限制 中国保险市场增长潜力大 部分中资股东因"退金令"等退出 年均约一家合资险企转为外资 [3] - 外资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希望通过独资掌握更大经营自主权 发挥国际经验优势 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3] 行业影响 - 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可能凭借国际经验和资源 在特定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 带来新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模式 推动保险行业创新 [4] - 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策略可能调整 更聚焦优势领域 管理模式向外资标准靠拢 对市场带来产品技术创新和竞争活力 推动行业升级 [4] 公司业务 - 史带财险承保人民币和外币的各种财产保险业务 包括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机动车辆保险等 办理再保险业务和法定保险业务 [1]
又一家合资险企变身纯外资,如何深耕中国市场?
北京商报· 2025-08-10 14:08
股权变更与外资独资化 - 史带财险通过股权受让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外资股东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从79.22%提升至80%,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0.78%股权(1120万股)[1][3] - 史带财险是国内第三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财险公司,也是第五家完成此类转变的保险公司[1][5] - 股权变更后,史带财险由外资全资持股,原中资股东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退出[3] 行业背景与案例 - 近年合资险企转外资趋势明显,案例包括安盛天平(2019年法国安盛全资控股)、中德安联人寿(2021年安联中国100%持股)、汇丰人寿(2021年汇丰亚洲100%持股)及中意财险(2024年忠利集团持股51%取代中油资本)[4][5] -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6] - 外资股东通过增资(如利宝保险、德华安顾人寿)和设立独资资管公司(如安联保险资管)扩大在华投入[8] 市场影响与行业升级 - 外资独资化反映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如取消外资控股限制)及保险市场增长潜力,年均约一家合资转外资体现外资信心增强[7] - 外资独资公司可能带来国际经验、差异化产品(如财产险、责任险等)及创新管理模式,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和服务能力提升[7][8] - 行业差异化竞争格局加速形成,外资独资可能产生鲇鱼效应,促进产品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7] 公司经营与战略调整 - 史带财险经营范围覆盖财产险、责任险、信用险等人民币及外币业务,并涉及再保险和法定保险[3] - 安盛天平CEO表示短期需应对低利率环境对盈利和偿付能力的压力,但长期看好中国保险业增长空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