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营销

搜索文档
上海赛事门票一分钟内售罄,UFC 如何成为百亿美元大生意?|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2025-09-03 09:55
UFC中国市场的回归与热度 - UFC时隔六年重返中国内地 在上海举办格斗之夜赛事 1.3万张门票在1分钟内售罄[2] - UFC总裁表示未来计划在中国举办更高级别赛事[2] UFC全球影响力与商业价值提升 - 派拉蒙与UFC达成七年总价值77亿美元转播协议 年均11亿美元 较前ESPN合同5.5亿美元翻倍[3] - UFC转播价值跻身美国体育赛事前十 接近MLB和大学橄榄球 明年将在白宫草坪举办比赛[3] - UFC母公司TKO Group市值接近200亿美元 UFC估值超百亿美元[4] UFC商业模式与定位 - UFC采用运动员直接与赛事主办方签约模式 无队伍概念 定位为媒体与娱乐公司[3] - 格斗选手收入包括出场费、获胜奖金、付费转播分成 拒绝比赛会导致收入减少[7] - 超过六成UFC粉丝愿意付费观看比赛 比例与NFL接近[8] UFC历史发展与转型 - 2001年费尔蒂塔兄弟以200万美元收购UFC 任命Dana White负责运营[4] - 早期因未设规则限制遭36州禁止 经合规改造后2000年前后濒临破产[4] - 2003-2005年累计亏损达3400万美元 主要依赖付费点播收入[5] 内容战略与受众拓展 - 通过真人秀节目《终极斗士》扩大受众 单季制作成本1000万美元[5] - 节目成为Spike TV收视冠军 2008年前每周平均观众数不少于190万[5] - 第一季后电视付费观赛人数接近30万 较前翻倍 2006年付费电视收入超2亿美元 全美超500万人次付费观赛[6] 社交媒体与营销策略 - UFC在Instagram拥有近5000万粉丝 超过NFL Dana White个人账户超1000万关注者[7] - UFC具备人为制造赛事热点能力 如2016年安排双级别冠军赛[7] - 麦迪逊广场花园比赛入场人数超2万 门票收入1770万美元 付费观赛人次超130万[8] 粉丝特征与商业合作 - UFC粉丝以男性为主 近一半年龄在18-34岁 为广告商青睐人群[9] - 能量饮料Monster Energy每年支付约1000万美元用于场地标志展示[9] - 运动员曾通过短裤标识获得主要收入 2014年UFC推出赞助商税制度[10] 赞助体系变革与收入增长 - 2014年后拳手不再获得个人赞助分成 收益归UFC所有[10] - UFC根据排名和比赛情况分配收入 2015年商业赞助收入5200万美元 去年达2.5亿美元[10]
“散装”阿里,为啥抢“散装”江苏的苏超赞助
36氪· 2025-07-01 12:26
赛事热度与观众规模 - 苏州队主场对阵扬州队比赛现场观众达43617人,刷新"苏超"历史纪录,场馆接近满座[2] - 10元门票被黄牛炒至数百甚至上千元,呈现有价无市现象[4] 文旅消费与经济拉动 - 端午假期"苏超"带动6个主场城市银联异地文旅消费额增长14.63%[4] - 江苏省接待游客1241万人次,消费46.93亿元,银联异地消费占全国总额10.8%[4] - 上海2024年举办178项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影响113.78亿元,拉动效应309.90亿元,带动消费92.88亿元[6] 资本市场反应 - A股相关概念股大幅上涨:金陵体育20个交易日上涨104.04%,共创草坪上涨65.64%,星辉娱乐上涨33.33%[4] - 康力源、棕榈股份、双象股份等跟涨[4] 互联网平台营销策略 - 阿里旗下淘宝闪购、支付宝、花呗冠名"苏超"球队[4] - 美团餐饮商户"助力苏超"主题周环比增长214%,"足球"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187%[11] - 京东与"苏超"达成战略合作,日订单量从1000万单增长至2500万单[11] - 饿了么在三城发起"免单"活动,派发一万份订单[15] 赞助商动态与商业价值 - "苏超"赞助席位价格从原计划800万元飙升至300万元,赞助商数量从6家扩展至19家[17] - 赞助品牌包括京东、伊利、小米、肯德基、理想、海澜之家等全国性企业[17] - 伊利结合网络热词"苏大强"进行地域化营销,强化品牌认知[18][20] 社交媒体传播效果 - 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500W+,小红书浏览量破亿,抖音播放量超37亿[23] - 超七成抖音内容由素人自发创作[23] - 虎扑紧急上线"江苏联"频道,首日访问量突破百万[23] 行业营销趋势 - 外卖平台通过"猜球赢免单"等活动促进夜宵时段冰品冷饮外卖量环比增长100%[6] - 美团欧洲杯期间"酒吧"搜索量环比增长360%,相关外卖销量环比增长107%[6] - 京东联名"猪猪侠"T恤两个月售出十万多单[10]
苏超“内战”打到阿里系,大厂流量暗战正酣
第一财经· 2025-06-30 11:01
互联网公司布局"苏超"赛事 - 阿里系三大品牌淘宝闪购、支付宝、花呗分别冠名常州队、徐州队、无锡队,形成"散装阿里"呼应"散装江苏"的现象 [1][4] - 京东、理想成为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小米、中兴、宇视等26家科技企业已加入赞助商行列,赞助商分为5个类别 [5] - 互联网公司通过冠名球队开发新玩法,如淘宝闪购冠名战绩垫底但流量高的常州队,将其与即时零售补贴战结合 [7] "苏超"赛事商业化发展 - 赛事从"玩梗"性质逐渐与电商、外卖等产业融合,广告牌成为电商和即时零售的新战场 [5] - 京东与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合作,推出"体育+电商+外卖"创新模式,包括特产补贴秒杀、啤酒1分送等活动 [5][6] - 支付宝冠名徐州队并推出"上支付宝搜闪购"活动,阿里系产品争夺闪购补贴流量入口的竞争显现 [7] 体育赛事场景化营销 - 京东通过赛事营销、文化娱乐、全民健身等多方面合作,将观赛需求导向电商平台 [5] - 淘宝、支付宝借鉴CBA冠名模式,在用户运营、流量获取和品牌形象方面寻求突破 [6] - 公司利用球队竞赛过程挖掘营销故事,如即将到来的常州队对决徐州队被视为"杭州德比" [6] 即时零售与赛事结合 - 具有地域特色的"苏超"与即时零售战事结合,大厂通过冠名挖掘新需求 [7] - 淘宝闪购将常州队比作"优惠券",结合即时零售补贴战讲述品牌故事 [7] - 京东成为宿迁队合作伙伴,将创始人家乡情怀与电商推广结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