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icon
搜索文档
减重方案终极对决:低碳与低脂饮食究竟孰优孰劣?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7 04:03
以下文章来源于内分泌早知道 ,作者关注内分泌的 内分泌早知道 . 深度分享内分泌用药经验、病例剖析、指南专业解读并紧跟国内外内分泌领域前沿进展,「每医健」旗下内容平台。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代社会热议话题,各类减重饮食方案更是层出不穷。在这场健康革命中,低碳水化合 物饮食与低脂饮食作为两大主流减重策略,始终占据着舆论的风口浪尖。究竟哪种饮食模式能在确保长期健康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实现 减重目标并改善代谢指标?这个困扰无数减重者的核心问题,如今终于有了权威解答。 最新发布的《成人肥胖的膳食干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与低脂饮食》研究论文为这一争议提供了重要临床指导。该研究由四川大学华西 医院李舍予教授团队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卜乐教授团队联合完成,基于大量临床实践数据,首次系统比较了两种饮食模式的长 期效果差异。专家团队从实际诊疗场景出发,深入剖析了两种饮食方案在减重效率、代谢改善、依从性维持等方面的关键区别,为临床 医生和减重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虽然两种饮食方案在短期内都能带来显著减重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 诸多值得关注的差异点,这些发现或将彻底改变我们对传统减重 ...
哈佛大学最新研究颠覆认知:低碳水饮食未必能减肥,错误选择或致体重反弹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3 04:27
低碳水饮食研究核心发现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减重效果取决于食物质量而非碳水化合物数量 高质量植物性饮食显著优于动物蛋白和精制脂肪为主的低碳水饮食[4][7][11] - 以红肉和加工食品为主的低碳水饮食可能导致体重反弹 研究显示这类饮食群体体重增长幅度甚至超过普通饮食人群[4][5][7] - 研究基于12万余名受试者长达24年的追踪数据 证实营养来源对体重管理的决定性作用[4][5][12] 饮食质量与类型差异 - 高质量低碳水饮食特征为植物蛋白 健康脂肪和全谷类食物 具体包括豆类 坚果 鱼类和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5][7][8] - 低质量低碳水饮食以动物蛋白和精制脂肪为主 包括红肉和加工食品 与体重增加显著相关[4][5][7] - 单纯计算碳水化合物含量而忽视营养构成可能适得其反 甚至增加代谢失衡和肥胖风险[5][7][11] 个性化体重管理策略 - 植物性低碳水饮食对超重人群效果最显著 BMI 25-30群体体重控制效果最佳[9][10][11] - 对肥胖人群 BMI>30 和正常体重人群 BMI<25 影响相对有限 需根据基础代谢状况选择方案[9][10] - 研究存在局限性 数据主要依赖自我报告且样本以白人健康专业人士为主 结论普适性需进一步验证[10]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研究颠覆传统减重观念 推动营养科学向精准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8][11] - 食物质量将取代碳水数量成为科学饮食新标杆 个性化营养搭配将成为核心策略[8][11] - 发现预计对全球饮食指导产生深远影响 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精准的指导依据[10][11]
哈佛大学最新研究颠覆认知:低碳水饮食未必能减肥,错误选择或致体重反弹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2 02:59
以下文章来源于内分泌早知道 ,作者关注内分泌的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普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已成为减肥界的新宠,但其实际效果却引发学界持续争论。传统观点认为 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能有效减重,然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在《JAMA Ne twor k Ope n》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关键发现: 并非所有低碳水饮食都能帮助减肥,饮食质量才是决定成败的核心因素。这项覆盖12万余名受试者的大规模研究指出,以动物蛋白和精 制脂肪为主的低碳水饮食不仅减重效果有限,反而可能导致体重快速反弹。 研究团队通过长达2 4年的追踪观察发现,选择植物性蛋白、健康脂肪和全谷类食物的高质量低碳水饮食者,其体重维持效果显著优于传 统低碳水饮食组。更令人意外的是,那些偏好红肉、加工食品的低碳水饮食者,其体重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普通饮食人群。这一发现彻 底颠覆了"只要减少碳水就能减肥"的固有认知,证实了食物来源和质量对体重管理的决定性作用。科学家强调,单纯计算碳水化合物含 量而忽视食物营养构成的减肥方式,很可能适得其反。该研究建议,采用低碳水饮食时应优先选择豆类、坚果、鱼类等优质蛋白来源, 配合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才能实现健康 ...
为了减肥完全不吃“碳水”或少吃“碳水”,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
齐鲁晚报· 2025-08-10 14:29
主食摄入不足的健康风险 - 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导致低血糖、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脂肪分解不彻底产生酮体、蛋白质过度消耗等现象,影响多种机体功能 [3]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通常会导致过量摄入脂肪,脂肪热量约为9千卡/克,远高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易引起肥胖、高甘油三酯及高胆固醇,加重代谢综合征,包括糖尿病 [3] - 生酮饮食会引起"坏"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2倍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心血管事件、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4][5] - 不吃或少吃主食的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2倍,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外围动脉疾病等 [5] - 坏胆固醇水平最高的不吃主食参与者患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最高 [6] 主食摄入不足的其他健康影响 - 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可能影响寿命,主食提供能量比例小于40%或大于70%都会增加死亡风险,缩短寿命 [7] - 经常不吃碳水主食可能损害大脑的记忆和认知功能,因为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 [8][9] - 长期不摄入主食会导致代谢紊乱,通过脂肪供能会产生酮体,长期蓄积对身体不利,通过氨基酸补偿会造成瘦组织分解,导致营养不良 [10] - 血糖不稳定会影响脑细胞和红细胞功能,导致情绪低落、易怒、烦躁等情况 [10] - 长期不吃或少吃主食会导致口臭、脱发、闭经、肌肉流失、便秘等副作用 [11] 健康饮食建议 - 控制体重或减肥需要控制总热量摄入,确保摄入能量小于消耗能量 [12] - 主食选择应粗细搭配,减少精制碳水摄入,适当多吃优质碳水 [13] - 减肥期间推荐食用饱腹且GI不高的食物,如全谷物和薯类,包括鹰嘴豆、红豆、绿豆、燕麦米、荞麦米、青稞米、糙米、黑米、红薯、紫薯、马铃薯、莲藕等 [14][15] - 建议将1/3~1/2的大米替换为杂粮或杂豆,或将薯类切块加入米饭中 [16] -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应摄入200~300克谷类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 [17] - 减重的本质是"少吃",但需找到能长期坚持的方式,极端节食可能导致反弹、脱发等问题 [17]
哈佛大学最新研究颠覆认知:低碳水饮食未必能减肥,错误选择或致体重反弹
GLP1减重宝典· 2025-08-05 10:19
低碳水饮食研究核心发现 - 哈佛大学研究颠覆传统认知:低碳水饮食减重效果不取决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而是由食物质量决定,以动物蛋白和精制脂肪为主的低碳水饮食可能导致体重反弹[4][7] - 高质量低碳水饮食应包含植物性蛋白、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坚果)和全谷物,此类饮食结构能显著减缓体重增长,而红肉和加工食品为主的低碳水饮食与体重增加相关[5][7][8] - 研究覆盖12万余名受试者,追踪时间长达24年,数据来自《JAMA Network Open》发表的大规模观察性研究[4][7][12] 饮食效果与体重关联性 - 植物性低碳水饮食对超重人群(BMI 25-30)效果最显著,但对肥胖人群(BMI>30)和正常体重人群(BMI<25)影响有限[9][10] - 超重人群采用优质低碳水饮食可优化代谢功能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研究存在局限性,数据依赖自我报告且样本以白人健康专业人士为主[10][11] 科学减重实践指导 - 低碳水饮食需优先选择豆类、坚果、鱼类等优质蛋白及不饱和脂肪酸,避免单纯减少主食摄入[5][8][11] - 个性化营养搭配成为未来趋势,食物质量取代碳水数量成为健康饮食新标准,需根据个体代谢差异制定方案[8][11] 研究影响与行业启示 - 研究结论修正了公众对低碳水饮食的认知误区,强调宏量营养素质量比数量更关键[7][8] - 预计将对全球饮食指导产生深远影响,推动营养科学向精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11][12]
哈佛大学最新研究颠覆认知!低碳水饮食未必能减肥,错误选择或致体重反弹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5 09:51
低碳水饮食研究核心发现 - 哈佛大学研究颠覆传统认知,指出低碳水饮食减重效果取决于食物质量而非单纯碳水摄入量,高质量植物性低碳水饮食显著优于动物蛋白为主的传统模式 [5][7][12] - 研究覆盖12万余名受试者,24年追踪数据显示偏好红肉、加工食品的低碳水饮食者体重增长幅度甚至超过普通饮食人群 [5][7] - 高质量低碳水饮食定义为优先选择植物性蛋白(豆类、坚果、鱼类)、健康脂肪(橄榄油)和全谷类食物 [5][8][12] 饮食效果与体重相关性 - 植物性低碳水饮食对BMI 25-30超重人群效果最显著,能减缓体重增长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10][12] - 对肥胖人群(BMI>30)和正常体重人群(BMI<25)影响有限,凸显个性化饮食方案必要性 [10][12] - 研究局限性:数据依赖自我报告且样本以白人健康专业人士为主,结论普适性需进一步验证 [10]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研究推动营养科学从单纯计算宏量营养素转向评估食物质量,预计将重塑全球饮食指导标准 [8][12] - 个性化营养搭配成为趋势,未来研究需聚焦不同种族、职业群体及身体成分(内脏脂肪、肌肉量)的具体影响 [10][12] - 临床实践需结合代谢差异,避免盲目节食风险,强调专业指导的重要性 [12]
哈佛大学最新研究颠覆认知!低碳水饮食未必能减肥,错误选择或致体重反弹
GLP1减重宝典· 2025-06-30 07:46
低碳水饮食研究核心观点 - 哈佛大学研究颠覆传统认知,低碳水饮食减重效果取决于食物质量而非单纯碳水摄入量 [5][7][12] - 高质量低碳水饮食(植物蛋白、健康脂肪、全谷物)显著优于低质量版本(红肉、加工食品) [5][7][8] - 研究覆盖12万余名受试者,追踪24年发现低质量低碳水饮食组体重反弹甚至超过普通饮食人群 [5][12] 饮食质量与减重效果 - 以动物蛋白和精制脂肪为主的低碳水饮食减重效果有限且易导致体重反弹 [5][7] - 植物性蛋白(豆类、坚果)、不饱和脂肪(橄榄油)和全谷物的组合可实现健康持续减重 [5][8][12] - 红肉和加工食品为主的低碳水饮食组体重增长幅度超过普通饮食组 [5][7] 个性化减重策略 - 植物性低碳水饮食对超重人群(BMI 25-30)效果最显著,对肥胖和正常体重人群影响有限 [10][12] - 超重人群采用优质低碳水饮食可优化代谢功能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10][12] - 研究局限性:数据依赖自我报告且样本以白人健康专业人士为主,结论普适性需验证 [10] 行业启示 - 研究推动营养科学向精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未来饮食方案需结合代谢差异定制 [12][8] - 食物质量取代碳水数量成为科学饮食新标杆,预计将重塑全球饮食指导原则 [8][12] - 临床实践需进一步评估饮食对身体成分(内脏脂肪、肌肉量)的具体影响 [10]
主食吃太少易患糖尿病,还会引发这些健康问题!
央视新闻· 2025-05-13 01:27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健康风险 - 坚持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人群患2型糖尿病风险比均衡饮食人群高出20% [3] - 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38%会导致低血糖、内分泌代谢紊乱、脂肪过度分解和蛋白质过度消耗 [3] - 过量摄入脂肪(9千卡/克热量)更易引起肥胖、高甘油三酯及高胆固醇,加重胰岛素抵抗 [5] 主食摄入不足的副作用 - 导致营养不良,皮肤变差、掉发严重、抵抗力降低 [6] - 造成肌肉流失,增加老年人骨质疏松风险 [7] - 影响记忆力和认知能力,长期缺乏会降低学习思考能力 [8] - 引发疲劳嗜睡和能量代谢异常 [10] - 易造成机体缺乏葡萄糖导致低血糖 [11] - 影响血清素分泌导致情绪抑郁和烦躁沮丧 [12] 不同人群的饮食建议 - 减重控糖人群应减少精制碳水摄入,选择全谷物豆类等优质碳水 [14][15] - 精制碳水升糖指数较高易导致肥胖及餐后高血糖 [15] - 水果每日摄入量建议控制在200-350克 [15] - 普通人每日应摄入50-150克全谷物和豆类,占碳水总量30%-40% [17] - 坚果每日摄入量建议25-35克作为优质碳水和脂肪来源 [17] - 玉米薯类等富含抗性淀粉食物可减缓升糖效果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