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搜索文档
9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07:20
住房租赁条例 - 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 规定出租住房需符合建筑、消防等强制性标准 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3] - 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用于居住[3] - 出租人收取押金需在合同中明确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 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3] - 房源信息需真实、准确、完整 不得发布虚假或误导性信息[3] 农村公路条例 - 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 明确以提升路网质量为重点 与国道、省道建设衔接协调[5] - 新建农村公路需符合技术等级要求 现有不符合最低技术等级要求的需升级改造[5] - 优先利用现有道路改建或扩建 不占或少占耕地 节约集约用地[5] - 对符合投资规模较小、技术方案简单等条件的项目可简化相关程序[5]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 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5] - 民办幼儿园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减免保育教育费[5] - 财政部、教育部将统筹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完善政策[6] - 西藏、四省涉藏州县、新疆四地州等地区继续执行现行政策[6]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7]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等)[7]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7] - 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7] 个人养老金领取 - 2025年9月1日起新增3种领取情形:过去12个月内医保目录内自付部分超过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过去2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累计12个月、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10] - 原有领取条件包括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10]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 - 2025年9月1日起不得生产、出厂不符合新国标要求或未取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12] - 新标准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 塑料总质量不超过整车质量5.5%[13] - 铅蓄电池车型重量限值放宽至63kg[13] - 给予2025年8月31日前按旧标准生产车辆3个月销售过渡期(至2025年11月30日)[13]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 - 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显式标识(文字、声音、图形等)和隐式标识(技术措施添加)两种形式[15] 传染病防治法修订 - 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明确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划分标准[18] - 强调依法开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不得过度收集信息 不得用于疫情防控以外目的[18] - 对未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或泄露隐私的依法处罚[18] -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可对不明原因传染病预先采取甲类防控措施[18] 成品油流通管理 - 2025年9月1日起实施 规定批发仓储企业备案规则及零售经营资格许可程序[20][21] - 要求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完善管理制度、报送购销存数据[21] - 明确新建改扩建、歇业、油品购销等经营规范[21] - 建立企业名录、日常检查、年度检查、数智化监管等监督管理要求[21] 行政区划代码管理 - 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县级及以上代码由民政部确定 乡级代码由省级民政部门确定[23] - 设立行政区划时编制代码 撤销时废止代码 变更隶属关系时废止并编制新代码[23] - 界线变更、驻地迁移、更名等调整沿用原有代码[23] 划拨用地目录修订 - 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设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26] - 确需划拨的需由建设单位申请并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26] - 建设单位提出或同意有偿使用土地的应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26] 动物诊疗管理 - 2025年9月1日起全面启用新动物诊疗许可证 证书信息通过兽医卫生平台自动生成[28][29] - 鼓励各地对符合条件的机构换发新证[29] - 规范兽医处方行为 严格按照权限和格式开具、保存处方[29] -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农村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29]
“仅退款”新骗术:AI造假成“薅羊毛”利器
新华网· 2025-08-15 06:36
行业现象 - 电商平台出现消费者利用AI工具生成虚假商品瑕疵图片进行"仅退款"的情况 [1] - 案例包括伪造水果霉斑、视频中出现不合理肢体特征等难以辨别的AI生成内容 [3] - 商家面临退款后无法申诉的困境,部分因审核难度大选择直接赔付 [3][4] 行业影响 - AI滥用导致商家审核成本增加,风险成本可能转嫁至产品定价和品质 [4] - 平台管理成本、运营成本及信用机制受到长期挑战 [5] - 恶意行为可能破坏交易公平性并引发群体从众效应 [4] 政策与解决方案 - 2025年3月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规定不得伪造或隐匿AI内容标识,9月1日起施行 [5] - 中央网信办2025年4月启动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5] - 专家建议平台强化智能识别系统、实施内容标注制度、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并推动跨平台数据共享建立联合防控机制 [5]
造假内容横行 警惕绕过“AI打标”成为隐患
每日商报· 2025-05-27 23:15
AI生成内容乱象现状 - AI账号成为虚假内容温床,存在大量低俗猎奇内容,尤其在"AI造"帅哥美女领域存在擦边造假现象 [1] - AI幻觉问题导致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公共议题领域出现误导性内容,例如假冒外国幼儿教育专家的AI账号传播极端思想 [1] - 当前平台审核机制存在漏洞,仅当视频播放量超200万时才触发人工审核,机器审核难以识别AI生成内容,某从业者发布的几十个视频中仅2个被标记"疑似AI" [2] 监管政策与平台行动 - 四部门联合出台《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AI生成内容需包含显式/隐式标识,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1] - 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分两阶段清理违规AI应用、强化内容标识管理,并集中整治谣言、色情、假冒账号等问题 [3] - 抖音平台清理311条违规内容,封禁15个严重违规账号,重点打击AI生成低俗视频、虚拟专家等内容 [3] 技术发展与治理挑战 - AI技术通过"文生图、图生视频"方式重构创作场景,但模糊虚拟与真实边界导致乱象丛生 [2] - 监管存在滞后性,需分类处理市场化行为与违法行为,当前处于"非确定结果的博弈状态" [4][6] - 平台AI识别系统持续升级,规避标注行为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未合规内容将面临账号风险甚至行政处罚 [2]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AI技术作为中性工具,使用者的认知是关键门槛,"内容为王"原则仍需坚守真实性底线 [5] - 监管导向将推动AI应用场景落地,构建法治化治理框架,促进行业从"流量收割"向"价值创造"转型 [5] - 需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防范,通过持续探索建立"技术向善"的生态环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