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韧性

搜索文档
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维护产业安全
人民日报· 2025-08-29 04:10
产业安全重要性 - 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 国家高度重视产业安全并将其作为重中之重[1] - 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 大国博弈长期化 全球产业布局重构 导致产业发展面临复杂挑战[1] 产业规模扩张 -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是产业安全的压舱石 保持较大规模工业和制造业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条件[2] -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 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 - 高速动车组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用时13年 大飞机等装备制造实现重大突破 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2] - 未来需要继续扩大产业规模 保持工业和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基本稳定[2] 产业结构升级 - 低水平重复投资会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和内卷式竞争 反而危害产业安全[3] - 提升产业发展数字化水平 把数字产业培育为新支柱产业 加强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渗透[3] - 2024年深圳市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1/3 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近5万亿元[3] -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化 提高清洁能源占比 建设零碳工厂 零碳园区 零碳产业 壮大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3] - 推动先进产业集群化 围绕人工智能 生命科学等布局世界级产业集群 已分批建成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重点产业链全覆盖[3] 产业韧性建设 - 提升产业韧性是维护产业安全的必要条件 产业发展质量表现为超强产业韧性[4] - 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技术韧性 构建多元供应体系增强供应链韧性 推广链长+链主+隐形冠军体系增强组织韧性 监测预警风险增强治理韧性[4] 科技创新突破 - 科技自立自强是产业发展质量集中表现 需着力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 重点支持从0到1原始创新[4] - 加强传统基础领域技术沉淀保障研发投入长期稳定 围绕量子计算 类脑智能 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建设重大创新基础设施[4] - 结合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从1到100科技成果转化[4] 对外开放深化 - 提升产业发展质量需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实现从被动嵌入全球产业链向主动构建转变[5] - 对外投资和全球产能布局步伐加快 与一带一路国家产业链关联更加紧密 构建全球产业分工新秩序能力增强[5] -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在数据跨境流动 政府采购 知识产权等领域开展压力测试 压缩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优化新兴产业监管[5] - 加强国际产业合作 共建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 人工智能跨国创新和产能合作平台 推动风险共担和安全共享[5]
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维护产业安全(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8-28 22:38
产业安全战略核心 - 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 需通过增强产业韧性 提高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来维护产业发展质量 [1] 产业规模扩张 -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 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2] - 高速动车组从引进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复兴号"商用仅用13年 大飞机等装备制造实现重大突破 [2] - 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量子通信等领域持续取得新成果 [2] - 需保持工业和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基本稳定以巩固规模优势 [2] 产业结构升级 - 低水平重复投资会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和内卷式竞争 危害产业安全 [3] - 提升数字化水平:深圳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近5万亿元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约1/3 [3] - 推动绿色低碳化:提高清洁能源占比 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 壮大绿色产品供给 [3] - 发展先进产业集群:已建成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覆盖重点产业链 [3] 产业韧性建设 - 需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技术韧性 构建多元供应体系增强供应链韧性 [4] - 推广"链长+链主+隐形冠军"协同模式增强组织韧性 实施风险监测预警增强治理韧性 [4] 科技创新突破 - 重点支持"从0到1"原始创新 加强传统基础领域技术沉淀 保障研发投入长期性 [4] - 在量子计算 类脑智能 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建设重大创新基础设施 改变前沿技术供给不足局面 [4] - 推动"从1到100"科技成果转化 结合现有技术和产业优势 [4] 对外开放深化 - 对外投资和全球产能布局加快 与"一带一路"国家产业链关联紧密 [5] -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在数据流动 政府采购 知识产权领域开展压力测试 [5] - 压缩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优化新兴产业监管 共建新能源 人工智能等跨国合作平台 [5]
“越压越强”的韧性从何而来(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7-01 22:08
中国外贸现状与韧性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外贸企业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展现出坚定意志和充足底气 [1] - 产业韧性体现在市场端、产业端和企业端三个维度 [2] 市场端表现 - 外贸企业通过转向国内市场和开拓多元市场分散风险 [2] - "手上有单 心中不慌"成为企业应对挑战的策略 [2] 产业端优势 - 东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领域产业链齐全且配套能力强 [2] - 产业体系完备使企业能产出更具性价比和创新力的产品 [2] - 外部环境越复杂 中国产业体系优势越凸显 [2] 企业端转型 - 企业加速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 [2] - 重点提升技术、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竞争力 [2] - "打造抢不走的竞争优势"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策略 [2] 政策与结构调整 - 东莞加工贸易占比逐年降低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较2018年下降4.3个百分点 [3] -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62.6% [3] - 从加工贸易向先进制造转型增强高质量发展韧性 [3] 地方政府支持 - 东莞出台"稳外贸30条"政策支持企业 [3] - 政策涵盖境内外展会、海外仓发展、信保支持等多领域 [3] - 目标明确为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保份额 [3] 宏观环境支撑 - 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和完备产业体系供给优势支撑企业 [3] - 背靠中国经济使外贸企业心态更加从容 [3]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展韧性
新华网· 2025-06-20 11:39
行业概况 - 德化县被称为"世界陶瓷之都",每年6月进入圣诞订单备货高峰期,产业呈现繁忙生产景象 [1] - 2024年全县陶瓷产业集群产值达663亿元,同比增长15%,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1-4月陶瓷产业自营出口额12.11亿元,同比增长23.69%,展现逆势增长态势 [1] 企业动态 - 顺美集团生产圣诞主题瓷偶发往全球,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际品牌合作开发IP陶瓷产品 [1][2] - 同鑫陶瓷2024年产值2亿元(年均增长20%),拥有75条智能化生产线,研发陶瓷+产品销往50多国 [1] - 唐丰陶瓷推出敦煌壁画主题茶具,通过文化赋能提升产品附加值 [2] 技术创新 - 同鑫陶瓷采用3D陶泥打印技术,30分钟完成传统需数小时的镂空曲面花器制作 [2] - 华茂陶瓷部署5G全连接工厂,通过数据系统优化生产工艺参数 [3] - 行业普遍应用自动注浆机、智能滚压线(10分钟/流程)等自动化设备提升效率 [1][2] 产业链建设 - 形成瓷土开采、加工、成型、销售等完整产业链,拥有4500多家企业、10万从业人员 [3] - 政府组织跨区域招工+复办技工学校,解决季节性用工荒问题 [3] - 构建原料保障、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的产业生态体系 [3] 市场策略 - 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设计/品牌/效率竞争,顺美集团开拓新兴市场降低单一市场依赖 [2] - 通过国内外展会挖掘新需求,开发智能花盆、节日家居等多元化产品线 [1][2] - 文化IP赋能(如敦煌元素、迪士尼联名)成为提升溢价能力的重要手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