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第七届青贮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举办
内蒙古日报· 2025-09-17 01:20
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辽市相关单位等机构和地区的 行业专家,围绕田菁与青贮玉米混作新模式成果、草牧业政策解读与展望、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密植精准 调控技术,全力打造农牧结合高质量发展的"通辽模式"等主题作了精彩报告,分享了前沿技术、创新见 解和实战经验。田间展示区对青贮产业新作物、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等进行多种形式展示,中国种 子协会面向全国征集的64个各类优良青贮作物品种在此集中亮相。 全国青贮玉米育种、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社、大户,以及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和工作者共 计350余人参加会议。 青贮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是我国青贮玉米产业领域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行业盛会。自2017年首次在通 辽市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现已成为青贮作物产业链相关企业、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展示、技术推 广与合作对接的重要平台。本次会议聚焦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协同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探 索"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产业链融合发展机制与模式,促进优质青贮玉米品种和高产优质 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推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9月14日至16日,2025年第七届青贮产业融合发 ...
合成树脂产业迎关键跃升期
中国化工报· 2025-08-15 01:56
行业现状与定位 - 合成树脂行业处于"变局与跃升"关键阶段 需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 从跟跑并跑转向原创引领 [1] - 合成树脂是化工领域"基石"材料 也是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新材料 [1] - 过去6年中国合成树脂市场需求年均增长4.35% 2024年消费量突破1.37亿吨 稳居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1] - 行业深度融入新能源、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领域 为"双碳"目标和制造业升级提供支撑 [1] 产品结构升级 - 行业正从"通用料主导"向高端化、差异化升级 聚乙烯、聚丙烯等通用塑料产量快速增长 高端牌号比例逐年提升 [2] - 聚碳酸酯、尼龙66等工程塑料产能快速上升 EVA、聚醚醚酮等特种塑料拓展至光伏、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2] - 合成树脂材料自给能力大幅提升 [2] 现存问题 - 全产业链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问题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 [2] - 部分产品市场呈现"内卷式"竞争 海外市场拓展受限 [2] 高质量发展建议 高端动能锻造 - 需围绕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 聚焦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3] - 瞄准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 突破催化剂、工艺和装备核心技术瓶颈 [3] - 实现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 [3] 绿色模式构建 - 推动生物基材料、循环经济技术、化学回收的规模化应用 [3] - 开展碳排放核算、碳足迹标准制定 打造"原油—烯烃—高端树脂"全链条低碳模式 [3] - 凭借绿色竞争力提升全球市场话语权 [3] 产业生态培育 - 上游原料企业与下游应用端需深度联动 提升全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 [3] - 改性、助剂等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要协同创新 构建"龙头引领、梯队跟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生态 [3] 行业活动 - 2025中国合成树脂产业发展大会在无锡开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机构参与 [1][4] - 大会发布《中国合成树脂协会行业自律公约》 吸引1000余名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代表参会 [3][4]
7月9日电,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
快讯· 2025-07-09 06:52
政策文件发布 - 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1] 重点产业领域 - 方案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等重点产业领域[1] 主要措施 - 围绕重大计量需求梳理形成一批重点项目[1] - 依托重点单位进行协同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计量问题[1] - 强化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成果转化[1] - 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1] 政策目标 - 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1]
海螺水泥(600585):2024年年报点评:水泥供给侧自律成效显现,盈利底部反弹
东吴证券· 2025-03-25 10: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在下行期彰显成本领先等综合优势,产业链扩张提供新的增长动能,随着行业自律改善、盈利反弹,龙头企业估值有望修复 [17] - 基于行业供给自律成效显现,上调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9/122亿元(较前值分别上调11%/9%),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26亿元,分别对应市盈率为12/11/10倍 [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营业总收入910.30亿元,同比-35.5%,归母净利润76.96亿元,同比-26.2%;2024Q4单季度营业总收入228.79亿元,同比-45.5%,归母净利润24.98亿元,同比+4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71元(含税) [12] 点评 - 水泥行业供给侧自律推动Q4盈利底部反弹,公司全年水泥及熟料自产品销量2.68亿吨,同比-6.1%,吨均价/吨毛利/吨净利同比分别-28元/-10元/-9元,吨成本同比压缩18元至187元,盈利表现优于同行;2024年下半年需求承压,行业供给侧自律管控加强,Q4全国水泥价格上行后稳定在高位,下半年自产品销量同比-8.3%,吨均价/吨毛利/吨净利较上半年+11元/+12元/+3元,Q4单季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环比上升7.4pct/2.3pct至28.1%/10.6%;2024年设立非洲、南美海外办事处,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海螺投产、柬埔寨金边海螺加速建设,增加230万吨海外熟料产能,通过迁建等新增水泥产能800万吨 [8][13] - 产业链融合发展稳步推进、贡献增量,2024年水泥及熟料外业务贡献毛利40.46亿元,同比+5.2%,占比同比提升4.0pct至20.5%,主要得益于骨料及机制砂规模增长,该业务收入/毛利分别增长21.4%/17.9%至46.91亿元/22.01亿元,商混体量稳步扩张,收入/毛利分别增长18.6%/7.8%至26.74亿元/2.67亿元;2024年新增骨料产能1450万吨、商混产能1210万立方米、光储发电装机容量103兆瓦 [8][14] - 资本性支出持续压缩,分红规划加强股东回报,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4.76亿元,同比-8.1%,资本性支出156.19亿元,同比-19.9%,计划2025年资本性支出119.80亿元,较2024年压缩23.3%,2024年年末资产负债率21.3%,同比上升1.7pct;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48.7%,2025 - 2027年度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提出现金分红及股份回购金额占归母净利润比重不低于50% [8][15] - 行业供给自律有持续性,2025年行业盈利中枢有望上移,年初以来行业竞合秩序在龙头企业主导下较快修复,长三角两轮提价顺利落地,行业维护利润意愿增强,供给自律有持续性,虽需求有下行压力,但行业通过供给收缩达到供需再平衡时间将缩短,且持续性更好,今年盈利中枢有望上移 [8][15]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上调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9/122亿元(较前值分别上调11%/9%),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26亿元,分别对应市盈率为12/11/10倍,维持“增持”评级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