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数字化
icon
搜索文档
智领未来·济世新篇丨宏济堂智慧中药房端到端AI数智工厂启航
齐鲁晚报· 2025-09-28 10:03
依托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区块链技术,工厂构建了覆盖"饮片种植-生产加工-物流配送-患者用药"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追溯体系。该体 系实现了35项关键溯源指标的100%自动采集与关联,患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实时、清晰地查询到所用药材的源头信息、处方的煎煮 具体参数以及权威的质量检验报告。这一创新举措以数字化手段全面强化了质量管控,透明化展示生产全过程,切实守护了宏济堂"放心 药"的庄严承诺。 全场景绿色协同,树立"可持续发展"行业样板 9月28日,宏济堂智慧中药房端到端AI智能工厂启航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宏济堂在中医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道路上迈出了具有里 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该智能工厂作为宏济堂智慧中药房建设的"升级版",以"端到端AI数智"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 生产新标杆,为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本次启航的智能工厂,其核心优势集中体现在三大维度,全面展示了科技创新对传统中医药生产模式的深刻变革: 全链条AI赋能,实现"制造智能化"新突破 工厂严格按照CMMM4级智能制造成熟度标准进行设计建设,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项目集成了AI处方分析系统、智能调剂药斗分布模 型、水丸制 ...
2025年安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合肥举办
消费日报网· 2025-09-19 03:02
论坛背景与规模 - 2025年安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于9月7日在合肥开幕 主题为"智汇AI·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 - 论坛由安徽省社会组织总会联合17家省级中医药行业相关社会组织共同举办 [2] - 参会人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 知名企业负责人 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共600余人 [2] 战略方向与政策支持 - 强调人工智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 要求以创新思维推动深度融合 [3]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标准建设 平台支撑和应用场景拓展等重点方向 [4] - 安徽省系统梳理AI辅助诊疗 数字中医医院和智能制剂研发等方面试点成果 并展望融合发展路径 [4] 组织与联盟建设 - 17家省级中医药社会组织联合授牌 标志"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生态正式成型 [3] - 成立安徽数字中医药联盟 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 联合全省三级中医医院组建 [3] - 联盟聚焦中医药数据共享 AI技术研发协作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核心职能 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 [3] 技术突破与临床应用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发布"广医岐智"大模型 在中医辅助诊疗 知识推理和病案生成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4] - 福建中医药大学开发智能中医健康管理系统 展示在个体化健康管理 慢病干预和治未病领域的应用前景 [4] - 人工智能技术重构中医药科研方法体系 提升重大疾病防治中的创新能力与临床价值 [4] 区域实践与产业协同 - 浙江省分享智慧中医医院建设 中药全产业链数字化监管和医保支付与数字化协同等创新模式 [4] - 论坛采用合肥 亳州两地联动模式 设置四个专题分论坛覆盖临床科研 科普教育 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中药产业升级等领域 [5] - 在AI中医诊疗技术推广 中医药数字化标准建设和跨区域产业协作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 [5] 发展目标与生态建设 - 论坛以"传承 创新 发展 共享"为理念 旨在整合优质资源 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促进产业生态融合 [5] - 通过"总会牵头 多会联动"模式 发挥社会组织资源整合 专业服务和桥梁纽带作用 [5] - 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交汇的合作平台 [5]
中医药出海加速构建新生态
北京商报· 2025-09-10 17:49
政策支持与战略意义 - 中医药服务贸易被定位为深化国际化及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路径 在全球健康需求升级和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提升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发展[2] - 商务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认定两批共31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并出台18项专项支持政策覆盖平台搭建 人才培养 标准制定和市场开拓[2] - 七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18条具体政策措施 从体制机制 支持政策 便利化水平 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五方面支持基地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2] 国际合作与实施举措 - 研究制定新时代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目标 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找准切入点推动扩大规模和创新模式[3] - 持续优化中医药"走出去"体制机制 深化多双边合作 依托海外中心和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更多国际合作示范项目[3] - 北京市作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区域 截至2024年底拥有1340家中医医疗机构和133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建成3个出口基地并支持多家医院在德国 新加坡等国设立分支机构[4] 标准化与数字化发展 - 发布《中医药服务贸易研究报告》并启动《中医国际医疗服务指南》团体标准 旨在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服务标准体系为全球提供"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5] - 中医药数字化快速推进 远程医疗 线上教育和数字平台成为"出海"新方式 通过跨境远程诊疗和国际在线教育提升国际可及性[5][6] - 面对全球老龄化挑战 "中医药+银发经济"模式潜力巨大 可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 慢病管理和康复护理中的优势构建中国特色康养服务体系[6]
2025服贸会 | 政策、标准与产业协同发力 加速构建中医药“出海”新生态
北京商报· 2025-09-10 14:09
政策支持与战略地位 - 中医药服务贸易被定位为深化国际化和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路径 在全球健康需求升级和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提升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发展[3] - 商务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共同认定两批共31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并出台18项专项支持政策从平台搭建 人才培养 标准制定 市场开拓等多方面提供助力[3] - 2021年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18条具体政策措施 从完善体制机制 创新支持政策 提升便利化水平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加强人才培养五方面支持基地发展[4] 行业发展与国际化进展 - 北京市作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 截至2024年底中医医疗机构达1340家 拥有133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建成3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并支持多家医院在德国 新加坡等国设立分支机构[5] - 中医药服务贸易通过服贸会等平台推动"出海" 数字化成为新引擎 远程医疗 线上教育和数字平台提升国际可及性[6]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中国技术交易所 巴西中草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推动中医药技术服务国际落地[8] 标准化与创新方向 - 论坛发布《中医药服务贸易研究报告》并启动《中医国际医疗服务指南》团体标准 旨在建立科学规范且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服务标准体系[6] - 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已超过货物贸易 应把握医疗旅游机遇推出医疗签证等便利措施 将中医药特色与跨境医疗结合打造新增长点[7] - "中医药+银发经济"模式潜力巨大 可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 慢病管理和康复护理中的优势构建中国特色康养服务体系[7] 合作机制与生态构建 - 政策需精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行业组织推动资源整合与标准互通 企业提升服务能力与跨界创新能力 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发力[7] - 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中找准中医药服务切入点 推动扩大贸易规模和创新发
2025服贸会|政策、标准与产业协同发力,加速构建中医药“出海”新生态
北京商报· 2025-09-10 13:26
政策支持与战略地位 - 中医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政策大力支持 正成为中国连接国际社会的重要名片 [1] - 商务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认定两批共31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并出台18项专项支持政策 [3]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持续优化中医药走出去体制机制建设 深化多双边合作 打造更多国际合作示范项目 [4] 行业发展与国际化进程 - 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深化国际化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路径 [3] - 中医药作为独特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 其服务贸易已成为推动外贸新动能的重要领域 [3] - 北京市已形成可推广发展经验 截至2024年底拥有1340家中医医疗机构和133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建成3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5] 标准化与数字化推进 - 推出《中医国际医疗服务指南》团体标准 旨在建立科学规范且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服务标准体系 [6] - 中医药数字化快速推进 远程医疗线上教育和数字平台已成为中医药出海新方式 [6] - 多地开展中医跨境远程诊疗和国际在线教育实践 通过数字化提升国际可及性 [6] 创新模式与增长机遇 - 把握医疗旅游机遇 推出医疗签证等便利措施 将中医药特色与跨境医疗相结合打造服务出口新增长点 [7] - 中医药+银发经济模式潜力巨大 充分发挥在治未病慢病管理和康复护理中的独特优势 [7] - 中医药服务贸易有望成为服务出口新增长极 在全球健康治理中提供更具影响力的中国方案 [8] 国际合作与项目落地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分别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和巴西中草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推动中医药技术服务国际落地 [8] - 在政策红利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和文化传播创新助力下 实现中医药全球价值重构与生态繁荣 [8]
全球首发、中国首展,2025年服贸会将全面展示医疗健康创新成果
北京商报· 2025-08-13 11:0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 展会概况 - 展会将于9月10日-14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智领未来,健康生活" [1] - 设置"智疗云枢前瞻矩阵"和"全民健康服务矩阵"两大展示体验区 [1][3] - 同期举办近20场会议论坛及配套活动,包括首都国际医学大会 [1][5] 参展情况 - 招商招展工作已完成,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率达54%,国际化率达53% [3] - 中医药主题活动线上线下共48家机构参展,其中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等龙头机构占比48% [7] - 将有多项具有先进技术和市场影响力的产品进行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1][3] 展示内容亮点 - "智疗云枢前瞻矩阵"展区将场景化呈现生物医药AI研发全流程15个环节,展示诊断大模型等先进案例 [3] - 设立人工智能互动体验区,面向普通和专业观众分别提供体验 [3] - "全民健康服务矩阵"展区围绕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和中医药健康三大方向设计 [4] 会议论坛活动 - 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包括全体大会和多场平行论坛,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 [6] - 将发布《BMJ中国医院临床研究国际影响力报告》《数字医疗蓝皮书》等专业研究成果 [6] - 配套活动包括创新成果发布、机器人医疗应用场景大赛等重量级活动 [6] 中医药专题 - 广安门医院的"广医・岐智"大模型将展示"AI中医未来诊室" [7] - 西苑医院的小型化经络调理机器人将首次亮相 [7] - 举办4场专题论坛和1场政策研讨会,拟发布《中医国际医疗服务指南》等10项标准 [7] - 创新策划"中医药24节气养生打卡"等文化传播活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