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俄友谊
icon
搜索文档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图片展在莫斯科举行
新华社· 2025-09-27 05:44
新华社莫斯科9月26日电(记者黄河)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俄罗斯胜利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为 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图片展26日在莫斯科开幕。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致辞说,本次主题展览不仅向广大俄罗斯民众讲述了中国人民英勇 不屈的抗战故事,也展现了中俄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牢不可破的伟大友谊。 俄罗斯胜利博物馆副馆长安娜·卡内申娜说,此次展览是大批档案资料的集中呈现,也是中国人民14年 英勇抗战的鲜活见证,更是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作用的诠释和全人类永垂不朽的共同记 忆。 俄多所高校学生当天参加了展览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胜利博物馆还组织放映了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 背景的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 本次展览通过约100张历史照片和20张文物照片,全面展示了中国人民14年浴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 历程,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所作出 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同时集中展示了中俄两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相互支援的历 史。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赵薇在开幕式上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 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宣告 ...
俄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临时代办张伟为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纪念碑敬献鲜花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04 09:12
视频拍摄:实习生谢六点 视频制作:人民网记者李明琪、实习生谢六点 张伟表示,今天,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 与苏联人民曾并肩作战,以生命与鲜血付出巨大代价,赢得了和平,捍卫了正义、尊严与自由独立。当 年铸就的两国人民友谊正在代代相传,已成为当今中俄关系深厚坚实的基础,并将继续成为推动两国关 系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9月3日中午12时,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临时代办张伟在俄国防部大楼正门处为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纪念碑敬献鲜花并讲话。谢六点摄 人民网莫斯科9月4日电 (记者李明琪)当地时间3日中午12时,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梅利尼 科夫、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临时代办张伟、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等在俄罗斯国防部大楼正门处为 杰出的苏联军事统帅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纪念碑敬献鲜花。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曾指挥满洲里战役,击溃日本关东军,解放了中国东北地区。站在这座纪念碑 前,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与先辈们的联结——当年,我们父辈与祖辈的英勇壮举,为我们同中华人民共和 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梅利尼科夫说。 梅利尼科夫表示,铭记历 ...
外媒聚焦九三阅兵:多国领导人齐聚北京,中国的“世界时刻”到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9-03 08:30
活动规格与国际关注 - 多国领导人密集出席纪念活动 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 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等[3] - 国际主流媒体高度聚焦 路透社 美联社 法新社指出活动规格高 影响广 彰显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重要时刻的到来[2][3] - 嘉宾涵盖世界五大洲 具有广泛地域代表性 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历史贡献的普遍认同[3] 阅兵式与国防展示 - 天安门广场阅兵式展示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坚定决心[4] - 阅兵式呈现整齐列队军队 装甲车队和战斗机 反映中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成就[4] - 空中梯队涵盖中国军队现役主战机型 包括首次公开亮相的明星装备[7] 活动布置与公众参与 - 北京街头营造浓厚纪念氛围 长安街设置多组立体花坛 以东单路口四组花坛为主题展示历史叙事[7] - 天安门广场布置庄重 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天安门城楼对望 景观沿主通道对称铺展[7] - 广场临时观礼台可容纳3.7万人 加上街道两侧席位总计超5万人 年号台和花卉绿化以红黄绿为主色调[7] 普京访华细节 - 俄罗斯总统普京专车使用中国本地车牌 车牌号含两个"8" 象征繁荣与财富[9][10] - 俄方选择汽车出行从天津到北京 体现出行务实和对东道主的尊重[10] - 普京强调俄中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共同庆祝胜利是对两国人民二战英勇事迹的致敬[11] 金正恩访华意义 -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专列从平壤出发 随行包括朝鲜外务相崔善姬等主要领导人[14][15] - 这是金正恩担任最高领导人后第五次中国之行 首次出席大型多边纪念活动[17] - 访问体现中朝七十余年友谊 从并肩作战到多边舞台相互支持[18]
共同的胜利,不朽的记忆——中俄携手缅怀抗战英烈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03 03:12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苏联援华航空志愿军在南京、武汉、兰州等地与中国空军并肩作 战,"鹰击长空"。今夏,俄罗斯记者代表团到访位于兰州的抗战纪念亭,凭吊长眠于中国的苏联飞行英 雄。俄罗斯记者动情地表示,这是属于两国人民的共同记忆。中俄友谊历经岁月洗礼,历久弥新。(褚 梦琦、张文捷、李明琪、实习生韩雨琨、实习生焦会婷) ...
承载胜利荣光 共铸和平伟业(大使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9-01 22:41
历史贡献与牺牲 - 中国作为亚洲主战场经历14年浴血奋战 军民伤亡超3500万人[1] - 苏联作为欧洲主战场经历1418天抗争 牺牲2700万人[1] - 两国共同奠定战后国际秩序基石 守护人类文明底线[1] 战时合作与互助 - 中国向苏联输送大量战略物资 毛岸英等中华儿女参与苏德战场作战[2] - 苏联援华航空队参与南京武汉重庆战役 红军在东北打击日本侵略者[2] - 两国共同开辟国际交通线 成为抗战物资输送生命线[2] 战后秩序构建 - 中俄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参与建立联合国 共同制定《联合国宪章》[3] - 践行多边主义 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3] - 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3] 当代双边关系 - 坚持元首战略引领 推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2] - 2025年5月习近平出席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3] - 2025年9月北京将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 两国元首再度会晤[3]
通讯丨大熊猫“喀秋莎”两周岁 莫斯科动物园送祝福
新华网· 2025-08-25 13:58
大熊猫"喀秋莎"生日庆祝活动 - 首只在俄罗斯出生的大熊猫"喀秋莎"于8月24日迎来两周岁生日 莫斯科动物园开启为期一周的庆祝活动 [1][2] - 动物园精心准备了用竹筒 水果制成的生日蛋糕 上面用冰块做成数字"2"象征两周岁 冰块内冻有胡萝卜 [2] - 饲养员为"喀秋莎"制作竹质小木屋作为生日玩具 "喀秋莎"迅速拆解并食用藏匿的饼干 [4] 中俄外交与文化象征意义 -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向"喀秋莎"赠送特别生日礼物 公使张伟表示大熊猫是中国人民对俄罗斯人民深厚情谊的象征 [4] - "喀秋莎"的诞生被视为中俄传统友谊在新时代的生动写照 承担文化交流"特别使者"角色 [4] - 莫斯科动物园园长阿库洛娃强调"喀秋莎"不仅是俄中友谊象征 更是两国大熊猫科学研究项目的重要环节 [7] 动物成长与科学管理 - "喀秋莎"父母"如意"和"丁丁"于2019年4月抵达莫斯科 幼崽于2023年8月24日出生 经38万俄罗斯民众网络投票定名 [6] - 目前"喀秋莎"体重达78公斤 每日食用竹子 已掌握复杂生存技能及定制训练项目 [6] -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吴凯曾赴莫斯科协助分娩 "喀秋莎"是其在海外接生的第三只大熊猫幼崽 [16] 公众参与与教育活动 - 生日周期间动物园布置中式装饰 包括大红灯笼从入口延伸至熊猫馆 举办舞龙舞狮 茶艺表演 科普讲座及手工制作活动 [7] - 动物园推出"中国来客"主题游览 串联源自中国的动物 并开放"喀秋莎和它的邻居"主题游览活动 [9] - 俄罗斯游客专程前往庆祝 有家庭长时间驻足观看 表达对珍稀动物的喜爱及祝福 [11] 社交媒体与跨文化影响 - "喀秋莎"成为中俄社交媒体上备受喜爱的"顶流明星" 中国网友亲切称其为"莎莎公主""乌拉大王" [4][15] - 俄罗斯游客穿着绘有黑白图案的帽衫 将自己打扮成大熊猫模样参与庆祝活动 [9]
从武汉到彼尔姆:87年,一封家书,三代人的心愿
长江日报· 2025-08-11 03:00
历史传承与中俄友谊 - 叶莲娜一家三代人87年来一直怀念武汉,因其外祖父舒斯特尔在1938年武汉四二九空战中牺牲[1] - 舒斯特尔牺牲时其女伊拉仅半岁,家书成为母女三代对亲人唯一的记忆载体[1][6] - 舒斯特尔的家书原件及十余件历史档案被捐赠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促进中俄青年友谊传承[24][25][28] 城市发展与现代风貌 - 叶莲娜在武汉体验空轨悬浮列车,拍摄生态大走廊景观,认为城市兼具园艺美感与现代感[4] - 武汉光谷高新大道的夜景与小米总部大楼等现代建筑给叶莲娜留下深刻印象[11] - 汉口江滩灯光秀与跨江通道数量引发叶莲娜对城市基建的关注[28] 历史事件与人物纪念 - 四二九空战中苏联空军志愿队(含舒斯特尔)驾驶И-16战斗机参战,取得大捷[15] - 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由设计师张良皋带病完成,体现对烈士的敬重[16] - 舒斯特尔的名字刻在彼尔姆捷尔任斯基工厂纪念墙,但在俄罗斯当地认知度有限[17] 文化交流与情感纽带 - 叶莲娜与张良皋女儿张眺通过历史档案、书法作品及普洱茶礼盒深化中俄文化互动[17][18]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研究实践队,由俄罗斯留学生参与历史研究[28] - 叶莲娜的武汉之行填补了家族87年的心愿,强化了万里茶道上的中俄情感联结[29]
兴凯湖冬捕“出圈”记(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8-10 22:20
文化共鸣 - 2025兴凯湖冬捕节在鸡西密山市兴凯湖新开流景区开幕,吸引数千中外游客,展示传统渔猎文化 [10][11] - 俄罗斯游客尤里对冬捕场景表示震撼,称首次目睹如此壮观景象 [11] - 俄罗斯游客参与冰爬犁竞速、东北年俗展示等活动,体验中国文化 [11] - 2024年30多名俄罗斯青少年和家长走进密山市,体验冬捕和民俗园活动 [12] - 2025年鸡西市师范附属小学校40多名学生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研学,展示中国书法、京剧等文化 [12] 经贸共荣 - 密山口岸是1993年开通的国家一类客货两用陆路口岸,距俄罗斯图里罗格口岸2公里 [12] - 密山口岸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42.8亿美元,进出口货物150.6万吨,接待出入境旅客310.6万余人次 [13] - 俄罗斯游客亚历山大带3个孩子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4小时即可到达中国,体验密山美食 [12] - 密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优化查验流程,游客通关时间最快仅需30秒 [13] - 黑龙江义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当地最大跨境物流企业,80%货物从密山口岸出境,旺季每天有8-9万件快递出境 [13][14] - 义立国际提供全流程国际服务,创新建立跨境电商专属海关联络机制,配备6名专属海关联络专员 [14] 生态共守 - 兴凯湖存储230亿立方米淡水资源,中俄共建跨国保护区,开展科研合作 [15] - 中俄学者联合科考,交流保护经验,互换珍贵学术著作《东北鸟类图鉴》和《汉喀斯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凯湖脊椎动物名录》 [15][16] - 中俄保护区设置"局长信函"专线沟通,提高管理效率 [16] - 2024年联合监测候鸟64种共计80多万只,建立鸟类疫源疫病监测档案 [16] - 兴凯湖新开流景区举办中俄儿童国际绘画作品展,展出百余幅以"友谊长存·生态共生"为主题的作品 [17] 区域合作 - 鸡西市是黑龙江省唯一同时拥有界江、界湖、界河之地,边境线总长641公里,有密山和虎林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 [18] - 鸡西开展多项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包括观鸟周、国际帆板和摩托艇赛、国际篮球比赛、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等 [18]
聆听人文相亲“立体乐章”(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6-05 22:02
绥芬河城市发展历史 - 绥芬河市因1903年中东铁路开通而建城 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铁路线象征城市的开放与发展 [8][9] - 原中东铁路最东端绥芬河火车站旧址现改造为中东铁路记忆馆 馆藏500多张历史照片 [8] - 中东铁路曾是中国境内最长铁路 西起满洲里 东至绥芬河 构成"丁"字形铁路网 [8] - 1987年绥芬河与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区完成首笔边贸交易 以1000只暖水瓶和10万公斤苹果交换3万公斤比目鱼和5万公斤明太鱼 [12] 口岸经济与物流枢纽 - 绥芬河现有公路 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 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 中欧班列"东通道"重要口岸之一 [12] - 铁路口岸年货物发送量突破1000万吨 年通行量接近900列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5个国家 覆盖国内25个城市 [12] - 2015年底牡绥铁路全线通车 绥芬河进入高铁时代 从蒸汽机车到动车组列车持续推动发展 [12] - 2024年开通机场 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地位 [13] 中俄文化交流与非遗传承 - 城市散布众多俄式风格建筑 保留20世纪初铁路沿线风貌 如中东铁路记忆馆 人头楼人面雕塑 东正教堂钟楼塔等 [13][14] - 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俄式马车制作技艺传承人宋鲁 家族三代融合中俄木工技艺 改良马车载重量提升50%以上 [13][14] - 参与修复百年俄式建筑 设计三套车俄罗斯风情园 推动历史建筑保护 [14] 跨境人文交流活动 - 自2006年开展"中俄学生家庭互访活动" 累计超400人次参与 如2023年绥芬河学生王雪涵与俄罗斯丽莎家庭互访 [16] - 常态化举办"五彩边城"中俄国际青少年艺术节 足球 篮球赛事等艺体交流 [16] - 俄罗斯"网红"阿尔乔姆通过社交平台向22万粉丝推介绥芬河文旅 带动俄罗斯游客增长30% [13] 牡丹江区域经济地位 - 牡丹江市辖绥芬河等6县(市)4区 面积3 88万平方公里 人口229万 拥有4个国家一类口岸 [17][18] - 对俄非油贸易额多年居黑龙江省首位 自贸区 综保区等开放平台齐全 [18] - 镜泊湖 中国雪乡等优质旅游资源带动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15% [18]
互鉴丨在“梨花开遍天涯”的季节 中俄友谊照鉴历史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9 13:12
中俄高层互动 -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普京邀请于5月7日—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1] - 双方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和深入友好会谈 体现中俄关系稳定发展 [1] 莫斯科地标与文化 - 麻雀山海拔200多米为莫斯科最高点 可俯瞰城市著名地标 [3] - 爱国者公园展示二战历史 包括德军武器熔铸台阶和1418博物馆 象征胜利历程 [5] - 莫斯科胜利公园地铁站深度达73米 扶梯运行时间成为特色体验 [8] 军事与文化交流 - 中国102名平均身高1.85米仪仗兵亮相红场阅兵 展现精准正步表演 [4] - 俄语弹舌发音技巧受关注 专家提供速成教学 [6] - 门捷列夫同时发明元素周期表和伏特加40度标准 体现科学与文化结合 [7] 民俗差异 - 俄罗斯文化偏好单数 如送花数量和套娃组合常用3/5/7等奇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