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动产登记
icon
搜索文档
因房企等原因拿不到房本怎么办?自然资源部等部门联合发声
央视新闻· 2025-09-26 03:13
记者22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为了解决由于历史上一些房地产项目审批、建设、交易、监管等环节不 衔接、不规范,导致登记要件缺失,无法为不动产登记办证的问题,自然资源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 局、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协调联动,全力推动化解部分群众"买了房、拿不到证"的历史遗留难题。 自然资源部等部门明确,相关政策制定中要贯彻"四个坚持",即坚持为无过错群众办证,坚持政府主 导、部门联动,坚持历史态度、实事求是,坚持疏堵结合、源头防范。同时,对土地房屋因房企原因被 查封、土地房屋被房企抵押等问题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针对土地房屋因房企原因被查封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 明确对于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品房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的批复》(法释〔2023〕1号)规定条件 的购房群众,已支付全部购房款(含按揭)的不动产(含土地、在建工程、房屋)被查封的,查封机关 应当根据法律规定与司法政策及时作出处理: 办理预告登记后被查封的,应当解除查封,但因购房群众自身债务被查封的不得解除; 对其他劣后于(在清偿顺序上次于)购房群众交付请求权的债务导致被查封的,应当解除查封; 编辑:李宏伟 责编:邓萍 审核:毛丹 为防止新增问题产生,对于符合法释〔 ...
因房企等原因拿不到房本怎么办?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发声
央视新闻· 2025-09-23 05:10
政策框架与核心原则 - 多部门协调联动推动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贯彻四个坚持原则 包括坚持为无过错群众办证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历史态度实事求是 疏堵结合源头防范 [1] - 全国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房屋超过2300万套 其中今年以来已化解230多万套 [3] 查封问题的处理机制 - 对符合法释〔2023〕1号条件的购房群众 已支付全部购房款的不动产被查封时 查封机关应及时处理 [1] - 办理预告登记后非因自身债务被查封的应当解除查封 超标的查封应及时解除超标部分 [1] - 异地法院查封时需通过人民法院系统协调解决 两地法院不能协调的报请共同上级法院协调 [1] - 为防止新增问题 法院查封土地时应注明已出售房屋及对应土地不在查封范围 [2] - 对已办理预告登记或支付全部购房款的 不予查封 [2] 抵押登记问题的解决方案 - 购房群众已支付全部购房款但房企存在未偿还抵押债务的 在办证同时按套注销对应房屋抵押登记 [3] - 尚不能按套注销抵押的地区 由省级工作机制加强指导督促 [3] - 注销抵押登记前需与金融机构协商 通过预售资金监管额度优先偿还开发贷款或置换足值抵押物等方式保障债权安全 [3] 长效机制建设与实施成效 - 全国2300多个县市实施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改革 已发放不动产权证书840多万本 [3] - 群众在取得新房钥匙同时即可领取不动产权证书 相关落户入学买卖等难题得到解决 [3]
中国化解2300多万套房屋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09:05
中国化解2300多万套房屋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庞无忌)中国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胡善顺22日在北京表示, 通过相关部门和各地共同努力,全国累计已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房屋2300多万套,今年以来化解230多万 套,民众拿到不动产权证书,与之相关的落户、入学、买卖、融资等难题也迎刃而解。 针对土地房屋被房企抵押项目办证问题,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副司长申爱华指出,以居 住为目的的购房民众已支付全部购房款(含按揭),但房企存在未偿还抵押债务的,在为购房民众办理不 动产权证书的同时,按套注销对应房屋的不动产抵押登记。 相关部门还加快构建长效机制,源头防范新增问题。胡善顺说,目前全国2300多个县市实施新建商品房 项目"交房即交证"改革,发放不动产权证书840多万本,民众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就能领到不动产权 证书。(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陈俊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不动产登记关系百姓的安居大事。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业务链条长,涉及部门和环节多,历史上一些项 目审批、建设、交易、监管等环节不衔接、不规范,导致登记要件缺失,无法登记办证,影响民众合法 权益。 ...
警惕过户陷阱、维权莫超期……北京西城法院发布涉不动产登记典型案件
证券时报· 2025-09-20 12:30
案件总体情况 - 2022年1月至2025年8月北京西城法院审结涉不动产登记行政案件95件 其中2022年28件 2023年30件 2024年21件 2025年1-8月16件 案件量保持基本稳定 [3] - 诉求类型高度集中 要求转移登记43件 更正登记24件 初始登记16件 三类诉求占比超过八成 [3] - 案件具有明显"民事-行政"交叉特点 法院需厘清买卖、赠与、抵押、继承等民事法律关系 [3] 案件审理焦点 - 争议焦点高度集中于登记行为的合法性审查 核心是登记机构是否尽到法定审查职责和义务 [4] - 判决撤销或确认登记行为违法案件共30件 其中因登记依据的基础事实发生变化案件占比83.3% [6] - 基础事实变化包括合同被生效判决确认无效、公证文书被撤销、法院裁判文书被证实虚假等情形 [6] 典型案例风险特征 - 诈骗导致房屋过户陷阱:不法分子以"高额回报""短期周转"诱骗房屋所有人办理转移登记 [9] - 救济权行使时效性:行政诉讼存在起诉期限制度 超过二十年最长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将丧失诉权 [9] - 恶意串通损害权益:可通过更正登记程序纠正错误登记 [10] - 伪造法律文书风险:伪造裁判文书骗取登记将同时承担行政撤销后果和刑事责任 [10] 行业管理建议 - 登记机构需履行合理审慎审查义务 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及操作规范开展登记工作 [10] - 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 实现司法、公安、民政等跨链条实时交叉验证 [10] - 搭建多元联动平台 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形成争议预防化解合力 [10] 公众行为指引 - 提高法律意识并诚信参与交易活动 加强财产保护措施 [11] - 定期关注不动产登记状态 发现异常立即行动以防丧失诉权 [9][10] - 选择依法有序维权方式 理性确定救济途径 [11]
警惕过户陷阱、维权莫超期……北京西城法院发布涉不动产登记典型案件
证券时报· 2025-09-20 12:23
案件总量稳定,合法性审查成焦点 本次通报的四个不动产登记典型案件均为涉房屋登记纠纷,涵盖了诈骗导致的房屋过户陷阱、救济权行使 应在起诉期限内、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伪造法律文书骗取登记等情形,体现了近年来不动产登记纠纷 的突出风险。 不动产是社会财富的重要载体,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9月19日,北京西城法院通报了近年来西城法院审理涉不动产登记行政案件的总体情况,发布典型案例及 法官建议。 据统计,2022年1月至2025年8月,北京西城法院审结涉不动产登记行政案件共计95件,其中2022年28 件、2023年30件、2024年21件、2025年1—8月16件。案件量保持基本稳定。 西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元田强调,不动产登记行为具有复合属性,该类案件呈现明显的"民事—行 政"交叉特点。 具体来说,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式,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由不动产登记机 构依照法律规定开展,在此过程中不动产登记机构与当事人之间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但是,涉诉的不动产登记案件主要发生在因民事法律行为导致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场合。该类案件中不动产 登记所依据的基础事实涉及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如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