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审慎审查义务

搜索文档
警惕过户陷阱、维权莫超期……北京西城法院发布涉不动产登记典型案件
证券时报· 2025-09-20 12:30
案件总体情况 - 2022年1月至2025年8月北京西城法院审结涉不动产登记行政案件95件 其中2022年28件 2023年30件 2024年21件 2025年1-8月16件 案件量保持基本稳定 [3] - 诉求类型高度集中 要求转移登记43件 更正登记24件 初始登记16件 三类诉求占比超过八成 [3] - 案件具有明显"民事-行政"交叉特点 法院需厘清买卖、赠与、抵押、继承等民事法律关系 [3] 案件审理焦点 - 争议焦点高度集中于登记行为的合法性审查 核心是登记机构是否尽到法定审查职责和义务 [4] - 判决撤销或确认登记行为违法案件共30件 其中因登记依据的基础事实发生变化案件占比83.3% [6] - 基础事实变化包括合同被生效判决确认无效、公证文书被撤销、法院裁判文书被证实虚假等情形 [6] 典型案例风险特征 - 诈骗导致房屋过户陷阱:不法分子以"高额回报""短期周转"诱骗房屋所有人办理转移登记 [9] - 救济权行使时效性:行政诉讼存在起诉期限制度 超过二十年最长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将丧失诉权 [9] - 恶意串通损害权益:可通过更正登记程序纠正错误登记 [10] - 伪造法律文书风险:伪造裁判文书骗取登记将同时承担行政撤销后果和刑事责任 [10] 行业管理建议 - 登记机构需履行合理审慎审查义务 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及操作规范开展登记工作 [10] - 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 实现司法、公安、民政等跨链条实时交叉验证 [10] - 搭建多元联动平台 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形成争议预防化解合力 [10] 公众行为指引 - 提高法律意识并诚信参与交易活动 加强财产保护措施 [11] - 定期关注不动产登记状态 发现异常立即行动以防丧失诉权 [9][10] - 选择依法有序维权方式 理性确定救济途径 [11]
警惕过户陷阱、维权莫超期……北京西城法院发布涉不动产登记典型案件
证券时报· 2025-09-20 12:23
案件总量稳定,合法性审查成焦点 本次通报的四个不动产登记典型案件均为涉房屋登记纠纷,涵盖了诈骗导致的房屋过户陷阱、救济权行使 应在起诉期限内、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伪造法律文书骗取登记等情形,体现了近年来不动产登记纠纷 的突出风险。 不动产是社会财富的重要载体,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9月19日,北京西城法院通报了近年来西城法院审理涉不动产登记行政案件的总体情况,发布典型案例及 法官建议。 据统计,2022年1月至2025年8月,北京西城法院审结涉不动产登记行政案件共计95件,其中2022年28 件、2023年30件、2024年21件、2025年1—8月16件。案件量保持基本稳定。 西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元田强调,不动产登记行为具有复合属性,该类案件呈现明显的"民事—行 政"交叉特点。 具体来说,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式,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由不动产登记机 构依照法律规定开展,在此过程中不动产登记机构与当事人之间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但是,涉诉的不动产登记案件主要发生在因民事法律行为导致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场合。该类案件中不动产 登记所依据的基础事实涉及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如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