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制度

搜索文档
不动产信托守护老龄社会万家灯火
证券日报· 2025-08-13 16:55
制度破冰与创新 -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制度为"以房养老"提供新路径,通过"非交易性过户"机制实现房产信托化,无需真实买卖,仅在不动产权证标注"信托财产"即可[1][3] - 传统反向抵押贷款模式因老年人担忧失去房产控制权和金融机构顾虑房价波动风险而推广受阻,信托模式解决了供需双方的风险忧虑[2] -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已开展试点,北京2024年底率先推出,上海2025年5月跟进,已有5单代表性案例落地[3][6] 信托模式优势 - 信托公司作为专业管家实现四大功能:法律确权风险隔离、构筑安全屏障防诈骗、专业运营转化现金流、精准实现财富传承[4] - 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其他资产和信托公司固有资产,通过监察人制度和定期信息披露保障老年人权益[4] - 可设置多层受益人或附条件分配条款,资产传承更灵活,满足养老、特殊群体保障、慈善等多重需求[4][8] 典型案例分析 - 爱建信托"心享"信托帮助离异独居老人以租金补充养老金,房产定向传承给侄子[1][7] - 外贸信托"吉量10号"服务"422"家庭,通过仓储房产实现养老、教育、公益多重目标[7][8] - 国投泰康信托首单项目为自闭症患者建立终身保障,创新结合信托与意定监护制度[7][8] - 上海信托采用"不动产租金+现金收益"组合模式满足中产家庭多元化需求[8] 行业转型与前景 - 信托公司从"融资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型,发挥资产管理者、风险隔离者、意愿执行者三重作用[7][8] - 服务信托不涉及融资放贷,覆盖养老助老、特殊群体保障、慈善事业、财富传承等领域[9] - 预计未来十年"以房养老"信托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政策支持与需求增长驱动市场扩容[11] 推广挑战 - 税收政策不明确导致可能重复征税,缺乏适应信托特性的专项规则[11] - 登记流程复杂,各地标准不一,跨部门协调机制不畅影响执行效率[12] - 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公众认知度低制约参与度,需加强宣传推广[12]
北京不动产信托普惠再升级 “运河基石”慈善信托为特殊需要家庭助力
新华财经· 2025-08-04 09:11
慈善信托设立 - 北京运河基石慈善信托于8月1日正式生效 由通州区民政局和两区办倡议发起 八位北京市民及北京慧众慈善基金会共同作为委托人出资设立[1] - 信托旨在为北京特殊需要家庭提供不动产信托设立的资金支持 专项资助契税等费用 每个获批家庭最多获2万元资助[2] - 华宝信托担任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 邮储银行担任保管行负责资金安全 大成律师事务所担任监察人监督信托运行[3] 不动产信托发展 - 国务院2023年11月批复方案明确探索建立不动产作为信托财产的登记机制[1] - 北京市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首单于今年4月2日在通州区落地 70岁居民以自有住房设立信托为孤独症儿子提供终身照护[2] - 通州区依托两区政策优势 推动全国首单不动产信托和首批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案例落地[3] 社会影响与可持续性 - 该信托是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解决民生痛点的有益探索 直接减轻特殊需要家庭经济压力并推动社会认知普及[2] - 引入慈善基金会作为委托人可提升信托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力 基金会将建立专项捐赠通道吸纳社会爱心资金[3] - 不动产信托日益成为解决心智障碍者 失智失能老人等特殊需要人群长远照护和财产保障问题的有效工具[1]
不动产信托通州案例:普惠金融与养老金融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 财富与资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28 14:36
制度破冰:不动产信托登记改革的历史性跨越 -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缺失长期制约行业发展,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财产规模达27万亿元但不动产信托仅数例[4] - 制度障碍体现为产权归属法律界定不清、房产交付过程繁琐、税负压力过大三大痛点[4][6] - 产权混淆导致信托财产风险隔离功能被架空,房产登记在信托公司名下可能被纳入偿债资产[4] 政策突破构建制度框架 - 2023年国务院批复明确探索建立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机制[7] - 2024年北京市修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地方立法层面提供保障[7]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联合发布实施细则形成三级制度架构[7] 实践突破树立改革样本 - 通州案例完成全国首单居民住宅不动产信托登记,房产价值数百万元用于特殊需要信托[8] - 创新点包括构建权属登记法定确认机制,不动产权证标注"信托财产"属性实现风险隔离[8] - 采用"直接产权过户"模式简化流程,为自闭症受益人建立终身照护机制[8][9]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传统模式需委托人筹措过桥资金(成本约万元级)并承受1个月操作周期[4] - 法人持有房产导致契税、房产税、所得税税率显著高于自然人模式[6] - 通州案例通过制度创新突破"高净值俱乐部"局限,向普惠金融领域延伸[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