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搜索文档
墨西哥启动《美墨加协定》环境条款技术审查
商务部网站· 2025-08-12 15:06
墨西哥《千年报》8月6日报道,墨经济部宣布正式启动《美墨加协定》环境章节五年期审查的技术 评估程序。此次审查聚焦协定第24章执行效力,三国环境部门代表曾于今年6月召开专项会议。墨重点 就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涵盖自然保护区管理、濒危物种保育、森林资源可持续开发、空气质量管控、 臭氧层防护及环保机构能力建设等六大领域表达关切。三国代表团达成共识,强调需强化区域合作应对 共同挑战,包括遏制生物多样性流失、治理跨境污染及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原标题:墨西哥启动《美墨加协定》环境条款技术审查) ...
衢州绿水青山间书写美丽衢州生态答卷
中国环境报· 2025-08-12 01:36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衢州市通过关停搬迁49家化工企业并实施截污纳管措施 显著改善乌溪江水环境质量 [3][4] -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实现工业污水全收集处理 [4] - 钱塘江干流持续保持Ⅱ类以上水质标准 县控以上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水 其中开化出境水全年约200天达Ⅰ类标准 [5] 企业绿色转型实践 - 英特高分子材料公司投资2000万元升级废水处理设施 预处理水平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4] - 通过自主研发从废水中提炼硫酸钾 苯酚等化工原料 实现原料副产物综合利用率100% [4] - 绿色共富模式带动就业120人次 帮助农民年增收720万元 [9] 生态经济发展成果 - 金星村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民宿经济 村集体年收入超200万元 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6万元 [8]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329.1亿元增长至2024年2262.83亿元 增幅约7倍 [10]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倍和7.5倍 达到6.36万元和3.62万元 [10] 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 全市森林覆盖率65.06% 建立27处自然保护地 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0%以上 [11] - 记录生物物种10643种 占浙江省物种总数82.28% 湿地保有量稳定在32.3万亩以上 [11][12] - 建成钱江源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和天空地一体化管护系统 实现常态化生态监测 [13] 区域协同与国际认可 - 成立衢黄南饶绿色生态联盟 建立跨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 [13] - 钱江源地役权改革案例入选COP15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14] - 钱江源国家公园保护实践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作为焦点向全球发布 [15]
猛禽成“爱宠”、户外直播藏“暗语”?当心“爱好”撞上法律红线
新华社· 2025-08-12 00:53
很快,有群众发现异常并报警。2024年1月,周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警方在其家中查获灰背隼1 只,以及猎捕的鸟类死体41只,其中包含麻雀、戴胜、灰喜鹊等国家"三有"野生动物。 周某最终因非法狩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涉案鸟只被天津市野生动物救护驯养繁 殖中心接收。 自作聪明:"玩玩就放生" 户外直播藏"暗语" 原标题:拍案丨猛禽成"爱宠"、户外直播藏"暗语"?当心"爱好"撞上法律红线 生活中,你是否曾遇到这样的情况:路上捡到野生鸟类,拿不准是带回家饲养还是报警求助?看到 有人炫耀"驾鸟""玩鹰",自己也心痒难耐?那么,近期天津、宁夏、贵州等地发生的几起案件,将给人 们带来警醒。 荒唐一幕:捡拾猛禽当"爱宠" 驱使"捕猎"为炫耀 将猛禽捡拾回家;为给"爱鸟"找到可口的食物,竟带它出门捕猎……今年2月,天津市河北区人民 法院宣判了一起特殊的非法狩猎案。 据被告人周某供述,2023年冬天,他在河边散步时,捡拾到一只灰背隼,"爱鸟"的他随即将其带回 家中饲养。 "周某上网查阅了该鸟的种类,知晓灰背隼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还特地查了灰背隼喜欢捕食 哪种鸟。"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一级法官马兰说。 ...
拍案丨猛禽成“爱宠”、户外直播藏“暗语”?当心“爱好”撞上法律红线
新华社· 2025-08-12 00:15
非法狩猎案件概述 - 天津周某捡拾灰背隼(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并饲养 为使其捕食而非法狩猎鸟类41只 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3] - 宁夏王某某等9人使用强光手电和套索猎捕9只苍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经驯养后用于狩猎和出售 被判处刑罚 [5] - 贵州董某某与网络主播康某某通过户外直播演示非法狩猎 使用暗语互动并售卖狩猎工具 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和非法狩猎罪 [7]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框架 - 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受法律严格保护 禁止个人擅自饲养 私自饲养将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追责 [9] - 发现受伤鸟类应联系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或报警 普通人缺乏专业救助知识可能造成鸟类死亡 [9] - 发现已死亡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严禁私自处理 需报告专业机构依法处置 [9] 社会行为与生态保护 - 部分案件当事人以"驯鹰抓兔习俗"或"玩玩就放生"为由实施非法狩猎 最终均被法律制裁 [4][5] - 户外直播中利用暗语规避监管 传授捕鸟技巧并兜售工具 形成非法利益链条 [7] - 所谓"爱鸟人士"行为实为破坏自然 任何爱好均需遵守法律底线 拒绝非法食用猎捕交易野生动物 [9]
培育生物多样性新质生产力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物多样性治理系列解读①
中国环境报· 2025-08-11 23:17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机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承载着食物供给、水源净化、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功能[2] - 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议题[2] - 生物多样性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与文化内涵[2] 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 我国已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3] - 建立生态系统动态监测平台可实现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实时监控[3] - 四川若尔盖湿地实景三维监测系统实现了对25个试点项目的实时监测和评价[3] 物种保护策略 - 对广布种与优势种实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4] - 对极小种群物种建立抢救性保护机制,开展植被重建和生境连通性提升[4] - 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7只恢复至42只,印证了科学保护的有效性[4] 遗传资源保护 - 建立国家级农作物、畜禽种质资源库,收集地方品种与野生近缘种的遗传材料[4] - 推广传统耕作制度与品种混作模式保护重要基因资源[4] - 贵州从江稻鱼鸭系统通过放养本地鸭种,保护了糯稻、鲤鱼等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4] 污染防治成效 - 2024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大幅超过"十四五"目标[5]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率达到90.4%[5]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5] 绿色生活方式 - 上海实施垃圾分类后干垃圾清运量减少16.7%,回收利用率达45%[6] - 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6] 生态扩容效果 - 湖北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修复后鸟类由141种上升到184种[6] - 上海"生境花园"构建立体网络提升了城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韧性[6] 生态价值实现 - 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实现年旅游收入1.8亿元同时维持生态系统稳定[7] - 中国甘李药业掌握重组胰岛素类似物技术,减轻对生物资源的依赖[7] 生态补偿机制 - 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模式已扩展至全国20个流域[8] - 全国首例跨省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中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占赔偿金额的75.96%[8]
郭瑞:与鹿为邻 用科研书写生物多样性答卷
杭州日报· 2025-08-11 02:28
核心观点 -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创新科研监测和物种保护措施 成功推动华南梅花鹿和安吉小鲵等珍稀物种种群恢复 并构建了综合野生动物监测体系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实践案例 [3][4][6][8][9][10] 物种保护成效 - 华南梅花鹿数量增长至300余头 较初期显著提升 其中通过2019年启动的野外放归试验已成功放归80余头 [3][4] - 安吉小鲵通过人工干预方法使卵胶囊数量增长35% 2020年实现100尾亚成体野外放归 为杭州地区首次 [6][7] - 保护区发现并发表昆虫新种20余种 尺寸范围从1毫米至1厘米 [9] 科研监测技术 - 独创北斗卫星追踪项圈技术 已为22头梅花鹿佩戴 可实时传输定位数据及自动拍照 [4] - 构建1平方公里至少1台红外相机的全覆盖监测网络 累计拍摄勺鸡、小麂、松鸦、猕猴及蛇雕等多种物种 [8] - 引入声纹监测仪实现360度无死角监听 有效补充红外相机对变温动物及林冠层鸟类的监测盲区 [8] 生态修复实践 - 实施浙江省旗舰物种华南梅花鹿栖息地修复工程 推动种群向外扩散 [3][5] - 通过分子样本分析梅花鹿遗传情况 追踪种群扩散来源 [4] - 每十天半月持续监测安吉小鲵繁殖生态 关键期雪天徒步十几公里保障数据连续性 [6] 社会影响与认可 - 保护区内群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提升 2024年上半年临安区受理82起野生动物救助电话 [10] - 科研负责人获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青年科学奖及青年创新小组成员资格 [9] - 项目成果将为2025年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提供杭州故事与中国经验案例 [10]
拉鲁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8-11 02:01
拉萨拉鲁湿地生态保护成果 - 拉萨市于2025年7月被授牌为"国际湿地城市",成为西藏首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1] - 拉鲁湿地总面积超12平方公里,在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 - 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现有维管植物435种、脊椎动物200种、昆虫80种 [1] 湿地保护措施与投入 - 西藏累计投入约8.5亿元实施拉鲁湿地一期至四期保护工程,涵盖蓄水、植被恢复等 [2] - 湿地植被覆盖率从建立初期的约60%提升至当前的95%以上 [2] - 2023年成立"拉萨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强化生态监测与科研支持 [2] 生态效益与社会价值 - 湿地周边夏季氧气含量达80%,冬季高于城区同期水平约10% [3] - 湿地成为市民休闲场所,日均吸引大量游客 [3] - 巡护团队由50余名专业人员组成,实施每日巡查与水系维护 [2] 历史保护进程 - 1999年建立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1] - 2010年出台《拉萨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 - 通过跨学科科考队系统收集生态本底数据,支撑保护决策 [2]
长江“微笑天使”多了 “傻大黑粗”企业少了
新华网· 2025-08-10 01:42
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 - 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稳定在20头左右,年均观测记录达2000头次[2] - 南京累计退出生产岸线37.6公里,生态岸线比例提升至80.3%,修复沿江湿地1.2万余亩[3] - 18条省控入江支流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滨江绿道贯通72公里[3] 生态岛建设与生物多样性 - 金牛湖"生态岛"试验区总面积26.87平方公里,计划投资6180万元,已投放有机鱼苗110万斤[4] - 南京布局江宁新济洲、浦口老山等省级"生态岛"试验区,恢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功能[4] - 5个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高淳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 企业绿色转型实践 - 格力电器(南京)消纳绿电889.4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7148吨,相当于种植39万棵成年树木[5] - 公司建成"屋顶光伏+储能系统+直流供电"三位一体电站,通过AI算法优化4000余个能耗监测点[5] - 南京钢铁集团实现"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的清洁生产模式,中国石化南京公司推动化工高端化转型[6] 城市产业绿色升级 - 南京制造业企业获评江苏省绿色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荣誉[6] - 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智慧车间、绿色工厂、零碳园区加速涌现[6]
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长江“微笑天使”多了 “傻大黑粗”企业少了——南京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见闻
新华社· 2025-08-09 22:47
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 - 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稳定在20头左右,年均观测记录达2000头次[2] - 南京累计退出生产岸线37.6公里,生态岸线比例提升至80.3%,修复沿江湿地1.2万余亩[3] - 18条省控入江支流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林木覆盖率连续多年全省第一[3] 生态岛建设与生物多样性 - 金牛湖生态岛试验区总面积26.87平方公里,计划投资6180万元,已投放有机鱼苗110万斤,修复农田1900亩[4] - 南京布局江宁新济洲、浦口老山等省级生态岛试验区,恢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功能[4] - 5个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高淳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 企业绿色转型案例 - 格力电器(南京)消纳绿电889.4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7148吨,相当于种植39万棵成年树木[5] - 格力采用"屋顶光伏+储能+直流供电"三位一体设计,开发"双碳智慧大脑"平台监控4000余个能耗点[6] - 南京钢铁集团实现"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的清洁生产,中石化南京公司推动化工高端化转型[6] 城市产业升级方向 - 南京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涌现智慧车间、绿色工厂、零碳园区等新业态[6] - 制造业企业通过AI算法优化生产班次与设备参数,实现节能减排降耗[6]
让金融活水 润泽绿美山川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5
核心观点 - 普洱市依托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 通过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推动茶产业和咖啡产业等特色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1][2][4][5][6] 生态资源禀赋 - 普洱市拥有55种生态系统类型 占云南省生态系统类型的32% 森林覆盖率达68.23% [1] - 记录高等植物5600余种 包括红豆杉等珍稀物种 以及亚洲象 绿孔雀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91种 [1] - 少数民族人口占比61.2% 包括哈尼族 彝族等14个世居民族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 [1] 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 采取品牌+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 以守护古茶林 振兴茶产业为核心 推动茶旅融合 [2] - 景迈山形成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 模拟天然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2] - 通过头人制度和乡规民约管理资源 划定古茶林外围隔离带 限制砍伐 违反者承担社区服务 [2] - 政府部门颁布《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等法规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从人治向法治转变 [2] 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 构建政策链-产业链-金融链三链协同机制 推进绿色金融示范区建设 [4] - 推动政府印发《加快普洱市绿色金融发展实施意见》 建立绿色项目融资对接机制和经营主体名录库 [5] - 拓展绿色金融评价结果运用 将评价指标纳入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评价体系 [5] 产业链金融发展 - 联合职能部门出台金融服务机制推进普洱茶产业融合发展和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 [5] - 制定《金融支持咖啡全产业链工作方案》和《金融支持林草全产业链工作方案》 [5] - 截至2025年3月末 绿色信贷余额234.7亿元 较年初增加19.05亿元 同比增长26.29% [5] - 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17.31%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6个百分点 [5] 金融产品创新与资金支持 - 2022年以来运用6.61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 撬动34.16亿元信贷资源支持35个清洁能源发电项目 [6] - 2024年累计发放再贷款13.45亿元 惠及5500户市场主体 [6] - 创新推出七彩云南·普洱贷 牛油果贷 乡村振兴·咖啡贷等专属金融产品 [6] - 落地全省首笔林业碳汇质押贷款600万元和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1200万元 [6] 未来发展方向 - 锚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标 [6] - 探索一片茶叶 一粒咖啡 一株碳汇的绿色发展路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