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

搜索文档
大消息!外交部: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6 09:09
中欧关系发展 - 中欧立法机构交往限制已同步全面取消 双方认为加强对话合作十分重要[1] - 中欧建交50周年 双边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至7858亿美元 增长300多倍[3][6] - 一季度中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 同比增长1.4% 每分钟贸易额超1000万元[6] 贸易领域合作 - 消费品领域:一季度中国进口欧盟箱包占72% 乘用车占51.7% 化妆品占42.2% 对欧出口电子电器/服装/日化品分别增长7.7%/3%/16.1%[6] - 高技术领域:一季度自欧盟进口高端装备640亿元 同比增长30.4% 占同类产品进口总值32.9% 对欧出口工业机器人/高端机床增长81.9%/11.7%[6] - 农业领域:一季度自欧盟进口啤酒/猪肉分别增长25.7%/17.5% 对欧出口水产品/干鲜瓜果增长34.4%/10.8%[6] 经济合作前景 - 中欧经济总量超全球三分之一 贸易量占全球四分之一 互为最重要贸易伙伴[4][6] - 双方将举行领导人会晤及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高层对话 并开展建交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4] - 中欧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将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7] 合作基础与原则 - 中欧形成强大经济共生关系 合作领域覆盖气候变化等多边协调[3] - 双方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原则 通过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3][5] - 中欧共识远大于分歧 都支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4]
外交部:中欧关系50年发展最宝贵的经验是相互尊重 求同存异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6 08:14
(总台央视记者 申杨) 今年中欧之间有很多重要议程。中方欢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适时联袂来华举行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还将举行战略、 经贸、绿色、数字等高层对话。从今天起,双方将先后举办4场庆祝建交的高规格招待会,以及经贸、文化、青年、体育、学术等领域系列活动。 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今天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纪念日,你如何评价中欧关系过去50年的发展?对双方关系未来发 展有何期待? 在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一承上启下的重要时间点,中方期待欧方同中方一道,秉持建交初心,坚持伙伴定位,加强对话合作,妥处分歧差异,推动中欧关系继 往开来,书写更多更加精彩成功的中欧合作故事。 林剑表示,1975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来访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副主席索姆斯爵士举行会见,宣布中欧建交的决定,这是当时国际关系中的 一件大事。50年来,中欧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58亿美元,增长了300多倍,现在的一天就相当于从前的一年。双方在 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多边协调合作。这些合作不仅为双方近20亿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
创新成势 澎湃向前(寰宇平)——中国科技创新突围的密码与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5-03 21:31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正通过创新构建新竞争优势,有效应对保护主义冲击,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确定性力量;中国科技强国之路越走越宽广,其科技创新突围发展的经验昭示着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 [1] 分组1:中国科技创新突破现状 - 个别国家对中国进行科技封杀,但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尖端突破密集涌现,越来越多源自中国的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焦点 [1] - 2012 - 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三十四位升至第十一位,成为10多年来进步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昭示中国科技创新之势全面形成 [1] - 国际舆论认为封杀中国创新不会得逞,中国正由技术使用者转型为全球创新领导者,有望重塑全球创新格局 [2] 分组2:中国创新之变的原因 - 创新之变源自顶层设计的科学谋划,2012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到突破3.6万亿元人民币,国家对创新重视贯穿战略定位等多方面,展现制度优势 [3] - 创新之变源自改革赋能的持续推进,如上海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改革推动登记技术合同量近3年年均增长264%,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成果转化 [4][5] - 创新突围源自创新生态的全面形成,如杭州科创大走廊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创新发展,《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 [5] 分组3: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 - 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辩证统一,中国秉持“科技向善”,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5][6] - 中国与多国开展科技合作,如巴基斯坦航天员将造访中国空间站,阿斯利康、宝马、空中客车等跨国企业与中国合作,中国作为世界研发实验室的作用日益增强 [6] - 中国提出多项倡议,在弥合全球科技鸿沟、完善全球科技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科技创新路上一以贯之的合作者、赋能者 [7]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陈建安访问日本并出席大阪世博会活动
快讯· 2025-04-30 11:06
中国贸促会代表团访问日本 -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陈建安率团访问日本 出席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四川活动周开幕式并致辞 [1] - 陈建安表示世博会是文明互鉴的舞台和开放合作的桥梁 希望通过活动周促进工商界交流和民心相通 [1] 重要会晤与合作交流 - 陈建安拜会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 关西经济联合会会长松本正义 大阪商工会议所会长鸟井信吾 日中经贸中心理事长池田稔 [1] - 代表团与西村朝日律师事务所 VERYBEST律师事务所等机构负责人进行交流 [1] - 调研世博会意大利 捷克等国家馆 就进一步加强合作展开广泛交流 [1] 重点活动推介 - 陈建安重点介绍第三届链博会 2025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等重要活动 [1]
进口榴莲“当日达”,我们能品出什么?(观象台)
人民日报· 2025-04-29 22:31
物流技术升级 - 中国物流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助推中国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 [2] - 依托跨境冷链物流体系,马来西亚鲜榴莲和智利车厘子等水果能够快速保鲜运输至中国市场 [2] - 鲜榴莲从果园到中国超市最快不到18小时,实现"当日达" [1][2] 交通网络发展 -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开通95条国内国际货运航线,实现"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 [3] - 全国首趟铁空联运跨境班列抵达乌鲁木齐,开辟铁空联运跨境物流大通道 [3] - 国际航空货运网络不断织密、全球海运连接度跃居世界第一、中欧班列基本覆盖亚欧全境 [3] 对外贸易增长 - 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2120亿美元,比建交时增长近千倍 [4] - 中国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 [4] - 马来西亚榴莲、山竹、菠萝蜜等水果在中国市场受欢迎,中国传统菜肴在马来西亚广受食客欢迎 [4] 产业合作深化 - 马来西亚宝腾汽车与吉利汽车合作研发马来西亚首款国产新能源汽车 [5] - 马中关丹产业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开创"两国双园"产业新模式 [5] - 中国企业承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未来东岸水果运输至中国西部时间将节省近一半 [5] 开放合作成果 - 中国持续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5] - 连续举办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等经贸盛会 [5] -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分享超大规模市场发展机遇 [5]
专栏丨三个关键词读懂中国何以吸引全球车企
新华社· 2025-04-29 12:45
开放政策 - 中国于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 并于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 [2] - 国际车企如大众 宝马 特斯拉等纷纷在华布局汽车生产 受益于优质营商环境 高素质劳动力及完整产业链供应链 [2] - 上海车展期间设置约10万平方米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 大批世界百强零部件供应商参展 并推动投资签约如丰田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上海 [3] 创新能力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首次突破1200万辆 在智能化 电池 电控等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突破 [3] - 上海车展展示尖端技术包括快速充电 智能驾驶系统和个性化装饰 中国车企被外媒评价为全球汽车行业带来变革 [3] - 2024年中国具备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售占比达57.3% 合资车企持续加码电动化与智能化 [4] 市场规模 - 中国汽车市场拥有巨大规模与消费潜力 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且年销量持续攀升 基本盘稳固 [4] - 中等收入群体扩容推动购车需求向智能化 电动化 高端化演进 外资企业转向本土化研发和生产以适应市场 [4] - 国际车企视中国市场为重要机遇 通过产品设计和平台架构以中国需求为原点进行深度融入 [4]
韩文秀: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24 10:35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 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作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 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主题发言。他表示,在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明显增多的情况 下,中国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 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提振消费。当前我国消费规模很大,但消费在国 民经济和总需求中的比例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有大约20个百分点的差距,扩大消费的潜力巨大。 春节假日消费红火带给我们许多启示,从今年开始,我们每年增加2天法定假日,不久前国家出台了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近期很多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在行动起来,我们将综合施策扩大消费, 不断形成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 一是增强消费能力。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基础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 构,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让消费者有钱能消费。 二是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健康消费、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把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重要 的支柱产业。创造更多高质量的服 ...
中财办:把消费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
证券时报· 2025-03-24 04:33
文章核心观点 在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下,中国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锚”,并阐述了五个方面的“确定性” [1][2] 五个方面的“确定性” 坚持扩大内需 - 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将消费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当前我国消费规模大但在国民经济和总需求中比例低,与发达国家有20个百分点差距,扩大消费潜力大 [2] - 综合施策扩大消费,包括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服务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减少后顾之忧;扩大投资也有很大空间,将加快形成内需支撑、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3]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集成优势明显,有基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 [5] - 推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减轻企业负担;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竞争秩序,推动企业协同发展 [5] 坚持开放合作 -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服务业开放,发展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欢迎国际资本回归中国 [6] - 开放合作是共赢之道,坚决反制无理打压遏制,维护自身利益;中国是多边贸易体系维护者,愿与各国分享超大规模市场机遇,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降至2%左右 [7]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 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将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构建新模式,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8]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 我国绿色产业、技术、金融发展居世界前列,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9] -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9] 其他要点 - 今年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有望良好开局,宏观政策有逆周期调节空间,将实施积极有为政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十四五”规划收官,为“十五五”打下基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