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代币化
icon
搜索文档
许正宇:香港完善数字资产监管 稳定币发牌制度助力行业腾飞
智通财经网· 2025-07-04 11:00
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 -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香港正大力推动数字资产发展 已构建平衡风险管理与行业发展的监管框架 [1] - 港交所已推出香港首批数字资产指数 为投资者提供比特币及以太币价格基准 支持香港成为亚洲数字资产中心 [1] - 下月起实施的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将推进实质应用场景发展 [1] 政策宣言与监管框架 - 香港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 0》 嘉许数字金融产业链表现卓越的机构和企业 [1] - 香港已实施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牌制度 《稳定币条例》将于下月实施 为稳定币发行人设立监管制度 [2] - 香港正就数字资产交易服务提供者和托管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咨询公众 咨询期至八月底 [2] LEAP框架 - L(Legal and regulatory streamlining)优化法律与监管 构建统一全面的数字资产服务提供者监管框架 [3] - E(Expanding the suite of tokenised products)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 政府已两次发行代币化绿色债券 第三批正在筹备 [4] - A(Advancing use cases and cross-sectoral collaboration)推进应用场景及跨界合作 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将解决实体经济痛点 [5] - P(People and partnership development)人才及合作伙伴发展 香港金融机构GenA I使用率达38 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6] 数字资产应用与创新 - 稳定币可在传统金融系统外提供成本效益替代方案 革新支付、供应链管理及资本市场活动 [5] -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推出数字资产指数 支持香港成为亚洲数字资产中心 [5] - 数码港推出区块链与数字资产试点资助计划 资助金额最高可达50万元 支持初创企业与实体经济结合 [7] AI与数字金融 - 香港金融机构GenA I使用率达38 75 受访机构已推出或正在试行GenA I用例 [6] - Global Saudi Arabia Algo Trading Challenge 2025首设香港站 体现香港金融机构在AI应用积极性 [6]
美元稳定币:市场叙事背后的真相
观察者网· 2025-07-03 03:25
稳定币市场概况 - 当前稳定币总市值接近2600亿美元,占全部加密资产市值的7.93%,24小时交易量达1486亿美元,占加密资产交易量的97% [4][5] - 99%的稳定币锚定美元,99%以上的稳定币交易量来自加密资产交易,预计2025年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交易量为723亿美元 [7] - 市值占比最高的稳定币为USDT(62%)和USDC(由Circle公司发行),DAI和BUIDL(贝莱德发行的代币化美元货币市场基金)也占据一定份额 [8] 稳定币技术基础与发行机制 - 稳定币主要依托以太坊(50%)、波场(32%)、索拉纳链、币安智能链等海外公有区块链发行 [10] - 主流稳定币基于1:1发行规则(足额储备发行)、1:1赎回规则和可信规则(第三方审计与信息披露)运行,储备资产包括美国国债、回购协议和银行存款 [12][14][20] - USDC储备资产中美国国债占比45.8%(283亿美元),回购协议占比41.1%(254亿美元),银行存款占比12.9%(80亿美元),所持美国国债期限均不超过两个月 [14][15] 美元稳定币的市场影响 - 美元稳定币在加密资产市场中承担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功能,加密资产价格主要受美国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影响 [28] - 全球超1亿非美国用户持有美元稳定币,70%以上发行量基于离岸美元,强化美元霸权并侵蚀他国货币主权 [2][30] - 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居民广泛使用美元稳定币规避本国货币贬值风险,形成数字形态的美元化 [31] 美国政策与行业动态 - 美国采取"先放任后监管"策略,2025年通过《GENIUS法案》建立首个联邦稳定币监管框架,要求储备资产投资93天内到期的美国国债 [32][33][34] - Circle公司于2025年6月5日在纽交所上市,USDC储备资产规模达619亿美元,发行与赎回活跃 [12][33] - 美元稳定币储备资产对美国国债需求影响有限(当前总量2452亿美元,占美国国债总量36万亿美元的0.68%),且存在赎回抛售风险 [34] 技术特征与行业定位 - 稳定币本质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代币化"支付工具,通过区块链实现点对点跨境交易,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和智能合约可编程性 [16][18] - 稳定币与微信支付、支付宝同属国际货币基金定义的"电子货币"(e-money),但技术架构不同(公有区块链vs中心化账本) [25][27] - 加密资产市场与实体经济关联度低,稳定币在其中类似"赌场筹码",风险传导渠道包括储备资产、ETF和上市公司业务 [28][29]
国泰海通 · 晨报0703|代币化、钢铁、建筑
宏观:代币化与货币金融体系变革 - 稳定币和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可能在未来5-10年构建与现有中心化体系并行的去中心化货币金融体系,变革程度或与AI对经济的影响相当 [3] - 代币化趋势将推动货币金融体系向"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并行、交织、融合"的方向发展,创造新的产业机会和监管挑战 [3] - 理解货币本质是分析稳定币和RWA创新发展的基础,需回归货币职能的底层逻辑 [3] 钢铁行业 - 需求端:上周五大品种钢材表观消费量环比下降4.33万吨至879.85万吨,其中建材消费量下降2.71万吨至305.18万吨,板材下降1.62万吨至574.67万吨 [7] - 供给端:钢材产量环比上升12.48万吨至880.99万吨,总库存微升1.14万吨至1340.03万吨(近年同期最低) [7] - 产能数据:高炉开工率83.82%(环比持平)、产能利用率90.83%(+0.04pct),电炉开工率61.54%(持平)、利用率52.36%(-0.09pct) [7] - 盈利动态:螺纹钢吨毛利环比降20.6元至145.6元,热卷吨毛利降12.6元至91.6元,钢企盈利率59.31%(持平) [8] - 政策导向:2025年国家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减量重组,行业集中度提升将改善长期盈利中枢 [8] 建材行业 - 水泥:全国均价环比降1.2%,长三角地区尝试提涨20-30元/吨但需求疲软(出货率仅48%),价格或维持底部震荡 [13] - 玻璃:浮法玻璃均价环比下跌20.69元至1250.27元/吨,行业毛利亏损扩大,库存压力导致多地价格松动1-3元/重量箱 [14] - 玻纤:无碱粗纱高价局部回落,电子纱短期稳价;新增产能释放但高端产品(电子纱/布)需求格局更优 [14] - 基数效应:2024年6-9月建材需求低基数期来临,玻璃加工龙头凭借高壁垒和股息优势持续价值回归 [15]
全球货币变局研究九:代币化,货币、金融的历史性变革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2 08:41
货币本质 - 货币本质是“社会共识”的“记账工具”,需保证“稀缺性”以形成“社会共识”,维持记账公允性[9][10][11][12] 稳定币 - 2014年以来法定货币尤其是美元背书的稳定币占稳定币市场份额99%[17] - 稳定币是数字化货币基金份额,可实现去中心化流通,完善区块链新货币体系,增加对其需求,替代效应将更明显[17][18][19] - 稳定币发展或重构全球货币体系、影响财政税收体系,美元发行机制也会变化,美联储可调控美元流动性[20][22][23] RWA - RWA是将现实世界资产转化为区块链数字通证的创新模式,广义上法定货币稳定币是特殊RWA[24] - RWA发展将构建全新去中心化金融市场和生态,投资者可直接在区块链做财富管理[25] - RWA可承担支付结算功能,帮助实现商品“货币”属性[30] 综合影响 - 稳定币和RWA发展可能打造平行于现实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带来机会,其与现实体系的连接融合值得关注[30] 风险提示 - 存在全球地缘风险、美国政策不确定风险、监管政策变化风险[4][31]
Robinhood欧洲落地代币股权业务,CEO:散户也能进入一级市场
36氪· 2025-07-02 07:50
Robinhood欧盟区股票代币服务 - 公司在欧盟区推出美股和ETF代币服务,覆盖200多种标的,包括英伟达、微软、苹果、亚马逊等头部公司[1] - 首次将私营公司股权代币化,SpaceX和OpenAI等未上市企业纳入可交易范围,得益于欧盟更灵活的监管环境[1] - 代币化合约追踪目标公司股价并记录于区块链,用户通过欧元兑换美元交易,外汇手续费为0.10%[1][2] 商业模式与战略定位 - 股票代币仅限平台内交易,公司承担交易所角色,用户无法跨钱包转移资产[2] - CEO提出"投资平权"理念,通过代币化降低非上市股权参与门槛,解决超级独角兽(如SpaceX、OpenAI)私有化导致的普通投资者准入难题[3] - 公司向"一站式投资平台"转型,整合传统股票与加密资产,强化用户体验[4] 监管动态与合规进展 - 股票代币作为MiFID II监管下的衍生品发行,底层资产由美国持牌机构托管[4] - 管理层与SEC加密特别工作组保持沟通,预计股权代币未来将受SEC监管,无需额外立法[4] 行业趋势与市场反应 - 香港市场中资券商加速布局虚拟资产,国泰君安国际获牌后单日股价暴涨198%,富途控股已开通比特币等主流加密资产交易[5] - 机构投资者对加密货币兴趣上升,2024年以来加密货币与黄金均呈现净流入趋势[5][7] - Robinhood股价6月累计上涨41.5%,5月涨幅达34.7%,市场对其创新业务给予积极反馈[7] 资产类别革新与流动性变化 - 加密资产监管明朗化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入场,资产配置逻辑发生结构性变化[5] - 行业观点认为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已进入主流估值体系,机构与散户边界逐渐模糊[7]
香港发表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 稳定币成重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6-29 10:18
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核心升级 - 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政策宣言2.0》,旨在将香港打造为数字资产全球创新中心,相比2022年首份宣言进行了制度性升级,重点关注"稳定币"与"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RWA)" [1] - 新政策围绕"LEAP"战略架构,从合规监管、资产代币化、场景拓展与人才建设四个维度推进,标志着香港数字资产发展从"试验田"迈向"制度化、规模化、全球化"新阶段 [1] - 官方术语从"虚拟资产"过渡至"数字资产",反映监管视野拓宽,概念包容性增强,涵盖加密货币、稳定币及各类现实资产代币化表达 [2] 稳定币监管与发展 - 香港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为储备资产管理、稳定机制、赎回流程及审慎风险管理等制定要求 [2] - 稳定币正从"工具型货币"进化为"基础设施货币",香港对发行人设置法定储备金管理、兑换机制与风险审慎要求等规则,使其兼具法定属性与技术属性 [3] - 香港成为亚太地区第一个实现稳定币制度化监管的市场,相关法规和监管细则已基本准备就绪 [4] 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RWA)发展 - 香港特区政府将推动债券代币化的常态化发行,并计划将黄金、绿色能源及电动车充电站等收益性资产纳入代币化范围 [4] - 代币化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未来可通过持牌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二级市场交易,若立法通过将享有与传统ETF同等的印花税和利得税豁免 [3][4] - RWA代币化被视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应用领域扩展至贵金属、有色金属及可再生能源等行业 [3] 制度创新与市场影响 - 香港监管执行高效,从金管局首次发布稳定币监管讨论稿到宣布2025年实施发牌制度仅用两年时间 [4] - 政策设计使香港成为全球少数为稳定币提供"落地通行证"的司法区,为稳定币合法化和标准化奠定制度基础 [4] - 代币化ETF与数字资产基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对金融市场规则进行重大重塑,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流入香港 [4]
万联晨会-20250627
万联证券· 2025-06-27 00:56
核心观点 - 周四A股三大股指震荡收跌,两市个股普遍下跌,银行等行业领涨,汽车等行业跌幅居前;恒生指数下跌,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收涨,欧洲股市及亚太主要股指普遍上涨;7月将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稳定币未满足货币三个关键测试 [1][6] 市场回顾 A股市场 - 周四上证指数下跌0.22%,报3448.45点;深证成指下跌0.48%,报10343.48点;创业板指下跌0.66%,报2114.43点;两市全天成交额1.58万亿元,南向资金净买入52.85亿港元,超3400只个股下跌 [1][6] - 申万行业中银行、通信及国防军工行业领涨,汽车及非银金融行业跌幅居前;概念板块中兵装重组概念及电子身份证概念指数涨幅居前,光刻机及共享单车概念指数跌幅居前 [1][6] 国际市场 - 恒生指数下跌0.61%,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26%;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收涨,道指上涨0.94%,报43386.84点,标普500指数上涨0.8%,报6141.02点,纳指上涨0.97%,报20167.91点;欧洲股市及亚太主要股指普遍上涨 [1][6] 重要新闻 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 - 6月26日国家发改委表示7月将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并协调制定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2][6] 国际清算银行报告 - 代币化是变革性创新,以中央银行储备等为中心的代币化平台可为下一代货币和金融体系奠定基础;稳定币在代币化有前景,但未达成为货币体系支柱要求 [2][7] 研报精选 2025年5月社零数据跟踪报告 - 5月社零同比+6.4%,增速同比、环比均提升;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增速上升;城镇和乡村社零增速回升,城镇增速高于乡村 [8] - 家用电器等6类商品增速超20%;16类商品中1类负增长,其余正增长;7类商品增速回落,8类正增长且增幅扩大,1类负增长且下降幅度扩大 [9][10] - 1 - 5月线上零售额累计同比+8.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4.5%、1.2%、6.1% [11] - 投资建议关注食品饮料、社会服务、商贸零售、轻工制造行业相关领域龙头企业 [12] 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 固态电池具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是锂电池产业升级方向,固态电池设备有望率先受益 [15] - 常规锂电设备前段、中段设备价值占比高,涂布、卷绕机为核心设备;固态电池设备前段干法电极工艺适配,辊压设备或升级;中段适用于叠片,等静压机作用显著;后段设备差异小,性能参数升级 [16][17][18] - 设备厂商加速布局,干法电极环节竞争激烈;建议关注核心环节领先的设备厂商 [19] 2025年中期家用电器行业投资策略报告 - 内销受以旧换新政策和地产后周期支撑;出口受关税战扰动,但家电出口有韧性;当前板块估值低,配置性价比高 [21] - 2025H1市场板块回落,估值处低位;业绩内外销带动下24Q4和25Q1走高 [22] - 内销新增配置需求承压,更新需求占主导,政策持续接力推动需求释放;出海新兴市场渗透率提升支撑外销需求 [22][23]
香港,重磅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13:15
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核心内容 - 香港特区政府重申将香港打造成数字资产领域全球创新中心的愿景 [2] - 提出"LEAP"框架,重点包括优化法律监管与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 [3] - 政策旨在构建可信赖且创新的数字资产生态圈,为实体经济带来实质效益 [3] 法律与监管优化 - 构建统一监管框架,覆盖交易平台、稳定币发行人、交易服务及托管服务提供者 [5] - 香港证监会将主导数字资产交易服务及托管服务提供者的发牌机制 [5] - 财库局与金管局将全面检讨法例以促进现实世界资产及金融工具代币化 [5] 代币化产品扩展 - 计划将代币化政府债券发行常规化并提升流动性 [5] - 推动代币化ETF通过持牌平台进行二级市场交易 [5] - 探索代币化技术在贵金属、有色金属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多元应用 [5] 应用场景与跨界合作 - 稳定币发行人发牌机制将于8月1日实施以推进应用场景发展 [6] - 数码港将推出区块链及数字资产试点资助计划支持标志性项目 [7] - 加强监管机构、执法机构与技术提供者合作发展数字资产基础设施 [6][7] 市场动态与机构布局 - 国泰君安国际获批升级牌照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10] - 招商证券国际筹备虚拟资产交易业务待监管审批 [10] - 蚂蚁数科启动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京东集团已获金管局沙盒准入资格 [10] 政府高层表态 -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强调数字资产对金融普惠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促进作用 [9] - 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指出香港在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先发优势 [9] - 财库局与证监会将就数字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机制展开公众咨询 [9]
35次提到“代币化”,香港新数字资产发展路线图强调RWA发展
华夏时报· 2025-06-26 13:04
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核心内容 - 香港特区政府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为数字资产发展绘制新路线图,重点推动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 [2] - 宣言从"虚拟资产"到"数字资产"的称谓转变,标志着行业迈向成熟新阶段 [3] - 宣言提出"LEAP"框架,涵盖优化法律与监管、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推进应用场景及跨界别合作、人才与合作伙伴发展四个方面 [3] 法律与监管框架 - 香港特区政府正构建统一全面的数字资产服务提供者监管框架,涵盖交易平台、稳定币发行人、交易服务提供者及托管服务提供者 [4] - 财库局及金管局将牵头检讨相关法律与监管框架,参考国际经验促进代币化应用 [7] - 将全面检视代币化债券发行及交易流程,包括结算、登记及记录要求等 [7] 代币化产品发展 - 政府会将代币化政府债券发行常规化,探索不同货币及年期安排 [4][8] - 鼓励创新应用场景,包括代币化传统金融产品(如货币市场基金)及现实世界资产(如电动车充电站)收益流 [8] - 推动更广泛资产及金融工具代币化,展示技术在贵金属、有色金属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多元应用 [4][9] 税务优惠政策 - 豁免印花税措施适用于代币化ETF [7] - 将提交立法建议,将指明的数字资产纳入可享有利得税豁免的合资格交易 [7] 市场数据与行业观点 - 截至6月9日,公开区块链上代币化的现实世界资产总价值达234亿美元,约占稳定币规模的10% [6] - RWA是Web3周期中行业热点,在香港、新加坡有多个试点项目,是传统金融机构进入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方向 [6] - 香港未来要争取数字资产中心地位,RWA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需要政府在监管层面给予明确支持 [9] 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 - 金管局正探讨建立Ensemble基础设施,促进银行间代币化存款结算 [9] - 鼓励市场在仓储计划中应用代币化及实物资产追踪技术 [9] - 加速构建涵盖绿色债券、碳信用等的代币化资产生态体系 [8]
BIS警告稳定币存结构性缺陷 各国应加快货币代币化进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2:33
稳定币的现状与挑战 - 国际清算银行(BIS)指出稳定币在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三项关键测试中表现不佳,仅能发挥辅助作用 [1][2] - 稳定币因发行人差异导致价值不统一,交易价格常偏离票面价值,破坏货币流通的无条件性原则 [2][3] - 稳定币发行机制缺乏弹性,新增供应需全额预付资金,无法像银行体系那样弹性调节流动性 [4] - 稳定币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匿名性和跨境流通特性增加监管难度 [5][6] 稳定币的监管进展 - 超过60%的司法管辖区已开始制定稳定币监管框架,但跨境监管协调仍是挑战 [8] - 欧盟、日本和新加坡要求稳定币发行人获得授权并设立本地实体,以降低不受监管的海外发行风险 [8] - 监管需重点关注KYC合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规定以及稳定币支撑资产的质量 [7] 代币化的潜力与前景 - BIS认为央行储备、存款和政府证券的代币化可能成为下一代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基石 [1][8] - 代币化可提高运营效率,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利息计算、支付和流动性管理自动化 [9] - "松树计划"展示了代币化金融体系的优势,包括货币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和后台任务自动化 [9][10] - 代币化需解决现有系统与新兴基础设施的互操作性挑战,避免市场碎片化 [10] 央行在代币化中的角色 - 央行可通过提供代币化储备和便利设施,为金融市场采用代币化货币和证券奠定基础 [10] - 央行需建立信任,鼓励私营部门采用代币化系统并确保其符合公共政策目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