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发展格局
icon
搜索文档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雪域高原谱新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8 02:21
经济发展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西藏生产总值达1382.72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连续多季度位居全国前列 [1] - 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三个千亿目标,较第二个千亿用时缩短至6年(首个千亿用时50年) [7] - 2025年1-6月旅游收入超315亿元,接待游客3218万多人次 [1] 居民收入与民生改善 - 2025年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6% [1] - 2024年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5444元和21578元,为1965年的121倍和199倍 [7] 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 绿色矿业和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加速布局,措美风电场投产后可满足12万户家庭用电 [1][3] - 日喀则6000亩黑青稞种植基地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产业化,高品质青稞产品进入上海等市场 [3] - 青稞种植享受政府补贴政策,形成"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产业发展模式 [5] 基础设施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49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1359公里 [5] - 开通183条国际国内航线,构建"空中金桥"交通网络 [5] - 阿里地区塔尔钦国际小镇二期建设完工,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3]
金句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总书记深入阐述
新华网· 2025-08-16 08:59
核心观点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要求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民营企业需勇担时代重任 敢作善为[1] -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宪法和法律保护 国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 - 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均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正当其时[4] 政策支持方向 - 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8] - 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8] - 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8] - 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8] - 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8] 企业发展要求 - 民营企业需苦练内功改革创新 提高生产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 通过转型升级发展壮大[6] - 民营企业需打造先进管理制度 勇于自我革命优化治理结构 以打造"百年老店"[14] - 坚持诚信为本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16] 战略发展方向 - 高质量发展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需自觉投身构建新发展格局[12][13] - 推动科技创新 培育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13]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13] 社会责任与使命 - 民营企业需不断提升理想境界 厚植家国情怀 与祖国同进步与人民齐奋斗[10][11] - 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中国式现代化促进者[11] - 富而思源 富而思进 感恩伟大时代和党的政策[11]
固收点评:2025Q2货政报告,几点理解
天风证券· 2025-08-16 07: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经济稳中有进,短期内政策加码紧迫性降低,海外环境积极改善但不能放松警惕 [1][6] - 政策保持定力,流动性充裕,后续央行调控延续导向,总量型工具趋于谨慎 [3][15] - 聚焦多元目标,短期资金波动信号意义趋弱,市场无需过度解读 [4][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经济稳中有进,海外环境审慎乐观 - 国内经济定调积极,上半年经济稳中有进,下半年稳增长有支撑,短期内政策加码紧迫性降低 [1][6] - 外部环境积极改善,海外经济复苏和关税政策描述程度弱化,人民币汇率压力不大,但仍需关注不确定性 [7] 政策保持定力,流动性充裕再确认 -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新增表述,下半年关注政策执行见效,把握力度节奏,灵活应对 [3][15] - 央行调控延续导向,流动性格局短期不变,资金利率窄幅震荡,向下突破概率不高 [3] - 央行重视防范金融风险,丰富货币政策传导表述,总量型工具趋于谨慎 [3][16] 聚焦多元目标,短期资金波动信号意义或趋弱 - 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凸显,Q2货政报告设专栏阐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主要抓手 [4][18] - 央行聚焦多元目标,个别时点资金面波动非货币政策取向变化,市场无需过度解读 [4][18]
大国债务:经济增长的代价
虎嗅· 2025-08-15 07:12
宏观杠杆率定义与变化趋势 - 宏观杠杆率公式为非金融部门债务/GDP总额,用于衡量经济体整体举债比例[1] - 2019-2024年中国宏观杠杆率从239.5%升至286.5%,升幅47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德(-3.4)、日(4.1)、美(-7)三国[3][33] - 中国杠杆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而德日美三国呈现"急升-回落"特征,2024年回落至2019年水平[4] 分部门杠杆率比较 居民部门 - 四国居民杠杆率变化幅度在±5个百分点内,中国(+5.6)、日本(+2.8)上升,德国(-2.6)、美国(-5.4)下降[7][33] - 美国居民杠杆率下降主因政府发放补贴[7] 非金融企业部门 - 中国企业杠杆率呈现"升-降-升"走势,2022年后从124.5%升至139.4%,主因制造业投资加速及新兴产业扩张[8][9] - 德日美企业杠杆率仅经历"升-降"过程,2024年末均低于2019年水平[10] - A股国企资产负债率(85.6%)高于民企(78.3%),2022年后国企加杠杆明显[13] 政府部门 - 中国政府杠杆率从59.6%持续升至88.4%,德日美先升后降,2024年分别为62.4%、212.5%、114.1%[14] - 中国地方政府杠杆率上升更快,从2019年21.2%升至2025Q1的36.8%,主因专项债发行[27] - BIS口径下中国政府杠杆率比NIFD高27.6个百分点,因包含隐性债务[25] 杠杆率差异驱动因素 - 中国名义GDP增速放缓:2023-2024年GDP平减指数连续负增(-0.51%、-0.71%),弱于德日美[38][40] - 债务计价方式差异:德日美政府债务市场价值增幅(12%、3.5%、39.4%)显著低于账面价值(29.6%、14.1%、55.3%)[34][35] - 中国存在"未富先债"现象:人均GDP1.33万美元时杠杆率达286.5%,高于全球趋势线18个百分点[43][44] 政策效率与改进方向 - 资本配置:中国资本存量/GDP达4.84倍,高于同期德国(3.72)、日本(2.98),ICT投资占比仅10%[55][57] - 技术进步:中国TFP指数0.4,低于德国(0.6)、日本(0.65)和美国基准(1)[53] - 人力资本:中国人力资本指数低于同发展阶段德日,需提升劳动力质量[52][58]
统计局: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
国家统计局· 2025-08-15 03:06
工业生产 - 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环比增长0.38% 1-7月累计增长6.3% [2]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3% 分别高于整体工业2.7和3.6个百分点 [2] - 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24.2%、24.0%、17.1% [2] 服务业表现 - 7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 1-7月累计增长5.9% [3] - 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11.9%、8.7%、8.0% 领先服务业整体增速 [3] -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体娱乐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超60% [3] 消费市场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亿元 同比增长3.7% 1-7月累计284238亿元增长4.8% [4] - 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8.6%、8.2%、13.7% [4] - 家用电器、家具、通讯器材类商品受以旧换新政策推动 分别增长28.7%、20.6%、14.9% [4] 投资状况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288229亿元 同比增长1.6% 扣除房地产后增长5.3% [5] - 制造业投资增长6.2% 高技术产业中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3.9% [5]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0%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4.0% [5] 对外贸易 - 7月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2亿元 同比增长6.7% 其中出口增长8.0% [6] - 1-7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3% 占出口总额60.0% [6] -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4% 占进出口总额57.1% 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6] 就业与价格 - 7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2% 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7] -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 核心CPI上涨0.8% [8]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 购进价格下降4.5% [8] 新兴产业发展 - 网上零售额86835亿元 同比增长9.2%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 [4]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文体休闲、通讯信息等服务消费增长显著 [4]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持续领先工业增长 [2]
专访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治理体系改革破局结构转型
证券时报· 2025-08-15 02:27
中国"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向 核心主线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与产业革命成为核心竞争焦点 欧美东亚等主要经济体均将AI列为未来5-10年核心发展方向 美国已发布"AI行动计划"将其定位为国家安全的全球竞赛 [3] - 构建新安全格局以应对大国博弈下的全球体系重构 美国正从收取铸币税转向同时征收关税和制造业收益 全球体系从单极向多元转换具有超预期性 [4] - 内部结构转型需完成三大任务:需求结构调整(实施内需提升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平衡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城乡结构优化(解决3亿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当前户籍城市化率与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相差20个百分点) [5] 治理体系改革 - 政府改革需转向中国式现代化精细化管理 地方政府考核应从工业化导向转为生产性服务业与民生消费导向 配套税制需从生产环节流转税转向消费绩效导向 [7] - 财政支出结构需从投资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拓展和统筹力度提升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8] - 消费刺激政策需结合收入分配改革与供给瓶颈破除 探索中国特色最优消费水平而非盲目参照西方标准 [9] 新兴产业产能治理 - 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需差异化治理 对具有规模经济与动态创新效应的行业允许适度垄断保障创新红利 产业补贴应均等化而非差别化 [12] - "反内卷"已进入政府主导实施阶段 2022年《反垄断法》修订和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明确禁止低于成本销售等行为 [13] -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治理周期约2-3年 但受全球产业链重构影响本轮新兴产业治理周期可能更长 根本解决方案在于推动产业政策从地方主导转向全国统筹 [12]
国家统计局:7月份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第一财经· 2025-08-15 02:15
工业生产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环比增长0.38% [2]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和3.6个百分点 [2] - 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2%、24.0%、17.1% [2] 服务业发展 - 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 [3] - 信息传输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1.9%、8.7%、8.0%,分别快于服务业整体6.1、2.9、2.2个百分点 [3] -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3]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亿元,同比增长3.7% [4] - 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7%、8.2% [4]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8.7%、20.6%、14.9% [4] - 网上零售额86835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790亿元 [4] 投资状况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88229亿元,同比增长1.6% [5] - 制造业投资增长6.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0% [5]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3.9%、32.8% [5] 对外贸易 - 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2亿元,同比增长6.7% [7] - 出口23077亿元增长8.0%,进口16026亿元增长4.8% [7] -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3%,占出口总额比重60.0% [7] -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4%,占进出口总额57.1% [7] 就业与价格 -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8] -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0.8% [9]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5% [9]
国家统计局: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 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国家统计局· 2025-08-15 02:11
工业生产增长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环比增长0.38% 1-7月累计增长6.3% [6][31] - 制造业增长6.2% 采矿业增长5.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长3.3% [2][31] - 装备制造业增长8.4%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3% 分别高于整体工业2.7和3.6个百分点 [31] 分经济类型生产表现 - 股份制企业增长6.5% 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4% 私营企业增长5.0%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8% [3][6][31] 重点行业生产数据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3.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2% 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2% [3][6] - 汽车制造业增长8.5% 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长8.6%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4% [3][6]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6%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仅增长0.1% [3][6] 主要产品产量变化 - 新能源汽车产量117.6万辆 同比增长17.1% 汽车总产量251.0万辆 增长8.4% [4][6][31] - 工业机器人产量63740套 增长24.0% 集成电路469亿块 增长15.0% [6][31] - 钢材12295万吨 增长6.4% 十种有色金属681万吨 增长2.2% 乙烯312万吨 增长9.1% [4][6] - 水泥14557万吨 下降5.6% 平板玻璃8042万重量箱 下降3.4% [6] 能源与资源生产 - 原煤产量38099万吨 下降3.8% 原油加工量6306万吨 增长8.9% 天然气216亿立方米 增长7.4% [6] - 发电量9267亿千瓦时 增长3.1% 其中太阳能发电量559亿千瓦时 大幅增长28.7% 核能发电量430亿千瓦时 增长8.3% [6] 企业运营指标 -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1% 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12904亿元 名义增长0.8% [5][6] - 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4365亿元 同比下降1.8% [31]
发挥我国经济韧性强的优势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8-13 21:50
在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加快构建新 发展格局,充分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聚集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 动效应,有助于筑牢经济安全这个基础,把我国发展进步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有效应对 各种风险挑战。 比如,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 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牢牢把握实现高水平自立 自强这个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全面加强科技创新部署,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增强国家战略科 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战。又如,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只有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才能在受到外部 冲击后较快自我适应,在受到封锁打压时维持有效运转,在极端情况下保证基本功能。因此,必须在构 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及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 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再如,随 ...
促消费、惠民生 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将可享财政贴息
央视网· 2025-08-13 03:37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为期一年 [3]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3]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3]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上限1000元) [3]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及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3] - 地方财政部门可对其他金融机构给予贴息支持以扩大覆盖面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 [4] - 贷款资金须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4] -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4] -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 [4] - 贷款主要由21家全国性银行发放 [4] 政策影响分析 - 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民生支出 [4] - 支持服务业经营者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能力 [4] - 首次将财政贴息应用于个人消费贷款,体现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 [4] - 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有助于提振消费和内循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