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

搜索文档
余杭区发布首批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
每日商报· 2025-07-15 22:21
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发布 - 余杭区发布首批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包含20项政府"需求清单"和20项企业"能力清单" [1] - "需求清单"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 [2] - "能力清单"覆盖低空物流、绿色能源、智慧安防、城市治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 [2] 科技创新应用场景 - 脑机接口技术帮助行动不便者凭意念操控设备 [2] - "平扫CT+AI"技术一次扫描即可筛查多种癌症与慢性病,筛查效率提升数倍 [2] - 智慧路口传感器实时捕捉车流数据,实现绿灯起步辅助、行人防碰撞预警等功能 [2] - 自动驾驶车辆到站准点率提升至98% [2] 文化赋能与典型案例 - AR眼镜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为游客展示五千年前的玉琮纹路与先民生活场景 [3] - VR大空间体验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良渚王城 [3] - AI文旅系统为外籍游客自动生成多语言景点线路 [3] - 申昊科技水下机器人已应用于道路桥梁水下桥墩桩基安全检测试点 [3] 创新示范中心布局 - 余杭加速布局空间计算、脑机接口、低空领域、"人工智能+"等特色前沿领域 [4] - 打造专业化展示体验平台和赋能中心,全方位呈现前沿科研成果和创新产品 [4]
(经济观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释城市发展三大信号
中国新闻网· 2025-07-15 13:18
城市发展转型 - 中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城镇人口达9.4亿 城市发展理念转向以人为本 发展方式转向集约高效 [1] -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释放下沉市场潜力 [2] 创新生态培育 - 着力建设创新城市 培育创新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 北京/上海/深圳已成为全球创新高地 但三四线城市创新资源配置仍落后 [3] - 通过城市群建设和区域一体化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 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 探索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模式 [3] - 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 改造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城中村 实现存量提质增效 [3] 城市治理优化 - 建设智慧城市 创新治理理念/模式/手段 利用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解决民生问题 [4] - 治理重心下移 资源下沉 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 如上海"随申办"优化政务服务 多地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 [4][5]
网约车有异味?演唱会如厕难?破解民生痛点的上海治理新实践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04:04
城市治理创新 - 上海启动新一轮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 全面推进93项年度重点任务 旨在以"绣花功夫"提升国际化城市治理能力 [1] - 公安部门通过法治化 智能化 人性化的创新管理举措回应民生痛点 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1] 大型活动管理 - 浦东警方针对演唱会等大型活动推出"银发友好通道" 设置300米专用通道 配备高密度指示标志与志愿者服务 保障中老年观众"丝滑入场" [2] - 针对70岁以上老人增派4辆救护车 增设残疾人专用通道 并调整地铁运营班次 加强夜间灯光布设 [2][3] - 实施"一馆一方案"安全管理模式 为主办方节省20%安保支出 优化审批流程使材料精简60% 审批时效提速30% [4] - 2024年上海举办5 7万场营业性演出 吸引2500万人次参与 票房达51 7亿 国际国内赛事创造直接经济收入113亿 [5] 网约车服务优化 - 嘉定区创设"驿路有我"网约车综合服务站 提供17元一荤两素餐饮 司机公寓月租金最低650元 日均服务700辆网约车 [6] - 改造白领公寓为3至4人间 入住率提升至90%以上 通过"代充代泊"提升充电效率 开展交通"零违法"评选活动 [7] - 服务站严格筛选入驻企业 保障司机权益 提供定制体检套餐和专属探亲房价 覆盖全国8400万新就业形态从业者 [8] 智慧交通管理 - 杨浦区启用警用无人机全自动快处易赔系统 处置时效提升40% 占远程处置总量28% 道路通行效率提高35% [10] - 无人机3分钟内可覆盖58平方公里 协助查处开车玩手机等违法行为 周家嘴路黄兴路路口通行效率提升20% [11] - 上海警方将无人机应用于五大交通管理场景 年内处理突发事件6200余起 执飞路段110警情同比下降11 3% [12]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城市工作纪实
新华社· 2025-07-13 10:11
城市发展成就与现状 - 中国拥有690多座城市,城镇人口达9.4亿,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1]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升至2024年的67%,2013-2024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5亿人[10] - 2024年全国27座城市GDP超过1万亿元,形成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振兴之城等多类型城市发展格局[10] 城市规划与建设 - 雄安新区作为"未来之城"标杆,启动区、容东片区、高新区等区域同步推进建设,实现站城、产城、绿城融合发展[2][4] - 北京通过划定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8] - 成都采用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建立66个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避免同质化竞争[8] 城市治理创新 - 数字化治理取得突破,重庆"城市大脑"整合水电气讯等城市体征数据,实现多领域精准管控[25] - 青岛将50多个市级部门、600多个作业单位纳入智慧化指挥调度体系,河南登封通过"网格治理+数字赋能"提升文旅服务[25] - 全国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2019-2024年),惠及1.2亿人,建设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35] 区域协调发展 -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要求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样板[16] - 京津冀协同发展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贯通,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澳门整合优质资源[16][18] - 建立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120个县城开展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示范[15] 产业与就业支撑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基本建立,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14] - 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比例提升,超1.5亿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14] - 上海闵行区建设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保障基层劳动者住房需求[11][12] 生态与文脉保护 - 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1平方米[30] -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认定历史建筑6.8万处,14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系统性保护[33] - 福州三坊七巷等历史街区保护修复,北京玉河、山西平遥等实施"在保护中发展"模式[31][32]
北京已治理64个非机动车停放重点点位,增设2.35万个车位
新京报· 2025-07-09 02:59
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 - 电动自行车骑行比例已超过人力自行车 成为北京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之一 [1] - 行业呈现低成本 高便捷特性 契合绿色出行趋势 [1] - 2025年专项治理计划显示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需配套管理措施同步跟进 [4] 城市治理挑战与应对措施 - 北京64个重点点位完成治理 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2 35万个 [1][6] - 朝阳区协调商场设外卖车专区 丰台区改造绿地新增200车位 石景山区新建6处停车场占地3000平方米 [3] - 交管部门试点图像识别技术 自动抓拍闯灯 逆行等违法行为 [7] 政策法规完善进程 - 修订《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 明确停放要求及法律责任 [4] - 全国首创电动自行车车架号录入系统 未录入车辆禁止登记上牌 [7] - 建立11部门联合惩戒机制 共享单车开锁提示植入规范宣传语 [4] 企业协同治理案例 - 京东秒送 物美超市 永辉超市等外卖配送站点遭联合执法 查扣改装车辆 [8] - 共享单车运营商配合交通部门加强轨道站点早晚高峰停放引导 [6] - 蓝色港湾商场主动设置外卖车专用停放区缓解乱停问题 [3] 基础设施改造数据 - 学医景商重点区域33处停车场投入使用 设立466个引导标识 [6] - 2025年计划治理50处轨道站点及40处学医景商点位 [5] - 社会便民服务点与交通支大队共同构成登记网络体系 [7]
中新网评:“土狗”进城,考验城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7-02 23:16
城市犬只管理政策调整 - 广州、深圳、长沙等多地将中华田园犬从危险犬只名录除名 允许城市合法饲养 [1] - 政策变化引发热议 支持者认为这是对本土犬种的认可 反对者担忧城市秩序与安全 [1] 中华田园犬的现状与挑战 - 中华田园犬作为本土犬种统称 涵盖下司犬、昆明犬、东北猎犬等多个地方品种 [2] - 因缺乏系统繁育和标准化管理 导致种群退化 被贴上"土狗"标签 [2] - 未被严格选育 具有生命力强、适应性好的优点 但存在基因不稳定、体型性格差异大的缺点 [1] 城市治理的转型方向 - 管理重点从"禁养"转向科学管理 需推进犬种认定标准统一和饲养责任明确化 [2] - 配套监管措施是关键 体现城市治理精细化趋势 [2] - 文明养犬核心在于"管人" 需形成养犬登记、疫苗接种、遛狗拴绳等社会共识 [2] 文化与社会价值 - 中华田园犬承载农耕文化、地域习俗和历史记忆 是文学意象和情感符号 [1][2] - 政策调整反映本土文化认同的回归 [2]
无锡新安:烟火升腾近湖路,燃起消费新“夜”态
搜狐财经· 2025-06-28 01:01
夜市经济发展模式 - 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近湖路后备箱市集成为当地夜经济新地标,设有100个摊位,吸引大量市民消费[1] - 市集业态丰富多样,包含手冲咖啡、现包小馄饨、冰饮等餐饮品类,以及创意手工甜品和文创周边等创新业态[1][6] - 市集通过保留传统市集温情与注入年轻态创新活力的方式,提升消费体验和吸引力[6] 城市治理创新实践 - 新安街道城管部门推出《近湖路后备箱集市经营公约》,实行"一摊一档"备案制,严格核查商户资质[2] - 采用单双号轮换机制平衡商户权益,划定明确摆摊范围与时段[2] - 新增1座临时公厕和10个垃圾桶,加强夜间保洁频次,改善市集环境卫生[2] 多方协同管理机制 - 城管部门搭建"商户自治会",鼓励摊主互相监督公约执行情况[4] - 城管、交警、社区联合成立"夜市巡查队",及时处理噪音和交通堵塞等问题[4] - 街道不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对违规经营者采取"亮红牌"措施[4] 未来发展计划 - 新安街道计划持续升级服务和优化体验,打造"夜经济"与"文明创建"双赢的典范[8] - 未来将以"公约共守、多元共管、创意共享"为内核,进一步焕发市集经济活力[8]
“不停车胡同”折射城市治理智慧
经济日报· 2025-06-22 23:59
北京"不停车胡同"治理 - 北京市计划年内实现东西城70条胡同"不停车"目标,旨在改善街区出行环境并恢复胡同宁静[1] - 停车难问题源于早期规划不足、土地紧张及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北京1994年前居住区无强制停车位配建要求[1] - 胡同区域违停现象严重导致消防通道堵塞、行人空间挤占及剐蹭事故频发,影响居民生活品质[1] 治理策略与实施路径 - 治理采用"疏引结合"方式,强调系统推进而非局部调整,遵循"由易到难、分类施策"的渐进式变革原则[2] -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立体车库、拓展机械车位、整合商圈共享车位,同步规划非机动车停放及充换电设施[2] - 治理注重资源统筹与精准疏解,在规范中保留弹性,兼顾约束与需求满足的双重目标[2] 城市治理理念创新 - 通过空间再分配实现治理理念重塑,寻求"人车平衡"而非二元对立,推动从停车自由向有序停放的转变[2] - 微改造释放街区缝隙空间并激活沉淀资源,以群众可接受为前提形成治理共识[2] - 治理案例为全国城市在存量空间改善民生提供实践参考,展现超大城市管理智慧[2][3]
坚持数智赋能城市治理 加快创新融合驱动发展
郑州日报· 2025-06-16 00:56
智能体城市建设战略 - 以智能体城市建设引领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及产业活力与发展动能深度融合 [1] - 围绕场景优化、生态构建、数智赋能推动城市发展 [1] - 智能体城市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的关键步骤 [3] 信访业务智能化应用 - 郑州市信访业务智能体"郑智信"开发应用需以人民为中心优化服务终端 [2] -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辅助信访群众了解业务流程并快速处置问题 [2] - 确保智能接访助手实用、好用、管用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 [2] 教育智能体建设 - 高新区行知中学部署校园安全智慧巡查系统及学生心理疏导"智慧小屋" [2] - 加快建设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并织密视联网与物联网筑牢安全防线 [2] - 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用共享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 网格智能体服务效能 - 阜民里网格智能体服务群众、化解纠纷并助力企业发展 [3] - 在人员密集场所发挥专属网格作用提升指挥调度效率 [3] - 巩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并推动数据互通共享服务新业态与经济发展 [3] 数字基础设施与产业升级 - 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拓展惠民、兴企、强政应用场景 [3] -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3] - 使智能体成为创新发展新引擎并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