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赢

搜索文档
中国贸促会回应近期经贸投资新动向
新华社· 2025-05-30 14:12
外贸数据与政策运用 - 4月全国贸促系统商事认证数据显示累计签发各类证书数量同比增长21.45% [1] - 优惠原产地证书和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7.07%和25.33% [1] - 外贸企业积极运用优惠政策开拓多元化市场推动外贸平稳增长 [1] 全球经贸摩擦现状 - 3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26处于高位监测范围内20个国家地区中美国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连续9个月居首 [1] 外资企业对华投资态度 - 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愿继续深耕中国资本市场 [1] - 美国工商界人士踊跃出席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包括中国美国商会会长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代表等均表达持续投资中国意愿 [2] - 美国谷物协会中国区总监指出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与中国市场共同进步 [2] 中国贸促会促进外资举措 - 计划举办第三届链博会外资企业地方行进部委座谈会及中外体育赛事等活动为外资企业与中国市场融合搭建平台 [2] - 组织30家中国领军企业参加东盟-中国-海合会三方经济论坛覆盖金融保险基础设施能源化工等多元领域 [3] 国际合作与论坛进展 - 东盟海合会国家政商界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期待拓展多领域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3] - 第十八届中拉企业家高峰会将于郑州举办聚焦全球经贸新趋势与中拉务实合作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3]
外交部: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快讯· 2025-05-28 07:24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 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经贸合作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际利益 [1] - 美国采购商订单激增 中美航运市场一船难求 反映两国间巨大双向需求 [1] 美国企业在华投资 -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指出 关税战证明中国是美国重要商品市场和供应来源 [1] - 摩根大通等多家美国企业表示将持续在华投资 参与中国经济增长和创新 [1] 中国市场机遇 - 中国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深化合作 共创机遇共享未来 [1]
新华全媒+丨“只要产品够硬总会赢得机遇”——中美互降关税落地一线观察
新华网· 2025-05-25 08:49
中美互降关税后的市场反应 - 深圳市盛天龙视听科技有限公司在联合声明发布2小时内收到多封美国客户催单邮件,反映合作伙伴对关税降低的积极态度 [1] - 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声明欢迎美中经贸会谈进展,认为有助于缓解贸易紧张局面 [1] - 美国赫勒公司总裁催促中国供应商加快生产家具配件,显示供应链重启需求 [2] 外贸订单与生产恢复情况 - 美国朱尼珀设计集团在关税降低后向中国卖家放行此前推迟的采购订单 [3] - 山西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恢复生产早前与美国梅西百货签订的玻璃面包盘订单,出口占比达40% [3] - 西雅图照明公司计划通过拼箱方式加速进口中国产品以应对政策风险 [3] 物流与供应链复苏 - 中美互降关税后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运输订单激增近300% [4] - 深圳盐田港日均6班货轮发往美国,承担全国对美出口超25%货量,船公司恢复空班航线或调配加班船 [4] - 美国洛杉矶卡车运输商观察到中国出口恢复带动内陆运输市场忙碌,预计反弹持续1-2周 [4] 企业战略与竞争力提升 - 上海思乐得研发"碳中和"保温杯壶产品,挖掘绿色市场潜力 [5] - 深圳市汇通天下物流指出当前出货量上涨反映中国制造的基础与竞争力 [5] - 鸿民集团和义乌拉链行业协会强调产业链韧性、产品质量和创新是应对国际贸易变局的关键 [5]
352家美企联名施压后,美国财长终于松口:对华关税或有变化!
搜狐财经· 2025-05-18 08:04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动向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态可能调整对华关税 涉及部分消费品和中间品 包括吸尘器 自行车 电子元件 机械零部件等来自340亿美元清单中已到期但未取消的部分 [1][5][9] - 352家美国企业联名施压政府 反映供应链断裂和成本飙升问题 制造业成本平均提升12% 家用电器价格飙涨23% 超9.7万家企业受影响 [3][11] - 调整动机为缓解国内通胀压力 美国已连续18个月通胀超5% 同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3][13] 中美双方博弈态势 - 美方内部存在分歧 财政部倾向取消非战略性商品关税 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国会鹰派议员反对 半导体和新能源电池等高科技领域关税从7.5%升至25% [7][9][11] - 中方由副总理何立峰牵头接触 坚持核心利益和谈判主导权 双方在瑞士进行非正式磋商 [7][9] - 中国实施反制措施后加速市场多元化 对东盟出口占比升至18.6% 半导体自给率从15%提升至35% [11][13] 行业影响与全球经济 - 消费品和中间品行业或受益于关税调整 包括家电 电子 机械等领域 [5][9] - 高科技行业持续受压制 半导体 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等领域关税维持高位 [9][11] - 全球贸易受拖累 WTO预测若持续对抗 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或降低0.8个百分点 2024年全球贸易量预计下降 [13][15] 政策调整的深层逻辑 - 美国企业界压力和经济困境是主要推动力 策略性调整非战略转向 核心领域仍保持强硬 [17][19] - 中美从对抗转向试探性接触 反映"双输"局面 八年关税战导致双方损失 但高科技竞争领域无松动迹象 [11][15][17]
践行自由贸易理念,为全球发展注入确定性和稳定性
人民日报· 2025-05-15 22:01
中美经贸关系进展 - 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经贸会谈后发布联合声明,承诺建立机制继续协商经贸关系 [1] - 美方取消91%加征关税,中方同步取消91%反制关税,双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及反制措施 [1] -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评价此举对全球最脆弱经济体至关重要,自由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动力 [1] 中国自贸区网络建设 - 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持续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5] - RCEP生效3周年,成为亚太地区参与人口最多(占全球30%)、经贸规模最大(占全球30%)的自贸协定 [3] - 2024年中国—东盟贸易额突破9800亿美元,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正推动签署3.0版升级协定 [4] 自贸试验区与海南自贸港 - 22个自贸试验区以全国0.4%国土面积贡献全国20%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 [6] - 海南自贸港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值2776.5亿元,同比增长20%,离岛免税政策持续优化 [6]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190项缩减至全国版29项,制造业领域实现全面开放 [7] 国际合作与项目成果 - 海南海口空港综保区一季度完成保税维修业务货值148亿元,同比增长72%,为境外航司节省10%-15%成本 [8] - 秘鲁钱凯港项目缩短中秘海运时间至23天,降低物流成本20%,预计年创收45亿美元 [8] - 第二届链博会促成合作意向6700多项,协议金额超1520亿元,推动全球供应链协同 [10] 进口市场与开放举措 - 中国2024年进口总额18.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地位 [11] - 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口9.86万亿元(占进口总值53.6%),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零关税待遇 [11] - 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超5000亿美元,2030年自发展中国家进口预计突破8万亿美元 [11] 多边合作与全球倡议 - 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近30%,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额达8900亿美元创新高 [13] - 全球发展倡议已动员近200亿美元资金,开展1100多个项目 [13] - 中欧在低碳转型、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化合作,丹佛斯在华首家碳中和工厂投运 [15]
高水平开放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日报· 2025-05-12 21:58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现状 -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全球经贸合作体系构成冲击,开放合作才是实现互利共赢的普遍共识 [1] - 中国经济通过多元平衡的开放合作格局驳斥贸易保护主义错误观点,为世界注入稳定性 [1] 美国贸易逆差错误观点分析 - 美国将进口视为"吃亏"的观点错误,贸易基于比较优势,进口物美价廉产品有助于稳定物价和保障民生 [2] - 美国贸易逆差根源在于国内"低储蓄、高消费、高负债"的经济模式,而非他国占便宜 [3] - 美国科技封锁政策人为扩大对华贸易逆差,美元国际地位使其获得铸币税等收益,逆差是其自身结构性矛盾所致 [3]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与贸易表现 - 中欧贸易深化,一季度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增长1.4% [4] - 东盟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季度进出口1.71万亿元,同比增长7.1%,占外贸比重16.6% [4]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增长2.2%,占进出口总值过半 [4] - 内外贸一体化推进,8.7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增长6.3%,培育2200家领跑企业 [4] - 外贸与双向投资、海外工程协同联动,企业"走出去"布局加强中间品和资本品贸易互动 [4]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 中国开放进程深度参与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助力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 [5]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与全球合作开辟普遍繁荣新空间 [5]
为什么贸易战没有出路
经济日报· 2025-05-05 22:09
近期,美国政府以各种借口"借题发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不仅严重侵犯 各国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更暴露出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深层困境,终将损人害己、得不 偿失。 中美建交40余年来,两国经贸合作始终以市场规律为基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 局。中美经贸合作的韧性源于共同利益,如果仅是一方受益,中美经贸关系不可能取得长足发展。 中美贸易合作凸显优势互补。2024年中美贸易额达6882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18%。这种增长并非单方 面"占便宜",而是基于互补性分工的共赢结果。2024年联合国《工业化的未来》报告显示,中国的制造 业产值已占全球总量的35%。中国制造业为美国提供质优价廉的终端产品,美国则以技术、品牌和服务 优势占据价值链高端,美对华服务贸易长期保持顺差。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理由是"美国长期存在货物 贸易逆差"。这一逻辑选择性忽视了美国在服务贸易中的压倒性优势。若仅以货物贸易逆差断言"美国吃 亏",无异于以管窥天。 中美双向投资合作彰显利益交融。目前,超过7万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年利润超500亿美元。中国美国 商会报告显示,46%的受访美资企业表示有望 ...
中国经验 美国学不会
科技日报· 2025-04-26 23:36
日前,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发表评论,总结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经验,并认为在美国试图复兴国内制 造业之际,中国经验"或许能为美国带来益处"。无论美国智库多么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在实现 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建成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的成绩单面前,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取得了 空前成功。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在中国通过机器人、智能自动化提升制造业生产力的同时,美国政府却在亲手损害自己的自动化制造能 力。在全球机器人供应链中,中国的角色举足轻重,诸多关键零部件依赖中国生产。以人形机器人为 例,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全球约56%的相关供应链公司位于中国。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美国对 华加征关税将推高许多美国机器人制造商的运营成本。 在科研创新投入上,与中国政府不断发力不同,美国政府正在削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航空 航天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的科研预算。 对比中美发展制造业的不同路径可以看出:中国是拥抱全球市场、加强自身内功,出发点是互利共赢; 美国则是要建立关税壁垒,强迫制造业回流,目的是损人利己。类似现象也出现在科技领域,中国科技 发展强调自立自强,美国维持科技优势的手段重在制裁打压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