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第十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暨2025北部湾开海节开幕
广西日报· 2025-08-16 02:14
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概况 - 第十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于8月15日在防城港开幕,涵盖合唱、器乐、戏剧三个类别的12场集中展演,共有来自18支代表队的2700多名演员参与 [1] - 活动包括开幕式、闭幕式、集中会演及惠民演出多个板块,并与2025北部湾开海节及"活力夜广西"嘉年华防城港主场活动联动举办 [1] - 活动聚焦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向海图强等主题,创作推出新节目,吸引超万名群众报名参与 [1] 活动特色与影响 - 活动坚持基层性群众性惠民性,通过"送文化"带动"种文化",同步进行网络直播,让基层群众成为主角 [1] - 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是全区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自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12届 [2] - 截至今年,该活动已实现全区14个设区市承办全覆盖 [2] 文旅融合与创新 - 活动延续群众文艺与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广西旅游年"安排,积极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 [1] - 各地组织群众文化机构深入一线指导节目创作排演,集中展示全区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 [1]
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开幕
苏州日报· 2025-08-16 00:18
活动概况 - 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于8月15日在苏州开幕 持续至8月17日 [1] - 活动设立五大展区包括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 运河主题文创展 运河特色文旅产业展 "丝路与运河的邂逅"主题展 运河美食文化展 [1] - 采用政府市场结合 线下线上融合 馆内馆外联动方式举办 [1] 展览特色 - 聚焦VR AR等文旅消费热点 集聚运河沿岸文化基因和旅游资源 [1] - 打造可观赏 可品尝 可体验 可购买的文旅产品 [1] - 通过斗诗 戏曲 方言等情景表演生动推介运河沿线城市历史人文 [1] 发展历程 - 博览会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 先后在扬州 无锡 苏州举行 [2] - 形成产业融合 企业集聚 产品荟萃的综合效应 [2] - 成为大运河沿线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博览会之一 [2] 平台定位 - 坚持专业化 市场化和品牌化理念 [2] - 为运河沿线省市及全国文旅行业搭建文旅融合发展平台 [2] - 兼具文旅精品推广和美好生活共享功能 [2] 参与情况 - 省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副省长 省政府副秘书长等省级领导出席 [1] - 市委副书记 市长及市领导金洁 季晶等地方政府代表参加 [1][4] - 开幕后领导嘉宾进行巡馆体验运河多元文化魅力 [3]
迎妈祖,敬大海!博贺渔港热闹不停,万事俱备只待明日开渔
南方农村报· 2025-08-15 14:05
活动概况 - 2025南海(茂名博贺)开渔嘉年华于8月15日拉开帷幕 活动为期三天两晚 以"海韵千年·渔启新篇"为主题 融合传统祭海仪式与现代文旅体验 [4][5][74] - 活动包括祭海大典、头鲜拍卖、文化巡游等系列活动 彰显千年渔港的文化底蕴 [74][75] - 博贺渔港是国家级中心渔港 拥有"千年渔港"美誉 茂名滨海新区正推动其向"港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转型 [4][70][72] 祭海仪式 - 祭海大典于上午7时30分开始 巡游路线全长3.8公里 由鳌鱼舞队、龙狮舞队等九支队伍组成 [3][12][15] - 仪式包括宣读祭文 祝愿渔民"一帆风顺 满载而归返航 身体健康 万事胜意" [26][27][28] - 活动吸引众多村民和游客 博贺镇迎来如织人潮 [33][34] 文旅融合 - 博贺镇推出"三天两晚开渔游"主题住宿及游玩选择 浪漫海岸旅游度假区提供海景客房 [58][59][61] - 开渔宴延续疍家渔民感恩海洋的传统礼俗 承载地道滨海风味 [54][55][56] - 西葛海岸成为游客欣赏日落的热门地点 活动现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67][68] 产业转型 - 茂名滨海新区以开渔嘉年华为契机 打造"千年渔港、黄金海岸"特色经济带 [70][71][72] - 活动标志着渔业生产重启 奏响茂名"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时代强音 [75][76] - 博贺渔港目前风平浪静 百舸千帆待发 预计次日正式开渔 [80][81]
“十五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展望
搜狐财经· 2025-08-15 12:41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阶段 旅游业被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 需科学研判国内外环境变化并明确重点任务[1] 国际发展环境 -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预计增速保持在2.6%-3.4%之间 低于3.7%的历史平均水平[3] - 全球经济格局加速调整 呈现"东快西慢、南升北降"趋势 亚洲经济规模2035年将超欧美总和[3][4] - 全球治理形势严峻 民粹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 多边治理体系陷入困境[5] - 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 2030年80岁以上人口达2.65亿 劳动力供应增长率仅0.3%[5] - 科技革命加速推进 2028年全球数据量将达393.8ZB 云端直接产生数据占比37%[6] - 全球旅游格局调整 保持欧洲、美洲、亚太"三足鼎立"格局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异缩小[7] 国内发展环境 - 处于实现"2035年目标"关键阶段 经济需保持3.87%年均增长率[9] - 迈入高收入国家关键阶段 2023年人均GNI达13400美元[9] - 人口结构加速调整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24年62.2%降至2030年60%以下 老年人口突破3亿[10][11] - 城镇化进入高位运行阶段 城镇化率将超过70%[11] 旅游业发展趋势 - 产业定位更加综合 在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6] - 发展关系更加协调 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等关系[19][20] - 旅游消费多元化 呈现数智化、绿色化特征 短途游、微度假等成为重要组成部分[21][22] - 文旅融合深化 从资源要素简单叠加过渡到要素有机结合与创新发展[23] - 产业体系现代化 形成更完整、先进、融合、安全的产业体系[24][25][26] - 旅游投资精益化 呈现项目小型化、格局均衡化、投资精细化趋势[27] - 旅游发展绿色化 在供需共同推动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型[29] - 科技应用广泛化 数字技术解构产业线性分工体系 推动产业链向"网状"结构转变[30] - 对外开放深化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化国际旅游合作[31] 旅游业发展重点任务 - 加快推进旅游强国建设 实施"适度领先"战略 使旅游发展水平适度领先社会经济整体水平[33] - 明确三大市场发展侧重 以国内旅游为主线 提升入境旅游品质 引导出境旅游秩序[34] - 促进旅游消费扩容升级 制定国民旅游消费支持计划 优化假期制度安排[35] - 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完善产业链条 推动产业创新 深化产业融合[36][37] -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优化政策体系 破除体制性壁垒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38][39] - 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机制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完善创新机制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40] - 实现旅游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碳平衡交易制度建设 加快绿色基础设施建设[41] - 塑造旅游业新质生产力 拓展技术应用场景 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 探索太空旅游等新业态[42][43][44] - 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设立跨境旅游示范区 优化投资环境 完善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机制[45]
C919伴你行:航空+文旅 国产大飞机带你享受旅程
新华社· 2025-08-15 05:40
国产大飞机C919运营表现 - C919在暑运旺季实现高强度运营 东航投入11架C919执飞14条航线 通达全国12座城市 [2] - C919运营效率表现突出 日均飞行小时达7.64小时 平均客座率超83% 部分航线客座率超90% [2] 上海机场暑运数据 - 上海两场航班起降量显著增长 浦东和虹桥机场共保障航班7.3万架次 同比增长2.9% 其中浦东4.9万架次 虹桥2.4万架次 [3] - 旅客吞吐量实现稳步提升 两场共保障进出港旅客1169.7万人次 同比增长4.7% 其中浦东745.8万人次 虹桥423.9万人次 [3] 航空业创新举措 - 航司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创新 东航联动国内文旅机构和多地博物馆推出特色项目 [3]
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税动力” 让“流量”变“留量”
四川日报· 2025-08-15 03:00
文旅产业政策支持 -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部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 [6] - 税务部门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优化税费服务举措 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税动力 [6] - 扩大离境退税商店覆盖面 全面推广即买即退服务 提升文旅设施和服务国际化水平 [7] 离境退税服务升级 - 成都世运会期间推出即买即退服务 全程不超过10分钟 42名双语志愿者进驻15个服务点位 [7] - 离境退税指南提供14种语言版本 12366热线增设世运会税费咨询专线 [7] - 离境退税口岸扩展至川渝滇陕五机场(成都天府 重庆江北 西安咸阳 昆明长水 丽江三义)实现跨省互认 [8] - 2024年1-6月四川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200% 退税额同比增长270% 办理人次增长204% [9] - 全省离境退税商店总数超500家 其中115家开通即买即退服务 [9] 重点文旅项目税务支持 - 资阳税务为方特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召开税企座谈会解答企业所得税 印花税 增值税等问题 [10] - 乐山税务为苏稽古镇项目提供三阶段套餐式服务 帮助享受税费减免43万余元 [11] - 税务部门建立线上快速响应渠道 第一时间解决项目涉税问题 [10] 文化出口税收助力 - 自贡海天文化2024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减免税费426.61万元 [14] - 海天文化2024年出口免税销售额2492万余元 同比增长61.8% [14] - 自贡亘古龙腾科技2024年办理出口免抵退税24万元 出口退税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 [15] - 该公司近3年出口额从2600万元升至2800万元 产品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5] - 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优化出口退税流程 实现手续减材料 流程减环节 [15]
福州文旅招商推介会在蓉渝两地举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5 01:23
为全面展示福州丰富的文旅资源和优质项目,深化闽川渝文旅产业合作,8月13日至14日,2025年"有福 之州"文旅招商推介系列活动在成都、重庆举办。 2024年,福州文旅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超1.28亿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达1186.25亿元, 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6%、20.6%,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刺激消费市场的新动能、新 引擎。福州还上榜春节年味目的地榜单第2位,成为春节顶流城市。 福州市出台的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措施涵盖景区评级奖励、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支持等多方 面内容,助力打造更加完善的文旅生态。同时,今年出台的《福州市促进入境旅游若干措施》和《福州 市关于扶持演艺经济繁荣发展的暂行办法》为丰富旅游业态、激发市场活力注入了全新动力,以真诚的 政策关怀,为文旅企业和投资者创造良好环境。(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赵俊峰 彭超) "我们把福州的山海与古韵带到蓉渝,希望蓉城的茶香书声、渝城的山水灯火,和榕城的江海诗意相 遇,能擦出合作的新火花,谱写文旅合作的崭新画卷。"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福州将以 本次活动为起点,深化与川渝企业在业态创新、数字文旅、客源互送领域的合 ...
安徽大别山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红色旅游主要目的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8-15 01:20
2025安徽革命文物主题季活动当天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启动,现场发布《大别山(安徽)红绿交融 发展报告(2025)》(下称《报告》)。安徽大别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内外游客前来游 玩,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红色旅游主要目的地。 根据《报告》,近10年来,安徽大别山建设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红色旅 游康养基地等1053个;相继推出红色精品线路、革命文物游径、红色研学线路等线路产品22个;建设金 寨、霍山等6个红绿交融旅游产业集聚区。 安徽抗日战场是华中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四军抗战的重要地区。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19 个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中,涉及安徽的有6个。六安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政治基 础,成为安徽省暨大别山区抗日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 通过"红绿+百业"融合深入,当地还逐步形成"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研学教育 基地+旅游线路+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旅游商品+融合新业态"的文旅产业链条。(付敏) 《报告》系统梳理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资源融合发展成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文化旅游 融合创新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原标题:安徽大别山已成为长三角地区 ...
从颜值到价值,设计提升品质——大城奋进·武汉新消费观察②
长江日报· 2025-08-15 01:15
文旅消费转化 - 武汉地标建筑(黄鹤楼、巴公房子、古德寺)和特色美食(鸡冠饺、热干面、豆皮)通过文创设计转化为饼干、玩偶等消费品,成为城市文化传播载体 [1] - 黄鹤楼文创商店销售十余个品类产品包括"鹤舞流光"冰箱贴、诗词书签、丝巾、盲盒 其中发光冰箱贴半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 "蒜鸟"发声玩偶售出15万只 [9] - 老建筑改造的沉浸式文化空间(如汉口历史风貌区)带动游客消费 2024年该区域接待游客3900万人次 昙华林吸引游客近1000万人次且70%为年轻客群 [5] 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 - 系统推进16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 通过"空间再造"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语言 例如巴公房子成为热门打卡点 摄影师月收入近万元 [4][5] - 设计驱动文旅融合显现规模效应 武昌古城文旅运营管理方指出美化后的城市空间释放文化底蕴并提升消费品质 [5] - 黄鹤楼通过AR技术(扫码与"AR李白"对诗)和光影秀实现文化活化 "夜上黄鹤楼"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00% [9][17] 会展经济与产业联动 - 2025年上半年武汉举办展会活动近500场 平均每日约3场 会展成为连接设计与消费的重要平台 [14] - 武汉双年展采用"艺术+商业"模式 联动餐饮、文创、酒店等业态 带动周边商圈客流量增长40% [14] - 中国食材电商节吸引5500家参展商和40万专业观众 直接推动汉阳及周边区域酒店满房 实现产业与消费双向触达 [15] 文化IP与跨界创新 - 街头艺术IP(如通体粉色涂鸦"一毛")成为城市漫步中的互动彩蛋 增强游客体验感 [5] - 书店通过文学主题展(如黑塞展)推出限定套餐(定价42元含饮品、蛋糕及周边书签)实现文化内容向消费转化 [14] - "知音号"沉浸式演出和长江大桥文创产品成功将历史文化转化为消费引力 [10]
创新展、演、销、游,打造欢乐节日,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将在武汉举办
长江日报· 2025-08-15 01:04
博览会基本信息 -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12日至9月14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 [1] - 博览会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武汉市人民政府承办 武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兴旅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具体执行 [1] - 以"深化文旅融合 畅享美好生活"为主题 创新融合"展、演、销、游"四大功能 [1] 产业先导示范 - 博览会将汇聚全国文旅产业发展成果与创新实践案例 凸显"科技感"与"融合度" [2] - 呈现文旅产业的科技应用 业态创新 生态协同 涵盖数字集群 智能导览 低空文旅 沉浸体验等多个方面 [2] 企业交易平台 - 围绕国潮文创 项目运营 数智装备 沉浸式体验等重点领域 精心组织首发 首秀 首演系列活动 [2] - 举办多场产业供应链洽谈会 [2] 城市流量入口 - 以博览会为核心引流载体 为武汉注入强劲客流动力 [2] - 联动博览会同期举办的文化 体育等领域特色活动 形成"展会+多元活动"的协同矩阵 [2] - 通过"以展会聚客 以活动留客"的联动模式 达成"办好一次会 提升一座城"的发展目标 [2] 百姓欢乐节日 - 营造可体验 可消费的沉浸式文旅场景 让市民游客"有的看 有的玩 有的吃 有的买" [2] - 现场推出超级品牌日活动 推出数千款酒店 机票 门票 度假等优惠产品 [2] - 境外游客在专区内享受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