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

搜索文档
任仲平: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
人民日报· 2025-09-02 02:44
纪念活动与历史意义 - 2025年9月3日将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 [1] -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2] - 抗日战争彻底洗刷近代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转折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号召武装抗日并发表宣言,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 [3][4] - 全国抗战时期共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 [4] - 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人口约1亿,后期抗击60%侵华日军和95%伪军 [4] - 提出《论持久战》等战略理论,指引抗战前进方向 [6][7] 国际支持与全球意义 - 中国战场长期牵制日本主要兵力,配合欧洲和太平洋战场战略行动 [14] - 苏联援华航空队、美国飞虎队等20多个国家力量支援东方主战场 [14] - 海外华侨汇款占军费开支总数43%,5年捐献飞机217架 [24] - 抗日战争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11] 文化精神与民族觉醒 - 《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文艺作品动员群众打击敌人 [7] - 展现视死如归民族气节,如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事迹 [23] - 南洋华侨3200多名青年归国参战,建立"不沉的补给线" [24] 和平发展与国际贡献 - 中国通过立法确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 [18] - 2025年国际调解院公约在香港签署,33国成为创始成员国 [19] - 中国是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党章的大国,未主动挑起战争冲突 [19]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全球军队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 [20] 现代化进程与发展规划 - 2025年收官"十四五"规划,进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关键时期 [28] -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8]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各国提供新机遇,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9]
学习手记丨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新华网· 2025-09-02 02:00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n 习手记 DG 让和平的薪火 代代相传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y 饱经战火的中华民族,深知和平的可贵。 从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中汲取创造未来的力量,一个正发展壮大的东方大国郑重宣示坚 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回望历史,中国军民历经14年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了伤亡超3500万 人的巨大民族牺牲,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 贡献。 HTML 3185 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一座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由景泰蓝工艺制成的"和平尊"静 静矗立。 2015年9月27日,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郑重赠送这一国礼。 出席赠送仪式时,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尊'传递了中国和中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 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次日的联合国维和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支持联合国 维和行动的6项承诺,明确表示"中国为和平而来"。 此前20多天,另一个彰显中国人民和平信念的时刻于北京定格—— 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 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接受了习近平主 ...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撰文:承载胜利荣光 共铸和平伟业
环球网· 2025-09-02 01:53
历史贡献与牺牲 - 中国作为亚洲主战场经历14年浴血奋战 军民伤亡超3500万人[1] - 苏联作为欧洲主战场经历1418天抗争 牺牲2700万人[1] - 两国共同奠定战后国际秩序基石 守护人类文明底线[1] 战时合作与互助 - 中国在苏联卫国战争艰难时期输送大量战略物资[2] - 中国派遣毛岸英 唐铎等人员直接参与苏德战场作战[2] - 苏联派遣援华航空队参与南京 武汉 重庆空战[2] - 苏联红军在抗战后期进攻东北打击日本侵略者[2] - 两国共同开辟国际交通线作为抗战物资生命线[2] 战后秩序构建 - 中俄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共同参与建立联合国[3] - 两国主导制定《联合国宪章》推动人类团结进步[3] - 坚持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践行真正多边主义[3] - 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国际法基础秩序[3] 当代合作关系 - 两国元首战略引领推动新型大国关系建设[2] - 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2] - 2024年5月中国领导人出席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3] - 2024年9月北京将举行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3] - 两国元首会晤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意义[3]
“津”彩上合|各方高度评价天津峰会:推动构建“上合大家庭”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02 01:33
峰会概况与成果 - 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且为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1] - 峰会签署发表《天津宣言》,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2026-2035年)发展战略》,并通过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等24份成果文件[2] -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指出双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并持续推进在和平安全、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协同合作[2] 经济与投资合作 - 中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投资存量超过840亿美元,年度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2] - 中方计划在有需要的成员国实施1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3] - 中巴经济走廊为巴基斯坦带来深远影响,中企在埃及新行政首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3] 组织理念与影响力 - 上合组织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4] - 上合组织通过践行"上海精神",成功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范式,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发挥关键作用[4] - 中国作为2024至2025年度轮值主席国,举办百余场活动,涵盖政治安全、数字技术、教育、人文等多个领域[5] 未来展望与全球角色 - 上合组织是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坚持团结合作、和合共生[8] - 科威特驻华大使贾西姆·纳吉姆认为,从维护集体安全到发展绿色能源和人工智能,上合组织将发挥重要作用[8] - 印度学者魏汉期待上合组织在成员国间推动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及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8]
王毅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共见记者
新华网· 2025-09-02 01:33
新华社天津9月2日电(记者董雪、宋瑞)9月1日,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外交部长王毅在峰会新闻中心同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共同会见中外记者并答问。 王毅表示,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上合组织 +"会议,同23位外国领导人或其代表,以及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王毅表示,中方去年7月接任上合组织主席国以来,坚持行动引领、实干为要,举办各类活动200余场, 发表成果文件92份,提出重要合作倡议36项。我们兑现了举办一次友好、团结、务实且富有成果的峰会 的承诺,留下鲜明"中国印记",推动上合组织进入更加团结、更重协作、更富活力、更有作为的高质量 发展新阶段,必将成为上合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这是成果最为丰硕的一次峰会。上合组织大家庭成员围绕弘扬"上海精神"、推动上合组织发展深入交换 意见,提出一系列建议主张,达成广泛共识。 王毅说,上合组织是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中国参与创建、并将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成立24年 来,上合组织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保持蓬勃发 展 ...
习近平:同上合组织其他国家一道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
新华社· 2025-09-02 01:22
核心观点 - 中方宣布成立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 并计划未来5年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同新增20GW光伏和20GW风电项目 [1][6] 能源与绿色产业合作 - 未来5年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同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即10GW光伏和10GW风电 合计20GW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 [1][6] - 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和绿色产业合作平台 [1][6] -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普惠包容方向发展 [5]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 - 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 [1][6] - 共同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 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6] - 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邀请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6] 教育与人道主义合作 - 成立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 [1][6] - 未来5年为上合组织国家治疗50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实施5000例白内障手术 开展1万例癌症筛查 [6] - 通过政党论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传统医学论坛促进人文交流 [6] 市场与经贸合作 - 中方愿分享超大规模市场机遇 实施面向上合组织的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6] - 各成员国能源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庞大、内生动力强劲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 [5]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丨全球治理倡议正逢其时、指引方向、彰显担当
新华网· 2025-09-02 00:53
全球治理倡议背景与意义 -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旨在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 -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地区动荡频发 经济发展受阻 逆全球化抬头 规则法治缺位 治理赤字不断加剧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命题 [1] - 倡议提出后得到与会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的欢迎和支持 预计将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1] 倡议核心理念与原则 - 倡议核心理念包括奉行主权平等 遵守国际法治 践行多边主义 倡导以人为本 注重行动导向五大方面 [2] - 主权平等强调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反对少数国家垄断全球治理 [2] - 国际法治要求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维护执行 没有例外 [2] - 多边主义主张通过协调合作而非单边霸凌实现全球治理 [2] - 以人为本强调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2] - 行动导向注重立足当前和长远解决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关心的实际问题 [2] 倡议与联合国体系的关联 - 倡议精神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一脉相承 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3] - 推动各国依托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 使其更有效应对时代挑战 [3]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 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 [3] - 全球治理倡议是继三大全球倡议后向世界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 [3] - 四大全球倡议分别从发展 安全 文明 治理四个维度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3] - 中国将继续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同联合国及各方加强协调沟通落实倡议 [3]
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担当作为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坚定前行
新华社· 2025-09-02 00:51
■ 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长为26国参与、在50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经济总量接近30万亿美元的世界 最大区域组织,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强。 ■ 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同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联系起来,同各成员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联系起 来。截至目前,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投资存量超过840亿美元,同其他成员国年度双边贸易 额突破5000亿美元。 ■ 中方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累计贸易额突破2.3万亿美元的目标提前实现。立体互联互通网络 更加完善,成员国之间开通国际公路运输线路近1.4万公里,开行中欧班列累计超过11万列。 展望未来 9月1日上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牢记 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同出席会议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常设机构负责人集体合影。 回首来路 ■ 一是坚持求同存异。尊重彼此差异,保持战略沟通,凝聚集体共识,加强团结协作,把合作盘 子做大,把各国禀赋用好,把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的责任共同扛在肩上。 ■ 二是坚持互利共赢。深化发展战略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升贸易和投资便利 ...
凝聚上合力量 完善全球治理
新华社· 2025-09-02 00:51
全球治理倡议框架 - 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以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1] - 倡议核心包括奉行主权平等 遵守国际法治 践行多边主义 倡导以人为本 注重行动导向[1][2] 上海合作组织全球治理实践 - 组织成立24年来秉持"上海精神"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更加民主公正合理方向发展[3] - 提出并实施许多全球治理新理念 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推动力量[3] 安全合作领域举措 - 各成员国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开展高效安全合作维护区域稳定[3] - 发挥新成立的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综合中心和禁毒中心作用构筑地区安全共同体[3] 经济合作领域规划 - 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 绿色产业 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4] - 成立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4] - 未来5年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4] - 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并共享发展红利[4] - 推动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4] 人文合作领域计划 - 未来5年为其他成员国治疗50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 - 实施5000例白内障手术和开展1万例癌症筛查[5] - 举办政党论坛 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论坛 传统医学论坛[5] 多边机制合作方向 - 支持与联合国 东盟 欧亚经济联盟 亚信等多边机制扩大合作[5] - 共同维护国际经贸秩序和完善全球区域治理[5]
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
新华社· 2025-09-02 00:51
尊敬的各位同事: 24年前,上海合作组织刚一成立,就确立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 展的"上海精神"。24年来,成员国秉持这一初心,共享机遇、共谋发展,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建设和合作 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历史性成就。 我们率先建立边境地区军事领域信任机制,把绵延万里的边界打造成友好、互信、合作的纽带。最 早采取打击"三股势力"多边行动,扎实推进执法安全合作,妥善管控处理矛盾分歧,旗帜鲜明反对外部 干涉,维护了地区和平安宁。 我们率先启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产业投资合 作积极推进,地区发展繁荣动力更加充足。我提出的中方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累计贸易额突破2.3 万亿美元的目标提前实现。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更加完善,成员国之间开通国际公路运输线路近1.4万公 里,开行中欧班列累计超过11万列。 回首来路,尽管乱云飞渡,我们践行"上海精神"而取得成功。展望未来,世界动荡变革,我们仍须 遵循"上海精神",脚踏实地砥砺奋进,更好发挥组织功能。 一是坚持求同存异。志同道合是力量、是优势,求同存异是胸怀、是智慧。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都 是朋友和伙伴,要尊重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