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夏日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冰爽蓉城 潮聚来福士”城市夏日冰感市集 歪马送酒创新消费场景激活蓉城夜经济
观察者网· 2025-07-28 02:22
活动概况 - 歪马送酒联合成都日报锦观传媒、成都来福士广场、成都市酒吧协会举办首届新消费文化节,活动主题为"冰爽蓉城 潮聚来福士",为期三天(7月25日至27日)[1][2] - 活动纳入成都市商务局2025成都服务消费季重点活动之一,旨在创新城市夏日消费场景,融合潮流新消费、酒水品鉴、美食、音乐等元素[2] - 活动吸引数千名市民、潮流青年及本地生活达人参与,多家媒体现场报道[6] 品牌合作与参与 - 歪马送酒携手帝亚吉欧、嘉士伯、奥兰小红帽、洋河等全球知名酒水品牌打造"歪马酒廊",并推出"歪马精酿打酒站"互动设备[3] - 活动汇集20余个品牌,包括麦麦文创、甄稀冰淇淋、康师傅冰红茶等消费品牌,以及司马相如中国清酒、皇城老妈、罗二火锅等川渝特色美食[2] - 成都来福士广场作为场地支持方,提供时尚潮流地标空间,与活动内核高度契合[4] 活动亮点与创新 - 全国知名Rap歌手海尔现场演出,点燃夜经济潮流文化氛围[2] - 举办"2025歪马送酒调酒师大赛",十强选手决赛角逐冠亚季军及最佳人气奖[3] - 设置调酒师课堂DIY、冰镇挑战游戏等互动环节,增强消费者参与感[3] - 突破传统市集单一零售模式,通过科技互动(如打酒站)、专业竞技(调酒大赛)、潮音演出等打造多层次消费场景[5] 行业影响与意义 - 活动成为西南地区创新性夏日消费盛事,融合"美酒+美食+音乐"的沉浸式体验,赋能成都夜经济发展[4][5] - 歪马送酒通过联合全球酒业巨头及本地品牌,树立"场景即体验,消费即娱乐"的行业新范式[5] - 活动勾勒出成都消费升级轨迹,成为具有国际辨识度与文化感染力的消费新场景标杆[5][6]
潍坊安丘:多元融合添活力 夏日经济“烟火气”旺起来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09:02
场景创新与年轻消费 - 茂街新天地商场通过举办二次元活动吸引近300名动漫爱好者,带动客流急剧增加并成为网红打卡地[1] - 商场引入cosplay、随舞等年轻化元素,结合首店经济吸引比格披萨等新品牌入驻,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4] - 墨熙鼓巷夜间消费集聚区工作日接待30桌/周末50桌客人,80%为年轻人,联动环青云山广场形成多元业态效应[4] 农旅融合与亲子经济 - 德刚家庭农场暑期亲子采摘接待量增长近两倍,串联汶清农场等打造"特色种植+休闲采摘"精品线路[5] - 青云综合训练基地开放装甲车驾驶、骑马等研学项目,吸引3000余人参与并带动周边餐饮、文创销售增长[6] - AI亲子乐园推出水世界电音泼水节等活动,成为暑期亲水消暑热门打卡地和文旅经济新亮点[6] 政企联动与消费刺激 - "暑促制冷节"通过家电数码品类补贴释放年轻群体消费潜力,政企合作推高夏季消费热潮[4] - 安丘市制定促消费方案,推动商圈开展多样化活动,强化暑期关键消费节点布局[4] 城市管理与安全保障 - 创新柔性治理模式,引导摊贩规范经营同时保留城市烟火气,实现市容与消费活力平衡[8] - 开展10余轮食品安全消防专项整治,消除130余项隐患,更换51条老化软管和22个液化气瓶[8]
海关通关提速助企 撬动百亿级市场
每日商报· 2025-07-24 22:18
公司经营情况 - 航晓电器有限公司主营灭蚊器、电蚊拍等灭蚊电器及衍生电子产品,产品销往东南亚、南美等地区[1] - 公司2023年前6个月出口值同比增长超过20%,6-7月为出口高峰,预计未来两个月订单量将持续增长[1] - 公司研发推出"零化学添加"的灭蚊器、灭蚊灯等绿色产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打入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2] 行业需求驱动因素 - 全球多地高温导致防蚊产品需求激增,巴西电商平台"驱蚊产品"搜索量增长超200%[1] - 热带气候区域扩大、登革热等蚊媒疾病防控需求提升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带动驱蚊用品需求增长[1] -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东南亚、非洲等湿热地区蚊虫繁殖加速,柬埔寨、莫桑比克等市场从中国进口灭蚊产品显著增加[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蚊香器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78.6亿元增长至2030年124.3亿元[2] - 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安全性、环保性和有效性,智能驱蚊设备、天然植物驱蚊产品等新型产品成为市场新增长点[2] - 行业经历"绿色革命",可降解原料革新、物理灭蚊技术崛起[2] 政策支持 - 海关实施便利化措施,运用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实现"即报、即审、即领",助力企业把握季节性商机[2]
创新供给激活夏日经济
证券时报· 2025-07-24 18:28
暑期消费市场趋势 - 2025年暑期消费市场在文旅、夜间经济、影视、体育等领域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反映国内消费市场活力[1] - 消费需求从传统观光转向个性化、品质化、沉浸式体验,如贵州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浙江横店影视城、青岛啤酒博物馆等案例[1] - 消费升级驱动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观念迭代以及供给端创新[1] 科技与文化融合 - 科技赋能与文化IP深度融合成为撬动夏日经济的关键杠杆,如数字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夜间灯光秀、沉浸式剧场等新业态[1] - "科技+文化"模式提升消费体验并延长产业链,创造二次传播和衍生消费机会[1] - 消费市场竞争重点转向文化内涵与科技应用能力[1] 下沉市场潜力 - 暑期消费热潮向县域旅游和中小城市延伸,如江西萍乡安源区夜市、宁夏银川体育赛事带动周边消费[2] - 县域经济成为扩内需新战场,需政策支持中小城市打造特色消费场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2] 挑战与思考 - 部分消费场景依赖短期促销或季节性流量,需将"暑期热度"转化为"全年常态"[2] - 户外运动、文旅体验的爆发式增长对公共服务和环保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提前规划资源调配与生态保护[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2] - 加强政策引导和完善消费基础设施,使"热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2]
央媒看萍乡 | 多彩“夜市”映射消费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23 12:17
7月23日 人民日报刊发报道 《这个暑期,新玩法带动新消费》 其中聚焦了萍乡市安源区 打造夜食、夜游、夜演等多元夜间消费市场 让"夏日经济"成为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 人民日报 全文如下: 夜间消费—— 多彩"夜市"映射消费活力 宋佳茵 华灯初上,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烟火气渐浓,非遗糖画摊前,孩子们举着晶莹剔透的"凤凰"笑逐颜开……盛夏时节,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夜间经济推陈 出新,形成了夜食、夜游、夜演等多元夜间消费市场。 夜间消费映射城市活力。安源区以"夏日经济"提升为突破口,依托区域内商业街区、特色商圈及夜市等线下实体商业资源,打造一体化"夜生活"经济圈, 让"夏日经济"成为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 夜市人气旺,"舌尖经济"活力足。"没有位置没关系,我们可以等。"晚上10点,无辣不欢餐饮店门口仍排着长队。凭借美味的菜肴和热情的服务,这家店 铺成为游客打卡挑战的热门地。 为进一步拉动夜间消费,安源区持续发放"辣红安源"消费券,联合美团等平台推出"夜购满减"等活动,同时整合文旅惠民卡资源推出"乐游安源"消费指 南。据统计,通过"政府补贴+商家让利"模式,上半年已惠及超5万人次,带动消费金额超1500万元。 夜秀精彩 ...
消费观察|市场良性竞争让小商家生意做大,这家江苏馄饨小笼连锁近两月生意增加1/3
搜狐财经· 2025-07-23 06:14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旗下4家自营门店和3家加盟店在无锡市场站稳脚跟[3] - 5月和6月订单量相比3、4月显著提升 外卖订单增长约33%[6] - 堂食占总营收60% 外卖占比40% 形成线上线下并重模式[5] - 参加平台活动后客单价有所下降但订单量大幅增长 整体利润增加[6] 产品与服务策略 - 核心产品选用肥瘦比例2:8的优质猪肉 坚持用料扎实[5] - 调整传统无锡小笼偏甜口味 增加酸辣汤等融合产品适应新无锡人需求[8] - 不刻意引导客户评价 通过真诚服务获取自发好评[5] - 主打社区商业街选址 兼顾居民稳定客源与过路客人[5] 行业趋势与平台效应 -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平台补贴推流带动商家订单增长[6] - 7月全国127个城市夜间订单环比6月增长超100% 江苏省超10城夜宵订单翻番[8] - 武汉米国煲仔饭订单增长150% 计划从60家扩至100家门店[9] - 南京鸡鸣汤包日均订单增长近200% 单店新增1-2名员工[9] 市场环境与消费特征 - 夏季餐饮旺季游客夜间外卖需求旺盛 地方特色小吃受青睐[6] - 多平台共存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创造商家消费者骑手多赢局面[10] - 外卖市场预计拉动150万骑手就业 辐射农业等上下游产业链[10] - 消费券等政策刺激带动中小商家增收 形成就业链式增长[10]
为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7-22 21:55
零售市场 - 外卖市场日订单量从5月到7月初从1亿单飙升至超2亿单 [1] - 平台通过消费券补贴商家和消费者 将潜在需求转化为市场增量 [1] 文旅市场 - "跟着赛事去旅行"和"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玩法 衍生"票根经济"新生态 [1] - 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红火 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 [1] 餐饮市场 - 北京簋街 合肥罍街等美食聚集地餐厅夜间营业额比白天高出50%以上 [1] - 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 [1] 政策支持 - 上海推出"66夜生活节" 6月至9月将举办130个夏夜活动 [2] - 广西推出2000余项文旅 餐饮 体育消费活动 [2] - 商务部组织"购在中国"系列活动 铁路部门开行特色旅游列车 [2] 消费升级 - 带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成为商场新宠 [3] - 具备学习功能的平板电脑销量激增 [3] - 消费者从"功能消费"转向"价值消费" 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加速释放 [3] 供给优化 - 杭州博物馆推出越剧表演 合肥出现融入酒吧元素的火锅店 [3] - 创新场景源于对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洞察 满足多元体验需求 [3]
这个暑期,新玩法带动新消费(新视窗)
人民日报· 2025-07-22 21:44
文旅消费 - 沉浸式旅游成为暑期文旅市场新亮点,贵州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运用96处异形投影面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还原历史细节[1] - 浙江横店影视城清明上河图景区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还原北宋市井生活,配备300多名古装演员与游客互动,暑期推出"乘高铁免费游东阳"活动吸引大学生群体[2] - 青岛啤酒博物馆暑期日均客流量达1.4万—1.5万人,沉浸式体验使游客停留时间从1—1.5小时延长至2—2.5小时[2][3] - 美团数据显示青岛啤酒博物馆95后游客占比超60%,00后占比达37%,景区门票预订订单总额同比增长50%以上[3] -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5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25亿人次,需求从"泛观光"向"精体验"升级,县域旅游迎来高峰[4] 夜间消费 - 江西萍乡安源区打造"夜食、夜游、夜演"多元夜间消费市场,通过"政府补贴+商家让利"模式上半年带动消费超1500万元[6] - 安源凯光新天地景区"梦幻奇妙夜"灯光秀周末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暑期推出40余场大型活动及近200场特色活动[7] - 支付平台数据显示6月18—24时消费金额占比达49.3%,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夜间经济需提升"文化附加值"[8] 影视消费 - 暑期档电影线上购票占比达95%,四川遂宁中影星美银丰影城观影人次超5000,万达影城7月吸引1.1万观众创49万元票房[9][10] - 影院通过票根兑换文创周边、购票送饮品等创新服务提升二次传播,遂宁整合文旅商资源推出跨领域优惠活动[10] - 截至7月16日暑期档票房达34.12亿元,需强化内容共鸣与衍生品溢出效应[11] 体育消费 - 银川马拉松吸引7万人报名,带动住宿、餐饮等消费近亿元,2023年银川体育产业总产值21.24亿元中夏季消费占比超70%[12] - 宁夏夏季户外运动装备需求大增,防晒衣、冰袖等销量显著上升,城市骑行成为年轻人社交新方式[13] - 1—6月全国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需扩大运动人口促进消费融合创新[14]
听歌赏景享清凉 多业态融合激活夏日经济
央视网· 2025-07-22 09:14
文旅活动 - 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举行彝族火把节仪式,象征吉祥和团结的火种传递是核心传统 [2][3] - 同心步行街每周六晚八点推出不同主题音乐演出,结合山水音乐秀、激光投影灯光秀及少数民族非遗歌舞展演 [4] - 新推出的"响水滩音乐季"文旅活动已吸引30多家商铺入驻,预计未来三个月避暑季将增至90多家 [7] 旅游业态创新 - 毕节市将火把节系列活动与避暑旅游结合,针对不同客群推出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个性化线路 [6][9] - 当地夏季平均气温21摄氏度,依托高海拔和高植被覆盖率优势打造避暑胜地 [9] 经济影响 - 文旅部门预计火把节暨避暑旅游季将吸引贵阳、重庆、成都、广州等地游客近3000万人次 [9] - 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预计同比提升15% [9]
时髦“夜时光”燃动夏日夜游热力 消费“新宠”激活经济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7-22 06:00
央视网消息:全国各地的夏日经济已展现出十足"热"力,助燃服务消费再升级。眼下,甘肃敦煌迎来暑期游客高峰。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每 周有4场星空演唱会。此外,2025年还引入了夜间集市,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加丰富。 2025年,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启用了1000多套特色灯光设备,融入了古诗词、鸣沙山、骆驼等多种元素。为了让游客就近体验传统文化,景区还 在入口处设置了古色古香的文创集市,邀请2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手工艺创作者,把各地的非遗技艺与敦煌文化、敦煌元素结合起来,推出了更 具敦煌特色的文创产品,获得不少游客的喜爱。 傍晚时分,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里的游客人流如织。大家爬上沙山,在凉爽的微风中,跟着伴奏一起放声歌唱。随着夜幕降临,在月牙泉畔,数 百架无人机在夜空中变换出各种造型,让夜晚充满活力与魅力。 在湖南张家界七星山高山营地,来自全国的百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参与"勇探七星秘境 挑战荒野极限"旅游挑战活动。大家融入原生态的大自然 中,荒野求生、丛林穿越,尽享别样的旅游体验。 在天门山景区,夜游天门山成为了许多游客的新选择。夜晚的天门山景区在智能光影的装扮下显得更加巍峨壮观,尽显梦幻与神秘。游客们在 登山途中,可以体验一场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