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观察|广东端午旅游破百亿!“扒龙船”为何热辣滚烫?
南方农村报· 2025-06-04 16:32
广东端午旅游市场表现 - 端午期间广东累计接待游客2321万人次 同比增长20.6% [2][3] - 实现旅游收入114.4亿元 同比增长25.6% [3] - 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726.1万人次 同比增长18.9% [27] - 古驿道沿线重点区域接待游客103万人次 同比增长18.5% [28] -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54.4万人次 同比增长17.5% [29] - 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游客133.2万人次 同比增长16.5% [30] - 重点公共文化机构接待市民游客超60万人次 同比增长13.2% [31] 龙舟主题活动表现 - 龙舟主题活动成为绝对"顶流" 全省21地市同步开展 [4][5] - 端午期间广东省内大型龙舟活动近50场 [6] - 龙舟相关话题全网曝光量超千万次 带火近百个文旅打卡点 [8] - 广东拥有26项与龙舟有关的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 [13][14] - 龙舟活动已超越体育赛事范畴 转化为文化深度体验 [15][16] 龙舟文旅成功因素 -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岭南文明深度融合 形成现象级文旅IP [12][13] - 广东河网密布的自然条件为龙舟文化提供良好土壤 [18] - 多地通过"龙舟+"模式创新 如结合音乐会、啤酒节、市集等活动 [19][20][21] - 政府政策支持 如广州开通50条"赛事旅游"专线 [22][23] - "以龙为媒 串珠成链"模式推动乡村旅游从单点打卡升级为全域体验 [35][36] 典型案例 - 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举办荷花龙舟节 融合龙舟、非遗展演、铁花秀等环节 [31][32] - 广州猎德龙舟宴、叠滘弯道漂移、西樵山500年"半山扒龙船"等非遗民俗展示 [15][16] - 东莞沙田赛联动"湾区周末IN东莞"促消费 长安镇打造"水上竞渡+新质生活市集" [20] - 深圳光明区设龙舟嘉年华与非遗展演等活动 [21]
古老特色端午习俗成儋州泊潮村吸引游客亮点
海南日报· 2025-06-01 23:41
旅游行业 - 儋州市光村镇泊潮村通过传统海龙舟习俗活动吸引大量游客 端午节当天民宿全部住满 [2] - 泊潮海龙舟习俗始于清代 延续数百年 2017年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3] - 活动内容包括龙舟制作展示 祭祀祈福 整村巡游 海上送祝福等环节 [2][3][5] - 龙舟制作工艺复杂 需要8天时间 使用竹篾 钢丝 画纸等材料 完全依靠工匠经验 [2] 公司经营 - 泊爱渔家基地民宿共有10多间客房 可直接观看海龙舟活动 [2] - 民宿负责人林琼玲提供全程导览服务 包括带领游客参观龙舟制作 讲解传统习俗等 [2][3] - 村民通过休闲渔业业态(赶海 垂钓)和乡村旅游实现收入增长 [5] - 传统节日活动从村民自娱自乐发展为吸引游客的旅游项目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
武汉市面上近半栀子花来自这里,一朵花带动一条“花香产业链”
长江日报· 2025-05-30 12:12
栀子花产业现状 - 武汉市黄陂东门砦村是主要栀子花供应地,占武汉市场近半份额 [1] - 全村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108亩扩大到2024年的500多亩 [15][21] - 年产鲜花量达400万至800万朵,成为村民重要收入来源 [15] 生产与销售模式 - 村民采用"一天三采"方式,专挑微透白的花骨朵,每朵保留10厘米花枝 [5][20] - 传统销售通过微信预订+冷链配送(空调控温18℃),次日达客户 [10] - 2021年"快递进村"后拓展全国市场,通过小红书、抖音获客,覆盖成都、杭州、福州等地 [16] 产业链延伸 - 四川企业收购"残花"提炼精油/香水,2023年收购价达18元/斤,日收5000斤 [20] - 茶场以3元/斤收购鲜花窨制花茶 [21] - 发展"花-稻-虾(蛙、鱼、菌)"生态种养模式,产出带花香的"栀子蛙"、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 [26][29] 经济效益 - 村民李桂凤10亩花田2023年创收8万元 [5] - 典型日收入:单日采摘可获400多元,需每日三茬采收 [11] 品牌建设与创新 - 40年种植历史培育出本地老品种,以花朵饱满、花香浓郁著称 [15][16] - 开发矮化修剪技术提升产量,单株花苞数量显著增加 [15] - 计划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栀子村"品牌,延长产业链 [29]
打卡世运会项目 成都东部新区亲水消费季启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11:39
文旅促消费活动 - "成都四时·乐游天府"文旅促消费活动暨"跟着赛事游成都·清凉一夏来东区"亲水消费季在成都东部新区三岔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马鞍山码头启幕 [1] - 发布"水韵丹景"成都东部新区夏日亲水消费地图 涵盖水上运动、美食美景、高端住宿等复合消费场景 [1] - 重点推荐金熊猫水上休闲运动中心、Ewave水上运动中心、丹景谷漂流、丹景台、三岔湖环球融创天堂洲际酒店、蕃薯藤度假酒店等特色项目 [1] 研学旅游发展 - 研学旅游成为成都东部新区文旅市场新增长点 依托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高校资源 [2] - 推出"夏日研学到东区"系列产品 包括三岔湖畔观鸟研学、丹景台植物种子追踪等生态研学项目 [2] - 创新"专业-实践-趣味"三位一体沉浸式研学模式 将产教融合理念注入文旅场景 [2] 乡村旅游线路 - 发布多条全域乡村旅游线路 驻村书记进行直播推介 [2] - 围绕"野趣研学果香贾家""天府明珠水韵三岔""东麓桃源生态养马"三大主题打造田园诗意线路 [2] - 线路融合采摘体验、观光游乐、特色餐饮等传统项目与生态航旅、自然教育等新业态 [2] 体育赛事布局 - 作为2025成都世界运动会重要分会场 发挥"国际空港枢纽+体育高校资源+世园会主会场"优势 [3] - 以三岔湖为核心打造专业化水上运动中心集群 为世运会水上赛事提供保障 [3] - 实施"以赛营城、文体旅融合"发展战略 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建设国际赛事活力新城 [3]
成渝一周观察 | 四川首款情感机器人年底推出;成都与叶卡捷琳堡签署三年行动计划
观察者网· 2025-05-29 05:03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 四川首款人形情感机器人"爱湫EMO1"计划于2025年底发布,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搭载情感认知系统,支持方言响应且延迟仅0.8秒 [1] - 具身科技与天府绛溪实验室共建研发中心,启动脑机接口技术研究,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1] - 四川AI产业一季度营收达396.8亿元,同比增长20.5%,成都高新区正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1] 交通基建与农村发展 - 四川建成"四好农村路"示范路超1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7.1万公里,85.6%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 [2] - 四川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327亿元,实现3A级以上景区和县级产业园区通四级双车道公路 [2] - 深化"交商邮"融合发展,推广统一配送模式促进农村物流降本增效 [2] 乡村旅游与政策支持 - 四川对新认定的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村分别给予200万、100万、50万元奖补 [3] - 支持盘活农村闲置资产,闲置旧厂房等设施可享受5年按原用途使用的优惠政策 [3] - 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保障项目用地,鼓励民营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3] 国际合作与经贸往来 - 成都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签署《2025-2027年友好城市行动计划》,重点深化经贸往来、文旅交流等领域合作 [6] - 第二十届西博会签约项目416个,投资总额3543亿元,四川签约金额3169亿元 [7] - 第七届西洽会签约重大项目247个,总金额超3000亿元,吸引39个国家和地区1300余家企业参展 [12] 新能源汽车与高端制造 - 重庆北碚发布6大机会清单,项目总规模225亿元,涵盖整车研发生产、汽车电子等全产业链领域 [10] - 北碚汽摩产业一季度规上企业产值达48.46亿元,同比增长15.4%,已集聚100余家零部件企业 [10] - 力帆科技加速智能化转型,睿蓝汽车2024年销量达5.9万辆 [10]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重庆推动89家科技型企业上市,累计投资452.8亿元,2024年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59.4亿元 [11] - 重庆首创"知识产权挂钩贷款"等金融产品,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规模较2021年增长1.1倍 [11] - 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74亿元,同比增长12.6%,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92家 [11] 区域合作与产业出海 - 荣昌区推动渝台合作,台湾美浚华公司与直升酒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13] - 中国汽摩出海非洲采供对接会签约16.5亿元项目,涉及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组装合作 [14] - 重庆市商务委与中非民间商会签署对非经贸合作备忘录,未来将聚焦智能化与电动化融合 [14]
浙江杭州梅林村,一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梅林村,满满人气从何来(经济新方位·农村消费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7 22:07
乡村旅游发展 - 梅林村2024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人气最旺时单日游客量达上千人 [2] - 通过"千万工程"推进环境改造,建设16公里慢行步道、生态河岸及19亩现代化"美好生活中心",内含数字书房、智慧健康站等设施 [3][4] - 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包括特产集合铺、品牌农产品店、共富面馆等,并引入"沥小二"数字化导览系统提升游客体验 [4] 新经济业态引入 - 改造6000平方米共享办公空间,吸引40多名"数字游民"入驻,涵盖AI创作、设计等行业,形成青年社区 [5] - "数字游民"带动城市新业态下沉,催生网红店如唐果子茶点体验店、"千万+"小馆等,促进文旅融合 [5] - 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完善推动新能源车普及,2023年新增快充桩,吸引游客及卡车司机停留消费 [7] 智慧化与集体经济 -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74万元(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超6万元,配套24小时无人超市、智能健身跑道等数字化服务 [7] - 智慧管理系统覆盖公交实时查询、电子健康档案及远程医疗会诊,户籍人口实现"小病不出村" [7] - 传统品牌如"王泰和"萝卜干、"老大昌"酿造酱油进驻,结合湘湖龙井等农产品提升本地商业价值 [4][7]
从大景区到小村庄,“乡味”旅游为何亮眼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6 22:31
近年来,传统景区之外,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到广袤乡野间体验"乡味"。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为7.07亿,同比增长8.9%;全国 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全国乡村旅游从业总人数为712万,同比增长2.2%。 从大景区到小村庄,从游客"乐子"到发展"路子",乡村之旅何以打动人心?乡村旅游产业为何亮眼? 如火如荼:游客人数高速增长 初夏清晨,浙江安吉余村的竹海尚未被游客的脚步惊醒,上海白领陈曦已经坐在民宿露台上,看薄雾从 山坳间漫过。 "这里的时间仿佛被拉长了。"她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配图是远处的茶山与一杯安吉白茶。 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安吉的旅游在今年"五一"假期表现依然抢眼:全县累计接待全域游客 22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99亿元,热门民宿一房难求。 漫步之江大地,步步是景、处处如画的美丽乡村星罗棋布,"景区村"覆盖率达到56.5%。乡村旅游成为 当地旅游业的"金字招牌"。 "我们不仅真切感受到乡村旅游的火爆,而且注意到这种火爆来自游客内心的真需求、真热爱、真享 受。"长期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浙江省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会长吴健 ...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乡村旅游公路 让小山村走上“致富振兴路”
央广网· 2025-05-15 13:54
卡阳村,藏语意为"纯净的地方",距离省会西宁约42公里,高山、森林、溪流、村落交织成一幅如诗如 画的田园风光图。然而,曾经的卡阳村,虽坐拥美景,却因交通闭塞,难以绽放光彩。 监制:陶玉德 "90后"青年创业者马星的故事,便与这条路紧密相连。"以前进村的路,是一条颠簸、泥泞的沙土路, 小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看姥姥,路总是很难走。满怀创业热情的我,曾经尝试在村里做些产业,但是 因为道路不畅,客源稀少,我的创业梦也受到阻隔。"马星回忆道。 2015年,湟中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对卡阳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和建设。同时,一项重大举措也 随之而来——修建乡村扶贫旅游公路。2019年,峡口村至卡阳村旅游公路开工建设,2021年,这条承载 着卡阳村希望的公路正式通车。 道路畅通后,卡阳村的发展日新月异。马星看准时机,重新点燃创业梦想,2024年在村里开办了心情驿 站。如今,她每天在驿站里忙碌而充实,接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现在路好了,游客越来越多, 生意也好了起来,我的创业梦也实现了。"马星笑着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像马星这样因路而改变命运的村民,在卡阳村还有很多。村民李大姐在自家做起了焜锅馍馍,凭借传统 手艺, ...
“四好农村路”带火“乡村游” “白加黑”多业态融合点亮乡村旅游新消费
央视网· 2025-05-12 03:40
乡村旅游市场趋势 - 乡村旅游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 5月以来乡村旅游搜索量同比大增[1] - 县域订单中70%来自20-35岁年轻人 显示年轻群体成为下沉市场主力[1] - 农村居民出游率显著提升 2025年一季度农村居民出游率达10.7% 五一假期贡献4971万人次占国内出游总人次15.8%[10] - 旅游消费呈现梯度扩散趋势 从中心城镇向农村市场延伸[11] 产业融合与消费升级 - 农旅融合带动农产品销售 乡村民宿通过"食材日记"实现农产品溯源与经验交流[5] - 文旅需求推动产业优化 游客对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兴趣直接促进乡村消费增长和产业升级[8] - 116家粮油加工企业参与农旅融合 天府农博园上线350多种优质土特产[19] 新业态与场景创新 - 农业生产者转型文旅体验官 形成乡村旅游双向互动新模式[8] - 昼夜联动沉浸式体验兴起 如田园电影院、星空音乐会等夜间项目[13][19] - 科技赋能旅游项目 湖北黄石园博园运用VR和AI技术打造"矿山飞龙"等亲子热门项目[15] 区域特色案例 - 山东青州花卉产业吸引年轻人旅居创业 形成从旅行到旅居的转化[3] - 陕西汉中宁强通过农村路网建设激活乡村游 实现客货邮运输联动[5] - 江苏无锡"倒立屋"等创意场景吸引农民游客 推动新农人体验乡村新业态[9] - 江西芦溪举办"风筝野餐节" 河南固始中原竹寨推出非遗茶道体验[15][17] 消费群体特征 - 农村居民角色转变 从旅游接待者升级为消费者 市场厚度增加[13] - 青年群体主导需求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结合烟火气、文化味和科技感[21]
稻香千里引客来
经济日报· 2025-05-10 01:42
乡村旅游与特色民宿发展 - 天津津南区小站镇特色民宿稻香斋以稻作文化为核心特色,14间客房分别对应小站稻从春种到秋收的14个节气,结合徽派建筑风格吸引游客 [1] - 稻香斋推出"五一"假期食宿套餐8折优惠,游客入住数量明显上涨,微信订房咨询量激增 [1] - 小站镇特色民宿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已超10家,包括榴园农家院、传林农家院等不同风格民宿 [2] - 2024年小站镇全年接待游客259.09万人次,旅游综合性收入7643.06万元 [2] 小站稻产业链延伸 - 小站稻作为津南区核心农产品,衍生出有稻儿米糕等消费新品,开发蓝莓、芒果、桂花等10余种口味,日销量超百斤 [2] - 小站镇推出"小站文旅"二维码整合旅游资源,上线以小站稻为原料的系列美食如米粉肉、大商包子等,并标注地图指引自驾游客 [3] - "一品小站"特色菜品评选活动带动地方美食出圈,2024年"五一"期间景区周边客流达7.22万人次,旅游收入207.83万元 [3] 文旅融合与区域联动 - 津南区搭建"四季主题活动+品牌线路"体系,形成"春来踏青""乐游一夏"等四季品牌,串联"寻源稻乡游"等精品线路 [4] - 津南区整合佳沃世界、沽水·孙庄民宿等9个文旅项目,推出"津彩南望"联动优惠政策,涵盖门票特惠、民宿体验等 [4][5] - 沽水·孙庄民宿项目一期提供70余间高端客房,配套艺术馆、西餐厅,面向国家会展中心参展客商设计融合中西元素 [3] - 津南区培育"体育+旅游"新业态,通过津南半马等赛事配套景区酒店联动优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