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

搜索文档
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12
"光荣自豪",集中体现在精神面貌上,落脚到奋斗实干中。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自豪",并非盲目自大、 唯我独尊,而是一种建立在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从容气度和理性平和心态,始终保持不卑不 亢、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当代青少年作为"平视世界"的一代,更应以青春之笔续写时代荣光,在更广 阔的舞台上展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堂堂正正"铸就人格根基,"光荣自豪"激发自信自强。精神的种子里,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基因, 更包含着我们"走向何方"的路标。广大青少年从抗战中汲取前行的动力,挺直脊梁、实干笃行,汇聚起 的必将是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今天的青少年,只有真正读懂抗战历史、真正领悟伟大抗战精神,才能赓续好红色血脉,不断增强做中 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希望你们好好努力、奋发图强,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 阳泉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同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学生和纪念馆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嘱托"孩子们要争做 民族的脊梁,一定要把我们国家建得更加强盛"。语重心长的话语,激励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 烈、珍爱和平、挺膺担当。 历史的细节处,总是充满令人感佩的事迹 ...
抗战文物保护展示主题活动季7月至9月开展
新华社· 2025-07-30 14:12
活动季以"保护抗战文物 讲好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深入挖掘阐释抗战文物蕴含的历史 内涵和时代价值,生动展现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伟大历程,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 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现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充分展现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贡献,讲好党的故 事、抗战故事、英烈故事,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活动季期间,发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推出抗战主题精品展陈,主办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实施一批抗战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推介全国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开展抗战主题系列活动,举行抗战实物集中捐赠仪式,开展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 作,办好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抗战文物保护展示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抗战文物主 题宣传及实地采访。(记者徐壮) 记者7月30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近日印 ...
为何要重读抗战家书(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7-29 22:42
抗战家书里,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怀。"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壮烈牺牲前 几日,左权将军以信表达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同时还不忘怀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彼此勉励。"家是 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尽管父母亲情难以割舍,但 想到战火中的祖国,华侨白雪娇还是毅然投笔从戎。正是这般家国同心,让一个民族迸发出超乎寻常的 凝聚力。 抗战家书里,有鼓舞人心的必胜信念。"希望你将来成为一个空中霸王""你有把握,我有信心",听闻飞 行员丈夫刘粹刚的战绩,妻子许希麟的欣喜与自豪跃然纸上。"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今年就可以打败 德国,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小兵张嘎"创作者、八路军战士徐光耀,无 论形势如何,始终葆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纵有万难,志不可夺。必胜的信念照耀在前方,中华民族就 打不垮、压不倒。 "儿不愿作个时代的落伍者,不愿落人后""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 前段时间,笔者参观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被一封抗日战争时期的家书所吸引。写信者是中国人民 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女学员韩雅兰,她放弃优渥生活,奔赴延安投身抗战,希望得到父母理解。字 ...
抗战影像记忆|“失联”88年的中国战地记者,民族从未忘却
新华社· 2025-07-29 12:29
"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 1937年8月1日,《世界知识》杂志的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中,这句振聋发聩的预言穿透纸背。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洞穿时局、精准如炬的论断,竟出自一名年仅二十五岁的战地记者之手。 然而,就在文章刊发月余之后,这名年轻记者的身影便消失在弥漫的硝烟之中,"失联"至今。 他就是方大曾,被誉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公认的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 刊载在《良友》杂志(1937年7月号)上的图文报道《卢沟桥事件》。(方大曾纪念室供图) 摄影 方大曾,又名方德曾,笔名小方,祖籍江苏无锡,1912年7月13日出生于北京。还在中学时期,他就用母亲给的7块大洋买了一架照相机,由此走 上摄影之路。 方大曾的镜头始终对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记录百姓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朴素而真实。他留下的影像中有纤夫,有脚夫,有矿工, 有农夫,有车夫,有流浪者,也有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方大曾的照相机镜头始终对准社会,关注社会动态和民生。在黑与白相映衬的影像中,他 留下了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血与火、战争与苦难。 纺纱厂。方大曾 摄(方大曾纪念室供图) 民众集会。方大曾 摄(方大曾纪念室 ...
2025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破55亿
新华社· 2025-07-29 08:38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55亿元[1] 抗战主题电影上映计划 - 《南京照相馆》7月25日上映 取材南京大屠杀真实罪证影像 主演包括刘昊然 王传君 高叶 王骁[2][3][5] - 《东极岛》8月8日上映 取材里斯本丸沉没事件 由管虎 费振翔共同执导 朱一龙 吴磊 倪妮领衔主演[6][7] - 《山河为证》8月15日上映 为首部全景式展现14年抗战历程的纪录影片 运用数字修复与艺术再造技术[8][9][10] 创作背景与主题 - 三部作品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推出 均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 展现中国人民抗战历程[1][7][9] - 《南京照相馆》通过历史照片揭示日军罪证来源 展现百姓以底片为武器的抗争[3][4][5] - 《东极岛》呈现巨轮倾覆 渔民百船营救战俘等冲击性视效场面[7] - 《山河为证》基于海量珍贵影像资料 注重历史逻辑与民族精神传承[9]
“今后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杭州日报· 2025-07-28 02:03
活动概况 - 第四届声音里的红色档案宣讲赛在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举办 吸引60余所中小学校2000余名学生报名参与[1] - 经过筛选最终51名(组)选手来自近40所学校进入决赛舞台[1] - 活动设置党史研究、播音主持、文稿撰写等领域专家及红色场馆负责人组成评委团队[1] 比赛内容与成果 - 选手宣讲内容涵盖杭州抗战史、钱塘江大桥精神密码、富阳受降抗战血泪史等主题[1] - 20名(组)选手获得金牌志愿讲解员称号 将参与红色研学营并录制专业音频[1] - 录制音频将生成二维码在7大展馆同步展陈 包括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等场馆[1] 社会影响与评价 - 活动自2022年起连续举办四届 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2] - 评委认为活动创新性让宣讲者自创文本 依据史料创作抗战故事更生动亲切[2] - 活动推动杭州红色资源联动发展 后续将组织讲解员进部队、社区、学校开展抗战精神主题宣讲[2] 参与者反馈 - 参赛学生表示通过活动更珍惜和平生活 并希望继续传播抗战故事[2] - 相关部门负责人肯定活动使青少年从主动认知到积极传承红色精神[2]
墨迹仿佛未干(重读抗战家书)
人民日报· 2025-07-27 22:42
历史背景 - 袁国平烈士1939年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长期投身革命事业[1][2] - 1927年5月参加鄂西战斗前曾给母亲寄去诀别照片和书信[3][4] - 1941年"皖南事变"中牺牲时年仅35岁[6] 家庭情况 - 袁国平家庭为支持其革命活动倾尽所有,生活陷入窘迫[1] - 1939年收到侄儿来信告知家中断粮,靠红薯充饥,无油可用辣椒下饭[2] - 母亲年迈体弱难以进食,但为体谅儿子从不主动告知困境[2] 革命信念 - 袁国平在1938年7月给兄长的信中表示"愿以最后一滴血贡献于国家民族"[2] - 1927年诀别书中写道"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博一快"[4] - 在新四军提倡"一百颗子弹中九十九颗射敌,最后一颗留给自己"的精神[6] 书信内容 - 1939年回信侄儿表示"此刻我身无分文",强调"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服务"[1] - 认为"世界上应该有一些不聪明的人"指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者[6] - 勉励家人"不要成为太聪明的人",因聪明人"不愿付出,成不了大事"[6]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陈济桓:用血肉之躯书写不屈民族魂
新华社· 2025-07-27 07:20
历史事件背景 - 桂林保卫战发生于1944年10月28日至11月9日,是豫湘桂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 日军集结7万多兵力围攻桂林,中方守军约25000人 [2][3] - 战斗持续十余日,日军最终使用毒气弹、燃烧弹等化学武器攻破防线 [3] 主要人物事迹 - 陈济桓将军1893年出生于广西岑溪,曾参加辛亥革命 [2] - 1944年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留下"桂林存我存,桂林亡我亦亡"的家书 [2] - 指挥修筑城防工事,组织军民利用多山地形构建防御体系 [2] - 在突围失败后写下"决定自杀成仁"的遗言,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殉国 [3] 纪念设施现状 - 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位于桂林七星景区普陀山博望坪 [1][4] - 已被列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4] - 当地通过祭扫活动、老兵宣讲等方式将其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历史意义 - 遗址见证了1944年桂林保卫战的惨烈过程 [1] - 成为展现中国军民抗战精神的重要地标 [4] - 目前每天都有参观者前来瞻仰 [4]
半天破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7-26 08:08
电影市场表现 - 7月26日半天票房破亿 单日票房连续9天过亿 [1] - 上周末(7月19日、20日)单日票房超2亿元 [1] - 2025年暑期档(6月-8月)总票房(含预售)突破47亿元 [1] 抗战主题电影动态 - 《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山河为证》三部抗战电影将于暑期档上映 均基于真实历史事件 [2] - 其他重磅历史题材影片如《志愿军3》《生还》也将陆续登场 [2] - 今年为抗战胜利80周年 多类型文艺作品集中推出 [1][2] 行业趋势 - 暑期档票房表现强劲 反映电影市场复苏态势 [1] - 历史题材影片密集上映 形成主题性观影热潮 [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血战台儿庄 激战禹王山——徐州会战回眸
新华社· 2025-07-25 10:27
历史背景 - 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在鲁南、苏北地区与日军进行的大规模战役,以台儿庄为重心[1] - 战役始于1938年3月23日中国军队第31师骑兵连北上诱敌与日军遭遇[1] - 日军企图南北对进会攻徐州,再西进郑州南攻武汉[1] 战役过程 - 中国军队组织了众多"敢死队",如第27师连长王范堂率57人夜袭敌阵,最终仅13人生还[1] - 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抗日武装炸毁铁路桥、公路桥,中断日军军运10余日[2] - 滇军第60军在禹王山一带阻击日军20多天,4万人部队伤亡近2万人[3] 战役结果 - 1938年4月7日中国军队取得胜利,歼灭日军1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2] - 这是全国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激发了中国军民抗战热忱[2] - 滇军在禹王山的阻击战为中国军队战略转移赢得宝贵时间[3] 历史意义 -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速胜论"[4] -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年接待量超200万人次,计划在海外举办展览[3] - 战役展现了中华儿女共御外侮的精神力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