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

搜索文档
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即将在京举办
环球网· 2025-05-02 06:00
大会基本情况 -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是全球月季界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会议,每四年举办一次,首次落地中国,展现国际月季界对中国月季科研水平和产业发展的认可 [2] - 大会由国际园艺学会主办,已在美国、法国、以色列、日本、德国等国家举办了八届 [2] -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园艺学会等多方努力下成功获得举办权 [2] 大会举办地门头沟区 - 门头沟区是北京重要的生态涵养区,森林覆盖率达48.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6.07平方米 [3] - 门头沟区大力推进矿山修复、永定河生态走廊和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建设,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和林木碳汇能力 [3] - 主展区京西月季洲是"两园一河"首个完成的重点项目,对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3] 大会总体安排 - 举办时间为2025年5月10日至15日,地点在北京市门头沟区 [3] - 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际园艺学会、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花卉协会联合主办 [3] - 主题为"花开北京 香约永定",吉祥物为月季花精灵"小妙月",并创新打造AI数字人"小妙月"应用场景 [4] - 与泡泡玛特合作推出限定盲盒、徽章等文创产品 [5] 大会三大版块 - 国际学术会议包括开幕式、学术报告、学术论文墙报展示、技术参观交流等环节 [5] - 第十二届中国月季展包括月季新品种展、盆栽月季展、月季衍生品与文创产品展等内容 [5] - 2025北京月季文化节以门头沟区为主会场,其他区为分会场,举办月季精品展览、园艺市集、月季及衍生产品展销等活动 [6] 月季产业发展 - 月季是世界主要商品花卉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月季鲜花生产和消费国 [6] - 北京市月季栽植面积超过2.5万亩,月季应用及展示品种超过3000个 [7] - 北京拥有国家级月季种质资源圃、国际月季新品种测试中心、国家月季产业联盟等 [7] - 培育出"北京红""红五月"等50余个自主知识产权月季新优品种 [7] 产业机遇与生态价值 - 大会将推动我国从月季资源大国向月季育种研发强国跨越,助力构建花卉领域国际协作新格局 [8] - 以花为媒,以会兴业,加速"种业之都"建设,激活花卉消费新场景 [9] - 门头沟区将以妙峰山玫瑰小镇、京西月季洲公园等项目为依托,建设以市花月季为特色的花园城市示范区 [10]
赵乐际主持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会并作讲话
新华社· 2025-04-30 08:40
民营经济促进法 - 会议审议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 明确平等对待 公平竞争 同等保护 共同发展原则 [2] - 法律从市场准入 要素保障 规范经营 服务保障 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规范 [2] - 旨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 [2]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立法任务 草案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 - 草案充分体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制度 实践成果 符合生态建设实际需要 [2] - 要稳步有序推进编纂工作 确保编纂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法典 [2] 传染病防治法修订 - 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 为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更完备法律保障 [3] 其他法律审议进展 - 对原子能法草案 仲裁法修订草案进行二次审议 [3] - 对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 监狱法修订草案进行初次审议 [3] 环境保护与国有资产管理 - 会议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 [3] - 会议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和整改问责情况报告 [3] 人大工作部署 - 要立足人大职能职责做好工作 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贡献 [4] - 要认真落实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和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工作要点 [4] - 要以高质量立法服务和保障改革发展 增强监督工作针对性 实效性 [4]
生态环境法典将带来哪些改变?专家详解
第一财经· 2025-04-29 03:02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背景与意义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标志着中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现代化进程 [2] - 法典编纂基于现行30多部法律、100多件行政法规、1000多件地方性法规及十八大以来法治实践成果的系统整合 [2][3]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列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重点任务 [2] 法典内容与结构特点 - 采用适度法典化模式 对30多部现行法律分类处理:综合性法律和污染防治法律直接纳入并修订 生态要素类法律择要纳入 [1][3] - 主要内容涵盖五大领域:通用性制度规范、污染防治制度集成、生态保护制度协调、绿色低碳发展原则性规定、法律责任制度完善 [3] - 强调系统性治理 统筹大气/水/土壤等要素 推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协同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3] 法典化带来的立法影响 - 生态环境法律数量将显著减少 行政法规/规章将依据法典进行修订或废止 地方性法规可能增加以适应区域差异 [6] - 解决现行法律分散化问题 消除规范冲突 提升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统一性 [6] - 填补立法空白 提升法律位阶和权威性 便于国际交流合作 [6] 执法与保护实践变革 - 统一执法依据可减少争议 提高执法准确性和效率 明确违法行为界定与处罚标准 [7] - 促进跨部门协同执法 避免职责推诿 形成执法合力 [7] -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引导社会践行绿色发展 促进源头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 [7]
钟寰平:以法治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4-29 01:14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核心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共分五编(总则、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法律责任和附则),包含1188条,是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1] - 法典编纂是党中央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部署,旨在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增进民生福祉 [1] - 我国现有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包含30多部法律、100余件行政法规、1000多件地方性法规,为法典编纂奠定基础 [1] 法典编纂的必要性与模式 - 现行分散立法模式存在规范性文件繁冗掣肘、法律元素不一致等问题,需通过法典化实现体系整合 [2] - 编纂采用"适度法典化"模式,对30多部现行法律分情况处理,突出系统保护理念而非单一要素保护 [2] - 非简单法律汇编,而是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整合与创新,增强系统性、协同性和时效性 [2] 法典内容架构与创新 - 将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污染防治法律全部纳入法典,按新形势修订 [3] - 纳入绿色低碳发展关键领域制度,包括流域、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及循环经济、节能等要旨 [3] - 增设绿色低碳、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原则性规定,保持法典开放性和前瞻性 [3] 法典的战略意义 - 体系化确认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2] - 为"中国之治"提供更高水平法治保障,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 [3]
新华全媒+|以法治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写在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之际
新华社· 2025-04-28 00:53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题:以法治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写在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之 际 新华社记者罗沙、高敬、魏弘毅 2025年4月2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 5编、118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这份承载着护航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历 史使命的重要法典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 法典长卷启,青山入画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环 境法律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纲和魂",贯 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扎实推进,必将有力保障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筑牢更加坚实的法治根基。 奏响新时代生态环境立法更强音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法律制度是守 护绿水青山的根基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 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从1989年环境保护法通过,到新世纪颁布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 ...
以毁林毁草开垦耕地要不得
经济日报· 2025-04-28 00:21
耕地保护政策执行情况 - 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报2025年一季度18起破坏耕地及毁林毁草典型问题 其中4起涉及毁林毁草开垦耕地 [1] - 内蒙古印发《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方案》 计划用一年时间集中整治毁林毁草和乱开滥垦行为 [1] 耕地资源现状与保护成效 - 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 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 扭转了多年减少态势 [2] - 中国人均耕地仅1.36亩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且总体质量不高 [2] - 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粮食安全被视为"国之大者" [2] 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关系 - 生态文明建设与粮食安全保护需统筹兼顾 当前处于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2] -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 需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2] - 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安全的基础 高水平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需同步推进这两项工作 [2] 地方政府监管责任问题 - 部分市县政府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对违法违规问题发现查处不及时 [3] - 个别地方政府及部门存在默许纵容甚至主导违法行为的情况 [3] - 需要加强全链条监管 严防简单化"一刀切" 在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的同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3]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多部法律草案
人民日报· 2025-04-27 22:11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 - 核心观点: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法治体系的重大举措,旨在以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1] - 法律整合:将现行10部环保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全部纳入法典,法典出台后原法律废止[2] - 制度融合:对流域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20余部法律择要纳入法典,同时保留原法律效力[3] - 前瞻规定:针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新兴领域作出原则性规定,为未来立法留空间[3] - 法典结构:分为总则、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法律责任五编,共1188条[3] 传染病防治法修订 - 职责明确:强化国务院疾控部门职责,包括提出传染病目录调整建议、制定应急预案等[5] - 信息管理:要求政府部门及时澄清虚假疫情信息,维护社会秩序[5] - 隔离措施:科学确定隔离治疗人员范围,完善救济渠道[6]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 - 立法目的:规范国家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强化战略导向作用[7] - 编制机制:明确国务院组织编制、人大审查批准的法律程序[8] - 实施保障:建立动态监测评估制度,加强政策协同和资源配置[8] 原子能法修订 - 新增领域:鼓励受控热核聚变研究,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10] - 应用扩展:支持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分类应用[11]
云南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中国环境报· 2025-04-24 01:35
2024年,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 会部署和云南省两会工作安排,聚焦重点任务和风险防范,完成国家下达的9项约束性指标任务,全面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成效。 重点攻坚实现高水平保护新突破 2024年,云南省聚焦洱海、滇池、高黎贡山等重点区域持续用力,洱海水质保持优良,滇池水质于2018年好转 为Ⅳ类并持续保持,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向好局面不断巩固,赤水河(云南段)出境跨界断面水质稳定保持 Ⅱ类,杞麓湖国控断面水质2024年12月实现脱劣并持续巩固。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毫不含糊。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的4个典型案例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交办的3143件群众举报件已办结2902件,办结率达92.33%。国家移交的96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完成整改 83个。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度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取得优秀等次。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1%,细颗粒物浓度为20.5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3.6%、劣 Ⅴ类水体比例为1%,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 ...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大美长沙
长沙晚报· 2025-04-23 02:30
核心观点 - 长沙市通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加强资源保护利用 系统推进生态修复 旨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3][4]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 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83.82平方千米 主要分布在东部浏阳大围山 连云山系 北部黑麋峰 西部宁乡沩山山系 [2] - 构建"一江六河 东西两屏 南心北垸"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 依托自然地理特征强化生态支撑作用 [2] 生态资源保护利用 - 山水林田总面积占市域总面积70%以上 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资源格局 [3] - 重点保护绿心 湘江 自然保护地及野生动物栖息地 推进东部西部山地生物多样性区域和水系生态廊道保护 [3] - 严格保护公益林和天然林 加强23个江心洲岛保护 提升湿地生态功能 [3] 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 划定9处重点修复区包括绿心 湘江北部 沩水中上游等区域 布局10大重点修复工程 [4] -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统筹农业空间整治和城镇空间品质提升 [4]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强调 不断夯实四川现代化建设的绿色本底
中国环境报· 2025-04-22 09:46
会议指出,要动真碰硬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国家移交长江、黄河问题整改。要严格整 改时限,实行全过程台账管理,及时准确掌握整改进度,确保各项整改任务按时完成。要统筹推进源头 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决防止表面整改、虚假整改,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经得起检验。要 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全面排查整治同类型、关联性、衍生性问题,推动形成常态长效的制度机 制,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质效。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当前重点要进一步健全美丽四川建设责任体系,建立 完善指标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深化环保垂直改革,梯次推进美丽四川建设试点。要严格实施生态环境 分区管控,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要全面实行排污许可 制,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制度,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四川省委书记、领导小组组长王晓晖主 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 精神,坚决扛起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