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互鉴
icon
搜索文档
从习主席引用的古语读懂“上合力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7 00:37
峰会背景与规模 - 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 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且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 习近平主席与20多位外国领导人及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商发展[4] - 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 从6个成员国发展为26个国家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覆盖全球最大面积和人口[9] 核心理念与精神 - "上海精神"以互信 互利 平等 协商 尊重多样文明 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 是组织发展的灵魂和根基[9][10] - 儒家"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相通 "和"代表和谐和平祥和 "合"代表聚合合作融合 体现东方智慧[4] -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上海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是组织成功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9][14] 区域合作与互联互通 - 天津作为峰会举办地 是上合国家货物集散枢纽 天津港位列全球十大港口 大量中欧班列由此始发[12] - 2024年途经上合国家的中欧班列达1.9万列 跨里海运输走廊货运量稳步上升 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14] - 通过《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等文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16] 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 举办青年交流营 民间友好论坛 建设冰雪体育示范区等人文活动[19] - 专题片《习近平的文化情缘》在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等多国主流媒体播出 动画片《我们的合奏》受多国观众喜爱[21] - 鲁班工坊在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等成员国落地[21] 未来发展举措 - 中国将2025年确定为"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 举办100多项会议和活动[14] - 天津峰会将签署《天津宣言》 批准《未来10年发展战略》 通过安全经济人文合作成果文件[16] - 推动对接成员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 实现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9]
为友好事业培养更多参与者、受益者、支持者(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05
文化共通性 - 中缅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 胞波情谊历经千年始终如一 是双边关系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 - 澜沧江—湄公河共同哺育的文化记忆已延续千百年 [1] 艺术表现形式 - 耿马泼水舞曲《赛嗨》融合傣族象脚鼓点与钢琴伴奏 以民族风情为内核 用潮流年轻化方式重塑表达 [1] - 象脚鼓的深沉脉动与马鹿舞 古乐舞的灵动身姿构成跨文化基因 [1] 文化交流价值 - 泼水节作为两国人民共庆的盛大节日 其祝福"吉祥如意"具备无需翻译的心领神会特性 [1] - 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通过艺术共演实现 具体表现为不同国籍人群在泼水舞曲中踏出和谐步伐 [1] - 增进文明互鉴与人文交流 为周边睦邻友好事业培养参与者 受益者 支持者 筑牢周边命运共同体社会基础 [1]
东西问丨郭延军:澜湄合作十年,打造全球区域合作“金色标杆”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12:42
澜湄合作机制发展 - 澜湄合作机制于2015年正式建立,2025年迈入第十年,形成多机制并存、功能互补的合作模式,成为全球区域合作的金色标杆 [3] - 六国建立多层次合作架构,包括领导人会议、外长会、高官会等,并设立水资源、环境、执法安全等多个专业合作中心 [5] - 中国与湄公河五国实现双边命运共同体全覆盖,合作延伸至海洋、网络等领域 [5] 经济与基础设施合作 - 中国与湄公河五国贸易额从机制启动初期增至2024年4370亿美元,增长125% [6] - 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直接投资覆盖能源、基建、制造业等领域 [6] - 中老铁路开通3年运货超5000万吨,覆盖19个国家与地区,运输商品种类从500余种扩展至3000余种 [6] - 中越铁路、金港高速稳步推进,云南智慧口岸成为硬联通与软联通并进的示范标杆 [6] 水资源管理与民生项目 - 六国共建多层级水资源政策协调机制,制定《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9] - 中国自2020年起持续向湄公河国家提供澜沧江全年水文数据,通过联合防洪抗旱调度缓解下游旱涝灾害 [9] - 澜湄甘泉行动在老挝、柬埔寨等国建成60多处供水点,为超1万人提供安全饮用水 [9] - 中国长江科学院在柬埔寨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解决40公顷果园旱季灌溉难题并保障学校饮水 [9]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六国签署《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和行动框架(2023-2027)》,建立跨境生态合作平台 [9] - 联合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并开展边境巡逻 [9][10] - 中国西双版纳与老挝北部划定联合保护区,2024年亚洲象数量增至300余头 [10] - 中老两国连续10年开展渔政联合巡航,向澜沧江—湄公河放流土著鱼苗423.5万尾 [10] 文化交流与民间交往 - 中国是越南、泰国等国的最大客源市场,2025年前两个月越南接待中国游客95.6万人次,同比增长77.8% [8] - 澜湄六国僧侣通过佛教交流会推动跨国宗教活动,形成跨宗派共识 [12] - 跨境民族共享相似文化元素,藏彝文化、高棉文化在区域内交织构建独特文化图景 [12] - 澜湄国际影像周通过图片、短视频等作品讲述流域文明对话与生态故事,拉近民众距离 [14] 执法安全合作 - 六国联合执法机制打造澜湄样板,平安澜湄行动重点打击跨境网络赌博和电信诈骗 [8] - 清除多个犯罪窝点,有力维护澜湄地区社会安全 [8] 治理模式创新 - 澜湄机制实现三重突破:域内自主由六国自愿发起、超越单一议题构建三大支柱框架、包容共生与其他机制互补而非竞争 [17] - 遵循跨国流域治理普遍规律,构建经济—社会—文化三位一体治理体系,注重合作创造增量价值 [17] - 为全球区域合作提供可借鉴的澜湄方案 [17]
太和学者架起文明互鉴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2 01:11
灵沼轩是故宫内仅存的以砖石和金属为主体结构的西洋式建筑,其石质构件表面铁锈污染物的可控清理 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难点。去年底,来自希腊的阿米李娅·莎朵博士在太和学者项目的支持下,到故 宫博物院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学术访问,刚下飞机就一头扎进实验室,针对灵沼轩中的石质构件进行激 光清洗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不仅为灵沼轩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类似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了 参考。 与此同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太和学者足迹遍及海外:研究馆员春花赴日本查核300余部满文古籍信 息,发现珍贵的孤本文献;研究馆员罗文华团队跋涉尼泊尔5个月,系统考察佛教遗迹,为中尼文化交 流史提供翔实资料;高级工程师吴伟在越南升龙皇城遗址与越南考古学者共同开展考古整理、调查与研 究…… 全球对话中,太和学者们取得的不仅是知识与经验,更收获了信任与友谊。 为自己取名"克礼"、时常怀揣袖珍版《论语》,深入研究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初宫廷科学仪器,在北京公 寓亲手复制出传教士汤若望进呈的地平日晷模型……英国李约瑟研究所荣誉所长古克礼作为太和学者 2024年来访故宫博物院,他希望通过努力"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了解和欣赏中国伟大的科学遗产"。 北京故宫红墙黄瓦间 ...
南京大学:百年哲学沃土滋养中西文明对话
中国青年报· 2025-08-19 21:24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 南京大学哲学学院通过设立专业课程群、组织国际教学实践和交流项目,构建了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化培养体系 [1][2] - 学院与10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哲学系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聘请10多位国际知名哲学家担任兼职教授,显著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2] - 2022-2024年研究生出境交流达74人,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柏林自由大学等顶尖学府,40名学生参与希腊和日本的文明互鉴项目 [4] 国际学术合作与项目 - 获批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第三轮支持,持续派学生赴比利时根特大学,并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签署双硕士协议 [4] - 实施"东亚文明交流互鉴"和"古典文明东西对话"全球科考项目,构建长短期结合的国际化成长通道 [4] - 学生团队与东京大学、亚里士多德大学等国际学者就古希腊哲学与中国哲学融合展开深度对话 [2][3] 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 - 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印象"挑战杯项目,动态把握海外知识群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评价,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策略 [1][6] - 博士生孔伟宇在韩国学术会议分享"中国经验",强调需以学术自觉推动中国智慧从"被听到"到"被认同"的跃升 [7] - 近三年学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文并参与学术会议,从传统文化和当代实践中汲取养分,实现从"看世界"到"讲中国"的转变 [8] 教育理念与学术传承 - 首任系主任刘伯明提出"融贯中西"理念,其《老子哲学研究》等论文开创向西方阐释中国文化的先河 [2][7] - 当前培养方案注重思想交互深度,引导学生进入前沿学术对话核心场域,成为中国学术叙事的共构者 [4] - 国际交流促进学生在吸收中西成果基础上创新理论,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8]
一城托举 上博登“金字塔之巅” 观众逾277万人次 总收入逾7.6亿元 持续13个月的大展圆满收官
解放日报· 2025-08-18 02:07
展览运营数据 - 展览累计接待观众2777966人次 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世界纪录[1][3] - 展览总营收超7.6亿元 其中门票收入3.2亿元 文创及衍生品收入4.4亿元[3] - 全网曝光量超300亿次 168小时连续开放期间接待观众23149人次[1][2] 城市经济影响 - 展览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 拉动消费比例达1:48[1][3] - 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 其中超七成为特展专程来沪[3] - 开设220个夜场和专场 深夜场3000个名额全部售罄[2] 国际合作进展 - 中埃联合考古项目正式启动 将开展古埃及都城孟菲斯地区考古发掘[1][5] - 上海博物馆成为首个获孟菲斯地区发掘许可的中国团队 首发掘季持续2个月[5] - 选定塞赫迈特神庙遗址 10月赴埃及开展考古工作[5] 行业标杆意义 - 创下全球博物馆收费特展参观人数 总营收和传播总量三项世界纪录[1] - 体现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发展趋势 为行业树立新标杆[1] - 标志着中国博物馆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3]
成都世运会|聚万千 爱无限——成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闭幕式侧记
新华社· 2025-08-17 16:34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1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参赛选手参与34个竞赛大项,包括几十名残疾人运动员 [2] - 8600余名志愿者("小青椒")提供赛事服务保障 [2] 赛事亮点与特色 - 闭幕式主舞台依山而建,采用三面阶梯观众席设计,突破传统体育场馆模式 [1] - 赛事涵盖龙舟、速度攀岩、拔河、轮滑、尾波冲浪、团队飞盘等非奥运动项目 [1][2] - 每日最佳运动员颁奖仪式为世运会保留节目,日本选手桥本勇希和中国选手邓丽娟获奖 [2] 国际影响与文化交流 -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称赞成都"为未来赛事树立新标杆" [3] - 成都与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互赠水晶会徽和四川省拼图徽章 [3] - 会旗交接至下届举办城市德国卡尔斯鲁厄,体现文明接力主题 [3][4] 闭幕式艺术呈现 - 融合中国古典舞、爵士、拉丁、桑巴等多种舞蹈风格的舞会嘉年华 [5] - 采用《友谊地久天长》《成都》等音乐作品营造温情氛围 [5] - 主火炬塔设计结合水与火元素,圣火熄灭仪式象征精神传承 [5] 城市形象与品牌塑造 - 通过"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定位展现成都生态特色 [3] - 吉祥物"蜀宝""锦仔"和推广歌曲《逐梦》强化本土文化符号 [2][3] - 烟花表演和灯光设计强化"巴适"城市形象 [5]
精彩世运:让巴蜀韵味与世界风情深度共鸣
环球网· 2025-08-17 12:38
赛事成果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 产生233枚金牌 81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登上领奖台 打破18项世界纪录 [1] - 赛事通过改造升级实现27个竞赛场馆"零新建" 其中9个水上项目场地依托兴隆湖等生态公园科学搭建 [2] 绿色办赛 - 全面应用绿色技术 场馆建设优选环保建材 引入新能源摆渡车 奖牌采用报废汽车回收金属再造 [2] - 赛后节能改造公共设施惠及市民 新建慢行绿道融入城市肌理 智慧化垃圾分类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2] 文化互鉴 - 开幕式融入青铜器篆书"成都"和金沙遗址"友谊之树"元素 运动员入场式展示蜀绣 道明竹编 银花丝等非遗技艺 [3] - 世运村设置川剧 舞狮 汉语学习 中医药体验等文化交流活动 设计七条文化体验线路串联大熊猫 武侯祠等景点 [3] 城市赋能 - 赛事带动跑酷 攀岩 飞盘等小众运动发展 凉山少年创立跑酷俱乐部吸纳逾千名青少年 20余家飞盘俱乐部全年赛事不断 [4] - 天回小学将跑酷纳入校本课程 百公里环城绿道成为跑者聚集地 交通枢纽设立特许商品专区推广世运文化 [4] 国际影响 - 成都世运会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 体现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决心 [1][4] - 中国将继续深化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 推动世界体育事业发展 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4]
“彰显了文明互鉴的深远意义”
人民日报· 2025-08-16 21:42
中印尼文化交流活动 - 展览主题围绕"中印尼友好关系"和"文化交融与互鉴",通过书画、摄影等形式展现两国交往历史与情谊 [1] - 展览展出215件来自中印尼两国的书画和摄影作品,并特邀巴西、马来西亚、阿根廷和韩国艺术家参与 [1] - 参展作品将在印尼泗水、万隆、玛琅、登巴萨和普禾格多等地的孔子学院进行巡展 [1] 活动参与方与反响 - 展览由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印尼书画学院、印尼书法家协会及中国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联合主办 [1] - 印尼华人观众表示中华文化流淌在华人血液中,经常参观相关展览并练习中国书法 [1] - 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学生艾雅丽以获奖书法作品《以和为贵》传递和平理念,纪念两国建交75周年 [2] 官方致辞与文化交流意义 - 中国驻印尼大使指出两国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伙伴,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2] - 印尼文化部副部长强调文化活动是促进两国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中华文化对印尼文化影响深远 [2] - 展览展示了两国人民在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方面的成果与愿景,彰显文明互鉴的深远意义 [2]
手绘漫画|齐聚天府赴世运,拥抱世界向未来
环球网· 2025-08-13 12:55
2025年8月7日至8月17日, 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省成 都市举行。这场汇聚全球116个国 家和地区运动员的国际赛事,是 展现中国开放形象、促进文明互 鉴的重要窗口。 2025 F THE WORLD GAMES 2025 CHENGA C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 The World Games 2025 Chengdu O 运 动 无限气象万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 The World Games 2025 Cheng 千 各方联动全域护航,协同聚力 喜迎盛会。开幕式绚烂的烟花下, 是公安部门在燃放区50小时的昼 夜坚守;场馆内通明灯火后,是电 力部门120余台发电车时刻待命。 作为赛事官方指定抵离服务点,成 都东站特别开设世运会专用通道和 列号: 大 三 候车区,让八方来客感受到"宾至 如归"的热情。同时,各方部门协 同织密应急网络,交通调度、医疗 响应、物资运送实时联动,以"万 "安 之策"为赛事圆满开展系上' # 沉浸感受巴蜀韵味,文明互 鉴联通世界。世运村里,书画、 剪纸等传统文化互动体验活动令 人耳目一新;东部新区世运广 场,为参赛者和各方游客提供 66 \V- I I IS n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