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新质生产力
icon
搜索文档
共话发展之道!北京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发布!将为顺义新增产值6亿元、创造税收1.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31 08:04
峰会概况 - 第六届中国母基金峰会在顺义区仁和镇召开 吸引300余名政府、行业协会、母基金及投资机构代表参与 [1][5] - 峰会由母基金研究中心主办 顺义区发改委、仁和镇政府等协办 [5]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二期 - 顺义区发布北京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二期 总规模5亿元 为顺义区首只市-区-镇三级联动农业产业基金 [1][3] - 基金存续期限10年 聚焦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及融合产业业态 [3] - 采用CO-GP联合管理机制 由工顺投资与六合基金共同担任管理人 强化顺义区在基金决策中的话语权 [5] - 预计未来5年带动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 新增产值6亿元 创造税收1.5亿元 直接创造700-1500个高新技术岗位 间接带动300-500个服务业岗位 [1] 基金战略定位 - 基金二期聚焦"农业+科技" 通过资本推动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 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5] - 创新"政银担企投"联动机制 培育优质农业经营主体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3][5] - 为首只农业产业领域股权投资基金 一期成立于2009年 已投项目均完成退出 [3] 合作机制 - 基金由顺义区仁和地区、北京农投公司六合基金及工顺投资联合设立 [3] - 各方将持续深化联动机制 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升级等领域精准发力 [5]
“农业中关村—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在京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08:11
项目定位与目标 - 整合全球能源、工业和农业科技前沿成果 以新能源消纳转化为核心开展多项全球首创工业农业创新技术科研攻关 [1] - 打造中国标准现代工业农业温室体系 将平谷打造成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世界现代农业之都" [3] - 建设展示中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窗口 向世界展现中国农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成就 [4] 项目实施规划 - 一期聚焦超级工业温室、城市工业温室、乡村工业温室、土壤工业温室和复合工业温室五大类型 [4] - 二期围绕建设国内国际绿色农产品线上交易中心、展览展示中心和产业投资中心 [4] - 三期实施打造中国现代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园 构建研发—生产—测试—展示—孵化五位一体的智能装备产业生态 [4] 区域发展基础 - 平谷区作为北京农业中关村核心承载区 农业产业呈现又好又快又稳的发展态势 [3] - 已吸引10余位院士和400余位博士到平谷参与农业项目 [3] - 华北最大高效智能温室集群项目全面开工 全国单体最大樱桃设施农业基地占地1100亩并建成投产 [3] 合作主体与理念 - 项目由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与阿拉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推动 [3] - 采用"综合能源+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创新性提出工业农业发展理念 [3] - 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打造集聚资源、激发创新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4]
中粮科工: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实现10.56亿元,同比增长18.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84亿元,同比增长2.23% [4] - 公司在粮油加工及冷链物流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依托政策支持及行业升级需求,推动业务向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5][6][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49亿元,同比减少86.14%,主要因经营性资金支出增加 [4][29]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0.56亿元,同比增长18.13%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4亿元,同比增长2.23% [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7.00%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49亿元,同比减少86.14%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86%,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 [4] - 总资产45.5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50% [4] 行业分析 - 粮油加工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需求向定制化、高品质方向发展 [5] - 粮食仓储物流行业受政策推动加快现代化改造,科技储粮需求提升 [6] - 冷链物流行业因生鲜电商、医药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需求扩展至餐饮、乳品、生物制药等领域 [7] - 国家政策持续支持粮油加工、仓储物流及冷链设施建设,包括设备更新、绿色储粮、智慧粮库等方向 [6][7] 业务构成 - 设计咨询业务收入2.01亿元,毛利率52.08% [31] - 机电工程系统交付业务未单独披露收入,但提及同比增长 [28] - 设备制造业务收入1.59亿元,毛利率18.66% [31] - 代表性项目包括硒产业园区、稻米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园、油脂智能数字化生产基地等 [11][12][13]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0.66亿元,同比增长13.12% [29] - 累计有效专利612项,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92项 [22] - 荣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2][27] - 与河南工业大学共建粮油装备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27] 竞争优势 - 技术优势:拥有国家级及省部级研发平台6个,行业学会协会会员30余个 [21] - 品牌优势:曾为部属科研院所,参与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具备高等级资质 [23] - 客户优势:服务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中储粮、京东等头部企业 [23] - 人才优势:拥有技术人员1,300余人,注册工程师600余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 [25] 经营动态 - 成功中标孟加拉小麦制粉成套机电项目,签署墨西哥钢板仓成套机电项目 [28] - 取得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支持3,000万元以上业务拓展 [28] - 推动运维服务业务发展,强化产业链协同 [28]
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富佳股份发布智能平粮机器人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12:11
行业痛点 - 粮食仓储行业长期面临人工依赖度高、作业效率低、安全风险大和粮损成本高四大难题 [2] - 传统平粮作业需3-5人花费3-5天完成 55岁以上工人占比居高不下且用工荒现象严重 [2] - 每年因仓储损耗粮食达数百万吨 粉尘爆炸和粮堆坍塌等安全隐患频发 [2] 产品技术突破 - 富佳股份与芯禾机器人联合发布全球首创粮面智能平粮机器人 采用多模态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架构 [2] - 融合激光雷达建模和多机路径规划技术 攻克粮面动态沉陷补偿和大范围协同避障技术难题 [2] - 机器人适用于稻谷玉米等粮种 行驶速度达2m/s 续航超2小时 融合定位精度10-15cm [2] - 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平粮+巡检+检测+扦样一体化操作 [2] 应用成效 - 在中储粮昌平直属库测试中 3-5台机器人1小时内完成1400m²粗平作业 效率较人工提升168倍 [3] - 实现粮食颗粒零破损 粮面高差控制在15cm以内 彻底消除粉尘爆炸等安全风险 [3] 战略转型 - 富佳股份在清洁小家电主业基础上布局特种机器人赛道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3] - 平粮机器人推出源于行业痛点洞察和国家粮食安全使命 是公司战略转型坚实一步 [3] 行业政策支持 -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长超20% [4] - 国家一号文件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 将粮仓智能化纳入农业现代化框架 [4]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动安全粮库、绿色粮库、智慧粮库建设 [4] 产业协同 - 清洁家电与特种机器人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存在协同效应 [4] - 电机控制和智能感知等核心技术可共享复用 降低研发成本并加速技术创新迭代 [4] - 可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实现特种机器人规模化生产 提高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4] - 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原材料集中采购 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与成本控制能力 [4] 商业化进展 - LD05粮仓虫情检测预警设备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5] - 粮仓平粮机器人已完成样机测试 下一步将开模形成量产 [5]
*ST星农: 星光农机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1:12
文章核心观点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在农机主业承压背景下,通过拓展农事服务、制造加工及汽车配件新业务实现营收增长59.82%,但受存货跌价计提及固定成本拖累,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08亿元。公司通过收购苏州电中切入燃油喷射系统领域,并退出亏损子公司以优化资产结构,同时聚焦高端智能农机研发与丘陵山区适用产品突破,以应对行业竞争与技术短板挑战[1][3][6][9][13][16][2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59.82%,主要因新增业务(农事服务、制造加工、燃油喷射系统)销售增长[23] - **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3万元,同比减亏,但扣非净利润为-10,772万元,亏损同比扩大2,975万元,主因存货跌价计提3,128万元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影响[3][11] -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806万元,同比改善,因销售回款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118万元,因处置子公司收回投资款;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9,428万元,因关联方借款增加[23] - **资产结构**:总资产10.7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87%;货币资金1.13亿元,增长139.98%,因新增子公司合并;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增长显著,因子公司退资款未收回[23] 业务板块进展 - **农业机械**:产品覆盖六大作物耕、种、管、收及收后处理全环节,但受"国三升国四"政策影响需求透支,成本高企导致毛利率偏低[11][13] - **农事服务**:以新疆棉花采收为切入点,延伸至小麦、水稻等多作物,上半年形成收入,目标打造全程机械化服务商[4][12] - **制造加工业务**:利用闲置设备承接定制化结构件订单,采用"自主加工+外协"模式,实现较高业务新增[5][12] - **汽车配件业务**:通过收购苏州电中(交易对价7,650万元,持股51%)切入燃油喷射系统,主要产品为高压油泵及喷射泵,当前以出口日本为主,国内市场同步开拓[6][24] 行业环境与战略 - **行业挑战**:国内农机核心技术依赖进口,高端产品不足,丘陵山区适用装备供给短缺;政策导向强调"国产适用农机",补贴向节能环保及智能装备倾斜[7][8][9] - **公司战略**: - **产品优化**:淘汰低效老旧机型,聚焦高端智能农机研发(如无人驾驶、数字监测技术)及丘陵山区机型改进[13][16] - **新业务协同**:以农事服务、制造加工、燃油喷射系统为新增点,通过区域共享制造中心及国际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对冲农机板块压力[12][16] - **资产整合**:减资退出星光玉龙,收购苏州电中并推进中城汽车股权收购,强化供应链自主可控及技术协同[14][24] 核心竞争力 - **全产业链布局**:产品覆盖六大作物全程机械化,延伸至水产养殖及设施农业装备[18] - **研发能力**:管理层带队下田测试优化产品,拥有省级研究院及博士后工作站,参与国家标准制定[19] - **生产模式**:依托浙江农机产业集聚区外协配套优势,采用"核心自制+外协"模式降本提效[20] - **质量与品牌**:严格质量管控流程,入选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经销商网络覆盖11个省份及20余个国家[21][22]
浙江已累计培育“农创客”超9.4万名 农创大赛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赛事概况 - 第九届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在杭州举行 聚焦新产业新业态 设置农产品加工和乡村休闲旅游两个赛道 67个农创客项目参赛 6个项目晋级决赛 [1] - 决赛通过项目视频展示 现场介绍和问题答辩形式进行 综合展示项目核心逻辑 运营思维和创业成果 [1] - 农产品加工赛道三个获奖项目包括养生茶撬动新市场 自在好茶链未来 杨梅酿醉美产业链 体现土特产发展活跃现状和人才创新活力 [1] - 农产品加工赛道养生茶撬动新市场项目和乡村文旅赛道窑里青年文产赋能整村运营模式项目获得一等奖 [2] 项目运营成果 - 养生茶项目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并惠及农户 [1] - 自在好茶项目打造龙井茶新式茶饮供应链 解决龙井茶全产业链问题 促进产业分工并带动茶农共富 [1] - 杨梅酿项目以杨梅蒸馏酒为基酒打造纯正杨梅酒 大量收购杨梅原料并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1] - 吴华君项目在庆元县岭头乡通过流转荒地给村集体创造约45万元收入 [2] - 张黎新式茶饮项目累计收购茶叶300万斤 带动茶农1万人 人均增收3000元 [2] - 程家馨杨梅酒项目累计收购杨梅3500吨 价值达800万元 通过土地承包 雇佣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式实现兜底销售 [2] 项目战略方向 - 张黎项目致力于将非标产品标准化 标准产品品牌化 品牌产品供应链化 通过数字化加工把传统农业企业转化为标准食品企业 [2] - 程家馨开展杨梅酒项目主要因杨梅鲜果销售周期短 物流保鲜条件制约大 余姚杨梅种植面积大易造成浪费 通过制酒实现辐射周边农户并减少浪费 [2] - 赛事评选优先推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利用数字技术改造农产品加工流通全环节 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项目 [3] 行业生态影响 - 赛事为农创客提供交流平台 促进优秀企业间经验借鉴与合作 [3] - 浙江省连续9年举办农村创业创新大赛 累计挖掘提升农创项目1600多个 [3] - 全省累计培育农创客超9.4万名 其中90后00后超半数 创业领域涉及土特产全产业链 [3] - 农创客已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3]
远大控股上半年净利润大幅增长 贸产一体化转型初见成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4:3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6.79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2906.62万元 同比增长172.02% [1]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1] 战略转型进展 - 公司从贸易商向贸产一体化高科技企业战略转型 [1] - 作物科学和特种油脂产业进一步聚焦 [1] - 工业基础逐渐夯实 各板块趋势向好 [1] 主营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涵盖作物科学、贸易、特种油脂三大领域 [2] - 境外设立多个业务机构 拥有3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 [2] - 作物科学领域核心产品包括市场领先的春雷霉素和市场独家拥有的中生菌素 [2] 研发创新实力 - 与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长期合作 拥有发明专利75项 实用新型专利73项 [2] - 已公开在审发明专利30余项 参与制定行业或国家标准7项 [2] - 获国家级科技奖项1项 省部级科技奖项7项 [2] 作物科学板块发展 - 产业化转型初步完成 通过并购重组和产品研发引进夯实工业基础 [3] - 构建从研发、生产到流通的完整产业体系 提供种植全周期解决方案 [3] - 成立子公司布局中药材贸易 延伸产业价值链条 [3] 特种油脂业务突破 - 旗下高新技术企业生产食用特种油脂 产品应用于烘焙食品、乳制品等领域 [5] - 高端天然乳脂制品需求逆势增长 健康化、功能化产品需求提升 [5] - 推出乳酪复合物及高端发酵黄油两款新品 填补功能性乳脂产品空白 [5] 市场渠道建设 - 推进渠道深度变革 新设独立电商部门整合抖音、小红书等新流量平台 [6] - 品牌战略升级 重点布局高端家庭烘焙场景 [6] - 通过优质服务赋能产品市场化 [6]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引进转化新产品、新技术、新企业 [4] - 实现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 成为作物科学综合实力领先企业 [4] - 持续拓展业务边界 寻求创新盈利点 [3]
广弘控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3.94% 冷链与养殖双轮驱动释放成长潜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2: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47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52万元 同比增加3.94% [1] - 总资产66.53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76亿元 [1] 冷链物流与食品供应链 - 冷链配送业务向综合供应链服务商转型 构建涵盖20大类的标准化供应链体系 [2] - 冻品交易中心承担广州市50%以上冻肉储备供应 市场占有率绝对领先 [2] - 为信宜市超6万名师生提供全品类食材配送 形成"冷链仓储+批发市场+校园团餐"多层级格局 [2] - 获得21项新增认证包括HACCP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增强政府集采项目资质 [2] - 广州食品冷链智慧港项目推进 将巩固粤港澳大湾区冷链核心地位 [3] 种业创新与家禽业务 - 广弘"3号小白鸡"通过国家审定 成为华南首个小型白羽肉鸡新品种配套系 [4] - 河源种业基地全面投产 核心种源扩展至20项 孵化率提升至89.93% [4] - 死亡率下降至0.29% 优质种苗入选率达93.24% [4] - 获得供港澳活禽许可并实现鸡苗出口香港 南海黄麻鸡公苗获西南市场认可 [4] 生猪养殖产能扩张 - 现有产能超50万头 覆盖惠州/兴宁/海丰/韶关等地 [5] - 采用轻资产模式提升产能 预计未来整体产能达87万头 [5] - 兴宁基地获评广东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累计出栏生猪超11万头 [6] - 蓝耳双阴仔猪价格成为行业定价参考 目标年出栏规模80-100万头 [6] 科技研发与产业链协同 - 惠州基地通过国家核心育种场性能测定 南海种禽建成现代化实验室 [6] - 形成从种源到销售的全链条安全管控能力 [6] - 与鹤山市达成生猪规模化养殖合作 提升区域供给能力并促进农户增收 [6] 战略发展方向 - 食品与养殖"双轮驱动"战略下保持稳健发展 [1] - 依托冷链与养殖协同效应拓展政企客户和区域团餐市场 [3][7] - 科技驱动与降本增效具备先发优势 响应国家农业新质生产力战略 [7]
为绘好“十五五”发展新蓝图献计出力——全国政协常委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协商议政
新华网· 2025-08-26 11:51
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 统筹中长期目标和远景目标有效衔接 保持合理经济增速 重视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1]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全面发力关键时期 [1] - 破解内卷式竞争需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产业结构高端转 市场生态公平优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提升 [4] 农业与乡村振兴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与产业深度变革 破解发展瓶颈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2]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探索建立联县包乡兴村梯次结对机制 健全项目信息库 强化企业发展特点与城乡资源禀赋适配性结对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破除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障碍 [2] 人口发展与社会建设 - 人口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实现人口素质优良 总量充裕 结构优化 分布合理及其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态平衡 [2] - 部署加强养老服务科技创新 研究涉及养老服务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2] - 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 [3]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3] 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 - 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3] - 支持中央企业 地方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建设高水平海外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和创新联合体 加强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持续优化开放环境 [3]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1]
首设“千亿级”产业精品馆 四川农博会将于9月4日在成都开幕
新华财经· 2025-08-26 06:57
展会概况 - 第十一届四川农业博览会将于9月4日至7日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同期举行第十一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1] - 展会采用"室内展+田园展"双模式 室内主展区面积达10万平方米[1] - 设置6大主题展馆 包括"千亿级"产业精品馆 蜀地农臻馆 好物品牌馆 "三链融合"示范馆 国际合作与省际合作馆等[1] 产业升级重点 - 首次设置"千亿级"产业精品馆 展示农业新质生产力 低空经济 智慧农业 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突破与应用[2] - 重点展示畜牧 粮油 蔬菜 水果 茶叶 蚕桑 水产 林竹 调味品和药食同源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成果[2] - 竹叶青 铁骑力士 四川新绿色药业 四川盐业集团等企业参展[2] 展览形式创新 - 新津中国天府农博园田园展以场景化呈现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提供沉浸式乡村振兴体验[2] - 打造系列高效产销对接活动 包括第十一届四川农博会精品品鉴暨采购对接专场[2] - 举办重点帮扶县域特色农产品供需对接会 助力帮扶地区农产品拓宽销路[2] 国际化参与程度 - 吸引德国 意大利 巴西等25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参展[2] - 海南作为主题省 联合吉林 湖南等多省展团共探合作[2] - 凉山州作为主题市(州)展示特色农业 四川省21个市(州)1800余家企业参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