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用艺术清泉浇灌祖国花朵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1 22:31
节目内容与形式 - 节目采用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儿童节打造艺术盛宴[1] - 分为"一起过六一""戏曲进校园""今天我最大""有请接力棒""童心向未来"等板块[1] - 打破棚内单一录制空间,采取纪实寻访与主会场演绎相结合的形式[4] - 节目时长约120分钟,包含20余次表演[3] 艺术表现形式 - 小演员表演京剧、越剧、豫剧等多个剧种经典片段如《穆桂英挂帅》《智斗》《智取威虎山》等[2] - 包含粤剧《赛龙夺锦》、歌仔戏《佘赛花狩猎》等地方戏曲[2] - 创意节目《奇·技》展示变脸、水袖、跷工等戏曲绝活[2] - 融合流行美与中国风的越剧戏歌《陪你这一程》[3] 节目特色 - 贯穿"孩子演、孩子看"的主线,儿童是绝对主角[3] - 知名演员如李伟建、蓝天等甘当配角与小演员合作[3] - 融入经典儿童歌曲如《一分钱》《葫芦娃》等唤起童年回忆[3] - 艺术、文化、自然元素有机结合,绿水青山与戏苑舞台交相辉映[4] 文化内涵 - 通过《五世请缨》《定军山》《岳母刺字》等剧目传递家国情怀[3] - 《少年中国说》等节目引导青少年用创新眼光看待传统[3] -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儿童的熏陶滋养[1] - 节目体现"以文化滋养童心,以美学升华童趣,以艺术彰显童真"的主线[1]
弦歌传千载 文脉润端阳(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6-01 22:12
甘肃高台龙舟赛 - 比赛水域海拔超过1200米 属典型的高原龙舟赛 1公里直道竞速考验选手体力与团队协作 [8] - 参赛队伍跨年龄段组建 实现"老带新"传承 460多名参赛人员中40岁以下占比超70% 年龄最小22岁 [8] - 比赛从12人小龙舟升级为国标龙舟 划手增至20人 赛道延长 竞技性增强 [8] - 水务局龙舟队以5分25秒成绩实现三连冠 虽比去年慢17秒但强调团队精气神 [8] - 未来计划开发龙舟体验项目 在保持竞技性基础上增强民间赛事魅力 [9] 湖北秭归端午文化 - 端午节分"头端午""大端午""末端午"三个阶段 分别侧重祭祀屈原 龙舟竞渡和放河灯活动 [10][11] - "三闾骚坛"诗社传承数百年 现有核心社员130多人 全县会员2500多人 出版诗集20多部 发表诗作1000多首 [11][12] - 农民诗人创作题材广泛 涵盖农事 时令等生活元素 秭归获"中国诗歌之乡"称号 [12] - 端午诗会创新形式 融合农民诗人骚体吟唱与"屈原杯"诗歌大赛 成为全国性诗歌盛会 [12] 广东东莞龙舟民俗 - "起龙"仪式包含龙头开光 洗龙 点睛等环节 正丫村20多名青壮年参与传统流程 [13] - 龙舟月持续整个农历五月 中堂镇每三年举行扒标竞赛 非竞赛年开展龙舟巡游趁景活动 [14][15] - 中堂镇景吸引上百条龙舟 上万队员参与 观众达几十万人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名片 [15] 贵州惠水民族活动 - 巡游踩街由"游百病"习俗演变而来 包含枫香印染 苗族银饰等非遗展示 新增"布依族婚俗"方阵 [16][17] - 国家级非遗"好花红调"以118种调式融入方阵 涵盖情歌 婚俗歌等类型 [17] - 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参与 形成"民族文化长廊"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16][17]
当儿童节遇上端午节:传统文化润童心 多彩活动共度别样“六一”
央视网· 2025-06-01 03:48
文化活动规模与参与度 - 北京北海公园举办"让我们荡起双桨"主题活动吸引500多名少先队员参与 [3] -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双节活动覆盖30个外国驻华大使馆及国际组织共300余组中外家庭 [5] - 江苏盐城射安安徒生童话景区开展沉浸式主题活动覆盖师生和家长群体 [7] 传统文化与教育融合 - 湖北荆州博物馆通过战国楚简及秦汉木牍实物展陈结合数字化互动展示中华文化 [3] - 浙江淳安设置包粽子、制香囊、划龙舟等传统民俗活动实现寓教于乐 [11] - 青岛实验小学运动会融合"粽香接力赛""龙舟竞速障碍跑"等端午主题竞技项目 [9] 国际文化交流表现 - 双节活动呈现科学表演秀、民乐武术、少儿戏曲联唱等20余项中华传统文化节目 [5] - 活动涵盖美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30国驻华机构代表参与文化交融 [5] - 通过《丑小鸭》《坚定的锡兵》童话改编节目传递坚强勇敢的成长主题 [7] 区域特色活动形式 - 湖北荆州采用博物馆实物展陈与数字化技术结合的文化传播模式 [3] - 江苏盐城利用安徒生诞辰220周年契机开展童话主题沉浸式体验活动 [7] - 浙江淳安打造传统民俗实践场景包括包粽子、制香囊等亲子互动项目 [11]
“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
新华社· 2025-05-31 11:24
文化活动规模与范围 - 全国范围内开展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 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 全国妇联宣传部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联合举办[1] - 湖北秭归主场活动精心策划11项文化活动 从5月上旬持续至6月中旬[1] - 浙江嘉兴在端午节前后半个月时间内举行30余项活动[1] - 甘肃高台举办17项融合传统习俗与地方特色的活动[2] - 四川成都新津区举办"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 贵州铜仁开展"端午诵经典·文脉黔行"主题文化活动[2] 活动形式与内容 - 各地开展龙舟竞渡 舞龙舞狮 经典诵读 文艺表演等节日文化活动[1] -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包粽子 挂艾草 做香囊 煮茶蛋 剪纸等互动体验活动[1] - 湖北秭归开展骚坛诗会 民俗歌舞 沉浸式体验活动 展示"秭归端午比年大 一个端午三次过"的独特习俗[1] - 浙江嘉兴举办热闹非凡的端阳大集 精彩绝伦的非遗展演 妙趣横生的裹粽大赛[1] - 陕西安康推出龙舟竞赛 文明实践成果展 文明实践集市 端午非遗项目传承展示等文化活动[1] - 甘肃高台在河岸上听非遗秦腔 在沙漠水乡看龙舟赛 举办黄沙中的彩虹跑[2] 活动意义与目标 - 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推进传统节日振兴[1]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挖掘端午节文化内涵[2] - 大力弘扬爱国爱家 团结奋进 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2] -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彰显时代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2] - 激发奋进斗志 凝聚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更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
两岸同胞裹粽子庆端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31 01:22
活动概况 - 2025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五芳斋杯"海峡两岸同胞裹粽友谊赛在浙江嘉兴举办 共有150余名台胞台属参与裹粽手艺比拼 [2] - 活动包含6组选手进行裹粽比拼 专业评委根据粽子数量和质量进行打分颁奖 [3] 文化特色 - 台湾选手采用独特裹粽方式 一边裹粽一边用棉线串起挂于横杠 形成"粽子风铃"造型 [2] - 嘉兴已连续18年举办两岸同胞裹粽友谊赛 该活动成为嘉台两地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 参与体验 - 定居嘉兴16年的台胞表示嘉兴在气候、生活节奏、饮食文化等方面与台湾相似 活动提供联络感情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机会 [2] - 来自嘉善的"台湾媳妇"作为历年比赛常驻选手 强调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人传承弘扬 [3] 后续规划 - 嘉台两地还将开展一系列经贸文化交流活动 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
济南机场多举措做好端午假期保障工作
中国民航网· 2025-05-30 08:51
端午假期航班运营 - 济南机场预计保障航班起降1048架次 完成旅客吞吐量14 9万人次 [1] - 国内热门目的地包括成都 昆明 广州 重庆 深圳 哈尔滨 乌鲁木齐等城市 [1] - 重点加密休闲旅游热门航线 推介济南至广州 上海 宜昌等亲子游航线 [1] - 持续运营悉尼 首尔 大阪 新加坡 曼谷 芽庄 中国香港等国际及地区航线 [1] 旅客服务优化 - 为轮椅旅客 首乘旅客 无陪儿童等特殊群体推出多项贴心服务 [2] - 航站楼增派志愿者提供问询引导 秩序维护及爱心帮扶服务 [2] - 升级"十三重"中转礼遇 涵盖免费餐食 巴士 住宿 急转预约等权益 [2] 节日主题活动 - 策划小丑魔术表演 龙舟手工DIY 编织五彩绳 纸绳艺术画制作等活动 [3] - 为儿童旅客送上"六一限定"专属礼物 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3] - 暑运旺季临近将进一步优化航线网络 推出更多便民服务举措 [3]
北大荒集团各地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迎端午
新浪财经· 2025-05-30 03:03
北大荒集团端午节活动总结 传统文化推广活动 - 创业农场举办"粽米糯香 端午安康"包粽子大赛 职工通过比赛体验传统节日氛围并增强企业凝聚力 [1][3] - 青龙山分公司开展包粽子主题活动 四名专业指导老师现场教学 新老员工通过协作加深了解 [5] - 新华农场组织170余名职工参与"趣赛端午 粽享安康"趣味竞赛 包含拔河/钓粽子/插秧模拟等融合民俗与运动的项目 [7] 员工凝聚力建设 - 创业农场包粽子大赛设置速度/数量/质量多维度评比 颁发一等奖至优秀奖等各级奖项 [3] - 青龙山分公司活动中大学生与部门员工两两组队 通过包粽子竞赛建立默契配合关系 [5] - 新华农场拔河比赛展现团队协作精神 趣味插秧环节让参与者化身"插秧能手" [7] 社区联动与文艺展示 - 查哈阳农场南福社区联合团委举办"粽香端午 爱在夕阳"活动 退休文艺骨干表演10个节目包含秧歌舞/红歌联唱等 [9] - 青年志愿者诗歌朗诵《当你老了》引发全场情感共鸣 活动现场形成老中青三代互动氛围 [9] - 公司计划持续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开展活动 提升职工工作热情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11]
端午假期将至 各地民俗、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央广网· 2025-05-30 01:26
央广网北京5月3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端午节假期临 近,各地赛龙舟、做手工、包粽子,在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中迎接传统节日。 端午未至,福建莆田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已经提前热闹起来,"龙舟下水"仪式为即将到来的节日热 身。 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洋尾村李角龙舟队的龙舟被众人合力推入白塘湖中,水花四溅。队员们迅速 登上龙舟,鼓手稳坐船头,鼓槌落下,激昂的鼓点如骤雨般响起。桡手们整齐划一挥动船桨,龙舟犹如 离弦之箭,在湖面上驰骋穿梭。欢呼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 宝鸡高新第一幼儿园小朋友刘昱彤: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我点了雄黄、戴了香包。 在民俗剪纸摊位前,一位老人剪出小鸟、小金鱼等活灵活现的图案,孩子们凝神观看。 渭水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徐蕾:我们为孩子提供了非遗漆扇、民俗剪纸、地宫砖雕等22个互动体验 摊位,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并爱上传统文化。 在江西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楼泉村,村民们正忙着泡糯米、煮芒叶,准备制作当地的端午美食—— 芒粽。 村民董爱情:这样铺上去的(芒粽)更光滑,也更美观。包大一点,希望来年五谷丰登。 "一家包粽,四邻分食"是萍乡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大家 ...
泉州万件瑰宝绽放 古今对话赋能产业
消费日报网· 2025-05-29 02:55
博览会概况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5月30日至6月2日在福州举办,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 [1] - 泉州市成为本届博览会唯一主宾城市,送展作品超万件 [1] - 同期举办第四届工艺美术文创设计大赛,主题为"丝路新潮",聚焦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元素 [1] 泉州展馆布局 - 泉州展馆总面积超2000平方米,设置1个主题形象馆和7个特色馆(世界陶瓷之都、世界石雕之都等) [1] - 共组织139家工艺美术企业参展,展位数量达185个 [1] - 展示30多个品种技艺,包括陶瓷、石雕、藤铁、香制品、金苍绣等 [1] - 主题形象馆悬挂23盏泉州特色花灯,并播放宣传片增强氛围 [3] 产业数据 - 2024年泉州工艺美术产值突破1500亿元,出口额占全国16% [3] - 泉州拥有37项传统品种技艺,其中12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含德化白瓷、惠安石雕等) [3] 活动安排 - 展会期间将举办捏花、手拉坯、纸织画等技艺展演,以及木偶戏、茶道、香道表演 [3] - 文创设计大赛面向全国设计师征集"创新海丝"主题作品 [1] 行业地位 - 泉州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称号 [3] - 泉州在推动中华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坚作用 [1][3] - 产业规模与创新力稳居全国前列 [3]
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第一集《补天》
经济观察报· 2025-05-29 02:19
角色设计方面,AI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女娲的形象不仅具有传统神话中的人物特征,还融合 了现代审美观念。AI通过对大量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学习,为女娲设计出了一套既符合神话背景又具有 独特魅力的外貌特征和服饰造型。她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从远古神话中走出,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亲 切和熟悉。此外,AI还能够根据不同情节的需要,对女娲的表情和动作进行细微调整,使其情感表达 更加丰富、真实,增强了角色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特效制作上,AI技术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剧中女娲炼石补天时,那一块块五彩石散发出的璀璨光 芒,以及补天时天空中出现的绚丽奇幻景象,都通过AI特效技术得以完美呈现。AI能够模拟出各种自 然现象和超自然的神奇效果,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被女娲的神力所震撼。这些特效不仅 增强了故事的视觉冲击力,也为短剧增添了更多的奇幻色彩和神秘感。 (原标题: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第一集《补天》)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惊人的潜力,而影视创作领域更是迎来了 革命性的变革。央视网推出的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系列,其第一集《补天》便是这一变革的杰出 代表,它以全新的创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