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icon
搜索文档
高擎督察利剑 护卫绿水青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十年成效回眸
新华社· 2025-05-12 13:33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发展 - 2015年建立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河北省成为首个试点,发现并整改空气质量问题[4] - 两轮督察覆盖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纳入央企和国务院部门,第三轮已开展三批[4] - 2019年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2022年实施《整改工作办法》,2024年升级为国务院条例[5] 督察成效数据 - 第一轮及"回头看"整改任务完成3250项(总数3294项),完成率超98%,第二轮整改完成1822项(总数2164项),完成率84%[8] - 长江/黄河警示片累计披露1262个问题,整改1170个,完成率92%[8] - 前两轮督察追责9699人,移交667个责任追究问题[11] 典型案例与行业影响 - 福建闽江水口水库通过清退网箱养殖实现水质提升,推动渔旅融合产业转型[6][7] - 云南滇池长腰山开发问题中拆除214栋建筑,取消390栋未建项目,追责58人[9] - 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绿色生态产业发展[8] 督察新方向与机制创新 - 第三轮督察首次结合长江经济带流域督察与省域督察,聚焦共性与区域突出问题[12] - 未来将常态化统筹例行督察与警示片拍摄,强化顶层设计建议[12][13] - 条例要求统筹严监管与基层减负,平衡负面曝光与正向激励[13]
手植一抹绿 心栽一片林
人民日报· 2025-05-10 21:30
5月,陕西延安万花山的层层绿浪中,"中国画家林"已蔚然成荫。浓浓绿意,跃动着活力,升腾起希 望,氤氲着文艺工作者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延安,既是革命圣地,也是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国国家画院于2015年发起的"中国画家林"植树公 益活动,始于时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率百位画家赴延安写生时的所见所思。2020年,中国文化艺 术发展促进会接续这一使命,将活动升级为"艺术为人民"的系统性工程。10年间,该活动累计植树逾万 株,从延安到各地,从画坛到各界,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其中,形成"艺术+帮扶+生态+教育"的立体 化实践模式,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写下生动注脚。 树木,亦树人。在"中国画家林"的年轮里,镌刻着"大手拉小手"帮扶计划资助的900余名留守儿童的成 长印记。对于美术工作者来说,植树既是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也是传播美、培育美的途径。他们不 仅为当地孩子提供物质资助,更将这一活动纳入常态化教育实践。这种言传身教打破了课堂界限,让孩 子们在劳动中深化对美的理解和认识,更在心中植下爱的种子。孩子们从最初的旁观者成长为"绿色小 卫士",多个受助学生考入大学时选择了环境科学、艺术教育等专业,延续 ...
这里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
人民日报· 2025-05-06 22:12
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的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漫步,满目皆绿。一阵微风掠过,桑叶和桑椹在枝头轻轻摇 晃,几个果农正在树下忙着施肥。 西闫庙村不远处,是德百温泉旅游小镇,镇里有5000余株古桑树。"在建设小镇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 循'保住珍稀古树,保留历史痕迹'的原则,对设计图纸进行了10余次修改。"德百温泉旅游小镇总经理 张春雨介绍,"最初的图纸设计主城门进深比较大,但为了保护建筑南北侧的古树,最终的施工方案避 开了它们;有3棵古树所在地势较低,为了防涝,特地在此设计了一个土坡,并种草修桥加以装饰。" 小镇里有300多棵古桑树挂有木质牌子,上面是认养单位或认养人的名字、电话。通过定期管护古桑 树,认养单位、认养人能获赠新鲜桑椹和深加工产品。 百姓爱树护树,古树也以生态价值"反哺"经济社会发展。 依托古桑树群资源,夏津县研发出古桑茶、桑椹干等产品,形成了集种植、加工、文化体验、生态旅游 于一体的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桑类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传统加工作坊40余家,桑产业 综合开发年产值达10亿元。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343.4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1.8亿元。 "天气转暖,来骑行和露营的游客也多了起来。 ...
刘非赴嘉兴南湖红船、湖州安吉余村学习调研
杭州日报· 2025-05-06 02:43
政治学习与调研活动 -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非赴嘉兴南湖红船和湖州安吉余村开展循迹溯源学习调研 [1] - 强调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红船精神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八八战略"杭州实践走深走实 [1] - 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展现杭州担当 拥护"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 [1] 红船精神与革命传统教育 - 刘非瞻仰南湖红船 重温红船精神 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2] -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详细了解史实 与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2] - 强调红船是党的根脉和精神家园 回顾建党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 - 弘扬首创精神 奋斗精神 奉献精神 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 - 刘非赴湖州安吉余村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3] - 考察村容村貌 游客服务中心 千万工程展示馆和未来乡村展示馆 [3] - 了解民宿产业发展 与村干部 村民和游客交流 [3] - 余村20年践行该理念 实现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 [3] - 强调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重要组成部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 - 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缩小"三大差距" 在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3]
守护黄河岸线生态美
经济日报· 2025-05-05 01:37
候鸟迁徙与生态保护 - 土右旗黄河湿地迎来40余种近3万只候鸟,包括天鹅、赤麻鸭、灰鹤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鸟类 [1] - 土右旗黄河过境段全长108公里,流域面积2656平方公里,是候鸟迁徙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 [1] - 公司投资749.8万元实施"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维护50公里岸线 [1] 生态修复措施 - 公司推进水质治理、植被恢复、生态廊道打造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 - 建立"河湖长+警长"工作机制,部署130名生态警长加强沿河巡逻和候鸟保护 [2] - 在候鸟迁徙季节增加警力部署和巡逻频次,及时救助受伤候鸟 [2] 政策监管与公众参与 - 发布通告严禁种植高秆作物和开展涉河建设活动,规范农药使用和垃圾处置 [3] - 开展候鸟主题摄影展提升村民保护意识,生态环境改善带动观鸟旅游发展 [2] - 全面排查整治河道和小微水体,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
中外青年共探生态治理:绿水青山间蕴藏何种智慧?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13:08
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 浙江桐庐县分水镇大路村呱呱叫欢乐农场将种养殖业与水上乐园、亲子游乐园等文旅体验项目结合,形成多元化业态 [1] - 荷兰青年阿提拉(Attila)计划将中国农文旅融合经验引入欧洲,帮助当地农场提升游客吸引力 [1] - 桐庐富春江镇芦茨村80%村民从事乡村旅游业,民宿产业依托绿水青山实现增收 [7] 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实践 - 桐庐钟山乡蓝莓智创园将废弃矿山改造为现代种植园,实现"灰山白水"向"青山绿水"的转变 [3][4] - 钟山乡曾因石材开采导致生态破坏,现通过智慧农业技术发展蓝莓种植,提升村民收入 [3][4] - 伊朗学生林汉娜(Hana)通过实地调研理解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模式 [3] "两山"理念的国际化传播 - 中外青年通过蹲点调研探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研究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路径 [7] - 赞比亚青年曼波(Mtambo)在芦茨村民宿案例中验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效 [7] - 浙江省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志愿者联盟强调实地案例对传播中国治理经验的重要性 [7]
自然观|望仙谷的“仙气”何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30 03:30
乡村生态修复与文旅发展 - 望仙谷通过"修复乡村生态、复原乡村建筑、复活乡村生活、复兴乡村经济"的发展逻辑实现转型,从荒废采石矿区变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2] - 项目引入社会资本26亿元对600多公顷土地进行生态重塑,采用"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打造文旅小镇 [2] - 修复过程中注重自然与人工修复结合,例如利用高陡山体修建民宿和高空栈道,对不宜开发区域以自然修复为主 [2] 文旅产业运营模式 - 景区整合山水人文景观、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业态,形成"景区+农户"合作模式,提供数万就业岗位并吸引村民返乡创业 [3] - 2023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 [3] - 挖掘道教文化、农耕文化等打造特色体验项目,活化赣东北民居文化形成独特"仙气"气质 [2][3]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项目入选《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成为生态"软实力"全球输出的典型案例 [3] - 带动村民从事特色种植、手工艺制作、民宿经营等产业,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3] - 彻底改变资源破坏型发展模式,转向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路径 [3]
古街擂台赛上,32组选手宣讲桐庐西部振兴新声
杭州日报· 2025-04-29 02:31
文化宣讲活动 - 桐庐分水镇举办“分江潮声・千年古邑说新篇”西部乡镇十佳宣讲员选拔赛决赛 共有32组基层选手参与 通过多元形式激活理论宣讲 为文化传承与乡村共富注入力量 [1] - 活动在新落成的武盛书局举行 采用开放麦、情景剧、脱口秀和沉浸式展演等形式 串联桐庐西部发展长卷 [1] 乡村振兴实践 - 分水镇怀恩社区宣讲员以大路村为例 讲述油菜花田催生轻餐饮与稻田研学等新业态 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 [1] - 传统村落通过新业态实现价值提升 形成“春赏花、夏露营、秋研学、冬民俗”的四季发展模式 [1] 红色精神传承 - 南堡纪念馆讲解员引用1970年《人民日报》数据 包括24万斤早稻抢收、300亩晚稻抢种、600亩旱作播种及245间新房重建 展现“战天斗地”的南堡精神 [1] - 历史数据成为精神激励符号 持续推动当地奋进精神 [1] 产业文化推广 - 分水初中学生通过快板表演《续写“世界人均一支好笔”新篇》 传播制笔产业工匠精神 [1] - 实验小学学生以少年视角勾勒家乡变迁 体现文化传播的多元载体 [1] 基层宣传机制 - 选拔赛评选出十佳宣讲员 并搭建基层声音传播平台 采用“理论+文艺+服务”模式进行后续推广 [2] - 宣讲员将进入学校、村社文化礼堂及企事业单位 用乡音传递理论 以文化赋能共富实践 [2]
“淳鱼航母”掌舵人荣膺全国劳模
杭州日报· 2025-04-29 01:53
公司管理层荣誉 - 公司捕捞一队党支部书记兼队长叶志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接受北京人民大会堂表彰 [1] - 叶志清获浙江省劳动模范 浙江省拔尖技能人才 杭州工匠 杭州市首席技师等多项省级荣誉 [2] - 以叶志清命名的淡水捕捞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浙江省唯一淡水捕捞技能大师工作室 [2] 公司业务运营 - 公司采用"拦赶刺张"联合渔具渔法及鱼群侦察技术实施巨网捕鱼作业 [1] - 捕捞队常年在湖面作业需应对台风风暴洪水等突发安全事件 安全管理被视为重中之重 [1] - 公司严格实施捕大留小限额捕捞策略 形成千岛湖保水渔业生态模式 [2] 行业模式与认可 - 公司生态渔业模式入选清华大学ESG案例及中央党校教学案例并出版专著 [2] - 千岛湖保水渔业模式被总结为全国生态渔业经营典范 [2] - 公司通过"以水养鱼以鱼护水"理念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高水平转化 [2]
淳安“以山富民” 为全国提供“实景教学”
杭州日报· 2025-04-24 02:34
淳安是浙江省林业重点县,也是全省林业用地和公益林面积最大、森林蓄积量最多的县。多年来, 淳安依托丰富林业资源,锚定"以湖兴县、以山富民"战略,全面落实林长制,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 契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林业标准地、三产融合等改革创新,转变林业发展传统观念,创 新"营造林工程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林业碳汇开发交易"的建设模式,从而改变了低、小、散的林 业发展现状,在林业产业实现"富林、富产、富民"的路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使百万亩林海成为淳安富民 的"第二个千岛湖",相关案例入选全国林权改革典型案例。 作为全国林草系统唯一的干部教育培训专责机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高度重视培训现 场教学基地建设。2008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一批林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单位设立现场教学 基地。此前学院已合作共建22个现场教学基地,涉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可持续经营、国有林场改 革、林长制等多个主题,在林草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合作协议的签订,淳安正式成为 全国林草系统干部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课堂"。今后,双方将围绕基地标准化建 设、课程体系开发、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