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

搜索文档
博鳌亚洲论坛今日开幕
证券时报· 2025-03-25 00:03
3月的海南博鳌,绿意盎然。备受全球瞩目的"博鳌时间",再度如约而至。根据安排,3月25日至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将在博鳌举行。 自成立以来,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促进各方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提出许多富有价值的"博鳌方案"。今年年会,全 球政商学界人士将汇聚一堂,聚焦"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主题,为亚洲和世界的发展贡献"博鳌智慧"。 年会围绕四大方向设置议题:一是把握大势,在世界大变局中重建信任,促进合作;二是促进增长,推动全球化再平衡,实现包容性发展;三是塑造未来,加快落 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好应对全球性挑战;四是发掘动力,加强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推动创新发展。 根据最新日程安排,"高端对话:中国改革与经济前瞻""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改革""华商圆桌会"等一系列活动将举行。记者了解到,今年年会将采用更加灵活多样 的会议形式,包括全体大会、圆桌会、分论坛、对话会、发布会等,既有高端演讲,也有不同范围的讨论和互动,既有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有成果举措的探讨。 "目前,论坛年会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论坛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中,3月24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 ...
聚焦中发高|王一鸣:全球化并未停滞,要以服务业为重点推进制度型开放
澎湃新闻· 2025-03-24 13:59
全球化当前态势 - 全球化并未停滞,而是以新形式展开,全球贸易占全球GDP份额仍在上升 [1] - 数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新增长引擎,2019至2023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年均增速达10.8%,2023年其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比重超一半 [1] - 大型数字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表现出巨大活力 [1] 全球化新特点与挑战 - 过去15年歧视性或限制性贸易政策数量远高于自由化政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加快重构 [1] - 全球化带来收益不平衡和产业空心化问题,导致发达经济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自由贸易理念受到公平贸易等新理念挑战 [2] -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本跨境流动放缓等矛盾集中暴露 [1] 新兴市场力量崛起 - “全球南方”成为推动全球化重要力量,2002至2022年发展中经济体占全球GDP份额由近20%提高到40.4%,出口占比由29.7%提升至45.1% [2] - 新兴市场在全球投资中占比从2002年28%上升至2022年70.8%,超过发达经济体 [2] - 越来越多新兴市场参与全球生产价值链,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地位不断提升 [2] 中国制度型开放路径 - 中国制度型开放首要任务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其次要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3] - 应以服务业为重点推进制度型开放,因中国已进入服务业经济时代且服务业开放水平有巨大提升空间 [3] - 制度型开放目标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3] 全球治理参与 - 中国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和世贸组织改革,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 [3] - 中国应在数字化绿色化等国际贸易新领域积极参与新规制制定,贡献中国方案和智慧 [3]
中日韩接近背后是特朗普的影子
日经中文网· 2025-03-24 02:57
地缘政治与经济合作动态 - 中日韩三国在3月22日的外长会上确认推进自由贸易等以经济为核心深化合作 [1] - 彼此接近的背景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国际社会造成的不确定性 将稳定三国关系以应对美国 [1] -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提出早日重启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 并再次表达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意愿 [1] - 受到美国保护主义的关税强化政策影响 自由贸易成为中日韩的团结纽带 [1] 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3月12日对钢铁和铝相关进口产品加征25%关税 且不设定适用豁免 [2] - 日本在阁僚层面要求豁免关税但美方未接受 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日本在经济上从美国获得利益 [2] - 韩国面临压力 特朗普称韩国向美国征收平均4倍关税 但韩国政府主张实效关税只有0.79% [2] - 美国能源部将韩国指定为在防止核扩散、反恐和不稳定的地区局势等方面需要关注的敏感国家 [2] 区域关系与内部挑战 - 中国希望利用美国并未参与的中日韩框架 探索加强与日韩两国的关系 [2] - 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问题上的美俄接近感到焦虑 也促使中国与日韩接近 [3] - 日本对接近中国存在慎重论 尖阁列岛(钓鱼岛)周边领海问题及扣押日本人等悬案未取得进展 [3] - 中韩存在摩擦 中国最近在黄海中韩专属经济水域重叠区域设置构筑物 并发生两国海警对峙事态 [3] 领导人会议与内政风险 - 中日韩正在制定年内在日本举行领导人会议的日程 但时间尚未确定 [1][3] - 日本首相石破茂因向自民党议员发放价值10万日元的商品券问题 政权面临逆风 夏季参院选举前党内推翻行动持续 [4] - 韩国宪法法院的弹劾审判仍在进行 尹锡悦总统是否被罢免仍是未知数 内政混乱持续 [2][4]
世界应减轻的或是美国风险,而非中国
日经中文网· 2025-03-14 02:46
特朗普政府高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在第二任期首次施政方针演讲中强调高关税政策合理性 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启动25%高关税 对中国产品额外关税从10%提高到20% 并宣布从4月2日起实施"对等关税"政策 [1] - 高关税政策主要针对存在巨大对美贸易顺差且关税税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大陆以2954亿美元对美贸易逆差排名第一 亚洲占前15大逆差国家和地区中的9个 [2] - 越南作为世界第三大对美贸易顺差国 2024年顺差同比增长20%达1234亿美元 成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明确指出的逆差扩大对象国 [2] 亚洲国家应对策略 - 越南企业开始探索自救对策 40%在越美国商会会员企业表示将寻找美国以外的替代市场 考虑调整过度依赖对美出口的业务结构 [2] - 越南已签署CPTPP、RCEP和欧盟FTA等多项贸易协定 为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奠定基础 类似行动正扩大到其他亚洲国家 [3] - 印度受到美国高关税批评后 恢复与英国自贸协定谈判 并与欧盟商定年内达成协议 泰国与EFTA签署自贸协定 马来西亚和欧盟决定重启自贸谈判 [3] CPTPP与中国加入前景 - 中国2021年申请加入CPTPP面临障碍 包括国有企业优待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以及美国通过USMCA"毒丸条款"施加影响 [6] - 美国单方面启动高关税导致美墨加协定基础动摇 加拿大和墨西哥对中国加入CPTPP态度可能转变 但美国政策反复性仍是风险因素 [6] -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亚洲CPTPP成员国原本就对中国加入表示欢迎 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大转折点 [7] 美国经济地位与政策影响 - 过去20年美国占全球GDP比重仅从29%降至26% 通过金融、IT和AI等产业升级保持经济优势 但制造业衰退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催生特朗普政府 [4] - 特朗普政府"贸易逆差恶性论"和关税升级政策被视作世界经济安全风险 可能促使各国和企业重新评估对美供应链依赖 [5]
为什么特朗普痴迷关税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0 15:44
特朗普关税政策核心观点 - 特朗普将关税作为威胁和谈判筹码,针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2024年三国对美出口占全美商品贸易总额40% [6] - 计划对欧盟汽车等产品征收25%关税,称欧盟成立目的是"压垮美国" [6] - 3月12日起对进口钢铁铝征收25%关税,4月2日可能对所有汽车、半导体、药品进口征收25%报复性关税 [6] 各国应对措施 中国 - 对美国农产品加征15%关税并禁止向部分国防企业出口 [8] 加拿大 - 对价值300亿加元(209亿美元)美国商品征收25%关税,包括橙汁、花生酱等 [8] - 新总理马克·卡尼上任后推迟对汽车、钢铁铝的第二轮报复计划 [8] 墨西哥 - 采取谈判策略,获得特朗普对符合《美加墨协定》车企的1个月关税豁免 [9] 特朗普关税政策动机 - 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以振兴美国制造业,提出通过关税+激励措施吸引企业回流 [11] - 增加联邦收入以支付减税计划,预计10年减税规模达4.6万亿美元 [11] - 替代制裁作为外交工具,例如与哥伦比亚移民争端中作为谈判筹码 [12] 关税政策影响评估 - 美国工业品贸易加权平均税率仅2%,但新关税将使平均税率达1943年以来最高 [14] - 可能导致每个美国家庭额外支出2000美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 [14] - 参照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历史教训,或引发全球贸易下滑 [14] 关税传导机制 - 进口商支付关税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研究表明沃尔玛等零售商通过提价转移成本 [16] - 可能刺激企业赴美建厂规避关税,但报复性关税会抵消就业增长效应 [16]
美国财长演讲:“用关税反击”中国产能过剩
日经中文网· 2025-03-10 02:49
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的经济政策框架 - 将放松金融监管、关税和经济制裁定位为三大重要支柱 [1] - 强调关税是修正国际经济体系平衡的工具 认为美国强劲消费吸收他国过剩供应 军事力量弥补他国防务不足 [1] - 指出美国未获足够回报导致财政赤字 现状不可持续 [1] 对华贸易政策立场 - 主张用关税反击中国产能过剩导致的低价出口 称其为"良好政策" [2] - 将关税导致的物价上涨视为"一次性调整" 不认为会持续传导 [1][2] - 提出通过对等关税应对非关税壁垒 [2] 金融监管改革方向 - 批评拜登政府过度监管阻碍经济增长与创新 呼吁放宽金融监管 [2] - 建议调整雷曼危机后的资本监管框架 使其适应当前经济需求 [2] - 反对过度收紧补充杠杆率(SLR)监管 避免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能力 [2] 地缘经济制裁策略 - 指责前政府对俄制裁宽松 称将"竭尽全力"推动乌克兰和平谈判 [2] - 明确加强伊朗制裁的意图 [3] - 区分对待友好国家 要求其增加安全事务负担分担 [2] 政策基调延续与调整 - 减税计划作为支撑三大支柱的基础 但未透露细节 [3] - 延续竞选时削减赤字 放松监管 增产原油的框架 更突出贸易政策权重 [3] - 市场对加墨关税的担忧曾引发股价暴跌 但特朗普暂缓对墨加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