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坚决打赢“三夏”攻坚战丨麦穗沉甸甸 粮安稳当当——省委一号文件系列解读①
河南日报· 2025-05-23 23:19
农业现代化转型 - 90后新农人刘记森通过科学种田实现小麦亩产提升,采用周麦系列品种使穗大粒满且分蘖能力出众,配合智能设备监测病虫害并实施绿色防控,每亩小麦比传统种植多收100多斤 [2] - 合作社引入测土配方技术,根据土壤氮磷钾数据精准配肥,每亩肥料用量减少8%-10%的同时提升地力,并通过物联网控制中心实现3.7万亩农田水肥精准灌溉 [2] - 滴灌系统在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精准供水,配合作物调节剂抵御干热风灾害,预计6月1日开镰时亩产达1300多斤,强筋小麦直供烘焙企业使溢价达12% [2] 政策驱动与产能升级 - 河南省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6亿亩以上,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00万亩以上,采用"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提升耕地综合效益 [3][4] - 推动"五良"(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融合,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智能化灌溉系统,实现节水增产并提升单产 [4] -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进畜牧业升级、生态渔业及油料作物扩种,丰富粮食产品结构以增强竞争力 [4] 技术应用与效益提升 - 智能农机跨区作业规模达300多台,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使合作社实现分级分选设备全覆盖,差异化销售策略提升收益 [2][3] - 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流程监管工程质量,农民全过程参与确保可持续利用,科技赋能下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 [3][4]
陕建股份 发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国证券报· 2025-05-23 20:38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公司自2012年起已在新疆、青海、吉林、宁夏、陕西等地建设20余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监测设备安装及生态防护工程改造沙漠、盐碱地和山区耕地[1] - 在新疆沙漠项目中,团队划分25个地块(每个700亩),配备独立管道系统和泵房,75天内完成万亩沙漠改造,实现田块、渠路、林网标准化布局[2] - 吉林大安市项目将万余亩盐碱地改良为年产90万公斤水稻的良田,秦巴山区项目整合9万亩分散农田为规模化高标准农田[2] 技术创新与工程管理 - 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应对施工点分散、工期紧张等挑战,通过科技手段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3] - 在陕西粮农华州储备库项目中,运用滑模施工技术7天完成直径18米、高28米粮仓主体,垂直误差控制在10毫米内,储粮损耗降至传统粮仓的1/5[4][5] - 智能喷淋系统实现14天精准混凝土养护,适应关中温差气候,粮仓配备自动化输粮管道和一键式操作系统,储备能力达17.72万吨[5] 数字化与生态效益 - 在高标准农田部署农情监测系统,24小时数字化管理麦田数据,推动"田丰人富"目标[3] - 现代化粮仓构建恒温恒湿环境,显著降低储粮损耗,实践"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5]
习近平的民生之问|“是增,是稳,还是降?”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02:29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特别询问河南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及旱情对收成的影响[2] - 河南作为全国粮食安全"压舱石",用不到6%耕地生产全国近10%粮食,连续8年总产量超1300亿斤[3] - 河南贡献全国主要食品加工原料:1/2火腿肠、1/3方便面、1/4馒头、3/5汤圆、7/10水饺、4/5酸辣粉[4] - 国家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确保18亿亩红线[6][7] 现代农业发展 - 粮食安全需"藏粮于技",总书记强调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与供应链[9][10] -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包括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11]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出台,明确让农业强国建设成果惠及农民[15] 农民收入与城乡发展 - 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12年超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从2.72:1缩小至2:1[13] - 总书记要求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14] - 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体现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位一体发展[17]
奋发有为 扎实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全省三农战线引发热烈反响
河南日报· 2025-05-22 23:55
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 - 河南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用不到6%的耕地生产全国近10%的粮食,小麦产量占全国超1/4 [3] - 确保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组织机械抢收和烘干晾晒 [2] - 通过抗旱保粮、"一喷三防"等措施应对旱情,力争重旱麦田少减产、轻旱麦田保稳产、无旱麦田多增产 [3][7] 农业科技与现代化 - 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7] - 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改进收获机械性能实现减损,研发应急机械应对灾害 [7] - 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服务田间生产实际需求 [8] 农业产业链延伸 - 推动面、肉、油、乳、果、中药六大产业联盟发展,构建"航母式"产业集群 [9] - 河南食品加工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但存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问题,需科技赋能提升 [10] - 桐淮茶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万余亩茶叶基地,年效益超1亿元 [10][11] 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 - 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探索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模式 [12] - 济源示范区推进城乡融合,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13] - 娄家沟村发展高山养殖海鱼产业年产值2400万元,探索"农业+旅游+深加工"模式 [13][14]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河南日报· 2025-05-22 23:55
高质量发展战略 -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1] - 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否则量的增长不可持续 [1] - 河南作为经济大省需落实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 [1] 制造业升级 - 洛轴集团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生产9大类3万多种轴承产品,支撑中国制造 [2] - 比亚迪郑州工厂每分钟下线1辆新能源汽车,2023年产量达54.5万辆 [2] - 河南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2] 科技创新与农业 - 中原农谷聚焦种业攻关,全年培育178个新品种 [2] - 郑州机场货机起降频率达每2分钟1架次,体现物流枢纽地位 [2] - 需加强种业等"卡脖子"技术突破,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3] 产业规划与开放 - 2024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关键年 [3] - 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河南正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3] 文旅与生态 - 河南将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 [3] - 需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3] - 历史文化资源将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 [3]
康农种业(837403)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2 13:1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21日15:00 - 16:00 [3] - 活动地点为价值在线(www.ir - online.cn) [3] - 参会人员为通过网络参加的投资者,接待人员包括公司董事、总经理彭绪冰等 [3] 行业形势与公司应对策略 - 玉米种子行业整体供大于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政策支撑种业发展,竞争加剧促进行业出清,公司以振兴民族种业为使命,持续研发新品种,稳妥推进转基因和种粮一体化业务 [5] 市场拓展与布局 国际市场 - 公司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东南亚的柬埔寨、巴基斯坦和非洲的尼日利亚、安哥拉、马达加斯加等国开展品种试验工作 [5] 国内市场 转基因玉米种子 - 已完成转基因生产经营许可证申办,直接选育的转基因品种康农20065KK已通过审定,今年落实300余亩示范种植,计划明年扩大生产规模;在西南市场推进示范制种,积极开展黄淮海、东华北主产区区域试验工作 [7] 黄淮海区域 - 加速构建立体化品种矩阵,多个新品种进入审定阶段,细分品种赛道形成互补型产品组合,提升市场竞争力 [7] 东华北区域 - 持续推进品种结构调整,主推品种吉农玉198和桦单568有抗病优势,吉农玉198预计在2025 - 2026种植年度成东北市场重要业绩增长点;多个新品种开展生产试验,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研发创新实力 [7] 业务规划与考量 并购计划 - 公司将根据行业和自身经营战略审慎衡量并购计划,如有相关信息将按规定履行审议和信息披露义务 [6][7] 非玉米种子板块 - 公司以发展玉米种子及种粮业务为核心战略,审慎评估非玉米种子板块,寻找能发挥协同效应的产业尝试,有相关事项将按规定披露 [8]
我们,想您了
环球网资讯· 2025-05-22 01:45
杂交水稻领域 - 袁隆平团队实现水稻亩产从700公斤到1100公斤的突破性增长[3] - 2020年第三代双季稻亩产突破1500公斤[5] - 2023年青岛海水稻基地耐盐碱水稻亩产达691公斤[5] - 团队在阿联酋沙漠成功种植海水稻[5] - 袁隆平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500万元奖金全数投入基金会[7] 肝胆外科领域 - 吴孟超创立"五叶四段"解剖理论并完成中国首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11] - 将中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11] - 职业生涯累计拯救超过1.6万名患者生命[11] - 培养26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13] - 全国肝胆外科专家中80%以上是其学生[13] - 2019年捐赠600万元设立医学科技基金会[15] 科研传承 - 袁隆平团队在海南继续培育耐盐碱水稻[15] - 吴孟超弟子在上海完善"肝癌早诊早治"体系[15]
强农兴业 沃野生金
河南日报· 2025-05-21 23:33
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 - 南阳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309万亩,面积全省第一,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2.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336亿斤 [4] - 邓州市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汇聚50多名国内外科技人才,承担国家杂交小麦育种联合攻关项目,显著提升小麦亩产和适种面积 [3] - 南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通过现代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等五大行动 [4]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 - 新县田铺大塆依托"红、绿、古"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现有民宿和农家乐40余家,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 [7][8] - 田铺大塆从"空心村"转型为"网红村",通过全域旅游串联许世友将军故里、黄毛尖森林公园等资源 [8][9] - 光山县油茶产业带动村民通过租金、工资、分红增收,务工村民年收入可达2000-30000元 [10] 特色农业产业链 - 光山县油茶种植面积达3237万亩,信阳市油茶年综合产值4862亿元,较2019年增长34524%,建成15个万亩三产融合示范园 [11] - 联兴油茶开发山茶甘油二酯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年加工3万吨油茶籽的冷榨冷提生产线投产,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 [10][11] - 南阳药益宝公司艾草产业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带动3000余人就业,艾产品获批"药字号"并建立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 [12][13][15] 农业科技创新 - 药益宝公司与高校合作建立艾草种源数据库,开发"艾草全产业数字化中枢"实现产业链数据互通 [12][15] - 邓州杂交小麦基地构建"北京研发+邓州生产+全球推广"商业化育种体系,强化种业自主可控 [3][4] - 联兴油茶智慧产业园通过冷榨冷提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山茶油系列日化用品市场反响热烈 [10][11]
向着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迈进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解读省委一号文件
河南日报· 2025-05-21 23:33
粮食安全与脱贫攻坚 -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粮食产量需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1] - 2024年全省克服极端天气影响,粮食总产量达1344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1] - 2025年将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融合 [2] -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万亩以上,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控 [2]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帮扶监测、提升帮扶质效、规范帮扶资产管理 [2] 乡村产业发展 - 聚焦6大产业集群和18条富民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耦合 [4] - 开展设施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推动产业提档、效能提升、效益提高 [4]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达4.9万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4] - 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 [5] - 培育百家省级重点服务组织、千家市级重点服务组织、万家县级服务组织 [5] 乡村建设与治理 - 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完善"一库一单"运行机制 [5] -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整治形式主义、培育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5] -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5] 农业科技创新 - 开展中原农谷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打造"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创新联合体 [6]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全国一流制种基地,培育种企雁阵 [6] - 高标准建设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植保重点实验室、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 [6] - 培育先进农机装备千亿级产业联盟,研发推广智慧农业技术 [6] 农村改革与人才支持 - 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健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制度 [7] -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 [7] - 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7] -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权益 [7]
一粒稻米的“国家使命” ——金龙鱼稻米油以“水稻循环经济”串联安全、出海、健康战略
环球时报· 2025-05-20 07:59
农业强国战略与企业行动 - 农业是立国之本 推动建设农业强国是企业责任[1] - 中国罕见向阿根廷提出9亿美元农产品采购意向 包括大豆玉米和植物油[6] - 4月中国向巴西下单至少40艘货船约240万吨大豆 采购规模庞大[6] - 2018年起巴西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大豆进口来源国[6] 稻米油产业现状与潜力 - 2024年中国油脂油料进口达2000万吨 自给率仅三成多[6] - 全球稻米油产量约211万吨 中国以60万吨年产量位居全球第二[8] - 稻米副产品米糠最多可提取900万吨稻米油[7] - 稻米油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三大推荐健康食用油之一[11] 金龙鱼稻米油技术创新 - 公司创新性在水稻原产地建厂 实现最快6小时米糠膨化保鲜萃取成油[7] - 掌握52项核心专利技术 包括精准适度加工 功能因子精准调控等[8][10] - 上海研发中心有300余位科学家 粮油类专利超过800项[10] - 产品满足欧盟标准 3-MCPD等污染物严格控制[12] 稻米油的经济与健康价值 - 2024年中国稻米产量2.08亿吨 可生产218.4万吨稻米油[7] - 相当于1323.64万吨大豆出油量 可减少12%大豆进口[7] - 为国家节省1.02亿亩大豆种植面积[7] - 产品含γ-谷维素等天然抗氧化剂 总活性成分含量超1%[12] 国际市场拓展 - 2018年登陆日本市场 后进入澳大利亚和美国Costco[10] - 产品受到海外消费者追捧 实现"中国好油全球共享"[10] - 在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 展现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8] 行业专家评价 - AOCS峰会上多位专家认为稻米油将在健康饮食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6] - 佐治亚大学教授卡西米尔·阿科高度评价金龙鱼工艺创新与产业链成就[6][9] - 泰国教授认为稻米油有望成为未来食品体系的典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