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

搜索文档
趣味答题领红包,山东生态环境科普知识答题竞赛全民参与中
齐鲁晚报· 2025-06-05 07:1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2025年6月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全国上下正以"美丽中国我先行"为主题,掀起新一轮生态文明建 设热潮。 为加大生态环保科普力度,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素养,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为美丽山东建设营造浓厚社会氛围,2025年六五环境日暨生态文 明宣传月期间,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的"美丽中国我先行——生态环境科普知识趣味答题竞赛"于6月3日正式开启,目前正在 火热进行中。 此次答题竞赛形式新颖、趣味十足,吸引了社会公众踊跃参与。"每天都会和家人一起答题,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互动交流,还能为美丽山东建设出一份 力,感觉很有意义。"参与本次活动的市民刘先生表示,这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方式,让大家在轻松答题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生态环境 科普知识,还能通过分享邀请更多人参与,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应。 目前,答题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还未参与公众,赶紧按照以下步骤行动起来吧: 作为今年山东生态文明宣传月的活动之一,本次竞赛紧扣"美丽中国我先行"主题,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深度融合,通过每日答题、分享互动等 ...
六五环境日,京津冀三地共议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5 06:1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未来,京津冀三地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同守护三地生态环境、共同推动绿色低 碳发展,也期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天津,以"871"重大生态工程为核心抓手,系统重塑河海交汇的生态格局。七里海等四大湿地功能显著 恢复,绿色生态屏障初具规模,蓝绿空间超65%,海岸线修复成果突出,形成"湿地-海滩-防护林"复合 生态系统。在价值转化上,探索出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多条"两山"转化路径, 形成了"生 态+"多元化发展模式。 河北,通过省级方案规范、创建潜力地区分析筛选、"一对一"的精准指导,成功创建18个国家级示范区 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同时,注重发挥已成功创建地区的平台载体和典型引领作用,积极探索绿水青 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模式,大力宣传推广创建成功地区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培育了一批积极践行习 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样本。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张继平研究员作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打造北京'两山'样板"的主题报 告。继5个生态涵养区全部摘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双称号"后,北京市的示范 创建工作持续向中心城区辐 ...
五十载逐绿而行,济南举办2025年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6-05 04:21
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50周年成就 - 济南市生态文明建设已走过50年历程 从1975年成立环境保护办公室起步 实现历史性跨越 [1] - 2025年六五环境日以"美丽中国我先行"为主题 旨在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 引领绿色低碳风尚 [1] - 出台美丽济南建设实施方案和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 系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十大行动" [3] - 连续8年开展"绿盾"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行动 累计获评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个 [3] 环境治理成效 - PM2.5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 PM10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0天 [4] - 16处饮用水水源地100%达标 优良水体比例达到"十四五"目标要求 [4] - 实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1206个 审批建设项目839个 保障610个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 [4] - 碳排放权交易量达210.46万吨 "无废城市"建设获全省评估"好"等次 [4] 智慧环保与执法创新 - 建成智慧生态黄河平台 包含11个应用系统 被评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典型案例 [4] - 获批全国一体化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建设试点 [4] - 将261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 非现场执法比例达41.4% [4] 环保志愿活动 - 成立7支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 包括6所高校团队和华山街道团队 [6] - 启动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项目 开展"万里同心共护黄河"垃圾清理活动 [8][9] - 举办生态文明主题回顾展和"绿色市集" 设置6类环保展示区 [8] - 开展"生态绿"主题摄影征集活动 12幅作品入选并制作成明信片 [8]
2024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海南日报· 2025-06-05 03:16
2024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发布2024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2025年6月 综述 2024年,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牢固树立和 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 位,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战,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 流水平。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与2023年持平,保持有监测 历史以来的最好水平;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9.4%,比2023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6.9%,比2023年上升1.0个百分 点,创监测历史最优水平;无劣V类断面,与2023年持平。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 为Ⅱ类。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Ⅱ~Ⅳ类水质比例为86.7%,比2023年上升1.6个百分点。 全省近岸 ...
人民领袖|绿水青山间的“国之大者”
央视网· 2025-06-05 02:45
秦岭生态保护 - 年初发布禁止令,要求立即停止组织人员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开展穿越、登山活动 [1] -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秦岭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而做 [3] - 2020年4月20日,总书记在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生态保护情况 [5] 生态破坏与整改 - 秦岭北麓西安境内曾因违建别墅破坏生态,2014年至2018年总书记六次批示推动整改 [6] - 总书记提醒陕西官员要牢记秦岭违建教训,当好生态卫士 [6] - 总书记对千岛湖、卡山自然保护区、腾格里沙漠等生态破坏事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彻底解决 [7] 生态文明建设 -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保护成为"国之大者",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新时代基本方略 [8] - 绿色发展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被视为重中之重 [9] - 2021年总书记考察青海湖,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9] 生态修复成果 - 长江沿线省市"还江于民""还岸于民",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13] - 洱海保护治理从抢救性转为保护性,海菜花连片绽放 [13] -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贡献约25%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 [14] 总书记的生态理念 - 总书记强调生态保护是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未来 [11] - 主张集中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百姓感受到环境质量改善 [11] - 2020年考察江苏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肯定脏乱差区域变为绿化带 [12] 植树与绿化 - 2025年4月3日,总书记在北京永定河畔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15] - 中国人民用双手种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成就 [14] - 荒山披绿、河流焕发活力、林海郁郁葱葱,展现"国之大者"的担当 [16]
镜观·足迹|呵护千山万水 擘画永续发展
新华社· 2025-06-05 01:48
大美中国,江山如画。 心系长江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沿江重镇,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从三峡库区到洞庭湖畔,从港口码头到企业车间,总书记深入调研, 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岳阳城陵矶水文站考察。在狭窄的站房外长廊上,习近平总书记举目远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 发"的战略定力,在这里化作守护一江碧水的坚定行动。 2023年10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九江市考察,冒雨在江边察看,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等情况。 10月12日,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回顾长江经济带发展历程,感慨:"做就要做好,坚定做下去。笃行不怠,一 以贯之,久久为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遍及神州大地。祁连山麓、坝上林海,秦岭深处、黄河之滨,总书记在大江奔涌处谋划千秋大 计,在山川锦绣间擘画生态蓝图。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我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一起呵护山水、寄情山水,领悟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之道。 江河为脉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 ...
同心绘就“美丽苏州”壮美画卷
苏州日报· 2025-06-05 00:18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 苏州PM2 5浓度降至29微克/立方米 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 2% [1] - 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7 5% 阳澄湖水质连续两年达Ⅲ类 太湖连续17年实现安全度夏 [1] - "蓝天白云 碧水清波 青山翠谷"成为市民生活标配 彰显苏州"走在前 做示范"的使命担当 [1] 制度创新与实践 - 苏州在生态环保领域推出"企业自查自纠服务平台""生态损害赔偿机制""无废城市建设"等创新举措 [2] - 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苏州经验 苏州案例 苏州模式 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2] - 苏州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均敢为人先 勇立潮头 [2] 未来发展路径 - 苏州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 - 坚持抓项目 强治理 守底线 用好深化改革 大抓项目 数字赋能三大牵引 [2] - 以更大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进"美丽苏州"建设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 全民参与机制 - 建设"美丽苏州"需要市民 企业 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从日常点滴践行绿色理念 [3] - 推广简约生活 共建美丽家园 形成人人有责 人人尽责的社会氛围 [3] - 苏州将以勇争一流姿态探索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之路 打造"可感可触可及"的美丽城市 [3]
2025年六五环境日:美丽中国绘新卷 你我携手共护绿水青山(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6-05 00:00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全国各地探索形成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等转化路径和生态市场、生态旅游等实践模式,让良好生态环境释放出无限经济价值 [2] - 建成7批共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推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 - 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权益交易、资源产权流转、生态产业开发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模式 [3] 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 塞罕坝从荒漠沙地变身万顷林海,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绿色奇迹" [3] - 浙江"千万工程"让乡村实现美丽蝶变,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3] - 长江禁渔后,江豚跃出江面的身影重现,祁连山麓雪豹频繁现身,生态系统日益向好 [3] 全民参与生态治理 - 今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呼吁每个人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 [2] - 从餐桌上的"光盘行动"到日常生活中的"无塑生活",从选择"绿色出行"到对物品进行"旧物改造",越来越多的人将低碳理念融入生活 [3] -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汇聚起来便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为美丽中国增添了最鲜活的注脚 [3]
我家门前有条河,一起来晒晒
人民日报· 2025-06-04 21:56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各地区各部门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 持之以恒护河治水 [3] - 生态环境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 水利部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推动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 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3] -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 [3] 西河治理案例 - 湖北省远安县嫘祖镇定林村农民杨洪旺20多年来拍摄4万多张西河照片 记录从污染到治理的过程 [4][5] - 西河2016年创新探索河长制 2017年吸纳民间河长 通过涉河问题整改和河道综合治理 水质从浑浊变为清澈 黄柏河东支跨界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Ⅱ类标准 达标率100% [4][5] - 杨洪旺8年来累计巡河126次 撰写巡河笔记93篇 反馈解决河库大小问题60多个 [5] 穿紫河治理案例 - 湖南省常德市从2004年开始系统整治穿紫河 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通过截污净化、加强保洁、建造人工生态湿地等措施 将臭水沟变为景观河 [7] - 穿紫河治理后带动常德河街发展 2017年正式开街 现有83个非遗项目入驻 成为省级非遗街区示范点 [7][8][9] - 非遗传承人潘能辉以穿紫河为灵感创作巨型木雕 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长25米、宽1.5米的作品 [8] 黄河玛曲段治理案例 - 甘肃省玛曲县阿万仓镇河长道琦丹珠负责23公里塘曲河段巡护 该河段是黄河一级支流 [11] - 玛曲县黄河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 有38条一级支流和300多条二、三级支流 是"黄河蓄水池"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11] - 当地120多名河长共同守护"黄河蓄水池" 通过治水、治岸、治山、治污联动 实现"水清河畅、鱼翔浅底" [13] 治理成效 - 西河从过去河面漂垃圾、岸边堆粪便变为绿意盎然、水质清澈 白鹭戏水、花开正盛 [5] - 穿紫河从排污河、臭水沟变为市民游客打卡的景观河 河里有鱼群欢游、野鸭凫水 浮岛四季花开 [7] - 玛曲草原黄河段生态改善 藏原羚、岩羊、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时有出没 黑鹳、黑颈鹤、斑头雁等鸟类增多 [13]
网友接力“拍碧水”“晒河湖”
人民日报· 2025-06-04 21:56
环境治理成效 - 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4年一季度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达91.0%,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2] - 截至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2] - 生态环境部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提升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3] 政策与战略 - 党中央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位置,将碧水保卫战列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大保卫战之一 [1] -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1] - 水利部推动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创新探索"河湖+""水利+"经济融合发展模式 [3] 社会参与案例 - 浙江杭州民间河长胡福庆10年记录3700多篇巡河日记,见证新开河从浊到清的蜕变 [2] - 湖北远安县民间河长杨洪旺累计拍摄4万多张照片记录西河蝶变,反馈解决60多个河库问题 [2] - 河北邯郸市滏阳河经过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后水质改善,成为网红景点 [2] 公众活动 - "我家门前有条河"影像征集活动已收到上千件作品,展现民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 [1][2] - 活动参与者包括摄影爱好者、各级河湖长、环保志愿者、沿岸居民等多元群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