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经济

搜索文档
重庆铜梁公安全力护航赛事经济 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
环球网· 2025-05-07 08:07
赛事安保与城市经济发展 - 重庆铜梁龙足球队的精彩表现带动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为城市注入活力[1] - 铜梁区公安局通过安全保障和暖心服务,将赛事人气和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1] - 火爆的足球赛事带动门票收入增长,并激活餐饮、交通、住宿等周边行业消费,成为城市夜经济的"新引擎"[8] 安保部署与执行 - 铜梁区公安局提前谋划,根据比赛规模和观众人数制定差异化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3] - 设立现场安保指挥部,接入视频监控和指挥平台,实现精准把控和快速响应[3] - 构建"核心圈、管理圈、疏散圈"3层防控体系,科学疏导人流、车流,避免球迷冲突[5] - 每场比赛前民警辅警提前4小时上岗,全面检查赛场及周边区域,消除安全隐患[5] - 严格安检和票证核验,防止危险物品进入场地,并加强巡查守护,确保观赛安全[5] 服务优化与特殊群体关怀 - 铜梁公安与文旅、商务等部门协调,最大限度增加可售座位数,发挥场馆经营潜力[3] - 建立球迷协会沟通机制,在确保秩序的前提下满足球迷观赛需求[3] - 为视障球迷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通道、专人陪伴等暖心服务,提升观赛体验[6][8] - 比赛结束后增加商圈、夜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防频次,提升治安控制力[8] 赛事经济成效 - 铜梁公安已完成4场中甲联赛主场安保任务,累计出动警力4500余人次,实现"零差错、零失误、零事故"[8] - 未来将持续提升赛事安全保障和服务水平,为繁荣赛事经济注入"平安动能"[8]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风尚
广西日报· 2025-05-07 02:31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射箭、攀岩、街舞、围棋、足球等群众体育赛事在广西各地不断上演。透 过精彩赛事,可以看到"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度假新风尚,赛事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5月2日下午,2025年广西少年围棋段级位赛暨广西少年围棋精英赛在南宁进行。这是广西围棋界一 年一度的"中考",1000余名来自全区各地的围棋好苗子参赛,竞争升段名额。每一个小棋手的背后,都 是一整个家庭的托举。来自贵港的家长张志贤说:"因为儿子参赛,我们一家六口都来了南宁,比赛结 束以后还要在南宁玩几天,一起去方特东盟神画和青秀山风景区等地。" 一场赛事还可以带动赛场周边商业热起来。在南宁华南城附近进行的这场围棋盛宴,使得周边酒 店、餐馆迎来旺季。离赛场最近的一家品牌连锁酒店早早被预订一空,临近路段的停车场一位难求,多 家餐饮店也出现火爆场景。一些精明的商家还在赛场外设立了流动摊点,为小选手和家长们提供饮料小 食等多种消费服务。 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5月4日的南宁市李宁体育园。2025年广西青少年攀岩冠军赛在这里进行,选手 中有半数以上来自外地。上午的赛事结束后,要到下午5时才重新开战,一方面避开高温,另一方面也 给运动员和家长 ...
兴安盟“五一”假期累计旅游消费收入4.8亿元
内蒙古日报· 2025-05-07 01:45
文旅活动策划与成效 - 兴安盟围绕七大板块推出52项文旅体活动,包括"上春山 赏杏花"等特色项目,5月1日至5日累计接待游客77.17万人次,同比增长38%,旅游消费收入达4.80亿元,同比增长31% [1] - 阿尔山市推出"暖暖的阿尔山"品牌系列活动,如青春音乐汇、界河漂挑战赛等沉浸式活动,有效吸引游客参与 [1] - 突泉县、科右中旗、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等旗县市推出民俗展演、嘉年华市集、杏花节等活动,盟内主要景区5日内接待游客超37万人次 [2] 红色旅游创新与传播 - 兴安盟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劳动节红色研学系列活动,包括非遗拓印、经典诵读等,并推出"翼讲解"智能系统提升游客体验 [2] - 《寻迹红五月·赓续北疆魂》全媒体直播活动吸引43家媒体参与,线上播放量达377.7万次,实现红色遗址云游 [2]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阿尔山界河漂流挑战赛吸引长春、哈尔滨等地百余名户外爱好者参与,结合自然景观提升旅游吸引力 [3] - 乌兰浩特市全民骑游活动汇集200余名跨省骑行爱好者,第四届"天骏杯"射箭大会吸引400余名选手,显著拉动周边酒店及餐饮消费 [3]
【杨凌】以“赛事+展会”激活消费新引擎
陕西日报· 2025-05-05 22:54
赛事经济带动消费增长 - 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吸引2万名海内外选手参赛 带动示范区酒店入住率达100% 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50% [1] - 赛事期间蘸水面日均销量超万碗 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超千万元 [1] - 赛事创新"1+N"办赛机制 30余企业在终点展区推介百余种农特产品 [1] 会展经济与产业联动 - 杨凌示范区发布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最高500万元一次性奖补支持农业品牌展会 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政策落地 [2] - 通过农高会等大型展会形成"以会促产 以展兴业"生态闭环 [2] - "体育引流—消费升温—产业联动"模式实现从"一日狂欢"到"长尾效应"转变 [2] 消费场景多元化发展 - 形成"文旅+农科"多元消费矩阵 构建"春赏花 夏纳凉 秋摘果 冬农趣"全季消费图景 [2] - 173家企业191家门店参与"以旧换新"活动 涵盖家装厨卫 汽车等领域 笔记本电脑最高优惠1000元 [4][5] - 推动住 餐 娱 游 购一体化发展 培育首发经济 夜间经济等新业态 [5] 政策支持与市场活力 - 印发提振消费工作方案 从以旧换新 特色影响力 周末经济 赛事消费 展会经济五方面释放消费潜力 [3] - 结合节假日推出系列促消费活动 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潜力 [5] - 构建"会展搭台 产业唱戏 消费联动"新格局 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2][5]
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赛事经济如何跑出“新赛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5 06:01
赛事经济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 - "五一"假期期间国际顶级赛事如跳水世界杯总决赛、钻石联赛、苏迪曼杯等在多地举办,形成"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消费趋势,拉动"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矩阵效应 [1] - 成都大运会带动住宿、餐饮、零售消费438.3亿元,杭州亚运会相关消费达489.6亿元,赛事衍生产品热销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繁荣 [5][6] - 河北省2024年发布20条"跟着赛事去旅行"精品线路及339项京津冀体育赛事,通过"体育+文旅"模式激活消费 [4] 赛事经济与城市产业升级 - 北京冬奥会推动首钢园工业遗产改造为体育消费空间样板,京张高铁等基础设施将张家口纳入"首都1小时生活圈",奥运场馆赛后用于全民共享及高端赛事 [3] -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成为多产业融合载体,通过"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商圈"等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 [4] - 体育赞助作为企业战略投资行为,通过奥运会等顶级赛事提升品牌知名度,如杭州亚运会数字会徽特许商品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14][15] 赛事资源配置与区域协同 - 2023年全国体育竞赛计划总数仅268场,较2019年1681场大幅下降,需加大供给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 [10]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通过橄榄球邀请赛、自行车穿越赛等区域合作优化资源,2025年粤港澳将联合承办全运会 [11][12] - 崇礼168国际越野赛吸引国外参赛者,自主赛事国际化助力城市形象塑造,如"京味儿"马拉松等差异化赛事增强城市文化共生性 [16][17] 绿色技术与赛事创新 - 国家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实现零碳排放,杭州亚运会场馆运用BIM技术降低能耗 [13] - 北京冬奥会通过林业碳汇捐赠、绿色金融工具等构建碳中和体系,绿色交通减少赛事阶段碳排放 [13] - 数字技术如VR、区块链应用于低碳场馆建设,提升赛事绿色转型效率 [13]
从“赛事主场”到“消费主场” 大众体育热情燃动为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央视网· 2025-05-04 08:26
体育赛事经济价值提升 - 体育赛事正从单纯竞技活动演变为拉动城市经济的重要引擎 "赛事主场"成为"消费主场" [1] - 成都成渝联合城市运动赛以街巷为赛道 融合跑步、飞盘等运动 串联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等地标 设计文化探索、公园漫游等主题线路 [4] - 赛事期间推出特色旅游线路、主题餐饮住宿 吸引参赛者亲友 利用赛事影响力打造衍生产品 延长热度周期 [6] 文旅融合新模式 - 成都赛事设置趣味打卡游戏 参与者获得消费券奖励 可直接用于餐饮、娱乐、购物 [4] - 厦门"五一"期间结合羽毛球、田径赛事 在场馆和景区间设计10条文体旅休闲线路 提供沉浸式城市体验 [8] - 专家指出体育赛事是产业融合的"催化剂" [8] 运动消费市场增长 - 体育热情激发带动运动装备、户外装备产销两旺 [10] - 成都运动用品门店户外装备选购消费者络绎不绝 [10] - 浙江宁波运动杖生产车间加速组装 三门户外冲锋衣企业因专业化、定制化需求攀升而忙碌 [11]
把赛事主场变成消费主场
经济日报· 2025-05-02 22:22
文章核心观点 体育赛事在促消费、惠民生领域潜力巨大,各地应借赛事人气推进“体育 +”产业融合发展,让赛事流量滋养城市,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同时不能忽视群众身边的体育需求 [2][3] 分组1:“体育 + 旅游”成为新热点 - “五一”假期“体育 + 旅游”成新热点,北京多场国际顶级赛事、成都世界运动会项目、上海F1中国大奖赛吸引民众 [1] - 越来越多城市把体育赛事作为撬动文旅消费的密码,如成都多场高水平赛事使体育消费在城市消费占比持续攀升 [1] - 户外运动越来越火,各地整合文、体、旅资源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能级 [1] 分组2:赛事经济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 一些城市只顾短期流量,缺乏长期规划,办赛时轰轰烈烈,赛后陷入低谷,需以体育赛事为支点撬动更大经济版图 [2] - 赛时善于引流,激发赛事活动乘数效应,如成都大运会期间宽窄巷子和建设路美食街的举措带动消费增长 [2] - 赛后大胆创新,形成持续增值的消费生态,如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和深圳大运中心赛后的转型利用 [2] 分组3:关注群众体育需求与产业融合 - 一些城市把筹办赛事与全民健身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释放市民运动空间,激发居民运动热情 [3] - 体育经济生命力来自赛场内外,各地要借赛事人气推进“体育 +”产业融合发展,延伸赛事产业链条 [3]
成都将举办世运会,要变赛事流量为经济增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08:33
赛事经济与文旅融合 - 四川借力世运会推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2024年全省人均体育面积比2022年提升27% [2] - 2023年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带动旅游消费126亿元,预计世运会将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及家属朋友来川 [2] - 世运会带动体育消费升级,刺激酒店、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并促进智能运动装备、智能场馆、户外器材等体育制造业发展 [2] - 四川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利用世运会等赛事流量创造经济增量,转化体育市场优势为发展动能 [2][3] 文旅推广与消费场景 - 成都以世运为媒,融合"商文旅体健展"资源,构建多样化赛事消费场景,打造"成都消费"品牌 [4] - 成都联动重点商圈、景区及生活消费平台开展世运主题营销,开设线下特许零售店超40家,并推出"成都世运号"航班和世运会主题高铁 [4] - 四川通过世运会推广文旅,结合传统文化(如司马相如、李白)与现代IP(如哪吒、刀郎、李子柒)打造旅游新名片 [3] 入境游服务优化 - 成都推动21个境外电子钱包在蓉实现移动支付,5086台ATM机和1306家银行网点提供外卡取现及现金兑换服务 [4] - 天府国际机场、宽窄巷子等重点区域设立AI智能翻译屏,提供14种语言实时翻译服务,重点餐饮企业实现双语菜单全覆盖 [5] - 成都离境退税商店增至429户,优化离境退税流程以提升境外游客便利度 [5]
马拉松“跑”热消费 赛事经济构筑城市经济增长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4-29 08:09
马拉松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2024年4月20日当天全国共有43场马拉松比赛同时举行 [1] - 北京半程马拉松吸引超过2万名跑步爱好者参与 [3] - 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总赛事规模达704.86万人次 [10] 跑者消费行为分析 - 90%以上跑者有运动防护用品消费支出 [5] - 59.34%跑者在可穿戴设备上花费超1000元,30.21%花费超2000元,10%花费超5000元 [5] - 典型跑者如上海陈力在2024年已参与成都、无锡、厦门等十多场赛事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杭州4月景区门票收入较上月同期增长75.3%,周边酒店入住率显著提升 [6] - 重庆为参赛者提供大足石刻免费游、龙水湖游船等附加旅游服务 [8] - 马拉松赛事拉动举办城市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10] 行业发展趋势 - 马拉松从单一运动演变为包含装备消费、旅游体验的综合生活方式 [3][5] - 长三角地区通过马拉松赛事实现区域间合作联动 [8] - 赛事创造"跑动消费"新场景,形成可持续的商业生态 [10]
江苏:研究制定支持首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
快讯· 2025-04-29 02:12
政策支持 - 江苏省研究制定支持首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 [1] - 全年培育50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 [1] - 拓展首发首秀首展首店及夜娱夜游夜购夜食夜健等消费场景 [1] 服务消费 - 扩大健康养老育幼家政体育等服务消费供给 [1] - 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1] - 力争全省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3分以上 [1] 城市更新与文旅 -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并鼓励老旧街区厂区商圈改造升级 [1] - 办好文旅消费推广季乡村旅游节等活动 [1] - 优化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 [1] 体育产业 - 申报建设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 [1] - 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高品质体育赛事 [1]